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坦克战 冯·梅林津+[德国]-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俄军是不会因夺得德军的桥头阵地而满足的。他们要寻机渡河,并歼灭在连续的战斗中显然已削弱的德军部队。然而,就在这个暗淡的圣诞节,俄军曾多次试图在阿克塞河南岸夺一个立足点,但都没有得逞。88毫米炮对付俄军坦克,证明是很有效的。俄军步兵在轰炸机和炮兵的有力支援下,向铁路桥实施了密集的冲击,但并没有攻下铁路桥。
  十二月二十五日夜,俄军步兵在坦克近距离火力掩护下,闯过谢斯塔科夫的断桥,到达河的南岸,进攻部队在不断增援的情况下冲进了罗马什金。第128装甲步兵团的余部,在科卢格利亚科夫争夺铁路桥的夜战中被歼。二十六日早晨,俄军以50辆坦克发起冲击,终于夺得了这座桥梁。
  早晨,俄军用两辆坦克在谢斯塔科夫临时架起了一座桥。这两辆坦克都是掉在河里的,一辆是俄军的,一辆是德军的。这两辆坦克承受住了坦克的压力,俄军的坦克源源地过了河。德军的抵抗终于被粉碎了,第57坦克军的余部向南退去。
  这场戏剧性的战斗的特点,表现在双方部队的机动性、灵活反应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坦克是交战的主要兵器,双方都认为,坦克的主要任务是消灭对方的坦克。
  俄军直到天黑都没有停止进攻,他们毫不迟疑地迅速扩大每一个战果。有时,俄军的坦克以最大的速度前往冲击。应当承认,高速度和集中兵力是他们取胜的主要原因。根据情况的变化,俄军坦克不断改变其突击方向。我们不敢说,这是否瓦杜丁将军指挥的结果,但总的看,俄军的战术水平还是较高的。
  至于第57坦克军的士兵为援救被围在斯大林格勒的战友,在这场白费力气的行动中的英勇精神,这里就不加赘述了。到十二月二十六日,该军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他们确实都是壮烈牺牲的。
  第6集团军的末日
  第6集团军的命运已经注定了,如今什么也救不了保卢斯。即使出现什么奇迹,希特勒孤注一掷,下一道突围的命令,就算疲惫不堪、饥寒交迫的部队能够突破俄军的包围圈,也没有运输工具送他们通过冰冻的草原去罗斯托夫。部队在行军中就会被拖垮,这与当年拿破仑的士兵由莫斯科向贝列金纳河退却恰恰相似。
  希特勒亲自指挥斯大林格勒地区的行动,确定这一地区为“最高统帅部控制下的战区”。他对涉及斯大林格勒的每桩事,都要亲自过问。他不在现场,却下达大量的具体命令,他远在1300英里之外的东普鲁士总部指挥斯大林格勒守军。
  向顿河进攻的俄军占领了莫罗佐夫斯克和塔钦斯卡亚两地的机场,这是向斯大林格勒运投军需品的最近的两个机场。由这两个机场起飞的飞机,每天可以往返三次,这对第6集团军来说,还接近于正常的补给。如今战线拉长了好几百英里。从我们能使用的最近的机场到斯大林格勒,也要飞行2…3小时,这就是说,每天只能运投一次物资。再加天气条件的恶化,使军需品的补给就更没有指望了。
  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对伤员的护理,在这方面的各种必需品,守军都很缺乏。后来想办法把伤员送到皮托姆尼克机场,从这儿再用飞机把他们运出去。然而,由于缺少汽油,汽车也开不出去了。伤员和冻伤人员的数量增长得非常之快,以致连运最重的伤员也不可能了。越来越少的飞机,多数都只能空投物资,着陆确实是非常困难的。有几天夜里,连一架飞机都没有来过。
  丁格拉上校说道:
  我必须强调一个事实,飞行员所作的事情可以说是非凡的,至于关系到我们补给工作效率低的问题,确实不必去责难飞行员。
  尽管每个人都清楚,我们的处境是多么困难和严重,但一点没有惊慌的表现。士兵们的精神状态是值得赞扬的。同胞间的友谊和忠诚以及随时准备帮助别人,已经不是什么例外,而是常情。
  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开始谈论,如果发生最坏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谈到被俘,也谈到自杀的问题,我们还谈论如何战斗到底,并为自己留下一颗子弹。当然,人多议论杂,但必须强调指出,上级对此没有任何形式的强迫。这些事情留待个人去作出决定。
  一月八日,在前哨阵地飘起了白旗,俄军休战使者提出了投降条件。由罗科索夫斯基上将 ' 注:罗科索夫斯基生于波兰,曾在沙皇军队当过军官。现任苏联卫星国波兰军队总司令。 ' 和炮兵元帅沃罗诺夫签署的条件是“保证体面地投降,提供充足的口粮,保护伤员,军官要保管好武器,战后可遣回德国或到其它国家”最根本的一条是,所有的装备都不得破坏。他们用飞机空投了无数的传单,向部队宣传这些条件。
  丁格拉写道:
  俄军的劝降遭到了拒绝。这是全体官兵一致拒绝的,因为大家都不相信俄国人的保证,我们也可以认为俄国的“伊凡”不错,但是一点也不知道“伊凡”下一步怎么作,实现不实现他们的诺言。我们的士兵仍然抱有一线希望,指望能有什么人在这关键时刻把我们救出困境,这总比糊里糊涂去西伯利亚当俘虏强得多。
  被围军队拒绝投降还有另外一个理由。我们得到消息说,我们高加索的部队可能要撤退。包围斯大林格勒的俄军有3个集团军,如果我们投降,这些集团军就可腾出手来到别的地区去作战。如果我们坚持下去,高加索我军就有可能按预定的计划有秩序地撤退。
  一月十日,俄军全力以赴地开始进攻斯大林格勒,主攻方向是防线的南段和西段。在南段没有突破的情况下,由第3摩托化师防守的“马利诺夫卡突出部”就必须放弃,部队就得向新的“防线”撤退,所谓新“防线”,只是标在指挥部的图上的,实际并不存在,那里没有供步兵使用的堑壕和阵地,那些疲惫不堪、冻伤了四肢、濒于死亡的部队,就躺在雪地里。由于没有汽油,一些重装备和坦克都扔掉了。一开头就很明显,这些所谓的“阵地”是无法长期守下去的。
  有些落入俄军手中的士兵,在弄到一些面包和咸肉以后又被放了回来。俄军以为,他们回来会煽动部队投降。但是,他们失算了,这些士兵仍旧回到自己人的阵地上,并没有讲一句抱怨的话。
  一月十一日,俄军再次攻打西面的突出部,这次他们得逞了,因为我们的部队这时正在调整部署。第29摩托化师和第376师实际上已经被歼灭了,德军余部撤退下来,沿罗索什卡河占领了防御(见图36)。新防线越过一片深雪,没有堑壕和掩体。第6集团军司令部确定这道防线是“前进阵地”。
  一月十六日,俄军重新向西和南部发起冲击,并无情地直捣被围困的守军的最后一个机场——古木拉克。俄军遇到猛烈的抵抗后停止了进攻,但在另外的地段展开冲击。一月十九日,对第6集团军的包围圈不断地在紧缩,保卢斯召集各军长开了会。当时郑重地提出,所有身在“要塞”的部队,都要在一月二十二日一起行动,分成小股兵力突围,拚命投奔顿河防线的德军。正如丁格拉所说,“这是垂死挣扎的计划。”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计划。
  在此期间,一些高级指挥官和参谋人员接到了飞出斯大林格勒包围圈的命令。其中也包括丁格拉上校。他那已经拖垮了的第3摩托化师当时正在守着沃罗波诺沃水塔附近的一小块地盘。他和第14坦克军军长胡比将军一起离开斯大林格勒,去想法改善被围军队的补给情况。他把他的士兵放下不管,他的心情是很沉重的。他在决定走以前,先同他的师长和其它军官讨论了这个命令,他们对他去执行这一任务都抱有一线希望。全师剩下的唯一的输送工具——一辆三轮摩托车,把他送到古木拉克机场。一路上都是士兵的尸体、焚毁的坦克、遗弃的火炮以及一个集团军在最后垮台的时候所有的一切废弃物品。机场上也同样是一派凄凉的景象:积雪的荒野上,散乱地放着飞机和一些车辆,到处都是德军的尸体,他们体力耗尽,动弹不得,就倒在雪地上死去了。
  机场上的秩序是良好的,如果没有集团军参谋长亲自签署的通行证,谁也休想登上飞机。伤员享有优先权,不过,这个时候只有能自己走路或能爬行的人才能来到机场。一月十九日夜里,只有4架飞机在古木拉克降落。机场不断地遭到炮火的袭击,因为俄军离这里已经不超过两英里了。
  丁格拉的飞机是在月夜起飞的,当时下着小雪。他谈到,古木拉克机场竟然又这样守了3天多,真是一个奇迹。一月二十三日,俄军占领了这个机场,我们失掉了最后一个机场,此后只能给被围部队空投物资了。
  就这样,第6集团军又熬过去了一个星期。一月三十日,俄军夺得了斯大林格勒的南区,保卢斯和他的司令部人员被俘。两天以后,俄军又夺占了北区。二月三日,德国最高统帅部发布的公报称:
  斯大林格勒战役已告结束。在保卢斯元帅的卓越领导下,忠于自己誓言,战斗到最后一息的第6集团军,终于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被优势之敌所击败。
  官方公报远远没有反映希特勒的真实想法。战后的一些材料表明,保卢斯被俘激怒了希特勒,他指望他新提升的这位陆军元帅杀身成仁。希特勒对他的参谋人员说:
  使我最为伤心的,是我亲自把他提升为陆军元帅。我以为,他获得这个高位本该倍加珍惜……哪知,这种人在最后的时刻玷污了不知多少人的荣誉。他本该抛开一切的悲痛,成为民族英雄而流芳百世,但他却宁肯去莫斯科 ' 注:见《希特勒指挥战争》一书。 ' 。
  俄军声称,我军被俘9万人;空运出来的有4万人。阵亡官兵14万人。德军遭到了灾难性的挫败。
  第十三章 曼斯坦的伟大成就
  向北顿涅茨河退却马内契斯卡亚的战斗曼斯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