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须按照皇帝的命令召开主教公会议;由皇帝任命教会的高级神职人员。当
然,教会也从皇帝手里取得优厚的赏赐和各种特权,能够直接插手于世俗政
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
教会创办的学校主要有二种,一是修道院学校,一种是座堂学校。公元
7 世纪,君士坦丁堡两次颁布关于学校教育的通谕。通谕指出,任何教士都
可以送子侄或亲属进修道院学校和座堂学校;农村和城镇教士开设的学校主
要应教文法。从这两个文件推断,教会也承担了部分世俗教育的内容。
修道院主要是对修士进行宗教教育,以培养虔诚的神职人员。这种学校
具有严格的禁欲,出世的性质。与西欧相比,拜占 庭的隐修制度更注重祈
祷,读经和生产劳动,提倡行善,不像西欧教会那样实行极端的苦行主义。
其修道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道肉成身”。道肉成身是基督教基本教义之一, 
认为基督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他在世界尚未造出之前与上帝圣父同在, 
即上帝的“道”,因世人犯罪无法自救,上帝派基督来到世间,取肉身而成
人。在修道院中,每个修士各居一室,修士的日课经都在各自的小室中进行。
抄写经书是修士的日常工作之一,修道院建有图书馆、专门收藏经书和眷写
手稿。此外,修道院还经常邀请基督教学者讲授神学理论,阐述神学思想。
座堂学校在公元6 至公元11 世纪最力兴盛。它是培养准备充任神职人员
的学校。座堂学校的主要学科为神学,但并不排斥某些世俗学科。尤其注重
传授一些古典文学知识和古代哲学知识。君士坦丁堡大座堂学校是拜占庭最
高级的教会学校,到此校担任教职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专门考试。当时拜
占庭教会的神学权威云集于此,使这所学校不仅成为教会学校的最高学府, 
而且是最高的神学思想中心,有权解释教会的政策和教义。学生在这所学校
里主要研究基督教经典,特别注重研究早期教会领袖和教父的著作。此外也
学习古代哲学家的著作。“七艺”和一些科学知识也列入学习内容。为培养
能言善辩长于传教布道的教会人员,学校重视传授演讲术。
拜占庭教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继续保持用希腊哲学的观点和论
证方法来钻研神学理论,探讨神学问题。它不象西欧教会那样,鄙视古典文
化。为了便于年轻的基督教徒阅读和理解《圣经》,还经常传授一些古典文
化知识。所以,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拜占庭教会实际上担当了希腊文
化的保存者和传播者。当然,教会保存传播希腊文化,是利用希腊文化作为
传播基督教义和巩固基督教会的工具。一旦希腊文化与基督教神学理论相
背,二者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当权者和教会便采取一切手段不惜对
古典文化进行摧残。公元4 世纪末,教会焚烧了亚历山大里亚的图书馆。公
元529 年,教会又通过皇帝查士丁尼的手封闭了雅典学院。
(2)世俗教育
拜占庭帝国时期,政治经济比较稳定,商业贸易非常发达。发达的经济

要求世俗的文化教育。拜占庭的各级世俗政府也需要有文化的官吏。因此, 
拜占庭的世俗教育比较发达。政府设立了各级世俗学校,以满足不同层次的
要求。
拜占庭的初等教育一直保留着希腊化时代的传统。中等教育机构为文法
学校或修辞学校,昆体良(约35—95 年)式的教学仍占主导地位。学校课程
中最基本的是读和写。紧接着就是语法的学习,先是希腊语,其次是拉丁语。
它包括句法、语言学、文学和作文,学生们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天文学、
哲学、几何学、算术和音乐等“七艺”的科目。教科书多采用希腊化时代的
注释。
拜占庭还有一个发达的职业教育系统,许多城市都设有专科学校以培训
某一领域的专职人员。著名的有贝鲁特和君士坦丁堡的法律学校,雅典的哲
学学校,亚历山大里亚的医学校和哲学学校。
拜占庭的法学教育与皇帝查士丁尼的法律编纂活动有关。公元528 年, 
查士丁尼召集了一个10 人组成的委员会。审订自罗马共和国以来的历代法令
和元老院的决议,于529 年编纂成《查士丁尼法典》,嗣后又编出以历代法
学家对法律所作的解释为主要内容的《法理汇要》;编成简要阐明法学原理
的《法学总纲》和新近颁发的法律汇编《法令新编》。后三者与《法典》统
称为《民法大全》。为了培养司法工作者及律师,也为了使政府官吏懂法、
知法、依法办事,查士丁尼便推行法律教育,在罗马、君士坦丁堡和贝鲁特
三地设立法律学校,招收学生,学习《民法大全》。学生修业年限为5 年, 
第一年学习《法理概要》”;二、三、四年学习《学说汇纂》;第五年学习
“法典”及《罗马新法》。查士丁尼皇帝希望法律学校的学生,在完成学业
以后能够成为一个“能充满信心地去治理可能托付于你们的帝国各地的官
员”。('美'克伯雷选编《外国教育史料》第157 页)公元10 世纪后,由于
北方蛮族的入侵,罗马和贝鲁特的法律教育消失了。但君士坦丁堡的法律教
育仍很兴盛并且影响了整个中世纪。
在雅典和帝国的一些大城市,设有哲学学校,这些学校聚集了一批过去
从事研究和翻译先哲著作的思想家的门徒。学校的目的在于能培养一批能自
己开业、能作为富家的私人牧师或能在帝国和帝政法庭上任职的人。公元11 
世纪,在君士坦丁堡还设立哲学学院、院长由著名科学家、哲学家希拉斯(公
元1018—1078 年)担任。希拉斯在哲学院里推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思想,把学院课程分为三级,即初级学科、语法学科和哲学学科。哲学学院
很快成为全国哲学研究中心。但由于希拉斯的教育活动为保守派所不容,他
领导的哲学学院被迫关闭,为座堂学校所取代。
拜占庭的医学教育也比较发达,在帝国的大城市里大都设立了医学学
校。学校由著名医生担任教师,讨论医学问题,进行理论和应用研究。学生
除了要阅读许多医学方面的权威著作外,还有较长的医疗实习时间。拜占庭
在医学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奥雷巴西的《医学大全》和尼古拉斯的《药物学
指南》一直是中世纪医学教育的基本教材。
拜占庭的高等教育在西欧的高等教育几乎绝迹的时候,仍然保持了较高
的水平。公元7 世纪前,拜占庭的高等学校遍及各行省的首府。公元7 世纪
至8 世纪,由于基督教的反动以及阿拉伯人的入侵,各地的高等学校相继减
少。拜占庭的高等学校中最具有影响的是君士坦丁堡大学。该校创办于公元
425 年,由帝国政府直接设置,任务是为帝国培养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

学校邀请国内著名学者讲学,由国家支付薪俸,且免除他们的课税负担。公
元5 世纪时,曾有30 多位教授在这所大学任教,主持希腊语、拉丁语、演说
术、智者派学说、法学和哲学等讲座。公元6 世纪时,该校达到鼎盛时期、
各地青年纷纷来此完成自己最后的教育。公元6 世纪以后,随着基督教文化
教育活动的加强,神学成为学校教学的基本内容,世俗学科的地位有所削弱。
公元7、8 世纪,随着拜占庭文化“黑暗时代”的来临,该校的教学活动曾一
度中断。公元9 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皇帝米凯尔三世(公元842—867 年在
位)统治期间,研究古典文化知识的活动又活跃起来,世俗教育重新加强。
公元863 年,重建君士坦丁堡大学,并任命哲学家利奥担任校长,领导大学
工作。学校开设哲学、几何学、天文学、语言学等讲座,利奥亲自主持哲学
讲座。此外开设数学、音乐、语法、法律、医药等科目。君士坦丁堡逐渐成
了基督教世界最大的文化教育中心。
在拜占庭世俗教育体系中,私人讲学占有重要位置。在拜占庭各城市, 
尤其是在希腊古城,盛行私人讲学之风。学者们私立学校,收费授徒。有的
开设初级学校,招收6 至8 岁儿童,讲授内容包括正字法、文法初步知识和
算术以及《荷马史诗》和《圣经》等初级读物。有的学者开设专门学科讲座, 
讲授较为高深的学问,如哲学、语法、修辞学、天文学、历史学和法学等科。
私人开设的学校,在教学内容上与基督教学校对峙,注重传授古典文化科学
知识,为繁荣世俗文化科学知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拜占庭的教育对世界影响极大。东欧的许多国家,如保加利亚、塞尔维
亚、俄罗斯等,在行政制度、宫廷生活、法律、文学艺术和教育各方面都极
为仿效拜占庭。东欧这些国家通过拜占庭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同本民族文化相
配合,促进了自已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拜占庭的文化教育对文艺复兴也起
着积极的作用。十字军东征以后,拜占庭的学术便大量传入欧洲,从而对西
欧的文化教育给予了重大的影响。

五、东方中世纪文化
1。综述
(1)中国隋唐宋元文化的发展
“中世纪”一词在东、西方文化史上具有不同的含义。西方文化史上的
“中世纪”是文化的相同贫乏期,古希腊、罗马的辉煌的古典文化遭到彻底
破坏。而东方的中世纪文化,尤其是中国的中世纪文化,不仅没有对先秦两
汉的古典文化造成破坏,相反,它还将古典文化发扬光大,特别是唐、宋两
朝,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化融汇外来的佛教等文化,使中国文化大放异彩,达
到了中世纪的最高水平。
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大致经历了隋唐、两宋、辽夏金元三个时期,每个
时期前后衔接,又各有特点。
隋唐是中国文化的兴盛时期。
公元7—8 世纪,当欧洲陷入分裂、阿拉伯人建立横跨亚、非、欧三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