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宁:成长的真谛-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实践经验看,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信息化管理来实现。沃尔玛等跨国连锁的卫星传输信息系统,麦德龙、家乐福、欧尚等企业的基于INTERNET的信息系统等,很好地解决了连锁管理面临的地域分散、品种繁多、信息处理量庞大等问题。沃尔玛用于全球连锁管理的一颗卫星,占了几栋楼的计算机房,支撑4200个连锁店的配送。显然,“信息化”已经成了所有商业连锁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了连锁发展的必经阶段。






       
领航(2000~2004年)(6)领航(2000~2004年)(6)

  作为全国性的大型连锁企业,苏宁在2004年的时候已经进驻全国60多个城市,拥有200多家门店,这样的地域范围和规模使得苏宁在经营管理控制上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积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减轻这些问题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削减,避免企业经营的失控,已经成为苏宁生死攸关的战略课题。
  对此,张近东说:“零售行业已经是高科技行业,未来管理创新的载体就是企业信息化平台,这不仅是苏宁维持和提高连锁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苏宁连锁经营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资源。”
  然而,“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纵观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历程,很多企业为了生存、发展需要,抑或是追随管理潮流,纷纷上马信息系统,动辄投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很有魄力地推进企业信息化,但巨额投资并不总是产生现实成效,很多企业在上马信息化之后,非但没有换来企业经营绩效、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显著提升,反而因为信息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必要调整致使企业从原本正常有序的业务运作走向彻底的混乱无序。很多企业被搞得生不如死,怨声载道,最终半途而废,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化悖论”。
  那么,实施信息化管理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当信息化的重任落到苏宁的身上,苏宁是如何有效解决的呢?
  首先,苏宁的经验是,信息化是企业的“一号工程”。因此,领导层的战略眼光和推动意识对信息化的成功至关重要。而事实上,早在1994年,张近东参观日本、香港的一些公司后,就亲自推动苏宁实现了业务的电算化运作,1999年明确提出“E连锁”概念,在当时,没有行业先例,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张近东就根据苏宁的需求来决定要不要上信息化,如何上信息化。而到了2000年,他又推动企业开始全面推行管理的信息化。
  张近东清楚地意识到,信息化的实施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企业各体系、各部门在统一的规划下,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所以这项工作需要具有企业调度大权的企业高层领导参加,才能行之有效地开展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工作。如果只凭少数信息化的专业人员推动这项工作是极为困难的。与此同时,企业上马信息系统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项目,企业高层领导必须下决心,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并监督这些资金的合理使用,因此这项工作从立项一开始就需要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
  所以,在苏宁的信息化过程中,我们看到每一次的信息化工程都有苏宁高层的强力推动。这显然给整个企业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信息化是苏宁的一项战略决策,容不得任何人有丝毫懈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只许成功,不容失败”,这就确保了企业上上下下对于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以及超强的执行力,为苏宁信息化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其次,我们需要搞清楚信息化的基点是什么,亦即企业为什么要上信息化,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连锁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相同的。苏宁在还没有电脑网络化管理支撑的时期,面临着部门间协调的问题。在当时,无论是前台的销售管理,还是后台的服务管理,处于人工衔接状态,一旦出现高峰作业和并发作业,就会导致销售与库存、业务与财务、营销与服务的脱节。
  在20世纪90年中期以前,苏宁尚未建立电脑网络化管理体系,制约了服务的网络化发展,结果就出现整个南京的服务量都集中在南京的一个网点大方巷上,因此,常常会出现作业派单和销单集中拥挤的情况。
  在零售开票系统没有开发之前,顾客买空调流程较长,原因是购买、安装空调要登记;而人工开票的速度又非常慢,导致顾客的流失和抱怨,显然,收银速度快将意味着卖得更多,更容易抢到生意;与此同时,以前营业员看到顾客来就开票,其实不知道还有多少库存,信息的反馈不及时、不准确。这些问题显然制约了苏宁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当时最大的管理瓶颈。






       
领航(2000~2004年)(7)领航(2000~2004年)(7)

  切肤之痛,苏宁开始意识到人工管理效率的低下,要想突破现状,必须引入高效实用的高科技管理手段,这样,苏宁较早意识到信息化将是未来零售业高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意识到信息化的成功实施必须要建立在企业现实的管理需求之上,而不是为了跟随潮流盲目应用。企业管理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合适不合适,供应商的优势、软件的性能必须适合苏宁的实际需要。正是这样先进而务实的意识和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准确认识,使得苏宁在商业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并且运行效果良好。
  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信息化实施原则,1994年,为解决售后服务的及时性问题,苏宁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开发实施客户服务管理系统,相应地,建立了客户信息数据库系统,并以此为坚强后盾,发展了售后服务网点。而为提高前台销售效率,1996年苏宁和南京鼓楼税务局联合开发了销售业务与财务联网的开票系统,这使得苏宁成为国内零售业第一家电脑开具增值税票的企业,1999年启动ERP系统,2005年ERP系统升级。
  再次,信息化要和企业战略、管理层面有机地契合起来。这正是苏宁所奉行的“管理制度化、制度电脑化”的原则。
  “管理制度化、制度电脑化”,在实施全国连锁发展战略之初,苏宁决策层开始把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和管理层面上来,成立了专门的信息系统中心,专门负责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与此同时,苏宁认识到,信息化的本质其实是管理再造,因此首要课题就是对整个企业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制度体系进行全面升级,第二步才是用信息系统来进行整合。只有遵循这样的实施方法论,才能够避免管理和信息系统“两张皮”的结果。
  这样,苏宁将所有业务流程、管理程序按照现时的运作需求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分析和提升,接着以信息系统为工具、平台,将之有效地转化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业务流”,最终通过信息流的高速运作来带动管理流的高速运动,进而使得苏宁总部能够及时掌控全国数千个终端,及时调整市场运行状态,并根据企业内部的动态与外部条件,对决策进行科学修正与动态调整,使苏宁各个系统在互动中产生了整合力量。
  从2000年转入连锁经营时信息系统成功上线到现在,短短的四五年时间,苏宁的管理体系已经实现了全国的计算机联网。这种集成化的系统结构要求分布在全国的所有的计算机无论多远,身处哪里,都要挂在终端上,只要是业务和管理上的事,都可以通过电脑来说话。这样,苏宁的高科技系统和苏宁的实际管理运作实现了有机的整合。
  截止到2005年2月,苏宁通过自主开发与二次开发相结合,已经初步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中式信息系统网络。商品的进、销、存、送、装全部通过ERP系统衔接、互通、控制,内部管理也上马了全国联网的OA、人事、考勤系统。为了改善内部沟通与信息传递,苏宁建设了内部电话Voip系统、短信平台和视频会议系统。同时为实施电子商务,苏宁已经开始运行苏宁网(B2C)和中国电器网(B2B)。信息系统的实施为苏宁节省了大量成本,单Voip系统的采用,每年节省电话费就达1000万元以上。
  其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当理论界在倡导CRM概念时,苏宁已经悄悄地将CRM变成现实。苏宁各地的客服中心都是基于CRM系统为运作基础的。客户服务中心拥有CRM等一套庞大的信息系统,CRM系统将自动语言应答、智能排队、网上呼叫、语音信箱、传真和语言记录功能、电子邮件处理、屏幕自动弹出、报表功能、集成中文TTS转换功能、集成SMS短消息服务等多项功能纳入其中,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对外统一服务、对内全面智能的管理平台。
  另外,全国视频会议系统不但可以召集会议,上传下达各种指令、政策,而且通过视频传输系统实现异地多点员工的统一电视培训。以此为基础,苏宁还进一步建立了全国终端监控系统,所有的终端都安装摄像头,通过专网将图像集中传输到总部。总部拥有一个集视频、音频、数据一体化的现代化营运指挥控制中心,对全国的经营作业状况进行全面、实时、形象的了解。通过对全国终端实施直接监控,可以跳过许多环节大大提高管理效率,简化部门工作程序。同时,以密布全国的信息化网络为支撑,建立准确可靠的外部信息系统,对外部信息资源进行定时搜集,及时反馈。






       
领航(2000~2004年)(8)领航(2000~2004年)(8)

  领先一步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提高了苏宁现代化企业管理效率,促进了苏宁连锁事业的快速发展,也确保了苏宁在全国性的连锁发展竞争中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