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 对于使用功能比较明确的专业性建筑物,信息插座的布置可按实际需要确定。其中办公用房部分按普通办公楼的要求布置,机房部分按近、远期分别处理,近期机房按实际需要布置;远期机房的配线电缆可暂不布线,将需要的容量预留在FD内,待确定使用对象后进行二次装修时再行布线。
3 对大开间或使用功能暂不确定的写字楼、综合楼等商用建筑物,宜采用开放办公室综合布线结构,并满足下列要求:
1)采用多用户信息插座时,多用户插座宜安装在墙面或柱子等固定结构上,每一多用户插座包括适当的备用量在内,最多包含12个信息插座。从多用户信息插座至工作终端的设备缆线长度不应大于20m,并且配线电缆长度不应大于70m。
2)采用集合点(CP)时,集合点宜安装在距FD不小于15m的墙面或柱子等固定结构上。集合点是配线电缆的转接点,不设跳线,也不接有源设备;同一个配线电缆路由不允许超过一个集合点或同时存在转接点(TP);从集合点引出的配线电缆必须终接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或多用户信息插座上。
3)在上述两种方案都难以实施,且有计划由用户入住前进行房屋二次装修时,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也可与之同步实施。
21。4 系统指标
21。4。1 综合布线系统永久链路传输的最大衰减限值,包括配线电缆或光缆、信息插座、楼层配线设备、集合点在内,应符合表21。4。1的规定。
表21。4。1 永久链路的最大衰减限值
频 率
(MHz)
最 大 衰 减 限 值 (dB)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0。1
16
5。5
-
-
-
1。0
-
5。8
3。1
2。1
1。9
4。0
-
-
5。8
4。1
3。5
8。0
-
-
-
-
5。0
10。0
-
-
9。6
6。1
5。5
16。0
-
-
12。6
7。8
7。0
20。0
-
-
-
8。7
7。9
25。0
-
-
-
-
8。9
31。25
-
-
-
11。0
10。0
62。5
-
-
-
16。0
14。4
100。0
-
-
-
20。6
18。6
200。0
-
-
-
-
27。4
250。0
-
-
-
-
31。1
21。4。2 综合布线系统永久链路任意两线对之间的近端串音衰减限值,包括配线电缆和两端的连接硬件、跳线、设备和工作区连接电缆在内(但不包括设备连接器),应符合表21。4。2的规定。
21。4。2 永久链路最小近端串音衰减限值NEXT(线对间)
频 率
(MHz)
最小近端串音衰减限值(dB)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0。1
27。0
40。0
-
-
-
1。0
-
25。0
40。1
61。2
65。0
4。0
-
-
30。7
54。8
64。1
8。0
-
-
-
-
59。4
10。0
-
-
24。3
48。5
57。8
16。0
-
-
21。0
45。2
54。6
20。0
-
-
-
43。7
53。1
25。0
-
-
-
-
51。5
31。25
-
-
-
40。6
50。0
62。5
-
-
-
35。7
45。1
100。0
-
-
-
32。3
41。8
200。0
-
-
-
-
36。9
250。0
-
-
-
-
35。3
21。4。3 综合布线系统永久链路任一电缆接口处的最小回波损耗限值;应符合表21。4。3的规定。
表21。4。3 永久链路的最小回波损耗限值
频 率
(MHz)
最小回波损耗限值(dB)
C级
D级
D+级
E级
1≤f<3
15
17
19
21~41og(f/3)
3≤f<10
15
17
19
21
10≤f<20
-
17
19
26~51og(f)
20≤f<40
-
17~101og(f/20)
19~101og(f)
26~51og(f)
40≤f<100
-
17~101og(f/20)
19~101og(f)
34~101og(f)
100≤f<250
-
-
-
34~101og(f)
21。4。4 综合布线系统中线对间最小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限值,应符合表21。4。4的规定。
表21。4。4 线对间最小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限值ELFEXT
频 率
(MHz)
最小等电平远端串间衰减限值(dB)
信 道
永 久 链 路
D级
E级
D级
E级
1。0
57。4
63。3
60。0
64。2
4。0
45。3
51。2
48。0
52。1
8。0
-
45。2
-
46。1
10。0
37。4
43。3
40。0
44。2
16。0
33。3
39。2
35。9
40。1
续表21。4。4
频 率
(MHz)
最小等电平远端串间衰减限值(dB)
信 道
永 久 链 路
D级
E级
D级
E级
20。0
31。4
37。2
34。0
38。2
25。0
-
35。3
-
36。2
31。25
27。5
33。4
30。1
34。3
62。5
21。5
27。3
24。1
28。3
100。0
17。4
23。3
20。0
24。2
200。0
-
17。2
-
18。2
250。0
-
15。3
-
16。2
21。4。5 综合布线系统线对的直流环路电阻限值,当系统分级和传输距离在本规范21。3。5条规定的情况下,应符合表21。4。5的规定。
表21。4。5 直流环路电阻限值
链路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最大环路电阻(Ω)
560
170
40
40
21。4。6 综合布线系统线对的传播时延限值,应符合表21。4。6的规定。
表21。4。6 最大传输延时限值
级 别
测量频率(MHz)
延 时(μs)
延 时 差(μs)
C
1≤f≤16
0。544+0。036/f1/2
0。050
D
1≤f≤100
0。544+0。036/f1/2
0。050
E
1≤f≤250
0。534+0。036/f1/2
0。045
21。4。7 综合布线系统光缆波长窗口的各项参数,应符合表21。4。7的规定。
表21。4。7 光缆波长窗口参数
光纤模式,标称波长
(nm)
下限
(nm)
上限
(nm)
基准试验波长
(nm)
谱线最大宽度
FWHM(nm)
多模850
790
910
850
50
多模1300
1285
1330
1300
150
单模1310
1288
1339
1310
10
单模1550
1525
1575
1550
10
注:1 多模光纤:芯线标称直径为62。5/125μm或50/125μm;并应符合《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GB/T 12357规定的A1b或A1a光纤;
85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3。0dB/km(20℃);最小模式带宽为200MHzkm(20℃);
130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1dB/km(20℃);最小模式带宽为500MHzkm(20℃);
2 单模光纤:芯线应符合《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GB/T 9771标准的B1。1类光纤;
1310nm和155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1dB/km;截止波长应小于1280nm。
1310nm时色散应≤6PS/km·nm;1550nm时色散应≤20PS/km·nm。
3 光纤连接硬件:最大衰减0。2dB;最小回波损耗:多模20dB,单模26dB。
21。4。8 综合布线系统的光缆布线链路,在本规范21。4。7条规定各项参数的条件下的衰值限值,应符合表21。4。8的规定。
表21。4。8 光缆布线链路的最大衰减限值
光缆应用
链路长度
多模衰减值(dB)
单模衰减值(dB)
类 别
(m)
850(nm)
1300(nm)
1310(nm)
1550(nm)
配线(水平)子系统
100
2。5
2。2
2。2
2。2
干线(垂直)子系统
500
3。9
2。6
2。7
2。7
建筑群子系统
1500
7。4
3。6
3。6
3。6
注:表中规定的链路长度,是在采用符合本规范21。4。7条规定的光缆和光纤连接硬件的条件下,允许的最大衰减。
21。4。9 综合布线系统多模光纤链路的最小光学模式带宽,应符合表21。4。9的规定。
表21。4。9 多模光缆布线链路的最小模式带宽
标称波长(nm)
最小模式带宽(MHz)
850
100
1300
250
21。4。10 综合布线系统光缆布线链路任一接口的光回波损耗限值,应符合表21。4。10的规定。
表21。4。10 最小的光回波损耗限值
光纤模式,标称波长(nm)
最小的光回波损耗限值(dB)
多模 850
20
多模1300
20
单模1310
26
单模1550
26
21。4。11 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与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应注意阻抗匹配和平衡与不平衡的转换适配。特性阻抗应符合100Ω标准,在频率大于1MHz时偏差值应为±15Ω。
21。5 设 备 间
21。5。1 设备间的位置选择和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23。2。2条至第23。2。4条的规定。
21。5。2 设备间的环境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23。3节的有关规定。
21。5。3 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并确定设备间与计算机房、程控交换机机房的关系,设备间的面积宜按以下原则确定:当系统小于1000个信息点时为10m2;当系统较大时,每增加500个信息点增加5m2,但不包括其它设备所需的面积。
21。5。4 设备布置应符合本规范第23。2。5条的有关规定:
21。5。5 设备间内宜设置专用配电箱,容量不宜小于5kVA;低压配电系统应采用TN-S或TN-C-S系统。架空活动地板下的低压配电线路宜采用铜芯屏蔽电缆。
21。6 交 接 间
21。6。1 交接间的数目,应根据其所覆盖的范围确定。如果配线电缆长度都在90m范围以内时,宜设置一个交接间,当超出这一范围时,可设两个或多个交接间,并相应在交接间内或紧邻处设置干线通道。
21。6。2 交接间的面积不宜小于5m2,如覆盖的信息插座超过200个时;应适当增加面积。
21。6。3 交接间应提供不少于两个220V、10A带保护接地的电源插座。
21。6。4 交接间对空调、通风专业的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23。3。7条的规定。
21。7 工 作 区
21。7。1 工作区信息插座的安装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在地面上的信息插座应采用防水和抗压的接线盒;
2 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或集合点配线箱,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300mm。
21。7。2 工作区的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1个工作区至少应配置1个220V、10A交流电源插座;
2 工作区的电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保护接地线与中性线应严格分开。
21。8 缆线选择和敷设
21。8。1 综合布线系统选用的电缆、光缆、各种连接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