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7。3 在公共区域可采用无线局域网,无线网络设备应符合IEEE802。11b、IEEE802。16或WinMax。
19。7。4 广域网连接宜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办公建筑:可采用单路帧中继、CE1、DDN、ISDN(BRI或PRI)等方式与广域网连接,带宽不宜小于4Mbps。
2 重要办公建筑:宜采用双路不同ISP帧中继或CE1、DDN方式,带宽不小于8Mbps。
3 商业性办公建筑:宜采用采用双路不同ISP帧中继、CE1、DDN、ISDN(PRI)、SDH等方式,带宽不小于8Mbps。
19。8 公共建筑
19。8。1 服务器配置应采用多台服务器,服务器的任务包括:各类应用服务、Web服务、代理服务、目录服务、文件和打印服务、传真服务等。服务器宜相对集中设置。
19。8。2 网络设备的配置及其连接:接入层设备应采用密集型10/100Mbps以太网端口交换机和无线接入点;分布层设备应采用具有1Gbps以太网端口的第3层交换机;核心层设备宜采用具有1Gbps以太网端口的第2层交换机。分布层和核心层交换机宜冗余配置,接入层、分布层和核心层交换机之间宜采用冗余链路连接。
19。8。3 在公共区域宜采用无线局域网,无线网络设备应符合IEEE802。11b或IEEE802。11g标准。
19。8。4 局域网与广域网的连接:宜采用双路不同ISP帧中继、CE1、DDN、ISDN(BRI或PRI)方式,带宽宜不小于8Mbps。
19。9 酒店建筑
19。9。1 服务器配置宜采用多台服务器,IIS、Web服务、应用服务、目录服务、传真服务、文件和打印服务。服务器宜集中设置。
19。9。2 网络设备的配置及其连接:接入层设备宜采用密集型10/100Mbps以太网端口交换机,或无线接入点;分布层设备宜采用具有1Gbps以太网端口的第2层交换机。
19。9。3 在公共区域应采用无线局域网,无线网络应符合IEEE802。11bg、IEEE802。16或WinMax。
19。9。4 广域网连接:宜采用双路不同ISP帧中继、CE1、DDN、ISDN(BRI或PRI)方式,带宽宜不小于8Mbps范围。
19。10 园区网
19。10。1 服务器配置应采用服务器集群技术,服务器的任务有:Web服务、DNS服务、代理服务、教学应用服务、目录服务、文件和打印服务等。
19。10。2 网络设备的配置及其连接:接入层设备应采用密集型10/100Mbps以太网端口交换机或无线接入点;分布层设备应采用具有1Gbps以太网端口的第3层交换机;核心层宜采用双核心网络,设备宜采用具有1Gbps或10Gbps以太网端口的第3层交换机。分布层和核心层设备之间宜采用冗余链路连接。
19。10。3 在公共区域应采用无线局域网,无线网络应符合IEEE802。11bg、IEEE802。16或WinMasx标准。
19。10。4 广域网连接:宜采用双路不同ISP帧中继连接方式,可采用SDH专线接入,带宽宜不小于16Mbps。新建小区宜采用IP接入。
20 通信网络系统
20。1 一般规定
20。1。1 本章通信网络系统包括电话交换机系统、调度交换机系统、会议电视系统、无线通信系统、VSAT卫星通信系统、多媒体现代教育系统、通信配线网络。
20。1。2 通信网络系统应能为建筑物或建筑物群的拥有者(管理者)及建筑物内的使用者提供便利、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
20。1。3 通信网络系统应能对来自建筑物或建筑物群内外的信息予以接收、存储、处理、交换、传输,并能提供决策支持。
20。2 数字程控用户电话交换机系统
20。2。1 数字程控用户电话交换设备应设置在用户终端集中使用场所或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宾馆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等内。
20。2。2 数字程控用户电话交换设备应能提供普通电话业务和ISDN通信业务。
20。2。3 用户终端应能通过数字程控用户电话交换设备与公用通信网互通,实现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业务的通信。
20。2。4 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用户交换机系统应有交换机、话务台、用户终端适配器等配套设备以及其应用软件。
2 用户交换机应根据工程的需求以数字中继或以用户中继方式与公用电话网相连。
3 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应具有下列基本接口要求:
1)用户侧接口
——用于连接模拟终端的二线模拟Z接口;
——用于连接数字终端的接口。
2)中继侧接口
——用于接入公用PSTN端局的数字A接口(速率为2048kbit/s);
——用于接入公用PSTN端局的二线模拟C2接口;
——用于接入公用PSTN端局的四线模拟C1接口。
20。2。5 ISDN用户交换机(ISPDX)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1 ISDN用户交换机(ISPBX)应是公用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中的末端通信设备。
2 ISDN用户交换机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1)具有完成64kbit/s电路交换的功能;
2)能为用户提供全自动直接呼入和呼出的方式;
3)能为用户提供承载业务和用户综合电信业务;
4)能为用户提供各种ISDN补充业务;
5)具有采用7号信令或中国1号数字用户信令(DSS1信令)协议与用户方、端局方进行配合;
6)具有送出主叫号码、分机号码和主叫类别的功能;
7)具有配合公用综合数字业务网络管理的能力;
8)具有独立的计费功能。
3 ISDN用户交换机应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配置下列基本接口:
1)用户侧接口
——用于连接数字话机及ISDN终端的2B+D接口;
——用于连接ISDN终端的30B+D接口;
——用于连接模拟终端的Z接口;
——用于连接符合H通道标准的终端设备;
2)中继侧接口
——用于接入公用N-ISDN端局的2B+D接口;
——用于接入公用N-ISDN端局的30B+D接口;
——用于接入公用PSTN端局(数字程控电话交换端局)的A接口(速率为2048bit/s);
——用于通过接入服务器PRA(一次群速率)接口接入IP网;
——用于通过网关设备PRA(一次群速率)接口接入IP网;
——用于通过分组处理器接口接入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
——用于通过帧处理器接入帧中继网。
20。2。6 用户交换机的选用
1 用户交换机容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户交换机除应满足近期容量的需要外,还应考虑远期发展扩容以及新业务功能的应用。
2)用户交换机的初装容量按下式计算。
初装容量=1。3×'目前所需门数+(3~5)年内近增容数'
3)用户交换机的终装容量按下式计算。
终装容量=1。2×'目前所需门数+(10~20)年内中远期发展预测增容数'
4)用户交换机的实装内线分机的容量不宜超过80%。
5)用户交换机应根据话务基础数据核算交换机内处理机的呼叫处理能力(BHCA)。
2 用户交换机中继类型及数量宜满足下列要求:
1)用户交换机中继线可分单向出入、双向出入和单、双向出入混合配置三种中继类型。
2)用户交换机中继线,宜按用户交换机的机型、数字中继电路板接口以及按当地电信端局接口方式配置。
3)用户交换机中继线可按下列方式配置:
——用户交换机容量为50门时,宜采用1至5条双向出入中继线方式;
——用户交换机容量为50门至500门,中继线对大于5对时,宜采用单向出入或部分单向出入、部分双向出入中继线方式;
——用户交换机容量大于500门时,可按实际话务量计算出、入中继线,宜采用单向出入中继线方式。
4)中继线数量的配置,应根据实际话务量大小等因素确定,一般可按用户交换机容量的10%~20%考虑。
3 系统对当地电信运营商(电信公司)中继入网的方式
1)选用的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应符合国家标准《自动用户交换机进网要求》YD344和《用户——网络接口技术规范》YDN034的要求。
2)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中继入网的方式,应根据用户交换机的呼入、呼出话务量和本地电信运营商(电信公司)所具有的入网条件,以及建筑物(群)拥有者(管理者)所提出的要求来确定。
3)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进入公用电话网可采用以下几种中继方式:
——全自动直拨中继方式一(即DOD1+DID中继方式);
——半自动单向中继方式-(即DOD1+BID中继方式);
——全自动直拨中继方式二(即DOD2+DID中继方式);
——半自动单向中继方式二(即DOD2+BID中继方式);
——半自动双向中继方式 (即DOD2+BID中继方式)。
20。2。7 程控用户交换机机房的选址、设计与布置
1 程控用户交换机机房(简称机房)的选址宜符合下列规定:
1)单体建筑机房宜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至四层之间。当不具备条件时也可设置在地下一层(当建筑物有地下多层时)。
2)群体建筑的机房宜设置在中心位置的建筑物内。
3)当建筑物为自用建筑时,机房可与楼内计算机机房统筹设置。
2 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23。2。2条的要求:
3 程控用户交换机机房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1)机房组成应根据交换机的容量以及工作运行特点要求确定,一般由交换机室、话务员室、电力电池室、总配线架室等组成。
2)机房中交换机室与话务员室之间,宜设玻璃隔断。若无条件时,可设玻璃观察窗,窗不宜小于宽2。0m高1。2m,窗底边距话务员室内地面不大于0。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