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纪晓岚全传-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年时间,《四库全书》最终告成。分别建〃文渊〃、〃文津〃、〃文溯〃、〃文源〃、〃文汇〃、〃文澜〃七阁,贮藏了十七万二千七百二十六册全书。把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典籍,几乎包揽殆尽,真称得上〃汗牛充栋”,亘古奇功了。

开馆这年,乾隆已经63岁,唯恐看不到《四库全书》的完成,又传谕采撷四库精华、编缮《四库荟要》,并分缮两部,一部贮藏于紫禁城内的摘藻堂,一部存放在长春园呋腴书屋,每部书有四百七十三卷,装成一万二千册。

四库全书的编校,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乾隆年间的一个盛举,对于纪晓岚来说,则是他一生的主要成就。

纪晓岚日坐书城,博览群籍,寻章逐句,从《永乐大典》搜辑散逸,尽读各行省进献书籍,极尽艰辛。整整用了8年时间,完成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称《四库总目》或《四库提要》,收正式入库书三千四百五十八种,存目六千七百八十八种,总计一万二百四十六种。各书提要,将一书的原委撮举大凡,并列叙者之爵里,订辩其书文字之增删,与篇帙之分合,批评其叙事议论之得失。诸书提要,分之则散弁诸编,合之则共为总目。

〃总目〃按照全书体例,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每部之首,各冠以总序,撮其源流正变,以挈纲领。共分经部十类、史部十五类、子部十四类、集部五类。类下有属,每类之首,也各冠以小序,详述其分并改隶,以析条目。每类之中,先以文渊阁著录(即编入四库全书)的书籍列在前面。那些言非立训、义或违经,与那些未越群流的寻常著述,经评定不足以收入四库之中,而也未尝奉旨销毁的书籍,则附存篇目,排列于后,藉存梗概,以备考核。如是流别繁碎的,又分析子目,使之条理分明。如是意有未尽,列有未该,就或在子目之末,或在本条之下,附注按语,以明通变之由。诸书各以时代为次,历代帝王著作,以隋书经籍志例,冠各代之首。每书名之下,各注某家藏书,以不没其出处。那些坊刻书籍,不便专题一家的,便注上〃通行本〃。各书的编次先后,都以登第之年,生卒之岁,为之排比,或根据所往来唱和之人为次,不可详细考证的,就附在本年之末。僧侣羽士、闺阁宦仕,以及外国的著作,也各分时代,不再区分。至于笺释旧文,就仍从所注之书,而不论作注之人。如是褒辑旧文,而自为著述,与根据原书而考辩的,事理不同,就仍随时代编入,统计著录有一百零二卷,存目八十七卷,著录存目并有的有十一卷,一类或占一卷或数卷、十余卷不等,别集多达三十八卷,楚辞类则不足一卷,全书共二百卷,书前冠以乾隆〃圣谕〃,馆臣〃进表〃,与〃职名〃、〃凡例〃,以及〃门目等卷目四卷,大致记述了〃全书〃与〃总目〃纂修经过与编写体例。

〃总目提要〃著录的书共一万多种,基本上概括了清代中叶以前中国的重要著作,这万余部典籍的提要,〃门类允当,考证精华〃,对了解中国古籍,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学术著作,〃进退百家,钩深摘隐,各得起要指,始终修理,蔚为巨观〃,〃大而经史子集,以及医卜、星相、辞曲之类,其评论抉奥阐幽、词明理正〃。当朝及后世学者读后,无不惊叹纪晓岚学识渊通,遂享有〃通儒〃之称,被誉为〃一代文宗〃。

纪晓岚为编写《四库全书总目》,将从各地搜集到的逾万部书籍,以及宫中秘籍,一一细细审阅,披览无余。但起初,明代的《永乐大典》藏置何处,一时寻求未获,使他为此事十分焦急。

这天,王文治看他着急的样子,便想与他开开玩笑,郑重其事地说:〃《永乐大典》副本,失于明亡之际。其正本乃国中之宝,明庭十分珍重,当藏之秘阁幽室,方能免毁于兵燹。今事过三百年,世间尚无正本的传闻。查诸史籍,更无记载,究竟藏于何处,唯有鬼神能知。我看,你不防斋戒三日,祈神指点,或许能出现奇迹。〃斋戒三天,不食腥荤,不近女色,这在一般人说来,并不是什么难为之事。可是,对纪晓岚来说就不同了。他性喜肉食,平时养成了习惯,每日三餐,顿顿吃肉,配以浓茶即可。如今要他斋戒吃素,无异于一种刑罚。再说他自幼就精力旺盛,从17岁结婚,到这时30多年了,除了不得已的情况而外,他几乎夜不虚度,虽然年届半百,依然如故。三夜独眠,也会使他难忍难熬!

对于他的生活癖好,王文治素来清楚。所以建议他斋戒三日,表面上一番好意,肚子里流的却是一滩坏水,要治治这位好色成性的风流才子。

纪晓岚是何等聪明,哪里会不明白王文治的用意?但他考虑:既然没有《永乐大典》散佚的传闻,那肯定还藏在什么地方!只是寻找的不细,没有发现罢了。在宫中再细致地寻找一遍,即使找不到,也可断定它没有藏在紫禁城中了。纪晓岚考虑再三,居然不露声色,愿意依计而行。这一点,实在出乎王文治的意料。

〃你当真戒斋三日?〃王文治不大相信。

〃只要能找到《永乐大典》,我斋戒一个月也无妨。更何况事关鬼神,不可半点造次!〃纪晓岚也一本正经起来。

事也凑巧。纪晓岚斋戒两日,指挥宫中大小太监细细查勘,一位小太监爬到〃敬一亭〃的顶架上,终于发现了密藏在这里三百余年的《永乐大典》。

〃嗨!找到啦!找到啦!〃小太监高兴得一时忘了宫中禁忌,高声欢呼起来。

纪晓岚闻讯赶赴敬一亭,欣喜若狂,奏请皇上,迁大典至翰林院。有二千四百七十三卷,九千八百八十册,从中辑录三百八十五种,交武英殿以聚珍版印行。

各省进献的书籍,已经堆积如山,厘定钞、存之后,分发给各分校官,作初步的校勘。

鉴于原书大小长短规格不一,编纂后全部木刻,不但费时过久,而且耗资甚巨,不如全部手抄。一来便于更改原著,二来大小可以统归划一,同时又节省时间和费用。纪晓岚等人奏请圣裁后,召集京中善于书法的举人、贡生、监生数百人,派为誊录员,负责抄写。并订制了一套奖励办法,规定每人每日抄写一千字,扣除领书、交书时间外,每年须抄三十万字。按时登记,五年议叙。这办法实施以后,果然有效,誊录工作品为顺利。

四库书馆的总纂之所,设在圆明园的新建的文源阁。纪晓岚家居城内,离这里20余里,每天步行到此,往返颇为费时。便在海淀买下一处房舍,这就是槐西寓所,《阅微草堂笔记》中,称作〃槐西老屋〃,携明住在这里。明身边,有丫环玉台侍候。

迁居之后,路虽近多了,但他已经养成了疾步如飞的习惯,每天匆匆往返,同事们叹莫能及。

这天,纪晓岚正在路上匆忙行进,赶上了前面走着的詹事府少詹事彭元瑞。两人打过招呼,比肩前进。彭元瑞随他加快脚步,但走着走着,就跟不上了。直累得起喘吁吁只好让纪晓岚前面先走,自己徐步后行。到了圆明园,纪晓岚已阅书数卷。彭元瑞喘息未定,向人说起路上之事,笑道: 〃纪晓岚确是神行太保。〃纪晓岚正端坐看书,应声答道: 〃彭芸楣不愧圣手书生。〃“好联,好联!〃人们听了,惊叹起来。

〃神行太保〃是《水浒》里人物戴宗的绰号,彭元瑞用来称赞纪晓岚行走之速。彭元瑞字芸楣,江西南昌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写得一手好文章,后官至协办大学士,纪晓岚戏称他为〃圣手书生〃,用的是《水浒》中人物萧让的绰号,无意间对成一幅巧对,让人赞不绝口,由此以后,纪晓岚得了个〃神行太保〃的绰号。

纪晓岚还有个绰号,叫〃纪大烟袋〃,他吸烟成癖,烟瘾奇大,普通的水烟袋,烟的容量大小,不断地装烟,他很嫌麻烦,而且携带不方便,所以他只用旱烟袋,随时带在身上。

他的旱烟袋锅,与众不同,是他特别订做的,容量很大,装上一锅烟丝,从槐西老屋走到圆明园,只吸完一半。校书时点上一锅烟,边看书边吸,能吸上一个时辰,节省了装烟的时间,免去许多麻烦,他因而用着这个烟锅十分惬意。有人说,纪晓岚的烟袋锅,一次能装三四两烟丝,这未免有所夸大,但确实在京中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来说,也属罕见。

有一天,这个硕大无朋的烟锅不慎丢在了路上,纪晓岚回到家中,只好暂时用上了水烟袋,这样就无法一边看书或写字,一边嘴里噙着烟过瘾了。

侍婢明,替他忙活起来,守在他身边,替他装烟丝、点火、吹烟灰,心中为他的烟锅着急。

〃我去找人再做一只吧?〃

“不用,不用。〃纪晓岚笑笑说。

〃那你的水烟袋,带在身上很不方便埃〃明忧心忡忡地样子。

〃明天打发人到东晓市上找找,准能找见。〃“为什么?〃明疑惑地问。

“你想啊,我的烟袋锅那么大,人家谁会用得着,放在家里没有用处,还不当废铜卖给收破烂的。〃明听完笑了。纪晓岚说得很有道理,而且事情又那么滑稽,只好差人去试试。

果然,在东晓市上,找到了纪晓岚丢失的旱烟袋,花了一点钱,又把它买了回来,一时传为京中趣闻。

在他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吃饭、睡觉、见皇上,以外的时间,总是把旱烟袋攥在手中,不停地喷云吐雾。

有一天,乾隆驾临圆明园,巡视《四库全书》的编纂情况。纪晓岚正一边吸烟一边手不停挥地忙碌,一锅烟刚吸到一半,忽然听得〃万岁爷驾到〃的喊声,匆忙间忘了磕去烟锅里的火,随手将烟袋插入靴筒里,跪在地上给万岁爷请安。

站起向皇上回话时,觉得脚踝上火辣辣地疼,原来是吸燃一半的烟火,将他的袜子烧着了,但皇上正说着话,又不好打断,他只好咬牙忍着,疼的站立不稳,腿直打颤,涕泪跪在皇上面前,正要禀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