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精神。同时,各级政府又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因为“只有民主集中制的政府,才能充分地发挥一切革命人民的意志,也才能最有力量地去反对革命的敌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7页。)

总之,以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为国体,以民主集中制为政体,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它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二  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建设

     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如何?应该建立一个什么类型的国家政权?一直是国内三种政治力量(国民党、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三种建国方案(大资产阶级独裁、新民主主义国家和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较量的焦点。

    自近代以来,代表反动势力的北洋军阀和蒋介石集团,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的独裁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这个政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对外卖国求荣,甘当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二是对内实行专制,维护封建独裁统治。三是进行军阀混战,割据地盘。四是增加苛捐杂税,盘剥劳动人民。以上表明:北洋军阀和蒋介石集团的政权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反动政权。在其统治下,社会阶级矛盾更加激化,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摧毁它们的反动统治,是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

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政坛上的中间力量,标榜要在国共两党之间,走所谓“第三条道路”,以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建立起来的民主党派,就是这种主张的代表者。他们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主张:在社会制度方面,都声称要以英美资本主义国家为样板,建立一个“十足地道的民主国家”,实行多党的议会制。在经济方面,提出在确保私有制的基础上, “尽量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优点”,同时实行类似苏联“计划指导下的充分企业自由”。在外交方面,主张对苏美“采取同等亲善与协作”,“使英美与苏联双方都可以放心”。这种中间立场,在建国问题上则表现为“中间道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认为,“两头小、中间大”(即处在两头的无产阶级和统治阶级的人数都少,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间阶级人数最多)的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决定了中间势力的政党最能代表民众利益。他们向国共双方施加压力,并自信在标榜“民主”的国际政治力量的支持和国民党政府的让步下,能以“第三大党”的地位发挥调停、缓冲作用,进而成为左右中国命运的大党,建立既非国民党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亦非共产党人民民主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危机日益加剧,变本加厉地推行其法西斯独裁统治。1947年10月,国民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致使民盟总部被迫解散,在客观上宣告了“中间道路”(即第三条道路)的失败。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直至蒋介石集团都不允许,国际社会主义不支持,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不赞成,面对这种现实,各民主党派只能放弃“中间道路”的幻想。后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聚集在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旗帜之下,与共产党合作筹建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要争取一个光明的前途,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它不断地加强苏区、边区和解放区的农村革命政权建设,为过渡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苏维埃政权建设。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号召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开始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是俄文COBET的音译,意为会议或代表会议。它是俄国无产阶级在1905年革命时期创造的一种政治组织,并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建立了工农兵苏维埃。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它又成为新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中国的苏维埃政权从广州公社开始,后来普遍推广到各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5月,毛泽东率部在井冈山成立了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1930年春,红四军相继建立了赣西南和闽西的工农民主政府。在此前后,鄂豫皖、湘鄂西、湘赣边、湘鄂赣、赣东北、左右江等革命根据地,都分别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形成与国民党统治区对峙的政权。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制定了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政策。宪法大纲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民主专政,这个专政的目的,是“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地制止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级的团结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贫农群众在它的周围,以转变到无产阶级专政。”大纲规定:苏维埃的全部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他们有权选派自己的代表参加政权管理。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代表大会闭幕期间,全国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关。中央政府由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各级政府由同级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大纲还规定:苏维埃政权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工人、农民及其他劳苦群众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有受教育的权利,一切劳苦民众有完全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各革命根据地都着手进行地方苏维埃政权的建设。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国家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使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没有民族和阶级压迫、没有封建剥削的光明的地区。

    第二阶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权建设。

九一八事变及华北事变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危机。为了领导和推动全民族抗战,红色区域的政权建设发生了变化。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把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变为建立“人民共和国”的口号。次年8月,中共中央又用“民主共和国”的口号代替“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以便动员和团结一切赞成民主,拥护抗日的阶级、阶层和个人参加抗日统一战线。

1937年8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华苏维埃政府更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即陕甘宁边区政府。这个政权的性质并未发生本质变化,但接纳了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开明绅士、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等各抗日阶级、阶层,使政权具有更广泛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抗日民主根据地是国民政府隶属下的特别行政区,在这些地方实行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过程中,实施“三三制”政策。所谓“三三制”,就是要求各级政府中的共产党员、非党进步人士和中间人士各占三分之一。实行“三三制”的意义,在于健全边区的民主制度,从政治上团结各抗日阶级、阶层。为保证“三三制”的组织原则能够贯彻到各个根据地,毛泽东特别强调,应提倡民主作风,遇事要与党外人士商量,取得多数人同意,然后去做;抗日民主政权的产生要经过人民选举,其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其施政方针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保护抗日的人民,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改良工农的生活和镇压汉奸、反动派。按照“三三制”的原则,各根据地都通过民主选举建立了临时参议会和政府机构。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上选出的9名常驻议员中,共产党员3人;18名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6人。各基层政权都是从村民中直接选举产生的,各级政府都有开明绅士参政。其中,李鼎铭还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在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解放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共产党在东北、华北等解放区加强各级人民政权建设,并开始考虑建立统一新型的国家政权。1947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由被压迫阶级、各民主党派组成的联合政府,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纲领。此后,又在1948年发布的“五一节口号”中,表示愿意接纳民主党派人士进入人民政权工作。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后改北京)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600多人分别代表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规定:国家的性质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发展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宗教信仰等自由。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会议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刘少奇、朱德、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的由63名委员组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