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根据地,巩固和扩大红色政权。同时,毛泽东特别指明“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8页。这就告诉人们,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小块红色政权的发展不可能是笔直的,必然有它的曲折性和艰苦性。只有坚持用正确的路线使红色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才能真正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使无产阶级夺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周恩来评价说,这封信(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明确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认为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79页。) 同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从党的思想路线的角度,批评了党内“左”倾教条主义,并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他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如果照搬照抄别国的模式,“将会给革命造成很大损失。”(《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116页。) 这就使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建立在坚实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

1936年以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深刻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地论证了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而且能够走这条道路夺取革命的胜利,形成了完整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重大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集体的奋斗中,创造了独特的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理论,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历史意义。它成功地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在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指导下,全党在抗日战争中自觉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敌后根据地,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分析了形势,清醒地认识到革命力量尚处于劣势,及时放弃立即夺取大城市的计划,决定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土地改革,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经过几年的努力,各革命根据地迅速扩大并逐步连成一片,形成了对城市的包围。随着全国革命即将胜利局面的到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及时地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工作重心的转变,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惟一正确的道路。

第二,理论意义。一方面,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从巴黎公社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胜利,走的都是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先农村、后城市的民主革命道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创造了又一条武装夺取政权的途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另一方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三,现实意义。它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但它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却千差万别,如果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会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土地革命时期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把十月革命的经验绝对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无视中国的特殊国情,脱离中国实际,最终导致革命遭受了惨重损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结合,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人民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革命尚且如此,建设就更不待言。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勇于创新的态度和精神,对我们今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邓小平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页。)

 

四  人民军队建设和人民战争的思想

1.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建立一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

毛泽东明确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惟一的宗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9页。) 这一宗旨是由人民军队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适应人民革命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军队,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页。) 所谓革命的政治任务,就是要为实现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而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都是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因此,人民的利益就是它的利益,除此之外,它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个宗旨,就是它的无产阶级性质的集中体现。在这个宗旨下,我们的军队从总司令到炊事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因此,“我们的部队要和人民打成一片,我们的干部要和战士打成一片,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这样我们就能无敌于天下。”(毛泽东:《在中央招待留守兵团学习代表时的演说》1944年9月18日,载1944年9月23日延安《解放日报》。)

(2)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毛泽东提出一个著名的原则,就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7页。这就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这一原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主要标志。这一原则,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是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建军原则的最突出最重大的贡献。

(3)要把政治工作摆在军队建设的重要位置

这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军队的政治工作,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他提出和总结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其中对军队建设最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他规定和阐明的军队政治工作的三个原则,即“官兵一致的原则”、“军民一致的原则”以及“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9页。) 

官兵一致的原则。这就是要在军队中肃清封建主义,废除打骂制度,建立自觉纪律,实行同甘共苦的生活,做到长官爱护士兵,士兵拥护长官,从而真正地建立起官兵之间的阶级兄弟的关系,革命战友的关系。

军民一致的原则。这就是要执行秋毫无犯的群众纪律,宣传、组织和武装群众,努力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切实和民众打成一片,做到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毛泽东诗词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59页。)

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这就是要加强对敌宣传,开展对敌工作,从而动摇敌人的军心,瓦解敌人的部队。对于敌方的一切起义和投诚人员,一概表示欢迎,不准歧视和排斥;对于一切俘虏,一律给予优待,不准杀害、虐待和侮辱。

(4)在军队内实行民主主义制度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独有的,是毛泽东的独创。毛泽东把人民军队实行的民主制度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政治民主。官兵之间只有职务之分,没有阶级差别,实行官兵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废除打骂士兵和枪毙逃兵的旧的军阀主义制度。组织士兵委员会,士兵有说话和开会的权利。长官应当教育士兵,士兵也可以批评长官的错误。实行这种民主,可以保证军队在政治上的高度团结。  

经济民主。官兵待遇平等,部队经济公开。士兵委员会的代表可以监督经济开支,协助连管理给养和伙食,努力改善部队的生活,防止贪污浪费的发生。通过这种民主,可以使全军上下同甘共苦,能够经受得住各种考验,更加有力地打击敌人。

军事民主。在军事训练中,官兵互教互学,在战斗中,对于自己部队的作战任务和作战计划,只要条件许可,都要发动群众讨论执行的具体办法,并且在战斗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

通过这种民主,可以使上级的命令和指示变成群众的决心和行动,调动广大战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积累战斗经验,提高战术水平。

三大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军队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同样也是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式雇佣军队的一个显著标志。毛泽东从建军起,就很重视在军队内实行民主主义。还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他就说过:“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