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赠地跃过她香喷喷的棉被……噢,我什么也没有失去,
  也根本不需要自己的小小形象来挽存
  那孩童的欢乐。一个女儿使一切又变得伸手可及。
  读完这首诗,我忽然觉得这首诗可能触及一个更大的主题,一些在那段时期里对我显得十分重要的主题。比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问题,那种把孩子视为自我之延伸的危险倾向.有关代沟的主题;以及仅仅由于将孩子带人这个纷乱的世界而引起的种种焦虑等。
  此外,这首诗也为相继出现的诗提供了一个总体姿态的暗示(“你的自然气息令我陶醉”):它们可以是写给我的女儿们的。在十四行组诗中把作品题献给心爱的人的做法是经常的事,而现在我也在延用这种做法,只不过希望用活生生的当代语言来更新和再建这一形式。
  但是在她们那样一个小小的年纪,我两个女儿谁也不晓得识字读书,而小的那一个甚至连话都还说不好。那么把诗题献给甚至完全不能理解这些诗的人,我又怎能消除这种疑虑呢?最后,组诗的题目帮我解了围:《写给我二十年后的女儿们的十四行诗》。这一组诗或其中任何的一首,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是要献给我终将成为妇人的女儿的。我写的是一首加上了“时间盖”的诗。这样一来,我就可以自由地使用成人的语言来谈论成人的事情了,尽管那仍然是写给我的骨肉的。前景又一次令人心动,我全力以赴,十四行诗一首接一首地写了下去。
  我用多种变化的诗体,既有莎士比亚式的,又有佩特拉克式的。尽管在已完成的组诗中有不少格律上的变化,我基本上还是依照五步抑扬格的“基调强节奏”来写的。我也尽可能地尝试了使用精确的尾韵,以及离韵、不工整韵和近似韵等,只要我觉得恰当就可以。为了加强十四行诗在读者心中引起的共鸣,我尽可能地使语言接近现代美国语汇(就像人们在谈话中使用的语言那样)。无论组诗最终效果如何,除去主题之外,它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传统形式与口头语之间形式的张力。学究们也许会反对,但对我来说,再没有比按照严格的格律写十四行诗更令人乏味的事了。“写出新意吧!”庞德说过。为了做到这一点,无论你是在写正统诗还是自由体诗,诗人都应该使用属于他们那个时代和地方的语言。
  尝试创作组诗的优势之一便是,无论作品从整体上看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你总会有那么几个精彩的小节,而且写出了特色,这样就足以挽回所有的损失了。当我创作那组献给女儿的十四行诗时,我原计划一共写50首。可实际上当我写到差不多第40首的时候,我感到我的冲动开始减退,写出来的东西也慢慢变得机械和重复。我于是写信给我的导师和老朋友菲利浦·勒凡,向他征求意见。“停下来吧,”他在回信中说,“一旦你读起它们已经感到疲倦了,那就别再写下去了。”这似乎是绝妙的建议。我立刻关门息业,从这批组诗中挑出20首最好的十四行诗,把它们编进我的第二本诗集里。
  写组诗可以允许我们不必太专心致志,因为我们避免了把所有的东西在同一首诗中说出来的压力。每一首诗都十分和谐地与另一首联接起来。这种更大型结构的“网络”使我们每次提笔写作时,都获得了创造新形式的自由。我们受雄心的鼓舞,每一次提笔都从容自若。
  无论你怎样开始写你的组诗,你都必须先确定组诗的内在意义,即它是否重要到足以让你全力以赴地投人工作。创作一首组诗就是去建设一个小小的世界,而作品自身的分量和强度就是对它最好的报酬。继续努力吧!去试试你的小小的伟大抱负。你将一无所失,而收获的将是无尽的喜悦和发现。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7.如何为儿童和青少年写诗
更新时间2008…9…1 17:23:07  字数:4567

 千万不要以为,给孩子写诗要比给成年人写诗容易。你的视角和话题或许不同,但是你用以完成作品所使用的技巧是一样的,而这些技巧的精湛完全有赖于你对优秀诗歌的长期诵读和对自己作品的耕耘不辍。
  ——帕特·柯林斯
  对于年少的孩子们来说,一首诗实在是他们观看世界的一种令人满意的途径。起初由于受韵律的迷惑,他们很快就能欣赏那些涉及简单概念的诗歌。他们都喜爱嬉闹、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荒谬的东西、字谜游戏、令人迷惑的问题、出人意料的结局、拐来拐去和变幻莫测的东西。他们执迷于重复,习惯于欣赏《一头大肥猪》(玛丽·安·赫伯曼)那样的惊人效果,诗中一句“阿布拉卡达不拉”的咒语,当每一句中出现斑马的时候,就来上这么一声惊叫。
  他们陶醉于动作中的韵律,他们酷爱指头把戏,再大一点就会迷上跳绳了。就像多丽丝·奥戈尔的《快乐快乐的几月份》中的出色表现一样,通过拟声、夸张和头韵等手法的运用来创造一种轻松欢快的诗体。这首诗的题目里先是两个头韵,紧接着一个故意误写的“儿”(将“二月”的头三个字母误拼,译成汉语就成了“儿月”了。一一译者注),这样该诗就读成了“在儿月的第一天/我们离开了海肯赛克/我的姑姑赛尔玛,躲在一个贝壳里/远航到赛玛肯接着原路返回。”
  为这一年龄组写的诗集中大多配有丰富的插图,这不仅是对文字的一种补充,也是帮助孩子理解文字的含义。由于诗人通常是注意视觉感受的作家,所以他们常常让画家们在插图上极尽能事,甚至连想都不想这些插图与诗歌的内容是否相配。
  有一个插图与诗歌异乎寻常地相配的例子,那就是莫里斯·桑代克的配图作品《海克特耳王》与《当我穿行在水上》。诗与画合二为一,相得益彰。提示诗歌大意的词语使插图更有魁力,而许多未用言语表达的行为又惜图画得以展示。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诗歌,即使是为幼儿写的诗歌,无论押韵还是不押韵,都应该可以依赖于别的东西而自行成立。
  有时候一首诗可以作为一部图画书的整体纲要,插图则帮助阐述一个概念或故事的发展。我的一本非小说诗集《我是一名艺术家》中的纲要诗实际上是一首长诗,借助罗宾·布里克曼精彩详实的插图,书上的抽象意义被具体地提示出来,艺术就是那么一个过程,它开始于我们在自然界中的亲身经历。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处于中年级的儿童(年龄9至12岁)大多已不再为韵律着迷。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已经开始要求内容更加深刻的诗歌。他们要求作品能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作品能把他们摆在合理严肃的位置上。
  徘句,作为一种三行不押韵的诗体(在日语徘句中,这三行必须包含十七个音节),实在是一种完美的形式。用这种形式来写诗绝不像听起来那么容易。举个例子,我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写出一首来:“迟暮/正悄悄缝起/夜晚的纱帐。”
  这一年纪的儿童常常为徘句的精美着迷,它那简短的形式具有不可抗拒的魁力,因而也常被这些初试笔墨的孩子拿来表现自己的想法。
  但是幽默的而憨笨的诗依然备受青睐,无论它们是采用诸如五行打油诗这类传统形式,还是什么新发明的有创意的形式。像约翰·奇亚迪的《动物园聚会》中的句子“牡蛎/是一种l没有脸的/生物”,其提供的信息可能比任何说教都更容易让人记住。
  勒莫纳·玛赫写的诗集《爱丽丝·亚奇在一年中的奇遇》也是一本这样的好书,这是一组无韵诗,每一首单独成立,合在一起又像为我们讲述了一名纳瓦霍族小姑娘在一年中的生活经历。在那一年里,她掌握了一只绵羊如何生崽的全部秘密。诗中写到“小羊羔喝着奶/矮松木在远处燃烧/妈妈就要睡着/而他鼻子上有颗黑星星在闪耀”。
  描述爸爸妈妈吵架以及爷爷奶奶奶去世的诗歌也不少,只是出于读者年龄层的缘故,这些诗通常被饰以比较轻柔的色调。有一首诗在这一方面处理得相当出色,它就是由X小肯尼迪和多罗瑟·M·肯尼迪共同编选的《拜访一颗星星》。
  语言再次为12岁左右的读者所注目。因为此时的孩子在与同伴们互换信息时,巧计和秘密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诗歌就成为他们含蓄地表达感情的最佳手段。这类作品通常满足于无意义的音响、含糊不清的意义、双重含义、韵脚,当然还有幽默,充满了瞎胡闹的奇异魁力。有时整首诗都是刻意的胡言乱语,然而却对这一年龄层的孩子有着与对四岁孩童同等的吸引力。年轻的读者似乎都已非常乐意接受刘易斯·卡罗尔“颠三倒四”式的特殊逻辑,比如说“阵风从树林中吹来/吹来的时候它闯进人家行窃”,又如“笑容满面的孩子”杀了他,当他的“刀片笑容满面!”
  但同样是这些孩子在寻找和他们一样看待生活的诗人。瓦尔特·德·拉·马赫的作品之所以如此经久不衰,就是因为他表达了大众的心声。他的诗集《孔雀馅饼》首次发表于1913年,却一直重印至今。我现在正忙着为亚瑟勒姆出版一本集子,名叫《运动,光荣的权力和梦想,如星星般闪耀的写诗的小姑娘》,由依莎贝尔·乔诗林·格莱塞任编辑,该集子为凯叶·星鸟的诗《亚比该》中出现的那类年轻女子的梦想和抱负提供了佐证。《亚比该》的结尾是这样的,“她妈妈说,‘不要神不守舍,’/‘要么就写写文章’,爸爸又接着说。/‘难道不能违反吗?’亚比该问道,/接着便写了本让你发狂的书。”
  青少年往往热衷于效仿某位特殊的诗人,建立起自己的激情模式,希望借此来感受历史,把握和理解不断变化着的周遭世界的途径。至此他们已经能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