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第19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上她的眼睛》,便以地行器和地层旅行为题材。
  小说里的地行器名叫“落日号”,由致密的中子材料制造,不惧高温高压。地行器前端有烧熔发动机,可以烧熔迎面遇到的一切物质,后面有推进发动机,推动飞船朝任意方向自由潜行。烧熔发动机、后部推进发动机、加上耐超高温超高压的船壳,便是许多类似题材科幻作品里地行器的“标准配置”。
  “落日一号”到“落日五号”都按计划进行了地层考查,最深处不超过海平面下3100公里。“落日六号”却出了事故。它在航行中突然遇到地幔中的一条裂缝,熔融状态的铁镍地核在这里向上延伸一千公里。突然变化的温度和压力使烧熔发动机与主体脱离,仅凭后面的推进发动机,“落日六号”无法动弹。不过,虽然铁镍地核十分致密,但和制造飞船的中子材料相比,就象水一样稀薄。“落日六号”向地心沉去,最终沉入地心,受重力作用永远固定在那里。两名船员死去,仅剩下“她”通过无所不穿的中微子通讯工具和地面保持联系。
  这篇小说里最为奇特的一笔,是描写“落日号”在地心位置上遇到的奇景:虽然物体离地心越近,受到的重力越大。但在地心位置上竟然是失重环境,和太空中一样。以致于“我”通过传感器,看到“她”身边漂浮在船舱中的笔时,误以为“她”在太空中的某条飞船上工作。
  如果大家想从银幕上看到“地行器”的雄姿,可以去看不久前上演的美国科幻片《地心毁灭》(Thecore)。该片可谓集地下探险题材之大成。从这部电影里可以发现,我们从不谋面,十分陌生的地心其实决定了整个人类的生存。地球外面包围着一个无形磁场——“范艾伦带”,正是由于它屏蔽了宇宙高能粒子,地球才能有生命存在。而范艾伦带之所以存在,则是因为铁镍组成的地心在不停自转。
  影片里,地面上突然出现了许多奇怪的灾难:一些人在健康状态下突然死去;鸽子失去定向能力,纷纷撞向楼宇;低纬度天空出现极光;强大的雷暴袭击世界各地。科学家凯思通过研究判断,地核正在逐渐停转,是导致以上灾难的原因。如果地心彻底停转,范艾伦带完全消失,地球上任何生命都将不复存在。
  由于有政府高级科学顾问詹姆斯的支持,美国政府认可了这一理论。他们找到技术专家爱弗生,后者隐居在沙漠里二十年,潜心研究地行器。这部机器前面用强力激光器作“烧熔发动机”,瞬间便能气化掉遇到的一切。船身则由致密材料建造,所承受的温度越高,保温能力越强。由于在熔岩里无法使用光学摄像设备,他们还研制了必要的X光设备,观测沿途中的一切。并且还为船员准备了能耐数千度高温的防护服。
  总之,《地心毁灭》中给“地行器”以科幻作品里细节最丰富,最完整的构想。不过,即使这样完备的地行器。仍然和其它作品里出现的种种地行器一样,虽然在岩石里畅行无阻,神通广大,但坠入岩层间的空洞里便寸步难行。
  美国政府决定由凯思、詹姆斯、爱弗生、宇航员瑞贝克等人组成抢险小组,驾驶地行器将十亿吨级的核弹送入地心,依次爆炸,再将启动地心自转。地行器被沉入海沟,从地壳最薄处进入地层。在地狱般的环境里,他们遭遇了地形复杂多变、计算失误、船体破损等种种磨难,最终到达地心,完成任务。幸存的凯思和瑞贝克驾驶地行器,延着地幔裂隙回到海底,重返人间。影片中近一半情节是在明亮的熔岩伴随下展开的,给观众留下了关于地心实际情况的深刻印象。
  在《地心游记》和《入地艇》里,尽管地下世界生活着五花八门的生物,但都是陆地表面生物的变种或者遗孓。而美国作家哈里。克莱门特(Hal。Clement)在短篇名作《临界因素》中,完全以地下环境为背景,描写了一群奇特的智慧生命。它们的身体由比重小于水的液体碳氢化合物构成。熟悉化学的读者知道,石油就是类似的成份。所以你可以把他们想象为“石油人”。
  这些“石油人”的体形受意志支配,变化无常,头在一座“城市”外,尾可达这座“城市”的中心。他们专门在岩缝中穿行,“象墨水透过吸墨纸”。不过,也不是所有岩石都任他们自由来往。较松散的石灰岩、沙岩可以,而玄武岩就不行。岩石不仅是他们的生活空间,也是他们的食物。这些“石油人”彼此间使用微弱的地震波交流。由于岩石传导声波的能力远大于空气,一个“石油人”的信息可以发布很远。
  这些生命拥有智慧,所以也分种族,彼此间更有战争发生。美洲下面的“石油人”和亚洲、欧洲下面的“石油人”相互作战。有一个美洲“石油人”科学家名叫彭东。他渗透到岩石圈上部,发现了南极大陆,知道上面有“固体海洋”,也就是冰层,便回去力促“石油人”政治家们把固体海洋融解,更多地覆盖地球表面,保护岩石不氧化。因为氧化后的岩石对他们来说就是毒药。彭东提出的方案就是从下面穿透岩层,让熔岩涌上南极洲,融化冰层。当然,受身体条件的限制,“石油人”从未到过地球表面,根本不知道上面还有人类生存,更不知道此举如果真的实行,会令人类遭遇大难。
  好在有一个叫德洛尔的“石油人”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力,其实就是我们人类司空见惯的重力。只不过石油人在细小的岩缝中生活,根本感受不到重力。德洛尔为了考查这种力,带着学生渗透到岩石圈上层空隙较多的地方,结果不慎坠入一个空洞,变成洞底的一滩液体,动弹不得。幸亏学生们急中生智,把岩石推到他身上,这个石油人科学家才从岩石里穿出来。他向当局汇报:对于石油人来说,岩石圈上层极其危险,“彭东工程”于是被停止了。人类则在不知不觉中免除一场大难。
  研究地下结构当然不仅仅只为了作战,除了采矿之外,居住也是一个目标。只不过,要人们放弃青山绿水、蓝天阳光到地下居住,似乎只有大灾大难时才可以。正常情况下,人们不大可能象老鼠一样打洞生活。
  五六十年代、冷战中的核危机达到高潮。一些欧美富人感觉核大战马上就要打起来,纷纷建筑地下掩体。六十年代古巴导弹危机暴发时,甚至有大批富人开始往这些私人掩体里贮存食物,随时准备不测之需。台湾科幻元老黄海在当年创作的《鼠城记》,便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
  在《鼠城记》里,人类面临核大战威胁。大批富人集资修筑了巨型地下城——铁堡。它具备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可以在不依赖地球表面物质供给的情况下生存下去。富人们雇用了大批工作人员为他们服务。由于这些人的重要工作是反制环境污染,所以又称为“反污组”。核大战暴发后,地下城和地表之前通讯中断,只有居住在最深层“幽远殿”里的凌空大师凭借特异功能,遥感到地面上的一切。
  大战过后,“铁堡”派出“反污组”,调查地表的灾变情况。他们发表在一个被垃圾包围、遍地老鼠,空气严重污染的城市“大银山”里,还存在着较为正常的生活秩序。反污组成员和大银山人、火星移民之间展开了许多爱恨情仇的故事,最终定居下来。而地下城则由于过分依赖机器设备,生存条件越来越差,不得不陆续把部分成员赶到地面。最后,地下城毁于一次空气调结系统的突发事故,只有凌空大师因为产生预感,带着极少数人脱离大难。
  在《黑客帝国》(Matrix)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宏伟的地下城——锡安。它位于地下两千多米的深处。从母体里解放出来的人类聚集在这里,依靠着来历不明的能源供给维持生活。而在电脑程序母体看来,这个锡安不过就是程序中的“垃圾箱”,母体把“病毒程序”逐渐清理到锡安,最后“清空垃圾箱”,也就是用机械水母军队将生存在那里的人类一网打尽!电影里水母大军攻打地下城的惊心动魄,相信大部分读者都看过,不再赘述。
  对于地下穴居,也有不那么遥远的想象。八十年代末,《正大综艺》刚创办时,上演了美国科幻电视连续剧《侠胆雄狮》。片中的狮面变异人和他的同伴也是完全生活在地下世界中。和“铁堡”、“锡安”不同,这个地下世界不是被单独设计和建造,而是由纽约市一些很普通的下水道、防空洞、地铁线组成。由于城市十分庞大,建设周期长达百十年,人工地下洞穴开挖过多,许多洞穴早就被废弃和遗忘。其中一些更是能够通到天然岩洞里,甚至接近熔岩层。
  地面的警察们通过一系列案件,猜测纽约地下存在着某些神秘力量,但谁也不敢下去探个究竟。“侠胆雄狮”和他的同伴凭借这些蛛网般的地下道,可以自由往来于纽约各处,行侠仗义。而他的重要敌手也包括终日生活在地下的恶棍们。
  今天,人类正在展望太空,计划到月球建屋,准备在火星登陆。但人类的足迹虽然已经印到月尘上,却从未超过海平面下几千米的深度。正是这个感慨,促使一代代科幻作家把他们的视线投向那个神秘所在——地层深处。
  最后向读者介绍一个事实:中国在地层深处结构的研究领域处于落后水平,迄今为止只钻出了不到两千米的地质矿井。真正意义上的大陆科学钻探井连一口也没有。这一遗憾,就有待本书的某些读者来弥补了。
  第三节:幽幽深海觅神奇
  凌渡宇跟在船长和上校背后,爬往舱上的驾驶室,在梯顶时,他停了下来,望往星光满布的壮丽夜空,空气中海水的咸味,提醒他宇宙虽无际无涯,但对主要生活于陆地的人来说,深不可测、阔不可量度的海洋,不就是另一个宇宙吗?其中充满了未知的事物,只是人类不去注意吧!(《浮沉之主》黄易著,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