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第18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目前的新武侠作品中还没有可以称为“经典”的作品。大陆新武侠要继续发展,必须要有深度模式。金庸的经典作品的出现在40岁左右,新武侠小说的创作队伍还很年轻,还有很长的时间可以不断地打磨自己、丰富自己。他们已有非常好的基础,所欠缺的是人生经验和哲学思考,5年以后或者说5年以来,肯定会有非常不错的作品出来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正统武侠小说特点
更新时间2008…9…5 22:42:36  字数:615

 当今世界,武侠小说的读者无数,武侠小说的作者也无数,“没有武侠小说值得一读”的抱怨更是无数。究其根源,主要是现代武侠小说在经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大发展后,面临了一个青黄不接的时代。而偏偏又是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代里,武侠小说第一次真正取得了一定的地位,这才使得这种呼声既能够被响亮地发出,也能够被长久地震荡,并激发众多的共鸣。
  此类文学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其主要描写对象一般是以冷兵器时代的个人经历。因此,许多主要描写王朝兴衰、家族兴衰、民族兴衰等等的小说,虽然其中也有很多刀光剑影,甚至还可能有很多的武侠传奇故事,也依然不被纳入正规武侠小说的范畴。
  第二,此类文学的主人公或者主人公的群体,通常需要拥有很高的个人武功,而且此类文学的主要线索,应该是此人通过其个人武功、个人经历与别人交互。这一点是几乎所有正规武侠小说的共性。如果一部书,主要只是描述一位本身有一定技击或武艺的军事统帅指挥作战,那么其不是一部正规武侠小说。但如果一部书是主要描述此位军事统帅与别人进行个人武场比拼(只要以此为主线,可以揉入任何其他种类的比拼,包括战场比拼、情场比拼、政场比拼等等)的经历,那么其就可能是一部正规武侠小说。
  第三,一般说来,此类文学中主人功的武功,不应被过多引申为仙术、魔法、外星人、或超自然力等等概念。这是正规武侠小说与近年来弥漫网际的玄幻类小说的重大分别,同时也将其与旧派仙侠类武侠小说区分开来。

武侠小说代表人物
更新时间2008…9…5 22:43:20  字数:5130

 总的来说,正规武侠小说主要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兴盛的,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开始迅速衰落。如果我们希望重新激发一次正规武侠小说的浪潮,那么先去认真作一次基本的回顾和总结,认真研究和剖析前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就是必须经过的一个重要环节。
  梁羽生
  正规武侠小说的正式开创者,一般认为是香港作家梁羽生。他被朋友所逼,被迫为香港太极门和白鹤门之间的澳门擂台赛写的一篇《龙虎斗京华》,是许多人认定的“新派武侠小说之源”。他的主要代表作有《萍踪侠影录》和《白发魔女传》等等。其中《萍踪侠影录》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曾经被大陆的广播电台改编为午间播音剧,那每天中午的三十分钟,曾经令无数人为之痴迷。其所写的《白发魔女传》,同样也被许多人认为是正规武侠小说中第一个以女性为主角的著作。另外,梁羽生不但是正规武侠小说的主要开创者,而且至今依然是诸多武侠作家中,文史造诣最高的一位或几位之一。
  粱羽生写书有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就是其写书容易“走神”。这是指其书的前半截很可能是在说某一个人物,可后半截却又开始在以巨大篇幅去描写另外一个人物。这种走神的笔法并非新意,主要见于《三侠五义》之类的古典小说,以及有“仙侠类武侠小说之王”称号的还珠楼主。“走神”写法的优点,自然是可以给读者造成一种格局很大的感觉,缺点则是容易打断读者的思绪,用起来很不好掌握,必须极为慎重。这是因为,几乎每一个读者在读小说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主角。如果突然间转换了主角,那么读者无疑有一种被凌空腰斩的感觉。如果是思绪习惯于随时跟着别人走的读者,这种感觉可能还不很明显;可如果是思维惯性比较强、全局记忆能力比较强、掌控欲望比较强的读者,其被这种腰斩感觉所激起的反应,对于作者来说自然未必是好事。
  一般来说,既然武侠书最中心的特色之一,是反映人们奋发向上的上进心被满足,那么武侠书中,最好有一个很明显的主角武功进步的过程,而且最好一开始非常差,而到最后应该最强或“非常”强。但在梁羽生的著作中,男主角的武功很少能在最后达到最高、或是最高的那一阶层。这虽然与现实中的情形也许更加贴切,但毕竟读者来读武侠小说,其本来目的,就是想体会到一些现实中难以达到的冲动和满足。梁羽生之所以喜欢这样,很可能是因为他的思维习惯中非常讲究辈份、尊卑等等传统规范,因此后辈武功要超过前辈的话,很可能本身就会是一种“原罪”。
  同时,梁羽生崇尚“名士”,因此无论他想把其著作中的主人公改换成什么,总是难以完全摆脱这一骨形。由于此一原因,其男主角的性格经常受到很多无形拘束,往往显得“半死不活”。另外,其作品中男主角的夫人数目永远小于等于一个,很多还是赤裸裸的悲剧,经常难以令一些特别热爱幻想的读者们满意。
  金庸
  第二个最有名的武侠作家就是金庸。金庸的作品几乎无须介绍,就能被所有武侠小说读者所熟知,其中的许多人物、事件甚至早就已经融入了社会生活中。他的作品被无数次地改变成电影、电视,一部一九八三年版的《射雕英雄传》电视剧,更给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留下了永远无可磨灭的深情。如果说梁羽生是正规武侠小说的开创者,那么金庸就是正规武侠小说的发扬者和集大成者。他和古龙、梁羽生一起,构成了武侠历史上不灭的神话。
  金庸最重要的特点,在于能够用非常平常的语句,来描述扣人心弦的人物和事件。他无论是对世人,还是对读者的心理,都把握得非常透彻。他真正知道读者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敏感什么,不敏感什么,并总是能在别人还察觉不到的时候,就先行迎合,完全没有任何文笔、心理或身段上的困难。他几乎从来不用大段大段的描写去赞美女主角的容貌,但任何人都能从其中得到女主角容貌无双的印象。他的一个最成功的塑造成果,就是《飞狐外传》中的程灵素,因为他居然在先明言了其丑陋的情况下,依然能让程灵素成为无数读者的梦中情人。他的每一章节几乎都有分枝,他的每一章节又几乎都有合龙,他甚至能在一切都自然的同时,让一切都不平凡。正因为如此,金庸成为无数读者心中不可逾越的圣像,几乎已容不得任何人看到他的任何一丝缺点。
  然而正如世上没有完人一样,金庸的作品也同样有一些瑕疵,只不过要看出这些需要眼光,说出这些需要勇气,而认同这些需要理智。
  首先,金庸对于恩怨事件的了结,经常突出表现“受害者选择拒绝惩罚加害者思维”,很少有“加害者选择停止加害思维”。这是一种弱者式的、夕阳式的思维。在他的书中,几乎所有的受害者,最后都选择了“只要我自己变强,别人不来惹我也就罢了,我还是不要去报复的好,就算要惩罚,他也总会有别人去惩罚的”的老年人思维,加害者很少受来自受害者的直接惩罚。这种思维,当然是维护现代社会长久和平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如果过分推崇这种思维,却容易导致整个社会弥漫一种心理过分老龄化的衰颓气象。最起码当年梁启超就是因为看到了这种老化式思维的危害,特地写了一篇《少年中国说》。
  如果过分强调这种受害者首先去原谅、去理解加害者的思维模式,容易潜意识地对加害者产生降低行恶成本的鼓励作用,甚至导致其对加害别人或别国理直气壮,拒不道歉,满脑自我舒缓“你自己都承认,你之所以被我打是因为你自己弱,那当然是你自己的错”。同时,这种模式也容易让善良的人们不自觉地远离“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式的强者威慑思维,导致其总爱去想“人若犯我,我则避之;无须报之,天必惩之”,只知以自我退让的方式求得和平,把惩罚罪恶的希望寄托于别人身上,或是某种无可捉摸的“天道”。
  可是“天道”怎样体现?“天道”还是需要一个个的人来实现。如果人人都去把希望寄托于别人身上,那么“天道”如何实现?如果最直接受害的受害者自己,都没有去惩罚加害者的动力和勇气,而只选择了回避甚至原谅,别人岂非有种狗拿耗子的感觉?大家都这种心态的话,谁去惩罚恶人?这种回避式的思维习惯如果过于泛滥,结果就只能是闭关锁国,不愿和别人接触交流。另外,中国自宋以后,人民精神颓废,一个小小恶人就能横行乡里,与这种自我精神的颓废也是有关系的。本体精神衰退的人们往往特别希望有别人去惩恶,希望别人去为自己出头并替自己承担后果,这也导致武侠小说中描写宋代以后的特别多。
  金庸的“夕阳”式思维还表现在,其书中几乎所有胸有大志的人都是反面人物,而正面人物经常是一些年纪轻轻便成天只想归隐、万事别找上门的人。这种主角与普通人的惰性本能最相融,他们最容易让普通人感到亲切,也最容易让普通人把其幻想到自己身上,自然也就为他赢得了无数的读者。但是,这种不遗余力的推崇平庸,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较为颓废的负面效应。
  由于金庸本人崇佛,因此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在有意无意地引导读者去靠近佛学。在他的作品中,
  “感化思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