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第14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上之净明,夫子之忠恕,瞿云之大乘,同此一也‘。⑧
  净明道与正一等符箓派一样,道士不一定出家。黄元吉说:‘道由心悟,玄由密证,得其传者,初不拘在家出家。……
  而吾师玉真先生遇都仙(许逊),亦以在俗之身焉。‘⑨刘玉对西山道教教法进行了更新,改革了符咒、斋醮、告斗等修炼方术,提倡孝道,不重祈祷仪式中的繁文缛节,制定了‘日知录‘、‘功过格‘,作为教徒日常生活的规范。
  元明时期净明道在社会上颇有影响,元代官僚士大夫对其教义极为赞赏。知经筵事张珪、国子司业虞集、国史院编修滕宾和曾巽申、建昌路儒学教授彭野分别为净明道基本经典《净明忠孝全书》作序,称赞‘大道至德之要其在兹‘。明代阳明学派的王龙溪、罗近溪、高攀龙、屠龙等人与净明道士过从甚密,对其学说评价甚高。高攀龙认为‘仙家惟有许旌阳最正,其传只净明忠孝四字‘。⑩实际上,净明道的忠孝教义也颇具理学色彩。元明统治者对净明道也颇重视。黄元吉至治三年(1323)赴京师讲学,极得公卿的赞誉。徐异游学京师大行祈禳,得‘净明配道格神昭效法师‘之赐号。刘渊然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被明太祖称为‘高道‘;并在永乐(1403~1424)年间担任道录司。
  净明道所存经典颇多,主要的有《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净明枢真经》《净明正印经》等。《净明忠孝全书》还载有刘玉、黄元吉语录,是研究净明道教义的重要资料。
  注:
  ①《道藏》第5册253页,②④⑤⑥⑦⑧⑨分见第24册620~65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③《道园学古录》卷五十:《中黄先生碑铭》
  ⑩《高子遗书》卷五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道门流派——全真道
更新时间2009…12…24 10:10:24  字数:9305

 全真道是中国道教后期的两大派别之一。创建于金初,后再与其他丹鼎小派合并而成。大派一直流传至今。
  全真道的创始人王嚞(1112~1170)。原名中孚,字允卿。
  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金正隆四年(1159),声称于甘河镇遇仙,改儒为道。曾居终南山修道。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去山东传教,先后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莱州等地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传道说法。在这期间,先后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为徒,创立全真道。
  (一)
  全真道建立后的相当长段时间内,以其本身所具有的活力和统治阶级的支持,保持着向上发展的势头。与此同时,又保持着清楚的传承体系和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在金元时期,经历了王嚞、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尹志平、李志常、张志敬、王志坦、祁志诚、张志仙、苗道一、孙德彧、兰道元、孙履道、完颜德明等十数代掌教的传承。它整个发展的历史,大略经历了四个时期。
  初传时期
  全真道从初建至金末,是初传时期。王嚞经过多年努力,于大定七年(1167)把教派建立起来之后,于大定十年死于从山东返回陕西的途中。马钰嗣教,七大弟子分别在秦、翼、鲁、豫等地修炼、传教,而以马钰所活动的关陕一带为传播中心。尹志平《北游语录》称,马钰掌教时期,遵行‘以无为为主‘的教旨。所谓无为,指全真道的个人内修之‘真功‘,即以很大精力从事个人修炼,而不以太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发展教徒,营造宫观。此时期他们大多过着清修苦炼、云游乞食的生活。但却逐渐吸引了一部分信徒,也赢得了一些中下层官吏的敬信和保护。此时与金廷上层统治者也无直接关系,组织规模和力量也比较小。
  自刘处玄于金大定二十六年、邱处机于金泰和四年(1204)相继掌教以后,始逐渐重视创立宫观和收徒活动。
  《北游语录》称刘处玄遵行的教旨是‘无为、有为相半‘,至邱处机则‘有为十之九,无为虽有其一,犹存而勿用焉‘。所谓有为,即指创观收徒活动。在此时期,他们以山东半岛为活动中心,收了相当数量的信徒,建起了一批宫观。从而引起了金廷的重视。大定二十七年,王处一被召至京,世宗问以养生之道。次年又召邱处机进京,命庵于万宁宫之西,以便皇帝召见问道,并命他主持万春节醮事。翌年,又召王处一。王抵京时,世宗驾崩,章宗即位命王处一为世宗设醮冥福。
  皇帝的一再征召问道,抬高了全真道士的身价,促进了全真道的发展。元好问《紫微观记》描述了当时全真道传播的盛况:‘南际淮,北至朔漠,西向秦,东向海,山林城市,庐舍相望,什百为偶,甲乙授受;牢不可破。‘明昌元年(1190),金廷‘惧其有张角斗米之变‘,虽‘以惑众乱民‘为由,下令‘禁罢全真及五行、毗卢‘,①但一直未能遏制其发展,以致‘已绝而复存,稍微而更炽‘。②这样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之后,全真道组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它在鲁、豫、秦、冀等地,已有了相当深厚的组织基础。
  鼎盛时期
  金元之交,直至南宋覆灭的数十年间,是中国大地铁骑纵横、血火纷飞,生民涂炭的苦难年代,但也是全真道的鼎盛时期。鼎盛局面的积极推动者为邱处机,转变的契机则是成吉思汗对他的召见。在金世宗、章宗两朝(1161~1208),经过刘处玄、邱处机的努力,全真道在民间已拥有了较大势力,金贞皊二年(1214),邱处机又应山东驸马都尉之请,出而招安杨安儿的起义军。于是邱处机及其全真道,成为蒙古、金、南宋三方交相争取的对象,在金贞皊、兴定(1213~1221)年间,三方先后派遣使臣征召邱处机。邱处机审时度势,鉴于金王朝行将灭亡,南宋十分屠弱,唯有蒙古力量方兴未艾,乃作出:却金使,谢宋聘,独赴正在西征西域的成吉思汗之召的重大决定。他不辞年届七十三岁的高龄,甘冒风沙大雪之苦,于1219年率十八随行弟子登上征途,经历两年多的万里跋涉,终于在1222年到达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都库什山)成吉思汗的军营。成吉思汗对邱处机的到来慰勉有加,亲自两三次召见并作长谈。邱处机对其所问为治之方及长生久视之道,皆作了仔细的回答。深得成吉思汗的礼敬,尊称其为‘邱神仙‘。当他于1223年请准东归时,令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并敕免全真门下道士的差役赋税。
  1224年邱处机返抵燕京,被请住大天长观(后改名长春宫),他顿时身价百倍,成为北方道教的风云人物,所居长春宫从此成为全真道活动的中心。‘由是玄风大振,四方翕然,道俗景仰,学徒云集‘。③邱处机乃不失时机地着手全真道的大发展工作。实际上,他早在西觐东归途中,即大约在1223年五六月之某日,夜宿盖里泊(抚州之丰利县境内)时,就语其随行弟子曰:‘今大兵之后,人民涂炭,居无室,行无食者,皆是也。立观度人,时不可失。此修行之先务,人人当铭诸心‘。④
  故在此后,全真弟子们大建宫观,广收门徒的活动,就以空前的规模开展起来了。
  全真道大建宫观、广收门徒的活动,从邱处机住长春宫起,一直持续到尹志平、李志常掌教期间。在这三十余年里,到底建了多少宫观,收了多少门徒,现已难于详考。仅就《顺天府志》所引《析津志》和《元一统志》所记之宫观作粗略统计,燕京及其附近地区即有宫观百余所,其中绝大部分为全真道宫观,又皆属邱处机至李志常掌教期间所建。其次,在河北、河南地区,李志柔及其弟子根据邱处机‘立观度人‘的意旨,先后在河北的大名、磁州等地‘起建大小庵观殆三百区,化度道流称是‘。⑥刘志源也在大名路‘建宫立观,亦二百余所‘,‘度门弟子三千余人‘。⑥赵志源也在河北‘大名、磁、相之间,度学者凡数百人,立庵观十有余所‘。⑦李志远则在河南卫州胙城等地建立庵观。⑧又其次,在山东、山西地区,张志渊在山东‘主东平郓城白云观,度弟子千余人,庵观称是‘。⑨潘德冲则在山西芮城县建了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的纯阳万寿宫。俗称永乐宫。宋德方利用在山西平阳编《道藏》的机会,‘犹假余力,即莱州神山开九阳洞及建立宫观,自燕至秦晋,凡四十余区‘。⑩薛知微也‘度门弟子数百人‘,‘立观度人于河东云、应‘之间。⑾再次,在陕西、甘肃地区,于善庆(后改名志道)根据邱处机的安排,长期活动于陕西陇县、凤翔一带,‘诣门求度为道士者数百人,俱立观院于凤翔、汧、陇之间‘。⑿綦志远在李志常掌教期间,提点陕西教事,曾‘度门弟子数百人,建立宫观二十余所‘。⒀冯志亨在尹志平嗣教后之庚子年(1240),随志平去陕西改葬王嚞的路途中,‘自燕至秦三千余里,凡经过道家宫观,废者兴之,缺者完之,至百余所‘。⒁
  在邱处机的‘立观度人‘的号召下,大约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全真道的宫观、弟子遍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广大地区。《清虚宫重显子返真碑铭》称:
  ‘东尽海,南薄汉淮,西北历广漠,虽十庐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修武清真观记》称:自‘邱往赴龙廷之召,……
  自是而后,黄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声焰隆盛,鼓动海岳。‘
  1228年安葬邱处机,和1241年会葬王嚞,可说是对全真道力量的一次大检阅。据载,安葬邱处机时,‘四方来会之道俗逾万人,至有司卫之以甲兵‘。⒂会葬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