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个80生人几年来的思考-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即将启动的2008年进口谈判中,国际卖家吹风每吨继续涨价30美元,而国内价格有可能攀升到每吨2800元左右。
  
    周福仁说,如果让我们这些企业直接进口,每吨至少能便宜三四百元人民币。
  
    2003年钾肥价格不到1000元,现在是2350元。但是据一位熟悉国际钾肥市场的资深人士介绍,这几年国际钾肥市场实际上是过剩的,2004年钾肥产量5160万吨,过剩570万吨;2005年产量5430万吨,过剩730万吨;2006产量5000万吨,过剩690万吨;2007年将过剩660万吨。
  
    过剩为什么还要涨价?据他分析,一是国际上五大公司垄断了全球70%…80%的钾盐贸易量,但任何人都抓不到五大家串通价格的证据;二是买家的联盟很松散,中国、印度和巴西的进口约占全球的近70%,中印就是50%,但一直未能有效联合。
  
    有的企业甚至猜测,中化、中农和外商串通一气,合伙提高钾肥进口价格。目前这种猜测缺乏依据,无法得到证实。中化化肥谢绝了本报的采访要求,理由是现在正值钾肥进口谈判的敏感时期,不愿发出误导市场的信号。不过,世界最大的钾肥公司——加拿大PCS公司现已持有中化香港控股有限公司20%的股份。PCS的化肥销售高级副总裁StephenFrancisDOW…DLE目前是中化化肥控股的非执行董事。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说,在现行谈判机制下,已经形成了一个涨价怪圈,中化、中农每年签了合同之后加价卖给国内企业,外方知道成交价格,看到中化、中农加价太狠就很眼红,来年于是大幅度提高卖价,中化、中农于是再次加价。
  
    这个说法目前尚无法证实。钾肥业界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看到中国国内化肥价格年年猛涨,外商都很担心:“中国的农民不是很穷吗,怎么年年涨价这么多呢?”
  
    垄断争议
  
    中化化肥钾肥部的一位负责人说:“我们不存在垄断,现在都是自动登记制度,已经没有配额了。”
  
    一位接近中化的人士称,目前是没有配额了,但是谈判时别人涉足不了。钾肥领域的垄断肯定是存在的,国际上只是资源垄断,国内是渠道垄断,除了中化、中农别人不能做。
  
    不过他认为,钾肥进口不宜放开过快。如果中化散了,就保障不了物资的稳定供应,恶性的竞争,还可能导致更大幅度的涨价。可能负作用要大于正面影响。
  
    他说,现在铁矿石谈判以宝钢一家当代表来谈,中化就是钾肥进口谈判的代表,这还有必要分散吗?如果真的把20%的进口量给了6家生产企业就不是垄断了吗?这样还是只有少数几家企业享受直接进口的利益。
  
    今年两会期间,三位人大代表上书未果,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再次找到五矿商会反映情况,五矿商会曾和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的两位处长开会研讨打破垄断,据说当时他们的说法是,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中化和中农是垄断的。
  
    是否垄断,五矿商会内部也有不同声音。五矿商会一位负责钾肥的中层干部说,这样的进口格局完全是市场行为,是中化和中农多年的积累,不是国家一定要给他们份额,“谁愿意进口都可以,觉得国内便宜可以买国内的,觉得国际上便宜就可以进口”。
  
    “这样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辽宁西洋集团的周福仁说,“放开三年了,连钾肥进口证都没有拿到,更不要说直接进口钾肥了。”
  
    2006年年底,五矿商会一位高层说,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允许行业继续垄断下去,相信中化集团的高层领导也会审时度势,中化当年垄断中国石油进口,叫统一经营,可以搬出100条理由,现在仍然这样。但大的趋势是开放,虽然困难不少,但不能放弃,因为“垄断对消费者不利,对农民不利”。
  
    武希彦说,既然是联合谈判,应该共同享受谈判成果,凭什么两家垄断,凭什么政府支持垄断?“我们始终认为农资产品不能垄断”。
  
    复合肥目前占中国农用化肥的一半以上份额,复合肥中钾肥的含量占1/3,成本最贵。现在,因为钾肥价格每吨高达2350元还提不到货,很多国内复合肥生产企业亏损,一些小企业已经停产。
  
    周福仁说,这样涨下去的话,工厂停产,明年农忙时节,复合肥供应很可能短缺,如果经销商借机哄抬价格,农民的损失会更严重。 
  
  



作者:ljbwin2000 日期:2007…11…07 19:45
  今年财政料超收7000亿咋花sina 2007年10月28日 10:09 经济观察报
    席斯
  
    十月中旬的一天,财政部的一位副部长走进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这位副部长专门来向全国人大做事前的汇报:今年的财政超收收入怎么花?
  
    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贺铿的印象中,这在历史上还是头一次。超收收入是财政收入超过年初预算的部分。过去,这部分财政收入怎么花,全国人大事后才会知道。这几年,全国人大一直希望财政部门事前报批。
  
    根据财政部门此前的估算,今年中国财政超收收入将超过7000亿元,这一笔庞大的收入怎么支配,现在还是一个问题。
  
    首次汇报
  
    贺铿是九三学社副主席,曾担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2003年,他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委员。在他的印象中,财政部事前就超收收入开支向人大汇报,这还是第一次。
  
    从去年开始,全国人大就一直要求财政部提供超收收入支出详单,以便全国人大常委会像审查预算一样审查。财政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央财政比预算超收2585亿元。
  
    在2005年以前,超收收入的使用情况从未向公众公布过。2005年两会期间,财政部在预决算报告中首次汇报了2004年超收收入的使用安排。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钢说:“以前对这个追加预算是没有公开报告的,从那时开始有这个程序了”。
  
    但这种事后的报告,并不能让纳税人以及全国人大对超收的使用放心。中国的《预算法》规定,超收收入的安排使用由政府自行决定,只需将执行结果报告全国人大,不需要事先报批;对超收收入的使用,全国人大可提出要求,但不具有强制性。
  
    去年《预算法》修订期间,全国人大坚持将提前报批写入《预算法》中,但因各方意见无法统一而搁置。贺铿表示,下一届人大将继续讨论修订《预算法》,这一条全国人大还是会继续坚持。“超收收入那么庞大,不能不通过人大就花掉了”。
  
    对此,孙钢说:“应该是在支出之前让全国人大审查,人大可以提出这些支出是否有必要,是否有更需支出的地方”。
  
    这是一笔越来越庞大的收入。根据财政部几个月前的估算,今年的财政超收收入将超过7000亿元,这也创下了历史纪录。此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预测,今年的财政收入将超过5万亿元,也就是说,财政超收收入大约是财政收入的14%。
  
    钱怎么花
  
    按财政超收7000亿元计算,中央财政大概超收4000亿元左右,现在,这笔钱怎么花,财政部必须尽快拿出方案。
  
    对于前两年超收收入的安排,全国人大财经委意见比较大。贺铿说,全国人大最大的意见就是不能说征收了就把它全部花掉。“我们现在赤字有近3000亿元,应该用超收收入把赤字减少一些”,他说,财政收入这么好的情况下,不能留那么多赤字,我们希望财政的收支基本平衡、健康,所以其他支出方面要控制。
  
    据悉,10月中旬,财政部向全国人大汇报时强调,在今年的超收收入使用上,财政部会避免“撒胡椒面”的做法,这个部门给一点儿、那个省给一点儿,最后都没能解决问题。
  
    财政部还就超收收入的使用提出了一套指导意见。据此,2007年超收收入主要用在八个方面: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食品安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减少赤字、适当增加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贺铿介绍说,这八个方面得到了全国人大的支持,但是在结构上哪个更重一些,还需要财政部下一步去研究。
  
    在与财政部的交流中,全国人大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贺铿解释说,去年超收收入用于弥补赤字的支出只有200亿元,太少了。全国人大的意见是今年最好减掉1/3,也就是1000亿元。财政部在会上表态,今年赤字减少幅度将会很大。
  
    至于预算稳定调解基金增加多少双方并未涉及。去年,财政部设立了500亿元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财政部目前对超收使用已经有粗略的预算,但还没有向国务院汇报,是否通过还未知,所以有些结构、数据无法细化,贺铿说,毕竟这不是财政部一个部门的事情,是所有部门的支出问题。
  
    按照目前的情况,财政部计划在今年的超收收入支出前让全国人大审一遍,全国人大对此表示欢迎。
  
    贺铿说,这对财政部的工作也是一个考验。因为财政部需要在国务院和全国人大之间协调这项工作,财政部在了解各部委支出需要和情况后拟定支出结构和规模,并向国务院汇报,通过国务会议的审批后才能交全国人大审阅。“这其中工作程序上的协调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预算之惑
  
    根据财政部年初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