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传统到现实、从政治到学术展开批判,呼吁通过民智、民力、民德的增强促进民族国家的真正发达。 开民智是思想的重心,他是通过对西学的译述介绍来进行的。 除了最为著名的《天演论》(1898年出版)外,从1901年至1909年又连续译出了《原富》、《穆勒名学》等八大名著。 王国维曾评论说:“严复所奉,英吉利之功利论及进化论之哲学。 其兴味之所存,不存于纯粹哲学而存于哲学之各分科,如经济社会等,
389
中国哲学初步383
学其所最好者也。 故严氏之学风非哲学的而宁科学的也。“
①
严氏具有科学精神的判断,与其“开民智”的思想恰好是一致的。《天演论》之译述,正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的出色材料。中国传统有丰富的变易观念,康有为的新今文经学,正是企图发挥它对推动变法的作用。 但在他那里,玄思、臆测的成分居多。《天演论》则通过译述赫胥黎的著作②,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赋予变易观念以科学色彩,使其更加可信。《天演论》用大量自然事实论证生物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不已的规律,并把其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用以向国人敲响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将导致亡国灭种的警钟。 同时,严复又反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纯自然的“任天而治”
的过程,强调民族合群、自强自立、参与竞争的必要与可能,振奋人们救亡图存的热情。 当时人们的反映是:“自严氏之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中国民气为之一变。 即所谓言合群言排满者,因为风潮所激化者多,而严氏之功,盖亦匪细。”
③
严复工作的另一个方面,是介绍、宣传科学的思想方法,即经验论哲学。 这与用进化论为传统变易史观提供科学佐证
①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静安文集》第94-95页;《王国维遗书》第5册,上海古籍书店版。②赫胥黎原著为《近化论与伦理学》,《天演论》仅译其一半,且加了许多严复个人意见的按语。③《述侯官严复最近政见》,《民报》第2号。 转引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第267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90
483中国哲学初步
不同,它与传统的思想方法是针锋相对的。 严氏认为,西方之所以富强,在于行为以科学为指导,而科学精神又体现在认识论与逻辑学中,以培根的倡导为开端的经验论与归纳法,即所谓“实测内籀之学”就是其代表。“实测”就是治学以实际经验为基础,这是西方学术之本。“内籀”
(归纳)相对于“外籀”
(演绎)而言,“内籀者,观化察变,见其会道,立为公例者也”
①。“西学格致……,一理之明,一法之立,必验之事事物物而皆然,而后定之为不易”
②。 比起康有为,严复对西学的介绍,不仅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且更具探本求源之功。严复一针见血地指出,旧学或中学思想方法的弊端就是“无用”
、“无实”
,“其为祸也,始于学术,终于国家”。其典型的方法就是“师心自用”与“必求古训”。前者以陆王之学为代表,后者泛指各种治经之学。 对此,严氏关于科学思想的提倡可说是对症下药的。 他的可贵之处在于意识到问题的性质,且自觉地当作民族复兴的根本途径,身体力行予以推广。 严译八大名著中,《穆勒名学》、《名学浅说》二部就属于这种著作。它尽管未必有《天演论》那样迅即的社会效果,但对科学精神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理性化功不可没。严译也包括其他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学术名著,如《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等,其内容虽不是自然科学,但它们也多系用经验求证的方法写出,有别于浪漫主义在这些领域的观点,是近代社会科学的
①严复:《〈原富〉。 译事例言》。
②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第1册,第45页。 中华书局1986年版。
391
中国哲学初步583
著作。 故王国维说严复的追求是科学的。维新时期,严复提出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三大任务。“鼓民力”非纯思想的任务,“开民智”是严复所致力的。 至于“新民德”
,则开了个头,即对自由意识的初步阐发:“夫自由一言,其中国历古圣贤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为教者。 彼西人之言曰: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
①。 严氏最著名的命题便是“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接过这个课题予以深化、扩展的是梁启超。
三、梁启超:道德——政治启蒙
在启蒙思潮的每个主要阶段及主要领域,几乎都有梁启超活跃的身影。 他追随过康有为讲今文经,效法谭嗣同讲“应用佛学”
,但最体现其思想特色的,则是1898年(维新失败)以后至1903年以前在《清议报》、《新民丛报》上发表的引介西学的文章。其所讲内容虽不比严复精纯,但范围更广。且严的重点是“开民智”
,梁的重点则是“新民德”。梁氏“以为欲维新我国,当先维新我民,中国之不振,由于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查对此病而药治之,务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育之本源”
②。 在其《新民说》中,民德、民智、民力同政治、学术、技艺是对应
①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第1册,第2—3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②转引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第429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92
683中国哲学初步
的,且民德在民智之先。 其“新民说”实即道德——政治启蒙理论。1901年底至1903年,也即与“新民说”系列文章发表的同时,梁启超作了各色各样的“秦西学案”
、《霍布士学案》、《斯尼挪莎学案》、《卢梭学案》、《天演论初祖达尔文学说及其传略》、《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等。 还有西方名人传略:《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意大利建国三杰传》、《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新英国巨人克林威尔传》等。 这些题材比严复更多地突出了政治、道德方面的内容。 它与“新民说”是互为表里的。梁启超突出的新道德观念有公德与自由两大问题。 公德相对于私德而言,“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
,两者系依道德的不同社会功能而区分的。“今试以中国旧伦理与泰西新伦理相比较:旧伦理之分类,曰君巨,曰父子,曰兄弟,曰夫妇,曰朋友;新伦理之分类,曰家族伦理,曰社会(即人群)伦理,曰国家伦理。 旧伦理所重者,则一私人对于一私人之事也;……新伦理所重者,则私人对于一团体之事也。”
①梁认为,英法美等国的近代自由制度,正是据以利群为精神的公德观念确立的,而中国传统最缺乏的也正是公德观念。“知有公德,而新道德出焉矣,而
①梁启超:《新民说。 论公德》,《梁启超选集》第213—21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93
中国哲学初步783
新民出焉矣!“
①
《新民说》中的《论自由》,把自由作为奴隶意识的对立物加以肯定,强调“自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者也”。他把自由分为政治、宗教、民族与经济四类,把欧美近代史看作因争自由而致改革进步的历史。 梁氏还特别注意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指出有立法保障、同时也能守法的自由才是真自由,从而把自由同公德精神联系起来,以纠正任何个人借自由侵犯他人与社会利益之病。 针对中国传统,要真正发扬自由精神就得破除诸种奴隶意识,它包括为古人、世俗、境遇以及个人情欲之奴隶四种。 自由精神是梁氏所期望的新民须具备的根本道德精神。在讲卢梭与康德时,梁启超也依自己对自由的理解来发挥,但由于两文写作时间不同,前者写于1901年底,正是梁启超的政治思想趋激进期,而后者写于1903年至1904年,思想趋于保守,故前者着重的是自由的权利意识,后者着重的则是义务意识。 他对西方道德的理解归根结底系指向政治问题。 王国维曾尖刻地批评说,法国自然主义在中国虽引起“学海波涛”
,“然附和此说者,非出于知识而出于情意,……
聊借其枝叶之语以图遂其政治上之目的耳“。
而其时许多“杂志本不知学问为何物,而但有政治上之目的。 虽时有学术上之议论,不但剽窃灭裂而已,如《新民丛报》中之汗德(即
①同上,第216页。
394
83中国哲学初步
康德——引者)哲学,其纰缪十且八九也“
①。撇开王氏个人立场不论,他指严复重科学而梁启超为政治是一语中的的。 如果以严、梁二氏为起点看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大致可归为实证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思潮。 前者是强调科学、逻辑、经验、效用;后者着重人生、道德、情意、理想。 广义的实证主义思潮包括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等,进化论也属其中;浪漫主义则包括浪漫派、自然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等。 不能说,两大思潮内部流派间没有分歧之处,而是对于当年思想界而言,关注的多是大思潮的一般特征而非枝节性的差别。 两大思潮在中国流行有它现实的社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