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讲什么时候二个人看法完全相同?成佛,佛佛道同。等觉菩萨,二位等觉菩萨看一桩事情还是不同,他的觉没有圆满,他的心没有达到纯净。等觉菩萨虽然都有一分生相无明没破,他们每个人的看法都不能完全相同,我们说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几相同,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由此可知。法界的形成,时空维次的形成,佛讲的有道理,妄想、分别、执著,从这个地方生的。如何能突破?把妄想、分别、执著断掉就突破,无量无边不同的法界你统统可以见到。所以佛教给我们没有别的,破妄想、分别、执著而已,妄想、分别、执著破了之后,那个境界就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我们今天提升,不断向这个境界提升,这是我们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经上常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破了执著就是正觉,再破分别就是正等正觉,再破妄想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梵语就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境界唯一的方法,称念要相应,称念不相应是决定不能提升,只能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佛的种子,将来有用处,现在没有用处,现在不能得福,也不能灭罪。诸位把这些理事透彻了,佛经上讲的句句话都是真实的,一点都没过分。卷中到这里就圆满了,我们看底下‘下卷’:

    【较量布施功德缘品。】

    往年香港大屿山圣一法师,在八○年间他到九华山,应仁德老法师的邀请在九华讲《地藏经》。他一面写《讲记》,一面来讲经,回到香港之后,他把那边的状况告诉我,把《讲记》拿来给我看,我给他写了一篇序文。他讲这三品前面是佛宝,“较量布施功德”这一品是法宝,这个看法非常正确,将这部经最后归结到三宝,很难得,古人注解没有提到这个事情,所以我对于圣一法师这个说法非常赞同,结归到三宝。法宝里面,实在讲就是讲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方法大乘佛法总纲领,就是教我们布施、结缘,用这种方法就能成无上道。前面我们曾经说过,佛法修学提升自己境界,最重要的是要破除妄想、分别、执著,而布施就是最好的方法。布施是舍,把执著舍掉、把分别舍掉、把妄想舍掉,不仅是理念如此,事实上也要这样作法,你要不在事实上真正去做,空洞的谈理不行,没有办法提升自己的境界,实在讲也没有办法真正把烦恼断掉,一定要在事上真正去下功夫。佛给我们讲了二个字:‘舍得’,这二个字你要有很深的认识,为什么?因为愈舍愈多,这是因果的定律。

    这一次经济的风暴、经济的衰退,诸位看得非常明显,几乎每一个人都受到影响,我们仔细去观察,‘居士林’没受影响,不但没有影响,居士林的收入还增加。照一般说信徒们每一个人经济都非常困难,布施供养相对当然减少,这一定道理,为什么居士林的收入不减少反而增加,道理在哪里?布施。居士林布施多,大布施!在这样困难之下,它的布施是有增无减,所以它的收入也就有增无减。证明佛讲的话没错,财愈施愈多,你不怕布施,愈施愈多,我们从居士林最近一年来证明。你不施就没有,一般道场收入减少,为什么?看到经济萧条,我们要节省开支,要少布施,少布施你的收入也就少,果报就少了。居士林的李木源有智慧,收入少也要大布施,他不怕把居士林布施得干干净净,他不怕,居士林的收入源源不断而来。证明佛所讲的‘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不布施怎么行?你怎么能得到?但是布施后面有果报,果报来了又怕你起贪心,这个事情麻烦,所以佛教给我们‘舍得’。舍得深一层的意思,你得到那个东西赶快舍,不要留;如果你施,得来的那个你再不肯舍的话,那又坏了,你又迷、又堕落了;永远去施,愈施愈多,施多得多。

    诸佛如来,最近我们讲这二部经要细心去体会,阿弥陀佛大布施,所以他福报那么大成就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成就自己不受用,供养十方世界喜欢念佛修学的人供给他们,这是阿弥陀佛的大布施。《华严经》上毗卢遮那佛大布施,建立华藏世界,接引十方一切大乘的学人,提供他们享受,自己没有享受,佛做了一个最好的榜样给我们看。如果我们从布施得丰盛的果报,自己要去享受的话,贪心就起来,又马上就迷了。所以佛教我们舍得,你所得到的赶快舍,舍了之后它又来,来了之后赶快舍,像水一样它是活的、流动的,决定不可以把它止在那个地方。你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你敢舍,你知道愈舍愈多,源源不断而来,这是谚语里面常讲你命里有的你决定有,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保也保不住,我们在最近都看到。有许多用尽心机发了大财,积蓄亿万的财富,一个经济风暴来了之后倒闭了,好多跳楼、自杀,命里没有的保不住。如果这些人都有李木源的智慧,把他的财富做社会慈善事业,不得了!他怎么会失败?

    因此学佛的同修,尤其是在家的同修,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你既然学佛,学佛就要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我为社会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不管是哪一个行业都是为社会、为众生,你以服务的态度去做,你会做得非常兴旺,你会做出殊胜的成就;你的事业愈做愈发达,愈发达愈要帮助别人,愈要帮助社会。自己生活节俭好,决定健康长寿,不可以享福;如果自己富裕,天天进补,这一补把你身体全部都补坏掉,健康的身体不需要补,一补身上一定有毛病,愈补是毛病愈多,到最后不可救药。我们细细观察古圣先贤他们给我们做的榜样,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学习。佛法里面讲,世出世间最殊胜的利益、最大的利益、无与伦比的利益就是布施,所以佛把它列在菩萨行里面第一条,菩萨行有六个原则、六波罗蜜,布施排在第一,在本经也特别提出来教导我们。在一切大乘经中,诸位稍稍留意你就会发现,世尊讲布施讲得最多,他有他的道理在,请看经文: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

    “尔时”,是前面地藏菩萨跟我们说明,念佛的功德利益,说完之后这个时候。懂得念佛,还要懂得念法。这段经文里面,我们要特别重视“承佛威神”这四个字,这是菩萨教我们后学要谦虚,要学谦敬。虽然自己入了这个境界,也不敢说自己有能力能为大众讲经说法,说承佛威力的加持我才能做到,不得佛力加持我还做不到,有谦敬的意思在,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请看经文,《地藏经科注》卷下第一面,‘较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

    六道凡夫烦恼习气深重,佛给我们讲根本烦恼有六种:贪、嗔、痴、慢,下面还有疑、恶见;慢是傲慢,傲慢的习气一切众生统统都具足,哪个人不傲慢?有我,我总比别人强一点,这就是傲慢心,诸位学过法相唯识,你就晓得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我慢。纵然贫贱到极处,做了乞丐,乞丐在社会上是贫贱到极,贫没有财富,贱没有地位,他还很傲慢,看到富贵人从他面前过还哼一声!‘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有几个臭铜钱而已’,你看!还是傲慢;这个烦恼不能不断,如果不断对我们修学有大障碍。我们在经文上看到,地藏菩萨是何等人物,等觉菩萨是他自愿保持的,如果要讲成佛他早就成佛,我们在序品里面看到,他的学生多少人都已经成佛,老师现在还在当菩萨。当菩萨就做菩萨本分之事,对佛还这么谦虚,还说他承佛的威神加持,这是我们一定要学习的。自己再有成就、再有智慧、再有能力,都不可以骄慢,要从内心里面流露出谦虚恭敬,你才能断烦恼。如果你在这上不留意,认为我有些长处别人所没有的,现在世间人讲值得骄傲,那就坏了。值得骄傲说得不好听,‘值得堕落,值得入三途’,不就这个意思吗?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事实真相。像这些经文处处都能看到,每一次读到都要提高自己的觉悟。下面我们看地藏菩萨的请法:

    【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较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这个事情地藏菩萨哪有不知道的?这一问一答是说给我们听的,让我们觉悟。“业道众生”就是指六道众生,六道众生里面特别是指人、天二道,人、天二道当中又特别专指人道,这个法会是在人间开的,是为人间讲,这个法会是在忉利天宫,欲界天。“较量布施”,‘较量’是比较、衡量;比较、衡量布施,“有轻有重”。下面就举出例子来说。“有一生受福”,这是轻的,“十生受福”,这比较重,“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这个布施就很重,这是什么原因?请佛为我们说明。布施通常讲三类︰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是讲财物,财物里面又分为内财跟外财;外财是身外之物,都是属于外财,身外之物;内财是讲我们的身体。譬如我们用智慧、我们用劳力、我们用技能,为社会大众服务,这叫内财布施。内财布施的功德又胜于外财。今天在此地道场,发心做义工的人很多,这些做义工的都是属于内财布施。

    在居士林诸位每天都看到,他们的福报很大很大。有许多老居士,在餐厅里面帮助洗菜、捡菜、洗碗、洗碟子,他们做得那么认真、那么负责任,给你做得干干净净来供养大众,内财布施。他这一生好像虽然生活得很辛苦,来生的福报不得了,他这种福报绝对不是一生受福。尤其是到这个地方来吃饭的这些人,到居士林吃饭的人太多了,假如这些吃饭的人将来真有几个往生去作佛,你想想看他福报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