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有同样的成就。世尊在这么多名号当中,特别跟我们介绍阿弥陀佛,原因又何在?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理上虽然是平等的,可是事上有差别,差别都在缘分,正是如善导大师所说,‘总在遇缘不同’,所以我们成就就不一样。而阿弥陀佛与我们特别有缘分,在菩萨里面是观世音菩萨,佛里面是阿弥陀佛,与娑婆世界的缘非常非常之深,有缘而且缘深,感应就很快,非常快速也非常之深,这是世尊特别为我们介绍的原因之所在。

    这九尊佛号,青莲法师在此地有个注解,诸位都可以参考。略说“净月佛”,‘净’是清净,‘月’是月光,夜晚清净的月光,没有人不喜爱的,特别是我们现在也接近中秋,中秋的月光格外显得清净,所谓秋高气爽。比喻佛的法身光明遍照,《华严经》上跟我们说法身佛的名号叫毗卢遮那,这是梵语,毗卢遮那的意思是‘遍一切处’,法身确实是遍一切处。由此可知,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法身,这是经论里面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如果你要能够体会到共同一法身,然后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确实是一个自己,是一个整体,这个境界大乘法中叫圆满大觉,他确确实实明了、体会得虚空法界是自己,天地万物也是自己,是自己的相分,法身、法界是自己的本体。光明遍照就是智慧的遍照,识心的广遍,作用的广遍,入这个境界之后在虚空法界,法界里面有过去、有未来,无处不现身,随类现身,这个道理就在此地。他这里注解也很好,注的是‘从真垂应’,真是法身,应就是报身跟应化身;真身没有形相,它不是物质的,应化身有形相,报身也算是应身。我们把它范围说得宽广一点,从体起用,报身自受用,也与地上菩萨共同受用,应化身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的众生,是为他受用,所以应化身完全是他受用,不是自受用,自受用是报身。可是法身、报身、应化身是一而三,三而一;他末后一句说得很好,‘此明三身一体’,净月就比喻三身一体。

    第二尊“山王佛”,‘山王’是形容佛报身如大山一样,王是最大的,山里面最大的我们常称之须弥山王。通常是讲佛的报身,我们在赞佛偈里面赞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你们想这个境界,‘白毫宛转五须弥’,你去想这个身多大,白毫是眉毛当中两根毫毛旋转在一起,有多大?五座须弥山那么大,你说他这个人的身相多大?我们地球容纳不下,所以地球要在佛的法相庄严之中,恐怕只是一根毫毛而已,佛能现这个大身,称之为山王佛。这是对佛的赞叹,也显得佛神通能力的殊胜,能现这么大的身。

    第三尊“智胜佛”,‘智’是一切种智。佛法里面跟我们讲智讲三种,‘一切智’;他注解里面讲,这引用《大品般若》,‘萨婆若’就是一切智,一切智是二乘人的智慧,声闻、缘觉所证得的。一切智是什么?知空,万法皆空。小乘人懂得这个道理,他明了,于是他就住在偏真涅槃,他住空,这是一切法之理,它不是事,它是理,理是空的。诸位一定要明了,这个空不是性空,他是明了万事万法之理是空的,一切法是因缘所生,了不可得,所以二乘人心地很清净,就是他知道一切法的真相,理上的真相。‘道种智’是菩萨智,道是说的理论,种是种种,是讲事相,可见得菩萨比二乘是进步太多。二乘人理事不能圆融,也就是我们在《华严经》上讲,他理事有碍,理事有碍当然事事就更有碍,他在这个境界里头,所以二乘人所得的理无碍,但是理跟事合起来就有碍了。菩萨的智慧就高,理事能够圆融,做到理事无碍;在四无碍法界里面,他得到三个,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这是道种智,种是种种。‘一切种智’,这是事无碍全部圆满都证得的,不但是理事无碍,事事都无碍,所以这叫一切种智。一切就是前面讲的一切智,种智就是菩萨所证的道种智,一切智跟道种智不二,能够融合在一起就叫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这个智就殊胜,超过二乘、超过菩萨。所以称智胜佛。

    第四尊“净名王佛”,‘净’是清净,‘王’是比喻自在。在古时候只有国王他能够发号施令,一切人民都要听从他的,听从别人的人不自由,发号施令的人自由,所以称之为王。佛经里面‘王’都有自由自在的意思,自己能作主的意思。净名是清净,烦恼断了,清净,生死了脱,这个得清净了,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经上讲‘五住二死净尽’,圆满的清净;五住是说烦恼,二死是两种生死,这两种是经上讲的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从相上说,如果我们说得很粗,粗显一点,大家都能够懂得,我们这个身体,得这个身体,从出生到死亡这是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称为分段生死,这个说法大家很容易了解。其实分段生死哪里说是人一生,诸位要细细去想想,我们现在一年是一个阶段,这一年过去了,这一年等于死了,来年等于生,再往微细的去观察,月月有生死,每一天都有生死,这种现象都属于分段生死的现象。分段生死讲到极处是刹那生灭,刹那生灭是分段生死,都是从相上来说。变易生死不是从相上说,实在讲变易没有生死,为什么把变易称为生死?变易有苦,生死是苦的意思。

    我们以《华严经》上法身大士来说,他们分段生死没有了,像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到那边去的人,人人是无量寿,人人都是得金刚不坏身,可是他还有变易生死。变易生死从哪里看出来?四土、三辈、九品,那就是变易。你从下品转变成中品,从中品转变成上品,这就叫变易,你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在《华严经》里面华藏世界,这些法身大士分段生死没有了,但是经上给我们讲,他有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每一提升一个位次就是一个变易。这个变易需要他自己用功去修,那个修就叫生死,修很苦,他要修行、他要用功,才能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所以变易确确实实不是生死。因为他要提升他的境界,他要认真努力修学,修学是一桩辛苦事情,我们把它比喻作生死。所以两种生死都尽了、都断了,那是什么地位?如来果地,圆教的佛果。怎么知道?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所以还有一次变易生死,等觉菩萨还有一次,到如来果地上那就完全没有了。所以净名王佛这个名号,我们一看,圆教究竟圆满的佛果,才当得起这个名号。

    第五尊“智成就佛”,这个名号的意思是利益众生的,像‘净名王佛’这个名号,完全从自利,从断烦恼,断证上来建立的,‘智成就’这是就度化众生上来说的。智是智慧,权实二智,《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为什么说它无知?它不起作用,没有起作用。没有起作用,为什么又叫它做根本智?无知就是根本智,无知不是说没有智慧,如果看到经上讲‘般若无知’,那是完全没有智慧,那你就错了;无知是真有智慧,智慧没有起作用,是这个意思。他对于万事万法性相、理事、因果,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了,可是他自己境界是如如不动,我们所谓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在这个状况之下叫无知。当他起作用的时候,起作用,起什么作用?教化众生,答覆众生的疑难,这时候展现出来的是‘无所不知’,所以无所不知叫权智,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属于智慧的应用,应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可见得就是无知的表现,《般若经》上这两句话,我们要明了,决定不能够误会。所以无知是自受用,无所不知是他受用。

    诸佛菩萨在十法界、在六道度化一切众生,无论是现什么样的身相,这一点我们要记住,佛没有身相,法身没有身相,身相是随类现的。不但应化身是随类现的,报身也是随类现的,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是报身佛—卢舍那佛,在极乐世界看到的是阿弥陀佛,报身也是随类现的。卢舍那佛是在华藏世界,度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阿弥陀佛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度实报庄严土的菩萨,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够体会到,报身还是随类现的,那个类是指法身大士。佛给我们讲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无量无边,从佛名号里面来看,我们看到这么多佛。释迦牟尼佛专门为我们介绍十方诸佛的名号,诸位也许读过《万佛名经》,世尊跟我们就随便说一说,就说了一万两千多尊佛的名号,在虚空法界里佛的名号说不尽,释迦牟尼佛天天给我们说,说一劫也说不完。这就说明佛的报身也不只一个,随著各个世界差别的状况,为法身大士所现的;如果是为方便土、同居土这些凡夫们所现的,就是应化身。这是智成就如来。

    “无上佛”,‘无上’是尊称到极处。注解里面几句话注得很好,‘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既无所断,名无上矣’,这个解释得很圆满。等觉菩萨还有断,还有一品生相无明可以断,那叫上士,不能叫无上,他还有所断。到如来果地上那就没得断,应当断的统统断干净,没得断,这称无上,所以无上也是对于究竟佛果的尊称。

    “妙声佛”,是赞叹佛的音声圆满微妙,‘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是微妙,佛说法音声的悦耳那是美妙。这种美妙、微妙从哪里得来的?从心性里面自然流露出来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懂得,一定要记住、要学习。你心地真诚,你的言词就真诚,你心地清净,你的容貌、音声就清净。由此可知,古人常说‘诚于中而形于外’,这一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的心微妙,你的相貌、音声也就微妙,你的心是真善美,你的容貌、音声也显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