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文学奖]第7届-麦家:暗算-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麦家



  小说和魔术一样,都是假的。但小说家和魔术师一样,利用种种机关,竭力营造出一个真实的世界,让明知是假的观众深陷其中,如痴如醉。 
  麦家无疑是小说家中最具魔术师气质的,这位以诡秘著称的江南才子,以偏执的方式修炼小说,使我们的小说有了不死的活力和诱惑。这似乎正应了英特尔前老板格罗夫的一句名言:这个世界,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小说《暗算》带给你全新的阅读感受——它现在不过是一句广告语,但我们相信,最终它会成为你一种真实的体验,一种约定。 

  “701 ”基地机关重重,解密机器一年一年地运转,在封闭地山谷中,智力与命运交相缠绕。在这本“特情小说”中,你得到的不仅是破解过程地酣畅,更体悟到一种真的悲凉。 

  《暗算》依然讲述了那个神秘之地——“701 ”的故事。依然是一些秘而不宣的天才人物的无墨登场,绝地厮杀。依然充满了与秘密,秘密相纠缠的悬疑情节,以及与偶然,未知相关联的无常命运。跟博尔赫斯一样,麦家偏爱书写“传奇”,但目的不是讲一个传奇故事就了事,而是挖地三尺,挖得人揪心得痛。有评论家称麦家得小说是“新智力小说”。但我们认为,不如叫“特情小说”更切中要害。 
 
 
序 言 

 
上部:听风者 
瞎子阿炳 

 
中部:看风者 
有问题得天使 陈二湖得影子 

 
下部:捕风者 
韦夫的灵魂说 刀尖上得步履 

序 言
  01

  一个已经几十年不见的人,有一天,突然在大街上与你劈面相逢,或者一个素
不相识的人,有一天突然成了你的故交挚友,然后你的人生像人遇到了水,或者像
遇到了火,开始出现莫名的变化。我相信,这样的事情说起来大家都有。我也有。
坦率地说,本书就源自我的一次奇特的邂逅。

  02

  说说我的这次邂逅很有意思。

  那是12年前的事。12年前,我是个30岁还不到的嫩小子,在单位里干着很平常
的工作,出门还没有坐飞机的待遇。不过,有一次,我们领导去北京给更大的领导
汇报工作。本来,汇报内容是白纸黑字写好的,小领导一路上反复看,用心记,基
本上已默记在心,无需我亦步亦趋。可临了,大领导更改了想听汇报的内容,小领
导一下慌张起来,于是紧急要求我“飞”去,现场组织资料。我就这样第一次荣幸
地登上了飞机。正如诗人说的:凭借着太空的力量,我没用两个小时就到达北京。
小领导毕竟是小领导,他还亲自到机场来接我,当然不仅是出于礼仪,主要是想让
我“尽快进入情况‘。但是,我一出机场,刚要跟小领导见上面,二位公安同志蛮
横地拦在我们中间,不问青红皂白,要求我跟他们”走一趟“。我问什么事,他们
说去了就知道了,说着就推我走,把小领导急得比我还急!路上,小领导一个劲地
问我到底怎么回事,我又何尝知道呢?这几乎可以肯定是一次神秘的”带走“,要
不就是错误的。

  我反复跟“二位申明我的名字,是麦子的麦,家庭的家。我父母给我起名安家,
是出于谦阜,也许是要求我谦卑吧、因为,麦家的意思,说白了就是田地的意思,
耕作的意思,农民的意思,很朴素的。

  话说回来,二位“对我名字毫无兴致、他们说,我们带的就是你,错不了的。
听来像有点不讲理,其实全是理,因为有人有鼻子有眼地指着我喊他们来带我的,
哪会有错?那喊他们来带我的。也是两个人,在飞机上,我们坐在同一排,听他们
私下交谈,乡音不绝于耳,给我感觉像是回到了自己远方老家。我也正是听到”两
位“熟悉的乡音后,才主动与他们攀谈起来的。殊不知,这一谈,是引火烧身,引
来了二位公安,把我当个坏人似的押走。

  公安是机场的公安,他们是否有权扣押我,另当别论。这个问题很深奥,而且
似乎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将如何脱身。公安把我和我领导一起引入他们办公室,
办公室分里外两间,外间不大,我们一行四人进去后,显得更小。都坐定后,二位
公安开始审问我,姓名、单位、家庭、政治面貌、社会关系,等等。好似我的身份
一下子变得可疑可究的。

  好在本人领导在场,再三‘坚定又权威’地证明我不是社会闲杂人员,而是
“遵纪守法”的国家干部。所以,相关的审问通过得还算利索。接着,二位话锋一
转把问题都集中到“我在飞机上的所见所闻之上,我一下子有点不知从何说起。因
为,这是我第一次光荣坐飞机,”见闻“格外丰富、琐碎、芜杂,乱七八糟的,谁
知道说什么呢?在我请求之下,二位开始有所指向地问我。其实说来说去只是一个
问题,就是:我在飞机上从两位”老乡〃 的私谈中听到了些什么。这时候,我才有
所觉悟,我邂逅的两位乡党可能不是寻常人物,而我的这次不寻常的经历是跟我听
到——关键是听懂——他们之私谈直接相干的。他们认为满口家乡“鸟语〃 会令人
充耳不闻,就如人无人之境,斗胆谈私说秘,不想”隔壁有耳“,听之闻之,一清
二楚。于是,心存不安。于是。想〃 亡羊补牢〃。但是。说实话,我真的没从他们嘴
里听到什么骇人听闻的东西,他们不是一开始就说家乡话的,而我也不是那样‘见
人熟”,加上又是第一次坐飞机,好奇之余又发现没什么好奇的,等飞机一飞上天,
马上觉得无所事事,光傻瓜似的坐着,自然戴起耳机看起电视来。我是在摘下耳机
时才听到他们说家乡话的,一听到,就跟见了爹妈似的,马上跟他们套亲近,哪知
道他们在聊什么。我这样说似乎有狡辩之嫌,但是天知地知我知,我绝无假话。

  事实上,想想看。如果我有什么不良企图,怎么可能主动跟他们认老乡?再说,
既然我要认,又怎么可能听他们说了很久之后再认?还有,既然我一听到就认,又
怎么可能听到什么前因后果的?虽说口说无凭,但平心而论,我的说法——没听到
他们说什么——不是不值得推敲的。我的谆谆诱导没有枉费心机,又承蒙我领导极
力美言,二位公安似有收场的打算,交头接耳一会儿,其中之一踅入里间。出来时
已经同意放我。不过,必须我保证一点:不管我听到什么,事关国家机密,何时何
地都下得外传,否则后果一律自负。我自然是连连承诺然后总算“一走了之”。
03

  其实,又怎么能一走了之?

  在以后的日子里,此事常如一团异物,盘桓在我心头,令我感到既神秘莫测又
毛骨悚然的。我不能想像,那两位乡党究竟是何等人物,有这般神秘的权威和秘密,
连一句话都听不得?我要说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但这样的“世面”没见过不说,
而且打心里说,害怕见。离开公安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是从口袋里摸出两位乡党留
给我的名片,撕掉,丢入垃圾桶里。不用说,这名片肯定是假的,所以也可以说,
它们本来就是垃圾。我那么希望丢掉它们,意义不完全是为了丢垃圾,而是我希望
通过丢掉这玩艺,把两位乡党可能给我带来的麻烦统统变成垃圾,见鬼去。这对我
很重要,因为我是个平民百姓,是最怕出是非的。

  但我又有种预感,他们还会找我。

  果不其然,从北京同来不久,我就接到两位乡党的电话(我给他们的地址和电
话都是真的),两人轮流在电话上向我解释、问候、致歉、安慰,还客气地邀请我
去他们那边玩。说来,他们单位其实就在我们地区下属的一个县城附近,也许是在
山里。我以前便听说过,那县上有个大单位,住在山沟里,很神秘的,他们进山之
后,县里就没有一个人再进过山,包括原来在山里生活的山民,都举家迁居了。也
正因如此,没有人能说得清,这到底是个什么单位。说法倒是很多的,有说是搞核
武器的,有说是中央首长的行宫,有说是国家安全机构。等等,莫衷一是、这样神
秘的单位,有人邀请你去看看,一般人都是容易冲动的,我虽然心有余悸依然不乏
冲动。但却迟迟没有成行,大概还是因为“心有余悸‘吧。

  然后是国庆节期间的一大,有人开车找到我家,说是有人要请我吃饭,让我上
车、我问是什么人,来人说是他们首长。我又问你们首长是谁,他说你去就知道了。
这话跟机场公安说的一样,我马上敏感到可能是我的那两位神秘乡党。去了,果然
如此,同时还有另外几个说着满口乡音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总共七八个。
原来,这是老乡间的一次聚会,年年如此的,已经坚持五六年,不同的是今年新增
了我。

  至此,可以说,我与本书已建立起一种源头关系,以后的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

  04

  本书讲述的是特别单位701 的故事。

  “7 ‘是个奇怪的数字,它的气质也许是黑的。黑色肯定不是个美丽的颜色上
肯定也不是世俗之色。它是一种沉重,一种隐秘,一种冲击,一种气愤,一种独立,
一种神秘,一种玄想。据我所知,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一些担负着某些特殊使命的组
织似乎都跟’7 字有关,如英国的皇家七处,前东德的七局,法国总统的第七顾问,
前苏联的克格勃系统的第七研究所,日本的731 部队,美国的第七舰队等。说到中
国,就是特别单位701 ,这是我国仿效前苏联克格勃第七研究所而组建的一个情报
机构,其性质和任务都是”特别的“。下面有三个”特别的〃 业务局:监听局破译
局行动局监听局主要是负责技术侦听,破译局主要是搞密码破译,行动局当然就是
行动,就是走出去搞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