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it软件工程思想-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卖”的标语,意思是:我准备吃大亏让你占便宜,同志,你快上钩吧。
  如果是为客户做软件项目,那么收益就写在合同中。如果是做自己的软件产品,那么收益就是销售额。
  人们在预估产品销售额时常常过分乐观而犯下大错。那些对你的产品说恭维话的人并不见得就是要买货的人,俗话说“嫌货才是买货人”。当你没碰到一个挑刺的人而感觉这产品好得会让你发大财时,就要做好会破产的心理准备。
  如果做的是小本生意,那可得对成本进行细算。软件的成本不是指存放软件的那张光盘的成本,而是指开发成本。要考虑的成本有:
(1)办公室房租。
(2)办公用品,如桌、椅、书柜、照明电器、空调等。
(3)计算机、打印机、网络等硬件设备。
(4)电话、传真等通讯设备以及通讯费用。
(5)资料费。
(6)办公消耗,如水电费、打印复印费等。
(7)软件开发人员与行政人员的工资。
(8)购买系统软件的费用,如买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等。有些老板买盗版的系统软件,却按市场价算成本,可从美国佬那里赚一笔。
(9)做市场调查、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的交际费用。
(10)公司人员培训费用。
(11)产品宣传费用。如果用Internet作宣传,则要考虑建设Web站点的费用。
(12)如果客户是政府部门,还要充分考虑用于吃喝玩乐、行贿的费用。
(13)如果公司的风水不好,会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管理费。每戳一个红艳艳的公章都要化一把钞票。

二、短期——长远利益分析
  人们喜欢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想着别人家里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兼得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在商业上,这等好事可不会轻易降临。
  短期利益容易把握,风险较低。国内软件公司经常出现一窝蜂地去做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光盘、系统集成项目或Internet服务。每当我们沉迷于短期利益不思进取时,应该好好回忆童年时代那些伟大的抱负,给自己一些激励。
  长远利益难以把握,风险较大。能为了长远利益不惜短期亏损的人,要么是雄心勃勃的将帅之才,要么是“纸上谈兵”、“眼高手底”的那一类庸人。国内目前有不少Internet企业,只投入不产出。为了成就将来的霸业,甘愿现在拼财力、比耐性。最后存活下来的几个公司将瓜分市场。
  那些为长远利益奋斗的人们,你们可得把长征的路途走完啊,千万别让事业中途夭折。

4。1。2 技术
  技术可行性分析至少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在给定的时间内能否实现需求说明中的功能。如果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麻烦就大了。轻则拖延进度,重则断送项目。
(2)软件的质量如何?有些应用对实时性要求很高,如果软件运行慢如蜗牛,即便功能具备也毫无实用价值。有些高风险的应用对软件的正确性与精确性要求极高,如果软件出了差错而造成客户利益损失,那么软件开发方可要赔惨了。
(3)软件的生产率如何?如果生产率低下,能赚到的钱就少,并且会逐渐丧失竞争力。在统计软件总的开发时间时,不能漏掉用于维护的时间。软件维护是非常拖后腿的事,它能把前期拿到的利润慢慢地消耗光。如果软件的质量不好,将会导致维护的代价很高,企图通过偷工减料而提高生产率,是得不偿失的事。
  技术可行性分析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做得了吗?做得好吗?做得快吗?

4。1。3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可行性至少包括两种因素:市场与政策。
  市场又分为未成熟的市场、成熟的市场和将要消亡的市场。
  涉足未成熟的市场要冒很大的风险,要尽可能准确地估计潜在的市场有多大?自己能占多少份额?多长时间能实现?
  挤进成熟的市场,虽然风险不高,但油水也不多。如果供大于求,即软件开发公司多,项目少,那么在竞标时可能会出现恶性杀价的情形。国内第一批卖计算机的、做系统集成的公司发了财,别人眼红了也挤进来,这个行业的平均利润也就下降了。
  将要消亡的市场就别进去了。尽管很多程序员怀念DOS时代编程的那种淋漓尽致,可现在没人要DOS应用软件了。学校教学尚可用用DOS软件,商业软件公司则不可再去开发DOS软件。
  政策对软件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影响非常大。整个90年代,中国电信的收费相当高,仅此一招就把国内互联网企业打得奄奄一息。某些软件行业的利润很高,但可能存在地方保护政策,使竞争不公平。政策不当将阻碍软件公司的健康发展,可最怕的还是政府干预企业的正当行为。例如:
  现在家电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其中有一个著名企业的总裁十分了得,把对手打得节节败退。于是中央领导人就来视察该企业并作讲话:“你们的业绩辉煌,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你们总得给兄弟企业的同志们留口饭吃吧!”
  有一次我拜访了北京大学一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这个年青人,还是个党员,竞然这么说:“我最近在研究国内明星企业的兴衰问题,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明星企业一旦被政府领导人视察过,它就忘了自己是谁,就会做些走向死亡的蠢事。”
  我实在不明白企业中为什么还要有“书记”职位。我以为“书记”乃是天下第一号可笑的官衔,“书记”本是“秘书”(secretary)的同义词,是个可有可无的行政人员的称呼,在中国竟然成了最大的官衔。每次看到新闻联播把国家主席错叫成总书记我都十分气愤:因为总书记的称喟只对几千万的党员适用,国家的新闻机构难道不面向十多亿普通老百姓?如果我将来的工作单位还靠“书记”来管事,我每天准忙着生气,那里还有精力去编程。

4。1。4 人
  有句名言:“人分四类——人物,人才,人手,人渣。”
  如果一个软件公司里上述四类人齐全了,那么最好的分工是让“人物”当领导,“人才”做第一线的开发人员,“人手”做行政人员,“人渣”负责行贿。
  这里只谈公司的领导与开发人员“行还是不行”。“人物”毕竟是少数,“人才”可是济济的。举重若轻的那类“人才”可以做领导,举轻若重的那类人才适合做软件开发人员。假如一群持有学士、硕士和博士文凭的毕业生到软件公司应聘,该如何录用呢?我的建议如下:
  先选择本科毕业生,因为他们正当青春、干劲十足、不摆架子、不耻下问、要求不高、奉献甚多。
  其次选择硕士毕业生,如果该生没象范进中举时那么老,并且在读硕士时没有天天去造文章而丢弃了编程工作,那么让有经验的学士程序员带他们煅练几个月就可以用了。
  如果学士、硕士被其它公司取光了,那只好捡几个博士充数。博士到了软件公司有什么用呢?我想不出有什么用,只知道他们挺值得可怜的:从硕士读到博士出头,这六七年时间,真本事没学多少,倒学会“眼高手低”甚至“弄虚作假”;毕业时蓦然回首,发觉青春已被虚度,心灵已呈老态,唯有长叹短嘘,强把自负作自信。我也将博士毕业,就要论为三手贷贱卖了。真羡慕那些比我年轻的学士、硕士们,他们可以远走高飞,唉!

4。2 可行性分析案例——投资软件公司失败的教训

  谈到软件产业,不能不提及比尔·盖茨与Microsoft公司。因为比尔·盖茨创建了Microsoft公司并成为世界首富的事实,使得无数从事软件工作的人们心存同样的梦想。有太多人急着想做中国的比尔盖茨 。有个年青人发明了一种汉字输入法,便在媒体上放言欲覆盖比尔·盖茨。中央电视台特冲动地把一个上了年纪的院士请来,让他谈谈自己与比尔·盖茨的比较,害得这位院士一个劲地辨解自己不是中国的比尔·盖茨。
  近几年来,一批Internet英雄企业如Yahoo、Netscape兴起。尤如打破了秦始皇一统的天下,重返春秋战国时代。让软件人员走出了Microsoft的阴影,看到了阳光灿烂的软件世界。于是各色各样小不点儿的软件公司在国内遍地开花。
  打破水缸的小孩子很多,但并不见得就会有司马光的业绩。由于“经济、技术、社会环境、人的因素存在差异,有些事情美国人能做成,我们模仿着做未必就能做得成功。虽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我们的国力薄弱,实在容不得把有限的火种扔到不毛之地。所以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如果不可行,就不要急着去做。本节三个案例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我力求讲清楚错在哪里,并总结经验教训。希望读者看后能提高警惕,免犯相同的错误。

4。2。1可行性分析案例之一
  这个案例讲述我从开公司到关闭公司的一些经历和感受。
  我从本科三年级开始编写图形程序,一见钟情后便如痴如醉,不管一切地抛弃了本科与硕士的微电子专业。1997年春季,我到了向往已久的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读博士学位。我幸福地幻想着大干一番自己喜爱的专业。开学的第一天,我兴冲冲地奔向实验室。进门不到5分钟,就因不懂规矩被看门的年青女子训了几次。为了不再冒犯规矩,我就老老实实地抓起一份计算机报纸并且站着阅读。突然一个气得脸色铁青的男人(机房管理员之一)对我断喝:“你在干什么!你怎么可以不经允许就翻看别人的报纸!”我就象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飘飘然地去拥抱梦中情人,不料迎来两个耳光,此下场比《猫和老鼠》中的猫还惨。
  不出几日,我就发现实验室里人们大多轻言寡语、小心翼翼、井水不犯河水。初到此实验室的北方同学极为迷惑地问我:“你们浙江人是不是都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