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6)二十一世纪之光-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次,它在实验室内易于生长和保存 (在含有简单培养基的试管中就能
生长);
     再次,它容易鉴别代谢的 (即生化的)突变体;
     最后,它的成体阶段是单倍体(只有一套染色体),这样就使所有的突
变基因都表现出它们的表现型。
     他们用X射线照射正常的红色面包酶的孢子以提高其突变率。由于大多
数突变是有害的,所以他们希望许多被照射过的孢子,将不能在“基本培养
基”上萌发。
     所有被照射的孢子最初培养在一种“完全”培养中,这种培养基含有原
料和生物体正常产生的全部物质。
     将每类生长旺盛的孢子采下来以后,再把它们培养在“基本培养基”上,
以决定哪些原种发生了突变。
     在鉴别了大量这样的突变体之后,比德尔和塔特姆对每一菌株形成的孢
子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代谢障碍和基因分离直接相关。因此,可观
察到的代谢障碍看来是和基因突变相联的。
     因此,他们得出结论,基因突变引起酶的变化,而且每一基因一定控制
着某一种特定酶的合成。
     根据这项工作,他们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假说,大意就是说,
每一个基因产生一种特殊的酶。
     比德尔和塔特姆的这个学说解决了基因怎样对遗传性状起作用,但是,
仍旧没有解决基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的问题。
     基因就好像一个神秘的幽灵一样,它到底在哪里呢?
     在30年代,许多生物学家不相信DNA是基因载体。当时普遍认为DNA
是由四种核苷酸所组成的单调的均匀的大分子,认为DNA和淀粉类似,不论
生物来源怎样,组分总是相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