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药植保基础知识txt-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而重;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有机肥,灌水不良及连作地发病重。
(4)防治方法
除采用选用抗病品种、药剂浸种、土壤消毒、轮作等措施外,重在发病前喷药保护和发病初期防止扩散,可选用:中迅托600~800倍液,扑菌特800~1200倍液,菌逝600~800倍液,枯腐宁600~800倍液或施菌克600~800倍液,再加50%琥胶肥酸铜(DT)300~400倍液。每株浇灌药液500克,隔7天连喷2次。

4。 辣椒青枯病
(1)为害作物
青枯病不仅是茄果类蔬菜的常见病害,还是瓜豆类蔬菜的重要细菌性病害。
(2)为害症状
(甜)辣椒青枯病发病初期仅个别枝条的叶片萎蔫,后扩展至整株。地上部叶色变淡,后期叶片变褐枯焦。病茎外表症状不明显,纵剖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面挤压或保湿可见乳白色粘液溢出,别于枯萎病。
(3)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通过雨水、灌溉水及昆虫传播,从寄主的根或茎基部皮孔、伤口侵入。大雨或连阴雨后骤晴,气温急剧升高、湿气、热气蒸腾量大,易促该病流行,此外,连作、缺钾肥、酸性土及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均利于此病发生。
(4)防治方法
实行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轮作,选用抗病种,整地时亩施草木灰或石灰等碱性肥料100~150公斤使其呈微碱性等措施外,在发病前期或初期进行化学防治,可选用:扑菌净400~600倍+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或扑菌净400~600倍+77%可杀得400~600倍,5%丙烯酸?香芹酚水剂400~6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青枯清400~700倍轮换使用。每株浇灌药液300~500克,隔10天连灌2~3次。


(三)叶菜类蔬菜
这里所说的叶菜类蔬菜,不仅包括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还包括菠菜、芹菜、莴笋(苣)、蕹菜、苋菜、茼蒿、落葵等绿叶蔬菜和葱韭类蔬菜。这类蔬菜叶、茎较易受到病害侵染,直接影响其商品价值,以至不能食用,因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此类蔬菜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白锈病、叶斑病(黑斑、褐斑、白斑、轮斑)、病毒病、软腐病。现对以下几种病害作重点介绍:

1。 白菜软腐病
(1)为害作物
主要为害菜心、白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有时也为害芹菜。
(2)为害症状
叶柄茎或根茎促织水浸状溃烂,流出灰褐色粘稠状物,呈软化腐烂状,腐烂处产出臭鸡蛋味,成为本病重要特征,别于黑腐病。
(3)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细菌引起,从菜株的伤口侵入。其发生与田间害虫和人为或自然造成伤口多少及黑腐病等有关;此外,白邦系统,连作地或低洼地及播种早的发病重。
(4) 防治方法
避免与十字花科、瓜茄科作物连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防治跳甲等传播害虫,适时喷药防治,可选用;扑菌净400~6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或5%丙烯酸?香芹酚水剂400~6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隔10天连续2~3次。

2。 莴苣(笋)菌核病
(1)为害作物
菌核病除为害大部分叶菜外,还为害瓜豆、茄果类蔬菜。
(2)症状
茎基部染病后多呈褐色水渍状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体,后形成鼠粪状黑色菌核,染病株叶片凋萎,终致全株死亡。
(3)发病规律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借气流传播。温度20℃,相对湿度高于85%时发病重;此外,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或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或偏施肥,连作地发病重。
(4)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龄苗,合理施肥增强抗病力,发病初期可喷施:中迅托600~1000倍液,锌而浦500~800倍液,施疫安800~1500倍液,灰霉尽600~800倍液,扑菌特800~1200倍液,也可将上述药剂与50%素克灵或农利灵、40%菌核净轮用或混用,间隔7天喷一次,连续3次。

3。 蕹菜白锈病
(1)为害作物
蕹菜、菠菜、苋菜、白菜、萝卜均可感染此病,但以蕹菜(通心菜)白锈病较为常见。
(2)为害症状
叶正面初现淡黄至黄色斑点,后渐变褐,病斑较大,叶背生白色隆起状疮斑,后期疮斑破裂散出白色孢子囊,严重时病斑密集,病叶畸形,叶片脱落。茎被害肿胀畸形(直径增粗1~2倍),内含大量卵孢子。
(3)发病规律
以卵孢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种子越冬,借气流、雨水传播,病害发生与湿度关系密切,寄主表面有水膜,病菌易侵入。
(4)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消毒,合理轮作,注意田间排水通风,发病初期可施用防治霜霉病的药剂:霜力克800~1000倍液,锌而浦500~800倍液,科能600~800倍液,施疫安800~1500倍液,富米多800~1200倍液,夺霉800~1200倍液,也可将上述药剂与金雷多米尔、杀毒矾混用或轮用。

4。 芹菜叶斑病
(1)为害作物
叶菜类蔬菜叶片常出现各种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的斑点(黑斑、褐斑、白斑),菜农把它统称为叶斑病。常见的有莴笋黑斑病和褐斑病,白菜白斑病,芹菜叶斑病(分细菌性及真菌性,这里指真菌性)。
(2)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上初呈黄绿色水渍状斑,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扩大成斑块,终致叶片枯死。茎或叶柄上病斑椭圆形、灰褐色,稍凹陷,发病严重的全株倒伏。高湿时,病部均长出灰白色霉层。
(3)发病规律
病原是一种尾孢,属半知亚门,以菌丝体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借雨水、气流、农事传播,由气孔或表皮侵入。高温多雨或高温干旱夜间结露重持续时间长,易发病,尤其缺水、缺肥、灌水过多或植株生长不良发病重。
(4)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加强田间管理,发病初期喷施:施力科1000~1500倍液,富力脱800~1200倍液,科能600~8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液,扑菌特800~1200倍液,施力科1500~2000倍液。

5。 韭菜灰霉病
(1)为害作物
灰霉病不仅为害韭菜等葱蒜类蔬菜,还常为害瓜豆类、茄果类及叶菜类蔬菜。
(2)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分为白点型、干尖型和湿腐型。白点型和干尖型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生白色或浅褐色小斑点,后由叶尖向下呈“V”字形扩散,致半叶或全叶枯焦;枯叶表面密生灰绿色绒毛状霉,伴有霉味,不产生白点。
(3)发病规律
借病叶上的灰霉传播蔓延,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15~21℃,温度升高产生菌核,27℃时产生最多,并以此菌核越夏,秋末冬初条件适合时,只要与菌源,病情就会加重。
(4)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清洁菜园,适时通风降湿是防治该病的关键,发病初期可喷施:灰霉尽600~800倍液,百霉威600~800倍液,扑菌特800~1200倍液,施疫安1000~1500倍液,也可将上述药剂与50%速克灵或40%喷灰嘉轮用或混用,间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








二  虫害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当今蔬菜害虫的种类至少有200种以上,比较重要的有30~40种,其中十字花科蔬菜害虫主要有小菜蛾、甜菜蛾、蚜虫、黄曲条跳甲、菜青虫,它们大都集中在叶片或心叶上为害,有些还传播细菌、病毒病;葫芦科(瓜类)蔬菜害虫有黄守瓜、瓜实蝇、蓟马、瓜蚜、美洲斑潜蝇、白粉虱;豆科蔬菜害虫有豆荚螟、豆野螟、豆蚜、银纹夜蛾、叶螨、棉铃虫、美洲斑潜蝇、白粉虱;茄科蔬菜害虫有:茶黄螨、棉铃虫、烟青虫,美洲斑潜蝇、白粉虱、蓟马;百合科蔬菜害虫有葱蝇(蛆)、葱蓟马、韭蛆、甜菜蛾等。此外地下害虫中的蝼蛄、地老虎、蛴螬及地蛆均可为害多种蔬菜。在温室及保护地栽培上则以红蜘蛛及温室白粉虱为害最严重。近几年由国外传入的美洲斑潜蝇为害特别猖獗,由于蔬菜栽培比较集中,生产周期短,复种指数高,而且蔬菜的抗逆能力较弱,常常出现多种蔬菜害虫混合发生,集中为害现象,如不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极易造成严重损失。使用药剂防治是当今防治蔬菜害虫的主要手段,怎样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及时有效地防治蔬菜害虫,是生产优质高产蔬菜的重要前提,也是蔬菜生产者时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手册正是按照害虫在蔬菜上的为害特点及习性来给蔬菜生产者提供针对性很强的高效药剂的,请农民朋友按照所述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
1。 小菜蛾(吊丝虫)
(1)危害范围
小菜蛾在我国各省蔬菜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菜心、白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有时也为害马铃薯、姜、葱、番茄和一些温室植物,还可为害药材板兰根。
(2)危害特点
主要以幼虫为害,低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留下上表皮呈“小天窗状”,3龄后食叶成孔洞、缺刻,严重时呈网状。幼虫活泼,受惊后激烈扭动,并吐丝下垂,故称“吊丝虫”。
(3)发生规律
小菜蛾抗逆能力强,易产生抗药性,其发育适温为20~30℃,南方周年可发生,每年的4~6月份、9~11月呈两个发生高峰,秋季重于春季。
(4)防治要点
A、重在化学防治,为延缓小菜蛾抗性的产生,请注意轮换用药。
B、喷雾时要周到均匀并注意对心叶及菜株周围土壤缝隙的喷雾。
C、小菜蛾对目前常用的有机磷、菊酯类药剂已产生抗性。经大量实践证明以下药剂对小菜蛾防效好:决除1500倍液,蛾特杀1000~1500倍液,2%阿维菌素1500~3000倍液,蛾决除1000~1500倍液,降蛾风1000~1500倍液,农胜1000~1500倍液,斗虫1000~1500倍液+迅凯1500倍液,天地扫1000倍液+除尽1500倍液,雷公1000~1500倍液,电母1000~1500倍液,超高阿维?毒死蜱1000~1500倍液。

2。 甜菜夜蛾(大青虫)
(1)为害范围
我国各省均有分布,但以南方地区的广东、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