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社会史-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辈恳约奥盟车却Φ闹畹何抟梢嗪茉绫愦俳抻胫泄康睦赐6怨跄昶穑腥艘言诮艨看舐蕉队肽习兜暮Q笊侠梦榷ǘ泄媛傻姆缦颍ù导窘诜绲难侵抻写朔缦蛱氐悖4舜C娼现诘刂泻8挥玫P姆缦蛲槐浠蚱骄参薹纭R虼耍谡庖淮厍惴⒄蛊鸸曳胶#患谐膳懦闪械幕罢摺糯拔囊崭葱耸逼诘刂泻G虻呐ァ7绶低澈茉绫慊竦酶慕怨3世纪起就有人描述中国船特有的前后帆。

    季风状态大大便于不必中途停泊的远程航海,使之每年按一定节奏进行,对于文明史亦产生影响:东北部的冬天季风与西南部的夏天季风使亚洲远程航行成为一种定期活动,由此导致在印度沿岸、东南亚以及中国自长江口至广州地区的各口岸建立起重要的外国移民地。从公元早期开始,南印度及锡兰沿岸便与苏门答腊通航,而且无需中途停泊;而巨港与广州的远程联系似乎自7世纪起便已定期进行。

    在东亚航海技术史方面,看来可以区分两个大地域:一是自浙江沿岸至朝鲜、日本的地区,二是覆盖整个东南亚与中国南部的地区。前者航海事业发展全赖辽东沿岸、朝鲜、山东的居民以及稍后还有日本居民。后者自公元初起,便是各种船只的会聚之处,从中国南部至美拉尼西亚,复至马达加斯加,很早就发现操“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的海员民众杂居;此地区的船只就其来源地与技术来说看来大有差别。虽然,中国中部洞庭湖的船只使用的风帆样式已传至非洲东南沿岸的桑给巴尔,但是阿拉伯船只与广东、福建沿海的中国船只的区别却十分明显。广东与福建的中国航海家以及马来人、苏门答腊人、爪哇人先是与印度、伊朗及阿拉伯的船舶接触,然后到较晚的时候,即自16世纪初,才认识西欧国家的船只。

第六部分 16。航海业大发展(2)

    10—11世纪之间中国远洋大帆船诞生,是受各种影响所致。大帆船的产地似乎是长江大河口,那里自然而然从河运转到海运。长江主流及各支流直达内地约1500公里,河口处宽10~20公里。

    大帆船也像中国自古以来的所有船只,由长方形船体构成,其底舱用间壁分开,组成同等数量的密封舱(西方人有意识采取这种装置已是19世纪初)。尾框架隔板上可以装上船舵。航海史上这种重大发明的第一个证据见于公元1世纪广州的一只陶船。在欧洲,尾框架船舵出现于1180年间,与航海指南针差不多同时。宋代大帆船有四至六根桅杆,装上12张大帆,设四道甲板,能载运千余人,这是长期试验与创制积累的产物。锚、舵、活动防倾板、绞盘、布帆及硬面席帆(视顺风或顶风而用)、转动帆(可以避免改变帆式,曾引起阿拉伯航海家的赞叹——只有中国技术可以最有效地利用风力航行)、有角桨(可作攻击之用,前后活动时自然转动)、密封舱、航海指南针等等,以上种种完善设施,有的当时已有好几百年历史,有的属新近发明,但全都构成中国航海业的惊人成就。指南针,风水先生用以测算由来已久,这时按航海需要应用更提高了大海航行的安全度。朱彧著《萍洲可谈》,第一次记述11世纪末广州船只已使用指南针。该书的序言写于1119年。欧洲居约·德·萨兰提到指南针是在1190年,指南针在船上普遍使用是1280年之后。

    但10—11世纪中国航海的进步还必需有其他改进措施。这不仅牵涉定向方法、距离测度,而且涉及对水深、海流的认识。中国制图法,自3世纪以来,便以南北、西东等距平行线系统为基础,至宋代已取得引人注目的进步。中国制图法比中世纪欧洲制图法先进(后者仍受宗教偏见支配),甚至亦优于阿拉伯制图法,当时是世界上最准确、最精密的,刻于石碑上保留至今的地图即表明这点。

    航海技术进步只是使海事突飞猛进成为可能,进展的深刻原因还在于政治状况与商业经济发展。华夏世界当时已被截断与中亚的关系,向北及西北的扩张受到位于边境的大帝国的遏止,因而决然转向海洋。中国的重心已向东南沿海商业地区转移。长江及其支流所形成的巨大水网亦伸向内地。中国面向海洋无疑与阿巴斯帝国兴起的航海潮流亦大有关系,这条海路将波斯湾、印度、东南亚、中国沿岸连接起来。自爪哇至朝鲜及日本的东亚沿海居民一直进行海盗活动,直至现代依然这样。在中国航海事业大发展的整个时期,海盗活动在衰退中。苏门答腊东南岸的室佛利逝临海帝国,8世纪时异常强大,到11世纪,已趋于没落。其后拥有制海权的是14—15世纪爪哇中部的满者伯夷③、15世纪的马六甲王国、16—17世纪苏门答腊西北沿岸的亚齐。

    宋代海上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撰写有关描述东南亚与印度洋诸国的著作。这类关于外国的著述与前代由出使官员或由朝圣者执笔的游记不同,它记述熟习海上远行的中国或外国商人所提供的情况。这些商人从中国沿岸、菲律宾、婆罗洲一直远游至红海。正如汉代一样,在著作中甚至可以找到关于地中海诸国的情况。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与赵汝适的《诸蕃志》,是这类著述中最重要的两部,前者1178年问世,后者其序言写于1225年。

    注释

    ①指1989年前的制度。——译注

    ②泉龙(Quanlong),据音自译,未找到原地。——译注

    ③王城,亦为王朝的称号。——译注第二章中国“勃兴”的文明

    1000年前后正发生或已发生的变化不限于社会政治形式、经济及技术。这种变化牵涉到更为深层而不大显露的现实:关于人、人的世界观及其对时空以至对自身的观念。11世纪以复归传统而著称,标志着自5世纪以来佛教对华夏世界支配地位的结束。时、空不可测度,各种活物(魔、兽、鬼、人、神)通过转世而相通,这类宇宙幻觉全部消失而让位于可见世界。人在有限而又可知的世界中再度成为人,这世界只需人进行探究便能认识它。我们察觉到一系列心理变化,大体分析一些著作便可予以揭示。11世纪中国精英中的人有别于其唐代前驱者,其间的差别程度犹如文艺复兴时期与中世纪时期的人。

    令人惊奇的突出之点是:基于实验的实践唯理主义兴起,发明、观念、理论均须经过检验。而且对一切知识领域都好奇探索,如:工艺、技术、博物学、数学、社会、政制、政治。渴求认识前人成就,综合所有门类知识。11世纪兴起一种自然主义哲学,12世纪得到明确表述,这种哲学在以后的年代中曾支配中国思想。

    思想、文化生活的这种深刻更新,与社会经济变化、富裕家庭数目增长、城市发展都不无关系,而且亦与日益广泛运用快速而廉价的书籍复制手段有关。

第六部分 17。精彩章节选载完毕,阅读全…

    精彩章节连载完毕。但愿阅读本书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来凤凰读书,欢迎在此阅读、在此交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