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给你一个战略头脑-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之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 
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应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孙子说,凡是先到达作战地点等待敌人的,休息好,精力旺盛;而后来到作战地点的军队休息不好,体力和士气都逊色。因此,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能够让敌人听从自己的安排而自己不会受敌人的摆布。能够使敌人自己找上门来,是用利益引诱的结果;能够让敌人不敢来,是让他感到威胁的结果。因此,敌人休息好的,能够让他疲于奔命;供给充足的敌人能够断绝他的供应;坚守阵地的能够引诱他脱离阵地。出击的路线是敌人没有留意的,行动的目标是敌人像想不到的。行军千里而军队不至于过分疲劳,是因为军队从没有敌人的地区走过的缘故。所攻打的地方一定可以攻下,是因为所攻击的是敌人没法防守的地方。所防守的地方一定可以牢固守住,是因为敌人不会进攻这个地方。 
因此,善于进攻的将领,敌人不知道应该防守什么地方。善于防守的将领,敌人不知道应该从哪里下手进攻。 
微妙呀,微妙呀!我们的军队隐蔽的无影无踪!神奇呀,神奇呀!我们的军队隐蔽的无声无息!这样隐形,才能够把敌人的生死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军进攻而敌人无法防御,是因为攻击了敌人防御薄弱的地方;我军撤退的时候敌人追赶不上,那是因为跑得快,敌人无可奈何。所以我军要想与敌人交战,敌人就是躲藏在高高的堡垒和深深的堑壕之后,也不得不乖乖地出来应战,因为我军攻击的是敌人不得不救援的地方。我军不想和敌人交战,就算是在地上随便画个圆圈防守,敌人也不能和我军交战,因为我军防守的地方是敌人无法到达的地方。 
所以让敌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我军无影无踪,敌人就会分散兵力,我军就可以集中兵力。敌人的兵力分散为十支,而我军兵力集中为一支,交战起来我军就可以用十倍的优势兵力打击敌人,这样我军就会在数量上占优势,敌人在数量上占劣势。我军之所以能够以多胜少,是因为我们所要对付的那支敌军在数量上比我军实施进攻的那支部队的兵力少。敌人不知道我军将要在哪里和他交战,不得不处处防备,到处部署兵力。敌人分散了他的军队,则我军在攻击敌人的地点只需要和少数军队交战。 
所以,敌人集中防御前面,则他的后面就一定薄弱,集中防御后面,则前面就一定薄弱;所以防备左翼,右翼就一定空虚,防备右翼,左翼就一定空虚;到处防备,则到处兵力不足。兵力不足的军队是因为到处提防对手,兵力充足的军队是因为使对手提防自己。 
所以,知道战斗的地点,知道战斗的时间,可以行军千里前去会战;不知道战斗的地点,不知道战斗的时间,则左翼不能援救右翼,右翼不能援救左翼,先锋无法救援后卫,后卫无法救援先锋,更何况在兵力部署的时候,他们之间的距离远的有几十里,近的也有好几里地那么远呢! 
按照我的看法,越国的军队就是再多,对于胜负又有什么作用呢? 
所以说,胜利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敌人的军队虽然众多,让他找不着要打的人就是了。 
因此我们要与敌人斗智,以求了解其作战计划的得失;要佯动引诱敌人采取行动,这样知道敌人的行动对策;侦察敌人的阵地,知道什么地方有机可乘,什么地方是陷阱圈套;进行武力试探,打探敌人兵力部署的虚实。 
进行军事情报斗争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让敌人无法得到我们的军事情报,是他们觉得我军好像无影无踪一般;到了这种地步,就算敌人在我军内部有隐蔽很深的间谍也得不到真实的情报,就算敌人有很富于智慧的幕僚也无法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根据形势采取行动战胜了敌人的事实摆在大家面前,人们还莫名其妙。人们都知道我军打胜仗的情况,而不知道我军克敌制胜的究竟。所以打胜仗是不可以重复的,而应该根据形势采取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 
军队的行动就应该像水一样,水的行动避开高地奔流而下;军队的行动,应该避开强大的敌人专拣弱小的敌人进攻。水根据地形决定自己的流向,军队根据敌情决定自己战胜敌人的战略战术。所以军队没有一成不变的作战方法,水没有固定不变的流向,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获得胜利的人,那才算神通广大。所以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哪一个能够长盛不衰,春夏秋冬不断变化,没有哪一个季节是永恒的,日子有长短,月亮有园缺。 
孙子这里有几重意思: 
战争是兵力的较量。兵力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能处处强大; 
兵力的战斗力是可变的,因此不可能时时强大; 
敌人的作战意图是可以改变的,如果受到利益引诱或者伤害威胁,敌人的作战意图就可以改变; 
我们的作战意图也可以改变,应该经常变化,使得敌人无法捉摸。 
与派生目标有关的内容包括隐蔽自己的派生目标,使得敌人不知道应该防范的地方,不知道应该进攻的地方,不得不处处提防,防不胜防,然后到处破绽,到处薄弱。 
因此在确定战略行动的时候,应当选择能够同时威胁多个派生目标的方案,尽量避免明显的直取某个特定目标的行动; 
如果内心已经确定了具体的派生目标,在行动上应该是对手感觉到别的目标受到了威胁,等到选定的目标已经无法防守或者无法进攻的时候,再让对手明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在执行的初期,获得了战略性奇袭和战役性奇袭的双重效果:不列颠空战和南斯拉夫战役、希腊战役、克里特岛战役等等使得苏联错误地以为德国仍然以英国为主要战略目标,侵略苏联的战争应该在英国屈服之后,因此目前是苏联整军备战,将旧防线推进到新国界的大好时机;在战役目标方面,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估计,如果德国进攻苏联,最优先的战役目标应该是乌克兰,在夺取了乌克兰的战略经济资源之后,苏联的国防将受到严重破坏。但是,正如希特勒自己说的那样,〃巴巴罗萨〃计划在进攻英国的同时进攻苏联,使得包括苏联在内的全世界〃大惊失色〃;而主攻方向有三个,同时向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推进,又是出乎苏联红军意料之外。德国军队的战略性奇袭的效果,使得强大的苏联红军在所有三个战略方向上都蒙受惨重损失;战役性奇袭的效果,使得苏联红军在西北方和西方方向上的战略防御几乎完全崩溃,只是在西南方这个原本以为是德国军队主攻目标的方向上保持勉强的招架。在斯摩棱斯克坦克大会战之后,苏联红军已经认定莫斯科市是德国军队的首选目标,可是希特勒却虚晃一枪,在莫斯科门口附近掉头南下,全部包围并且基本上歼灭了开战以来仍然保持完好的苏联西南方面军的80万大军,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役的纪录。 
俄罗斯民族在军事历史上给人的印象是极端顽强,无论在坚守还是进攻方面都是如此,在静态的战争中特别能显示他们的优势。在机动战方面,德意志民族则技高一筹。德国陆空协同的闪电战则是当年机动战的登峰造极之作,苏联的统帅部和下级官兵都非常不适应,虽然红军在装备方面并不比敌人差,在军事学术方面也颇有建树。在坦克战方面,德国组建了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苏联则组建了更大规模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在作战方面,苏联红军也出现了2-3个机械化军甚至4个机械化军或坦克军集团反冲击的壮观场面,但是由于缺乏协同经验,士兵和下级军官不如德国军队有欧洲大战的经验,上级军官则缺乏主动精神,因此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惨败。但是苏联国力深厚远远超出世人想象,虽然在短短的几个月中连续蒙受惨败,被俘虏的官兵超过数百万,被摧毁和缴获的坦克过万辆,但是斯大林还是能够组织源源不断的后备军开上前线。从德国军队主攻方向上的西方方面军来看,其主力在白俄罗斯保卫战中被包围,受到歼灭性打击。后来斯大林很快调来后备兵力补充,加强,在斯摩棱斯克保卫战中实际战斗力反而加强了,不过也没有改变战败的命运。接着,希特勒发动〃台风〃战役,在维亚兹马防线再次合围歼灭了方面军主力,但是斯大林很快又恢复了这个方面军,并且在莫斯科城下挫败了德国军队。西方方面军蒙受的这连续三次惨败的惨重损失如下:在白俄罗斯被俘虏近33万人,3,300多辆坦克,1,800多门大炮;在斯摩棱斯克战役,被俘近30万人,3,000多辆坦克,3,000多门大炮;在〃台风〃战役当中,被俘66万人,1,200多辆坦克,5,400多门大炮。西方方面军在这三次惨败中合计被俘人员超过120万,坦克7,000多辆,大炮上万门,时间不超过4个月。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军的情况,在西南方面军,蒙受了两次惨败,第一次在五一城、乌曼一带被合围2个集团军,共7个军,15个步兵师,5个装甲师,10多万人被俘;后来在基辅战役中更是全军覆没,被俘66?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