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何事者,谓行谄诳。增上心者释论说为自性意乐,谄诳者谓于
秤斗行矫诈等。又如胜智生,实欲遣人往惹玛,而云遣往垛垄,
后彼自愿往惹玛。集论中说,此二俱因贪著利养增上而起,贪痴
一分,诳谓诈现不实功德,谄谓矫隐真实过恶,言矫隐者谓于自
过矫设方便令不显露。
  四白法中初白法中,境者,谓凡诸有情。事者,谓于彼所以
命因缘下至戏笑,断除故知而说妄语。若能如是,则于亲教及轨
范等殊胜境前,不以虚妄而行欺惑。
第二白法,境者,谓一切有情。事者,谓于彼所不行谄诳住增上
心,谓心正直住。此能对治第四黑法。第三白法,境者,谓一切
菩萨,事者谓起大师想,于四方所,宣扬菩萨真实功德。我等虽
作相似微善,然无增相。尽相极多,谓由瞋恚毁訾破坏菩萨,伴
友,而致穷尽。故能断此及破坏菩萨者,则集学论说,依补特伽
罗所生诸过悉不得生。然于何处有菩萨住,非所能知,当如迦叶
问经所说,于一切有情起大师想,修清净相赞扬功德。谓有听者
时至,非说不往四方宣说便成过咎,此能对治第三黑法。第四白
法,境者,谓自所成熟之有情。事者,谓不乐小乘令其受取正等
菩提,此就自己须令所化受行大乘。若彼所化不能发生大乘意乐,
则无过咎非所能故,由此能断第二黑法。若由至心欲安立他于究
竟乐,定不为令他忧恼故,而行令他忧恼加行。师子请问经云:
「由何一切生,不失菩提心,梦中尚不舍,何况于醒时。」答曰:
「于村或城市,或随住境中,令正趣菩提,此心则不舍。」又曼
殊室利庄严国土经说,「若具四法不舍大愿,谓摧伏我慢,断嫉,
除悭,见他富乐心生欢喜。」宝云经说,「若于一切威仪路中修
菩提心,随作何善以菩提心而为前导,于余生中亦不舍离如此心
宝,如如若人多观察。」等明显宣说。

  第三犯已还出道理者。多作是说,犯四黑法及心舍有情之五,
或加念云我不能成佛弃舍发心共为六种。若越一时则舍愿心,若
一时内而起追悔,仅是失因。若犯六次发心及学二资粮,亦唯退
失之因。若已失者应以仪轨重受愿心,若唯退失因者则不须重受,
悔除即可。其中若念,我不能成佛,故舍发心者,即彼无间弃舍,
无待一时,故一切种毕究非理。四黑法者,非是现法失发心因,
是于他生令所发心不现起因,故于现法而正遮止。道炬论云:
「此为余生忆念故,如说学处应尽护。」言如说者,谓如迦叶问
品所说也,即此经意亦是如此。四白法时显然说云:「迦叶,若
诸菩萨成就四法,一切生中生已无间,菩提之心即能现起,乃至
菩提中无忘失。」四黑法时,虽无现后明文,故亦当知是约后世,
然于现法若行黑法,则所发心势力微弱。若非尔者,则具菩提心
律仪者,为戏笑故,略说妄语,于有情所略起谄诳,瞋恚菩萨略
说恶名,于他善根略令生悔,自无追悔,过一时竟,皆当弃舍菩
萨律仪。以由此等弃舍愿心,若舍愿心即舍律仪,菩萨地中及集
学论俱宣说故。若许尔者,亦应立彼为根本罪,然任何中悉无立
者,不应理故。又算时者,当是依于邬波离请问经,然彼全非经
义,我于戒品释中,已广决择,故此不说。心舍有情者,若缘总有情,谓我不能作此许有情之事,心弃舍者即舍愿心,极
为明显。若缘别有情,谓我终不作此义利,若起是心,如坏一分
即坏整聚,便坏为利一切有情所发之心。若不尔者,则弃二三四
等多有情已,为余有情而发心者,亦当能发圆满菩提之心。
  如是于此发心学处,道炬释论别说,因陀罗补底,龙猛,无
著,勇识,寂天,大德月,静命等派各有差别。有者许为尽初发
心及行诸行所有学处,又有许为经说一切皆应守护,复有许为尽
资粮道所有学处。余者有谓不许如此如此定相,有余更许于其归
依学处之上,应护八法谓不忘心法及忘失心法,说此诸轨,皆是
经说,应随自师所传受持。说云:「我师所说,」许彼一切皆是
经义。总此释论从善知识敦巴所传,诸大知识皆不说是觉(口+窝)自造,拿错所传,则说是觉(口+窝)造是拿错之秘法。然诸先觉
传说觉(口+窝),于补让时作一略释,次在桑耶译师请其更为增
释,觉(口+窝)教令广之即可。是以荆ǹ?+窝)所作略解,更引
众谈说之事而为增补,故亦略有数处谬误,然于正义亦多善说。
诸无谬者,我于余处及道次中亦多引述。此说学处多不可信,若
以发心是为行心,其学处者则于归依学处之上,仅加取舍白黑八
法,定非完足故不应理。若单取愿心者,则其学处不须俱学经说一切,及入行以后所有
学处。若非尔者,则与律仪学处,无差别故。除前所说二学处外
诸余学处,是如道炬论及发心仪轨所说。须学七法经者,说是欲
求速发通者所应修学,故非发心特别学处,此中不录。如是自宗
除舍愿心,心舍有情犯余学处,乃至未具菩萨律仪,无依菩萨之
罪犯。仅违所受中类善性学处,故是恶行应以四力而悔除之。从
得菩萨律仪之后,即犯违越律仪学处,如论所说还出罪法,依行
即可,故即摄入行心学处,非为别有。然六次发心,是为愿心不
共学处。
 第三既发心已于诸胜行修学道理分三,一 发心已后须学学处
之因相,二 显示学习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三 正释学习学
处之次第。  今初
  如是发愿心已,若不修学施等学处,虽如前引慈氏解脱经说
有大胜利,然不修学菩萨学处定不成佛,故于胜行应当修学。伽
耶经云:「菩提是以正行而为坚实,诸大菩萨之所能得,非以邪
行而为坚实诸人所有。」三摩地王经亦云:「故以正行而为坚实,
何以故,童子若以正行而为坚实,无上正等菩提非难得故。」言
正行者谓成佛方便,即是学习菩萨学处故。修次初篇亦云:「如
是发心菩萨,自未调伏不能伏他,如是知已自于施等极善修学,
若无正行不得菩提。」释量论云:「具悲为摧苦,当修诸方便,彼方便生因,不现彼难宣。」谓于他所,若
有大悲须除他苦。又除彼苦但有善心,愿其离苦犹非满足,故应
转趣除苦方便。又若自不先趣方便,不能度他,故欲利他当先自
调。又于自调,经说「正行而为坚实,」其正行者,说「受律仪
已,学其学处。」故以正行为坚实者,于所行处无错为要。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九终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
  第二者如是欲求成佛犹非满足,应须进趣成佛方便。又此方
便须无错谬,于错谬道,任何励力终不生果,如欲搆乳而扯牛角。
若虽不错然不圆满,纵多励力亦不生果,犹如种子及水土等,随
缺一缘亦不生芽。故如修次中篇云:「若于错因殷重修习,虽极
长时终不能获所欲得果,譬如从角而搆牛乳。若不修行一切因者,
亦不生果,如种子等随缺一缘,亦不发生芽等果故。故欲得果,
当依无错一切因缘。」若尔何为圆满无错因缘耶,如毗卢遮那现
证菩提经云:「秘密主,一切种智者,从大悲根本生,从菩提心
因生,以诸方便而至究竟。」其中大悲如前已说,菩提心者谓世
俗胜义二菩提心,方便者谓施等圆满,是莲花戒大师所说。
  支那堪布等,于如此道颠倒分别,有作是云:「凡是分别,
况恶分别,即善分别亦能系缚生死,其所得果不出生死。金索绳
索皆是系缚,黑白二云俱障虚空,黑白狗咬皆生痛苦,是故唯有
无分别住是成佛道。其施戒等为未能修如是了义愚夫而说,若已
获得如是了义,更修彼行,如王为农得象求迹。」和尚于此引八
十种赞叹无分别经根据成立,此说一切方便之品,皆非真实成佛之道,毁
谛世俗破佛教之心藏,破观察慧思择无我真实义故。故亦远离胜
义道理,任何胜进终唯摄于奢摩他品,于此住心执为胜道,是倒
见中最下品者。莲花戒大菩萨以净教理已善破除,宏扬如来所爱
善道,然由圣教将近隐没,能以了义无垢教理,判决正道圆满扼
要,诸善士夫亦尽灭亡。又诸有情多是薄福,虽于正法略有信仰,
然其慧力最极羸劣,故现仍有轻毁行品持戒等事,于修道时弃舍
此等,宛如和尚所教而修。又有一类除不毁谤方便而外见解道理,
许和尚说而为善哉。又有余者弃舍观慧,全不思惟,意许和尚修
法为善。此等之道,全未接近修空方所,纵许修空,然若说云已
得无倒空性之义,无谬修习,有修证者唯当修空,不当更修世俗
行品,或说行品不须执为中心,多门修习,亦与一切圣教相违,
唯是违越正理之道。
  以诸大乘人所应成办,是为无住大般涅槃。其能不住生死者,
是由觉悟真实义慧,依胜义道次甚深之道,智慧资粮智慧支分之
所成办故。不住寂静般涅??者,是由了悟尽所有慧,俗谛道次广
大之道,福德资粮方便支分之所成办故。如秘密不可思议经云:「智慧资粮者,谓能断除一切烦恼,福德资粮者,谓
能长养一切有情。世尊,以是因缘,菩萨摩诃萨当勤修习福智资
粮。」圣虚空库经云:「由慧智故而能遍舍一切烦恼,由方便智
故而能不舍一切有情。」圣解深密经云:「我终不说一向弃背利
益众生事者,一向弃背发起诸行所作者,能得无上正等菩提。」
无垢称经云:「何为菩萨系缚解脱,若无方便摄取三有是为菩萨
系缚,若以方便趣向三有是为解脱。若无智慧摄取三有是为菩萨
系缚,若以智慧趣向三有是为解脱。方便未摄慧为系缚,方便所
摄慧为解脱。慧所未摄方便为缚,慧摄方便是为解脱。」如是广
说。是故欲得佛果,于修道时须依方便智慧二分,离则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