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法千问-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百六十八、什么叫慧是除遣?答:由彼之慧除遣身恶行,洗、洗扫、洗除、除遣语恶行,洗、洗扫、洗除、除遣意恶行,洗之、洗扫、洗除、除遣贪,洗之、洗扫、洗除,嗔、痴、忿、恨、覆、恼、嫉、悭、谄、诳、强情、激情、慢、过慢、憍、放逸、一切烦恼洗除、一切恶行、一切不安、一切热恼、一切热苦、一切不善行被除遣、洗、洗扫、洗除。由此而云,慧是除遣。或由正见而除遣邪见,洗之、洗扫、洗除,由正思惟而除遣邪思惟,洗之、洗扫、洗除,由正语而除遣邪语,由正业而除遣邪业,由正命而除遣邪命,由正精进而除遣邪精进,由正念而除遣邪念,由正定而除遣邪定,由正智而除遣邪智,由正解脱而除遣邪解脱,洗之、洗扫、被洗除。或又由八支圣道而除遣一切烦恼、一切恶行、一切不安、一切热恼、一切热苦、一切不善行,洗之、洗扫、洗除。阿拉汉乃具此等之除遣法,正具、达、正达、成、正成具备也。故阿拉汉是除遣者。彼是除遣贪,除遣恶,除遣烦恼,除遣热恼故是除遣者。

六百六十九、什么是除遣者实见与闻、关系觉者不思惟?答:除遣者以爱、见、慢等不思惟见,于见中不思惟有我,由见不思惟以外有我,不思惟于我有见。以爱、见、慢等不思惟闻,于闻中不思惟有我,由闻不思惟以外有我,不思惟于我有闻。以爱、见、慢等不思惟觉,于觉中不思惟有我,由觉不思惟以外有我,于我不思惟有觉。以爱、见、慢等不思惟识,于识中不思惟有我,由识不思惟以外有我,于我不思惟有识。即世尊如是宣示:“诸比库!我是常存者,此是执思。此我是生存者,此是执思。我是常存’者,此是执思。我应不常存者,此是执思。我是有色者,此是执思。我是无色者,此是执思。我是有想者,此是执思。我是无想者,此是执思。我是非想非非想者,此是执思。诸比库!执思是病,执思是痈,执思是箭,执思是祸。故实诸比库!‘我等以心无执思而住’。如是,诸比库!实汝等应当学”。此是“除遣者实见与闻,关系觉者不思惟”之义。

六百七十、什么是羯罗蓝?答:羯罗蓝(Kalala)译为凝滑。云父母两精初和合凝结状态,指人类受胎后的第一周间。阿浮陀(abbuda)译为胞。云在凝滑上生薄皮肤之物,受胎后第二周间。闭尸(Pesi)译为血肉。受胎后第三周间之状态,成为血肉之渐次凝固物。犍南(ghana)译为坚肉。受胎后第四周间由液状成为完全固态之物。波沙佉(pasakha)译为支节,受胎第五周以后至出产前之状态,此间肢节、发、毛等形相圆满。

六百七十一、什么是耽溺淫法者?答:淫法者,是所有不妙法、野卑法、贱劣法,粗恶、秽污、密事而是男女二人之成就者。由何而云淫法耶?淫法者,乃有贪、有染贪、有烦恼、有流漏、有缠结,以夺善心而为烦恼,同似两人之行法也。由此而云为淫法。譬如两人之为斗争者云为淫者,两人之口论者云为淫者,两人之议论者云为淫者,两人之异诤者云为淫者,两人之诤论者云为淫者,两人之论议者云为淫者,两人之谈论者云为淫者,如是,淫法有贪、有贪染、有烦恼,流漏有缠结,以夺善心而为烦恼之同似两人之行法。由此而云为淫法。耽溺淫法者,乃行淫法、加行、热心、专心、行彼、屡屡行彼、重彼、向于彼、倾于彼、赴于彼、信解彼、是使彼、为主者。此是“耽溺淫法者”之义。

六百七十二、什么是远离?答:远离者,乃是身远离、心远离、依远离之三种远离。(一)身远离者云何?于此处有比库,令远离卧坐所,即往亲住于阿练若、树下、山岳、溪谷、冢墓、森林、露地、蒿积之处,以身远离而住。彼独行,独住,独坐,独卧,独入村行乞,独由行乞而归,独私禅坐,独经行,独行,住、动作、作为、护威仪而度日生活。此是身远离。(二)心远离者云何?入于初禅定者之心,远离五盖。入于第二禅定者之心,远离寻、伺。入于第三禅定者之心,远离喜。入于第四禅定者之心,远离苦、乐。入于空无边处定者之心,远离色想、有对想、种种想。入于识无边处定者之心,远离空无边处想。入于无所有处定者之心,远离识无边处想。入于非想非非想处定者之心,远离无所有处想。初果须陀洹之心,远离有身见、疑、戒禁取、见随眠、疑随眠及与彼等一同之诸烦恼。二果斯陀含之心,远离粗欲贪结、嗔恚结、粗欲贪随眠、嗔恚随眠及与彼等一同之诸烦恼。三果阿那含之心,远离微俱之欲贪结、嗔恚结、微俱之欲贪随眠、嗔恚随眠及与彼等一同之诸烦恼。四果阿罗汉之心,远离色贪、无色贪、慢、悼举、无明、慢随眠、有贪随眠、无明随眠及与彼等一同之诸烦恼,以及外之一切相(诸行之因)。此是心远离。(三)依远离者云何?烦恼、蕴、行云为依。不死(甘露)、涅槃云为依远离。彼寂止彼之一切行、舍遣一切依、爱之尽灭、离贪、灭。此是依远离。于身引退而出离乐之人人,是身远离。于心遍净而达于第一净白之人人,是心远离。无依离行之人人,是依远离。
       
六百七十三、什么是世尊?答:“世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也。又贪之破坏者故是为世尊,嗔之破坏者故是为世尊,痴之破坏者故是为世尊,见之破坏者故是为世尊,棘之破坏者故是为世尊,烦恼之破坏者故是为世尊。颁法宝、颁与、颁布故是为世尊。诸有之终熄者故是为世尊。修习身、修习戒、修习心(定)、修习慧故是为世尊。或者世尊在阿练若、森林之边鄙无人声,无骚音,无人人之情景,应住隐于人,禅思受用适当卧坐所故是为世尊。又世尊受用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故是为世尊。又世尊受用义味、法味、解脱味、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故是为世尊。又世尊受用四禅、四无量、四无色定故是为世尊。又世尊受用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故是为世尊。又世尊受用十想修习、十遍定、安般念定、不净定故是为世尊。又世尊受用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故是为世尊。又世尊受用十如来力、四无畏、四无碍解、六神通、六佛法故是为世尊。所谓世尊之名非由母而作,非由父而作,非由兄弟而作,非由姊妹而作,非由朋友同僚而作,非由亲戚、缘者而作,非由沙门、婆罗门而作,非由天神而作。此所谓世尊之名成为诸佛世尊于菩提树下解脱之后而获得作证一切知智时,为共同施设。

六百七十四、什么是“我教已失”?答:“我教已失”者,失二方面之教。即(一)教说之教亦失,(二)行道之教亦失也。(一)教说之教者云何?乃令所有彼学得契经、祇夜、记说、偈、自说、如是语、本生、未曾有法、毗陀罗此是教说之教。此亦失去、丧失、被拒外。(二)行道之教者云何?乃正行道、随顺行道、无敌行道、随义行道、法随法行道、诸善之完成、诸根门之守护、食之节量、向警寤之努力、念正知、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此是行道之教。此亦失去、丧失、被拒外。如是,乃“即我教亦失”之义。

六百七十五、什么是尝独行?答:“尝独行”者,乃由二方面(一)由出家之称,(二)由舍离群之义而尝独行。(一)由出家之称而尝独行者云何?是断一切家住之障碍,断妻子之障碍,断亲戚之障碍,断朋友、同僚之障碍,断财富之障碍,剃须发,缠袈裟衣,由家出而为非家,近无一物之状态而独行、住、动作、活动、护持、持续、能维持。如是乃由出家之称而独行。(二)由舍离群之义尝独行者云何?彼如是为出家者而独于阿练若、森林之边鄙,无人声,无骚音,无人人之情景,应住隐于人禅思受用适当之卧坐所,彼独行,独立,独坐,独卧,独入于村行乞,独由行乞归,独私禅坐,独为经行,独行,独住、动作、活动、护持、持续、维持。如斯,成为由舍离群之义尝能独行。
六百七十六、什么是“后受淫者世间放恣如驾兽”?答:是彼于后、于他时放弃佛、法、僧三学,还转卑俗而受淫法,受用、享受、常受。此是受用淫者。驾兽者,是象驾兽、马驾兽、牛驾兽、山羊驾兽、羊驾兽、骆驼驾兽、驴驾兽也。“放恣”而不调御、不训练、不调练之驾兽,会踏入邪路,乘撞树株及石之凹凸,使驾兽自身亦乘者亦破坏、负伤,落于断崖。譬如彼之放恣不调和、不调御、不训练之驾兽踏入邪路,如是,似放恣之驾兽,彼放纵者踏入于邪路、抱邪见…乃至…行邪定。譬如彼放恣、不调御、不训练、不调练之驾兽、乘撞树株及石之凹凸,如是,似放恣之驾兽,彼放纵者乘触邪曲之身业,乘触邪曲之语业,乘触邪曲之意业,乘触邪曲之杀生,乘触邪曲之偷盗,乘触邪曲之邪欲行,乘触邪曲之妄语,乘触邪曲之两舌,乘触邪曲之恶口,乘触邪曲之绮语,乘触邪曲之贪欲,乘触邪曲之嗔恚,乘触邪曲之邪见,乘触邪曲之诸行,乘触邪曲之五种欲,乘触邪曲之五盖。譬如彼放恣、不调御、不训练、不调练之驾兽,使驾兽自身及乘者亦破坏、负伤,如是,似放恣之驾兽,彼放纵者于地狱而破坏自己,于畜生界而破坏自己,于饿鬼界而破坏自己,于人世间而破坏自己,于天世间而破坏自己。譬如彼放恣、不调御、不训练、不调练之驾兽落于断崖,如是,似放恣之驾兽,彼放纵者亦落入生之断崖,亦落入老之断崖,亦落入病之断崖,亦落入死之断崖,亦落入愁、悲、苦、忧、恼之断崖。此是“于世间如放恣之驾兽”之义。

六百七十七、什么是劣凡夫?答:凡夫者,是依何义而为凡夫耶?广生诸烦恼故是凡夫,不广害破身见故是凡夫,对师轻口阿谀者故是凡夫,广障一切趣故是凡夫。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