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法千问-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居天,然后在其地证得阿拉汉道。 

三百三十五、什么是阿拉汉?答:在培育了阿拉汉道而完全断除了一切烦恼之后,禅修者成为阿拉汉、漏尽者、世间至上应供者。首三道所断除的五结称为‘下分结’,因为它们系缚诸有情于下等世间,即:欲界生存地。已断除它们的阿那含不会再投生到欲界地,但还是被五个‘上分结’系缚于生死轮回里。通过证悟阿拉汉道,这五个上分结也被完全断除;它们是:对色界生命之欲(色界欲)、对无色界生命之欲(无色界欲)、我慢、掉举、无明。第四道也断除了其余两个漏:有漏与无明漏;这是为何阿拉汉被称为‘漏尽者’的原因。阿拉汉道也断除了其余的不善心所:痴、无惭、无愧、掉举、慢、昏沉与睡眠。

三百三十六、什么是果定?答:一切圣者都能证入与各自所证得的果相等的果定。但只有阿那含与阿拉汉才能证入灭尽定。果定是圣弟子才能证入的出世间安止,而其所缘是涅槃。证入果定的目的,是当下得以体验涅槃之乐。在这些安止里生起的心,是与圣弟子证悟的层次相等的果心。如此,四个阶段的圣者都能证入各自的果定,意即须陀洹能够证入须陀洹果定;余者亦可以此类推。在证入果定之前,圣弟子先决意要证入果定,然后从生灭智次第地培育诸观智,直至证入果定。

三百三十七、什么是灭尽定?答:只有三果圣者阿那含与四果圣者阿拉汉,才能够证入灭尽定。于此,他从初禅起始,次第地证入广大定。出定后,他以观智观照每一禅定里的行法(即名色法)。如此修习直至无所有处禅定之后,他再实行事先的任务,如决意等,然后证入非想非非想处禅定。在两个安止速行心生灭之后,心之相续流即被中断。其时,他即已证入了灭尽定。在灭尽定里,心与心所之流完全暂时被中止。只有已证得一切色界禅与无色界禅的阿那含与阿拉汉,才能证得灭尽定。而且只有在欲界生存地与色界生存地里,才能证得该灭尽定。在无界色地里并不能证得该定,因为在其地并不可能证得属于证入灭尽定的先决条件的四种色界禅。若要证入灭尽定,这些圣者必须次第地证入每一个禅那。在从每一禅出定之后,他观照该禅定的名法为无常、苦、无我。他如此修习直至无所有处定。从无所有处禅出定之后,他们作出以下三项决意:一、决意他所拥有的必须品不会遭受毁坏;二、决意若僧团需要他的服务,他就出定;三、在佛陀还活着的时候,决意若佛陀要见他时,他就出定。此外,若他想要入灭尽定七天,他必须先观察自己所剩下的寿命,不会少过七天。在作完这些事先任务之后,他即证入第四无色界禅,而此禅定的禅心只生灭两次,随后他即证入了心流暂时被中断的灭尽定。从灭尽定出定之后,于三果圣者阿那含,阿那含果心生灭一次;于四果圣者阿拉汉,阿拉汉果心生灭一次,随后即沉入有分心。在这之后,生起了省察智。因此,若人欲体验,佛教修行味,当修此二禅(即止禅与观禅),至上之修习。

三百三十八、什么是一人施设?答:1.时解脱者。2.无时解脱者。3.动法者。4.不动法者。5.退法者。6.不退法者。7.思不能者。8.护不能者。9.凡夫。10.种姓者。11.畏止者。12.无畏止者。13.能行者。14.不能行者。15.决定者。16.不决定者。17.行者。18.住果者。19.同首者。20.住劫者。21.圣者。22.非圣者。23.有学者。24.无学者。25.非有学非无学者。26.三明者。27.六通者。28.正等正觉者。29.独正觉者。30.俱解脱者。31.慧解脱者。32.身证者。33.见至者。34.信解脱者。35.随法行者。36.随信行者。37.极七次者。38.家家者。39.一种者。40.一来者。41.不还者?42.中圆寂者。43.生圆寂者。44.无行圆寂者。45.有行圆寂者。46.上流至色究竟天者。47.预流者。48.为了证预流果而行道者。49.一来者。50.为了证一来果而行道者。51.不还者。52.为了证不还果而行道者。53.阿拉汉者。54.为了证阿拉汉果而行道者。

三百三十九、什么是二人施设?答:1.忿怒者和瞋恨者。2.覆盖者和欺瞒者。3.嫉妒者和悭贪者。4.狡猾者和伪善者。5.无惭者和无愧者。6.恶口者和恶友者。7.在诸根上不保护根门者,和在饮食上不知量者。8.失念者和无正知者。9.戒欠损者和见欠损者。10.内结者和外结者。11.不忿怒者和不瞋恨者12.不覆盖者和不欺瞒者。13.不嫉妒者和不悭贪者。14.不狡猾者和不伪善者。15.惭者和愧者。16.善口者和善友者。17.在诸根上保护根门者,和在饮食上知量者。18.念现前者和正知者。19.戒具足者和见具足者。20.在世上两种难得的人。21.两种难被满足的人。22.两种易被满足的人。23.两种人的诸漏会增长。24.两种人的诸漏不会增长。25.劣信解者和胜信解者。26.被满足者和令满足者。

三百四十、什么是三人施设?答:1.无希望者,希望者,离希望者。2.三种譬喻病的人。3.身证者,见至者,信解脱者。4.粪语者,花语者,蜜语者。5.心譬喻漏疮者,心譬喻电光者,心譬喻金钢者。6.盲者,一眼者,二眼者。7.倒慧者,膝慧者,广慧者。8.在这里有一种人在诸欲和诸有上未离欲;在这里有一种人在诸欲上离欲、在诸有上未离欲;在这里有一种人在诸欲和诸有上离欲。9.譬如石刻的人,譬如地刻的人,譬如水刻的人。10.三种譬如树皮衣的人。11.三种譬如迦尸衣的人。12.易被衡量者,难被衡量者,不被衡量者。13.在这里有一种人不应被结交、不应被深交、不应被敬奉;在这里有一种人应被结交、应被深交、应被敬奉;在这里有一种人恭敬、尊敬之后应被结交、应被深交、应被敬奉。14.在这里有一种人应被回避,不应被结交、不应被深交、不应被敬奉;在这里有一种人应被舍弃,不应被结交、不应被深交、不应被敬奉;在这里有一种人应被结交、应被深交、应被敬奉。15.在这里有一种人在戒上是完全圆满作者,在定上是有限量作者,在慧上是有限量作者;在这里有一种人在戒上既是完全圆满作者,在定上也是完全圆满作者,在慧上是有限量作者;在这里有一种人在戒上既是完全圆满作者,在定上也是完全圆满作者,在慧上也是完全圆满作者。16.三种老师。17.另外三种老师。

三百四十一、什么是四人施设?答:1.不善者,比不善者更不善的人,善者,比善者更善的人。2.恶者,比恶者更恶的人,善者,比善者更善的人。3.恶法者,比恶法者更恶法的人,善法者,比善法者更善法的人。4.有罪,多罪,少罪,无罪。5.略解知者,广解知者,应被引导者,文句为首要者。6.适当应辩而不快速应辩者;快速应辩而不适当应辩者;既适当应辩又快速应辩者;既不适当应辩又不快速应辩者。7.四种说法的人。8.四种譬喻云的人。9.四种譬喻老鼠的人。10.四种譬喻芒果的人。11.四种譬喻瓶子的人。12.四种譬喻。13.四种譬喻牡牛的人。14.四种譬喻蛇的人。15.在这里有一种人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后,是说不值得称赞者的称赞之处者。在这里有一种人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后,是说值得称赞者的不称赞之处者。在这里有一种人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后,是在不值得相信的地方,表现相信者。在这里有一种人没衡量、没彻底了解之后,是在应相信的地方,表现不相信者。16.在这里有一种人衡量、彻底了解之后,是说不值得称赞者的不称赞之处者。在这里有一种人衡量、彻底了解之后,是说值得称赞者的称赞之处者。在这里有一种人衡量、彻底了解之后,是在不应相信的地方,表现不相信者。在这里有一种人衡量、彻底了解之后,是在应相信的地方,表现相信者。17.在这里有一种人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而不适时地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在这里有一种人适时地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而不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在这里有一种人既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也适时地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适时地说出不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不称赞之处者,又不适时地说出值得称赞者的真实、正当的称赞之处者。18.是勤奋果生活者,而不是功德果生活者。是功德果生活者,而不是勤奋果生活者。既是勤奋果生活者,也是功德果生活者。既不是勤奋果生活者,也不是功德果生活者。19.黑暗到黑暗者,黑暗到光明者,光明到黑暗者,光明到光明者。20.下而下者,下而上者,上而下者,上而上者。21.四种譬喻树的人。22.以色衡量、以色生信者;以声音衡量、以声音生信者。23.以破烂衡量、以破斓生信者;以法衡量、以法生信者。24.在这里有一种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行道,而不是为了别人的利益。在这里有一种人是为了别人的利益行道,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这里有一种人既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行道,也是为了别人的利益。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行道,也不是为了别人的利益。25.在这里有一种人是折磨自己,而从事于自我折磨的实践。在这里有一种人是折磨他人,而从事于折磨他人的实践。在这里有一种人既是折磨自己,而从事于自我折磨的实践;也是折磨他人,而从事于折磨他人的实践。在这里有一种人既不折磨自己,而不从事于自我折磨的实践;也不折磨他人,而不从事于折磨他人的实践。他不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