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情海 作者:(民国)曹绣君-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亡灵说:“我要将小叔子抚养成人,再到地下见你们!”第二年,她的公公又去逝了,武氏便自己抚养着小叔子,为他做饭洗衣,严加教诲,待他稍为大些,又将自己的妹妹求聘给他,并为他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婚后,他们生了个儿子。谢氏宗族的人都为她的忠节品行所感动,遂将她的事迹上奏州太守,太守下令为她家挂匾额以表彰她的贞节。
  以是为赵女之笄耳
  《无为州志》:吴氏,是秀才傅扬声的妻子,侍郎吴光义的三女儿。扬声学问不错,但家中贫穷,又不幸早折。扬声死时,吴氏才二十二岁,她悲痛得想以身殉夫,只是因为婆婆年纪太大,无人照顾,才强忍殉死的念头,服事婆婆。
  自丈夫死后,她便同婆婆居于一处,同吃同住,两人常常相对饮泣。她母亲常来接她回娘家去住,但她总是不去,留下来照料婆婆。吴家仅有几亩薄田,所产粮食不够家用,她父亲时常周济她,可她从不多拿。崇祯年间,兵匪进犯无为,她的母亲很为她担心,说:“她孤独无依可怎么办呢?”父亲说:“别为她担忧,她有强大的后盾。”母亲很奇怪地问:“她有什么后盾?”父亲说:“别人依靠人,她依靠鬼神。”
  以前,吴氏的衣袖里总是放着一样东西,一时一刻也不离左右,有人问她,那里面放的是什么?她说:“是钥匙。”母亲不相信,派婢女一检查,原来是用一块手帕包裹着一条长十几尺的丝线绳。母亲迫问她:“随身携带这东西干吗?”吴氏见母亲盘问,脸色惨白,过了一会才慢慢地告诉母亲:“天下这样不安定,我一个寡女子,如果遇有不测,当以此来保全我的贞节 。”父母听了她的话,都痛哭起来。
  等到父亲去南中避难时,吴氏也带着婆婆赶到了南中,后来,婆婆病故,吴氏依礼安葬了她。傅氏家族的族长敬慕吴氏的为人,因为她没有儿子,便祷告祖先,把扬声的堂弟扬勋的儿子过继给她,来延续扬声的香火。
  三十年老寡妇
  《余杭县志》:马氏,是明经董宗原的母亲。宗原的父亲董士奇,早逝而去,仅留下宗原一个孩子,尚在襁褓中。宗原的奶奶还在,但年纪很大,并且经常闹玻董家很穷,士奇死时,家中连一石米都没有,马氏只好靠纺织缝纫挣钱换米来养家糊口。一天,邻居家失火,火势漫延到董家,马氏只身一人背着婆婆抱着孩子闯了出去。把她们放到安全地带后,她又返身进屋,用身体护住丈夫的棺材,并大声哭喊着说:“天哪!
  我无力背着棺材出去,就让火把我一同烧死算了!”说来也奇怪,转眼间,风向突变,火也灭了,吴氏的屋子存留下来。
  不久,天下战乱纷起,宗原这时已长大成人,他不想读书,打算做别的事。吴氏对他说:“你父亲临终前握着你的手对我说:‘这孩子长大,别叫他干别的,一定要让他好好读书,刻苦攻读举业。’我备尝艰辛,将你养大,怎么能够违背你父亲的遗言呢,你不用担心家里的衣食费用,我自有办法供你读书。
  “于是,她便租种了房后的一块瘠薄田地,在那上面种些蔬菜瓜果,用这些东西换点米面来供家用。马氏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辛勤劳作,只希望儿子学有成就。不料宗原参加了六次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马氏见此状况,内心十分痛苦,拍着胸膛哭诉道:“我三十年的老寡妇,富贵无所求,只希望你能名登榜首,来告慰你的父亲,现在我已没几天活头了,这辈子是没有希望了。”从那以后,她的屋子里每天晚上都传出哭泣声。一天晚上,她坐在床上握着宗原的手长长地叹息了几声,便无病而卒了。
  晚节愈严
  《太平县志》:林氏女,名月汀,生得端庄文静,无事从不东走西窜,邻居们都很少见过她的面。十六岁时,许配给邱茂匡,不久,茂匡便死去了。林女听到讣信,便哀求父母:“愿到邱家终身守丧。”父母不同意,想方设法阻挡她,她才没能走成。但自此以后,便躺在床上不吃不喝,想饿死殉节。父母无奈,只好允许她在家中为未婚夫服丧。于是,她便换上孝服,摘去首饰,不施粉黛,为未婚丈夫守丧。丧期满了之后,她还是要去邱家,父母拗她不过,便准备了一些祭祀的物品,同她一起到邱家祭奠茂匡。林氏来到茂匡的灵柩旁,抚摸着棺木失声痛哭,哭得昏天黑地,闻者莫不垂泪同情。突然一声巨响,茂匡的棺木裂开了,大家一看,茂匡就跟活着一样。林女对茂匡的母亲说:“前两天我曾做过一个梦,梦见公子来到了我家,他的肩头上有块瘢,他还告诉我,他死的时候,东西都在哪儿放着。”邱母说:“我儿肩上是有块瘢”,再看那些遗物,和林女梦中所见一模一样。林女见了茂匡的遗容,更不想回家,便拜别父母,誓死留在邱家。父母知道女儿的脾气,决定了的事,谁也休想劝动她,干脆就依了她。
  林女让人把她的床位安放在茂匡的灵柩旁,朝夕相伴。自从到了邱家,她便勤劳操持家务,恭敬柔顺地侍奉公婆,从不惹事生非,公公婆婆都很喜欢她。后来,公婆相继去世,她则依礼安葬了他们。
  随着岁月的更替,林女的年纪也渐渐大了,但她守节的志向却没有因此而动摇,而是更加严格。不是至亲之人,她从来不见,五十年没吃荤腥。一天,林女突然患了病,躺在床上起不来,一只小鸟从窗户飞进来,落到她的枕头旁,林女让婢女把它赶走,可是赶走了,它又飞了回来,这样反复了多次,林女也就随它的便了。
  第二天,这只小鸟衔来了一条小鱼,吐在林女的床席上。
  林女的弟弟突然觉悟到什么,便劝姐姐把这条小鱼吃下去。没想到,吃了这条小龟后,林女的病竟好了。有人把林女的事迹上奏皇帝,皇帝下诏为她建立贞节牌坊以示表彰。
  在这之前,有个姓许的婢女,是绍兴人,十三岁,她被郡中丞王士琦纳为小妾,许婢年龄太小,终日哭哭啼啼思念家乡,王士琦百般哄劝无效,便派仆人送她回原籍,临走时还赠送给她好多礼品。没想到那位仆人见了这些东西便起了歹意,把许婢卖给了林女的舅舅家,自己带着东西逃掉了,许婢哭着要投水自荆恰在此时,林女的父亲死在皇宫,林女前去安葬父亲,见了许婢,便把她救了出来。许婢遂决定不回家,终身跟随林女。有人对许婢说:“她是个守节的妇人,你事奉她有什么好?
  “许婢发誓说:“我不图荣华富贵,只求在她身边侍奉她一辈子。”于是,两人一起回到了邱家。
  中丞听说仆人卖掉了许婢,很生气,想追究这件事,后来听说许婢留在林女身旁,也就算了。
  吾志若移视此发
  《宁化县志》:罗氏,是徐家山徐寿隆的妻子。寿隆是个孝子,罗氏也一样。婚后不几年,寿隆的母亲便去世了。寿隆悲伤过度,母亲死后不到三个月,他也随着去了。罗氏见丈夫故去,大哭一声便昏死过去。等到她苏醒时,人们劝解她,她说:“不要打扰我,我昏死后,慢慢还会活过来。”自此以后,一哭就死,已成常事。她的公公徐福宁哭着叹息道:“我的儿媳要是活着,就跟我的儿子一样,会为我养老送终,若是儿媳死了,我也就活不成了。”说着泪流不止。罗女的哥哥罗世瞻哭着劝妹妹说:“你公公年岁大了,像你丈夫那样悲哀而死,是只知有母亲,不知道孝敬父亲,这是愚孝啊!你如果再学他,是重复丈夫的不孝。你的两个孩子又那么小,你若丢弃他们不管,则又是没有慈母之心。贤良的妇人不做那种失掉孝心慈心的事,你自己考虑吧!”兄长的一番话,使罗氏打消了死的念头,擦干眼泪,挑起了养老扶幼的担子。徐家有十几亩地,靠着种这十几亩地还能勉强维持家庭生计。可是,徐氏家族的某些人却盯上了它,他们谋划让罗氏改嫁,并想伤害她的儿子,好霸占这十几亩地。罗氏剪断头发发誓说:“我要是改变主意,就像这头发一样;谁要是想伤害我的孩子,我也要叫他像这头发一样。”听了罗氏的誓言,那些计谋害人的家伙才偃旗息鼓。
  当初,罗氏哭她丈夫的时候,昏死过去好多次,大概是上苍明察她的贞节,所以她才得以不死。她后来八十二岁时故去。
  悟情守贞自誓
  钱泳《杂记》:悟情女士,姓翁,是扬州人。她的姐姐云卿,是大司空和希斋的小妾。和希斋死后,云卿为他殉节而死。
  当时悟情十五六岁,和她姐姐同在京城,亲眼见到姐姐殉节。
  她忽然悟道:人生富贵功名,一死就全没了,又何必作葵藿之倾心,杨花之飘荡呢!遂慨然离开京城,投靠了京口的骆佩香夫人,发誓终身守贞。
  嘉靖甲子十月,我路过丹徒,偶然遇见了她。悟情的长相如男子,意气豪放,善于吹箫,能填词作诗,尤其愿意骑马射箭,跃马如飞。当时的名流公卿都羡佩她的为人。这真是一个奇特的女子。后来,她出家作了尼姑,赵时北先生曾作诗赠送给她。
  卷四 情中烈(上)
  一马不被二鞍
  《元史·衣氏传》:衣氏,是汴梁儒生盂志刚的妻子。志刚死了,家贫又无子女,官家送给一副棺木。衣氏骗木匠说:“要把棺材打得宽大些,我丈夫有许多留下的衣服要都放进去。”木匠答应了。当天晚上,衣氏准备了鸡饭祭奠了丈夫,并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数散发给四邻和同房的王老太婆,说:“我听人说,一马不被二鞍,我丈夫已经死了,只要同他同棺共穴一起死去也可以了。”于是自刎而死。
  睡鞋为殃
  朱象贤《闻见偶录》:毫州大和县农家妇女段氏,十七岁,姿色美丽,嫁了个丈夫名叫马校马小家贫,日子过不下去,就寄居在岳父家。有个富人翟连,见段氏漂亮而起了爱慕之心,就托马小的邻居张邱,用重金引诱马校马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