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系部队。这支生力军的到达,自然会使蒋介石平增了几分胆气。好钢使在刀
刃上,第3战区下令该集团军马不停蹄,立即加入蕴藻浜方面作战,归属中
央作战军总司令朱绍良指挥。

对广西部队的使用,素有“小诸葛”之称的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
禧早有腹案。白崇禧认为,淞沪战场我军总处于被动防御地位,这是很消极
的办法,如不能实施大规模反击,迟早总归是失败。因此,在广西部队向淞
沪地区出动之时,白崇禧就向蒋介石提出,集中使用广西部队,建立突击集
团,采取主动进攻的积极防御策略,以广西部队为主力实施中央突破,把日
军压到海里,以此来扭转战局。毋庸置疑,这个想法非常诱人,再加上大家
对广西部队的良好印象,白崇禧的反击计划得到了采纳。

10月18日,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下达了实施反击作战的命令,矛头直
指蕴藻浜日军主力的进攻方向。

19日当天,中国守卫蕴藻浜南岸的部队,在第21集团军统一指挥下发
动大规模反击。巧得很,第21集团军当面的日军第9、第101师团及第3师
团一部,也于当日发起步坦炮联合进攻。双方锋芒相撞,顿时激起大规模激
战。

担任主要突击任务的广西部队,装束与战场上的其他友军不同,友军都
戴布帽,着灰色军衣,唯有广西部队穿黄色军衣,戴钢盔,目标特别显著。

当面的日军非常狡猾,天一亮就把载人汽球升向空中,中国军队阵地纵
深情况皆被日军一览无余,并不断指示其炮兵和航空兵攻击中国军队集结地
点。中国军队干看着日军的汽球,但没有有效的武器,一点办法也没有。第


21 
集团军第174 
师的一个团,初上战场不知利害,拂晓时集结在阵地后边的
竹林内,准备由团长动员后投入战斗。不料被日军侦察发现,召来大批飞机
低空扫射。整整一团人还未与日军交手就伤亡一半以上,失去了战斗力。

尽管如此,第21 
集团军的广西官兵们仍然士气高昂,一心想在反击战中
打出广西健儿的威风。21 
日晨,该集团军第48 
军军长韦云淞指挥的
2 
个师
组成的攻击军分别进入冲击位置,一直等到夜幕降临后发起了猛烈冲击。日
军依仗炮多火力强,在第48 
军炮兵开火之时,即行压制射击。往往中国炮兵
刚打一二炮,就会遭到日军大口径火炮的准确还击。日军还预先部置好坦克
和机枪,待第48 
军部队呐喊冲锋时,轻重武器并用,狂扫滥轰。广西部队的
血肉之躯碰上无情的弹雨,其结果惨不忍睹。冲锋官兵成排成片地破扫倒,
后续部队踏着倒地弟兄的身躯继续猛冲。官兵们只有一个想法,冲上去,尽
快突入敌阵,与日军短兵相接就好了。部分部队突进了日军战壕,双方在壕
内厮打滚杀,用刺刀、拳头、枪托,甚至用牙齿,拼命想置对方于死地。然
而,由于日军炮火猛轰,后续部队上不来,先突入敌阵的官兵们在死拼一阵
后,全部战死。

次日天亮,日军在飞机轰炸,坦克先导之下,向第48 
军发动反击。战至
23 
日,中国军队的大规模反击失去了势头,只能再次转入防御,而日军则蓄
势猛攻。全线激战至25 
日,日军突破了数处防线。第21 
集团军各部队被迫
向新浜桥之线撤退,仅几天工夫,该集团军仅旅长就阵亡了六七人。白崇禧
在苏州听到反击失利,广西部队伤亡惨重的消息后,一连数日饮食不进。

中央作战军第
9 
集团军方面虽未发生大战斗,但由于侧邻的第21 
集团军
撤退的影响,也逐步撤至大场镇附近,与第21 
集团军右翼相联,打算隔河与
日军对峙。在此期间,其他方向的反击部队也分路发起了反击,但都徒遭伤
亡,无功而退。

此次反击是淞沪会战
3 
个多月中唯一一次较大规模的反击战,但未能收
到预期效果,其对淞沪战场形势的消极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攻击作战的失利,削弱了中国军队防御作战的力量。遭受严重打击的日
军,随即反扑过来,以其主力向第21 
集团军猛攻,北侯宅、谈家头一线阵地
被突破。23 
日夜,第21 
集团军不得不向顾宅、大场、走马塘、新泾桥、唐
家桥一线转移,第
9 
集团军左翼各师,也随后撤至大场附近。乘中国军队撤
退之机,日军加强攻势,兵锋直指大场。又一场大血战,在大场地区展开。

23 
日,日军以重兵直扑真(如)太(仓)公路,趋向大场左翼。刘行方
面的日军,越过蕴藻浜后,从24 
日起,攻向大场以西的塔河桥宅。第18、
第26、第67、第68 
师等部台力反击,暂时拒阻住了日军的进攻。此时,中
国军队从大场东面,经大场、市中心向东北而成一半圆形阵线,绕于江湾以
北。庙行、大场位置突出,日军数次正面冲击,未能突破防御。随之,日军
集中火力,猛烈轰击,大场一带阵地,几成焦土,接着,又以40 
辆战车作前
导,掩护步兵进攻,胡家桥、塔河桥等处阵地遂之失守。接着,日军又强渡
走马塘,大场局势完全改观。为保存实力,达成持久作战的目的,26 
日,大
场守军主力遂向南翼转移,由此而影响到中央作战军侧背的安全,战区于是
决心放弃北站一江湾间的阵地,组织部队向苏州河沿岸之江桥镇一小南翔一
线撤退。大场失守,据守大场的第18 
师师长朱耀华羞愤自杀。一位当年参加
过大场战斗的第26 
师的老战上,这样描绘这场酷烈的保卫战:

“当时第26 
师装备极其简陋,一个步兵连只有三挺机枪,50 
多枝汉阳


造步枪,而且残缺不全,有的枪膛里没有来夏线,有的用麻绳系着机柄,以
防夫落。但将士们英勇不屈,与日军奋力拼搏。日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
紧密配合下,猛烈进攻。战场上尸体遍地,有的树上挂着残肢断臂,我们甚
至用战友的尸体堆成掩体作战。一个行伍出身的连长说:‘我身经百战,什
么艰苦的仗都打过,没见过这样激烈残酷的战斗。’尽管战斗激烈,但我们
士气旺盛,有的战士为了炸毁敌人坦克,拿着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有的
重伤也不肯下火线,军士刘芳说:‘宁愿牺牲在战场,也决不下火线!’一
位姓何的营长,子弹打完了,就用大刀杀敌,直至英勇牺牲。第26师血战7
昼夜,最后换防。这场战斗,我师损失巨大,4个团长阵亡2个;14个营长
伤亡13名;连排长伤亡更多,有的一天要替补好几个,共计伤亡240余人。
士兵伤亡更惨重,有的步兵连,战斗结束仅存三五人,全师5000人,换防后
清点结果,包括炊事、饲养等后勤兵,仅剩600人左右。”

到此,中国军队在第一期既设防御线上的作战,遂告结束。

退保外围

大场失陷,南翔至大场的战区轴线被切断,中央作战军处于两面受敌,
遭敌围攻的困境。

后退一步才能持久。10月26日,中央作战军奉战区司令长官部命令,
放弃了北站至江湾之间的阵地,向苏州河南岸转移。左翼作战军亦奉命向姚
家渡至唐家桥之线转移。至28日,第3战区中央作战军和左翼作战军,进入
由浏河、沈家桥、朝王庙、徐家行、广福、陈家行、江桥、北新泾至梵王渡
一线的第二期既设防御阵地,新防线全长35公里。

在中国军队转移过程中,日军企图乘势掩杀,多次实施进攻,但在中国
各掩护部队的阻击下,未能越过苏州河。

中国军队的反击未能成功,但撤退却组织得很有秩序,其中涌现了不少
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26日清晨,中央作战军各部正在后撤之际,坚守闸北
阵地的第88 师师长孙元良突然接到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直接打来的电
话:

“委员长想让第88师留在闸北,死守上海。你的意见如何?”

孙元良略加思索,当即表示反对:“我不同意,这样做毫无意义。如果
我们死1人,敌人也死1人,甚至我们死10人,敌人死1人,我就愿意留在
闸北。死守上海。最可虑的是,我们孤立在这里,于激战之后,干部伤亡了,
联络隔绝了,在组织解体,粮弹不继,混乱而无指挥的状态下,被敌军任意
屠杀,那才不值,更不光荣啊!第88师的士气固然很高,并且表现了坚守闸
北两个多月的战绩,但我们也经过五次的补充啊!新兵虽然一样忠勇爱国,
但训练时间较短,缺乏各自为战的技能。——这是实际情形,所以我不同意。”
顾祝同让他再考虑考虑。

为了说明情况,孙元良派参谋长张柏亭面见顾祝同。张柏亭乘车前往沪
两中山大道第51号桥,在竹林中的茅屋内找到了正在查看地图的顾祝同。顾
祝同向张柏亭转达蒋介石的意图:要第88师留在闸北作战,把连、排、班分
散开,守卫市区坚固建筑物及郊区大小村落、寸土必争,使敌人付出血的代
价、并相机游击,尽量争取时间,唤起友邦同情。张柏亭再次提出意见:闸
北除市街以外,市郊一片平坦,毫无隐蔽,地形上不具备游击作战的条件。


至于分守指点,事实上也有困难,因目前老兵只有十分之二三,有些新兵甚
至连抢都未放过。在各级干部层层节制掌握及老战士带头下,尚可保持战斗
体系,一旦分散配置,则维系力顿吉消失,期望发挥各自为战的效果,恐怕
难之又难。最后,顾祝同同意留
1 
个团的兵为固守。

军88 
帅经反复斟酌,决定在不违背上级意图的前提下,将留守
1 
个团的
决定变通为留守
1 
个加强营,以第524 
团第
1 
营为骨干,仍用团的番号,山
中校团副谢肯元指挥,同少校团副上官志标、少校营长杨瑞符共同率领。该
团编制
1 
个机枪连、三个步兵连、
1 
个迫击炮连,对外号称8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