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关家垴垴顶有一块小小的平地很适于布兵,只有南坡
比较平缓,适于进攻,山坡上有一个小村子。晋西北的老百姓住的都是窑洞,
一孔窑洞连着一孔窑洞。再往南就到了另一个高地柳树垴。柳树垴的海拔高
度比关家垴还高,从柳树垴上可以用火力控制通往关家她的小路。

日军崛田大队进到关家垴附近,被129 
师包围后,迅速抢占关家垴,构
筑了工事,并派兵占领了柳树垴。

日军要在关家垴固守待援。

一场恶战就要开始了。

左权考虑到进攻路线狭窄,大部队展不开,决定总部特务团于凌晨
3 

提前发起攻击。他命令欧致富道:“凌晨
3 
时前,以你团
2 
营向关家垴发起
攻击,以
3 
营插向关家垴和柳树垴中间地带,将敌人拦腰截断,不让敌人会
台,柳树垴的敌人留给决死第一纵队去消灭;其它两个营从西侧插上,防止
敌人西窜武乡和沁县。”

部署完毕,他又解释道,“我们之所以要在
3 
时前发起攻击,是因为敌
人在我们的围困下已经疲惫不堪,特别是这两股敌人刚刚构筑完工事,现在
是最疲劳的时候,我们就趁敌人酣睡的时候来个偷袭。”

这一夜,进入战斗状态的八路军指战员都没有睡觉,大家都在考虑如何
完成这次战斗任务。

在关家垴东北韩登坡中心位置的一孔破窑洞里,彭德怀双眉紧锁,他在
思考着如果在反“扫荡”阶段,不给日军一次沉重的打击,八路军的日子就
会更不好过。如果能消灭敌人一两个大队,日军就不敢轻易地出来骚扰根据
地了。想到这里,彭德怀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最欣赏狼的战术的刘伯承也在思考着。由于日军已经抢占了有利地形,
这次战斗一定会打得很艰苦。在抗战初期连续打了
4 
次漂亮的伏击战、有游
击专家之称的刘伯承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形成“牛抵角”的局面,从
而出现对我不利的形势呢?能不能围三厥一,欲留生路,从而引蛇出洞,将
其歼灭在运动之中呢?

黄埔一期的陈赓是个文武全才。他眼望着关家垴方向,在思考着打法。
386 
旅772 
团进攻方向的地形对于进攻一方非常不利。进攻方向只有一条小
路,从日军防守的前沿到进攻出发阵地虽然只有三四十米,但这条路是在陡
峭的山坡上开凿出来的,只有几十厘米宽,仅能容一人通过,只要有一挺机
关枪架在路的那头,就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直到发起进攻的前一刻,他
的眉头仍然是紧锁着的。

不到夜里
3 
点,特务团
2 
营首先向山顶进发了。其它几个营都已进入了
预定位置,等到
2 
营拿不垴顶的机枪阵地,他们就开始行动。

2 
营的突击队干得很出色。

突击队员在夜暗中接近了垴顶,没发出任何响声。敌人的两个哨兵连连
地打着哈欠,无精打采地来回巡视着。虽然中队长亲自交待,谁要是站岗时
打瞌睡,谁就要和垴顶的山石一样永远留在这里,但这两个哨兵实在太困了,
走着走着,眼睛就不自觉地闭上了,他们真恨不得自己打自己两个嘴巴。他
们也知道,今天不比从前,现在八路军在山下围得铁桶一般,说不定什么时
候就摸上来,不等中队长枪毙了他们,恐怕已经先被八路军给结果了。就在
他们迷迷糊糊说不清是睡着还是醒着的时候,两个黑影扑过来,刺刀一闪,
两个哨兵就悄无声息地倒下了。


突击队员迅速接近垴顶。垴顶的日军虽然反应过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几十颗手榴弹从不同的方向同时甩上了垴顶,日军的机枪还没来得及叫唤,
突击队员已经冲上去了。没死的日军纷纷向山下退去。

特务团长欧致富一声令下,埋伏在山下的部队迅速向各自的目标冲去。

在攻打半山腰的小村子时,特务团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日军经过白天
的修筑,以窑洞为依托构筑了完整的工事体系。每孔窑洞既可独自构成一个
火力点,又可与其它窑洞互相掩护,互相支援,形成交叉火网。窑洞前还挖
有防弹壕,如果手榴弹没扔到位,掉到防弹壕里,就难以对日军构成威胁。
日军还将相连的窑洞凿通,形成了网状的工事体系。

特务团与日军逐窑洞的争夺。每攻下一孔窑洞都要会出相当大的代价。
欧致富看到日军有窑洞作依托,火力又猛,这样打下去,就是把特务团都赔
上也不一定打得下来,必须停止攻击,研究新的办法。

特务团在艰难地攻下不到半数的窑洞后,停止了攻击。

很多参加过这场战斗的老人都记得彭德怀在关家垴战斗最紧张的时候对
陈赓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不把这股敌人消灭,要你的脑袋。”

如果陈赓的脑袋被彭德怀搬家,那将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但历史并没
有把这个“如果”变成现实。

陈赓的脑袋是不容易搬家的。蒋介石曾经仔细地打量过陈赓的脑袋,但
他没敢动它。

1929年3月,陈赓在上海被捕,随后经南京被送往南昌,蒋介石要亲自
“争取”他。在这次谈话中,陈赓好几次使蒋介石“十分难堪,几至无法下
台”。但蒋介石最终没敢动陈赓的脑袋。

“要你的脑袋”的话,彭德怀也不是轻易说出口的。坚定、自信的彭德
怀在战争中很少像这次这样向自己的部下发火,以至如此失态。

大家对彭德怀的印象往往是和毛泽东赠彭德怀的一首诗相联系的。红军
翻过长征中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后,胜利到达吴起镇,并在吴起镇打退
了尾随红军的马鸿宾、马鸿逵部。随后,毛泽东赠诗彭德怀:

山高路险沟深,骑兵任你纵横

谁敢横枪勒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是彭德怀在其自述中抄录的,后来在1959年第一次发表时,经过整理
加工后变为:

山高路远坑傈,太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首诗中的彭德怀应该是自信和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而不应是
要砍陈赓脑袋的彭德怀。

虽然陈赓听到要砍他脑袋的话后,心里很不舒服,但他还是率领队伍坚
决地出发了。

拂晓4时整,各攻击部队纷纷向日军发起猛攻。

385旅769团两个营沿关家垴北侧村子杨李枝由北向南攻击,另以13团
3 营两个连从右翼攻击。因攻击方向上山势陡峭,攻击路线狭窄,攻击部队


只能分为若干个波次,轮番向上攻击。一个波次攻击失败,又上去一个波次,

虽经数度猛攻,但收效甚微。
这时彭德怀出现在769 
团战士们的面前。
彭德怀问769 
团团长郑国仲:“部队情况怎么样?伤亡大不大?”
“部队伤亡不小,主要是地形对我不利,现在部队正准备发动新的进

攻。”郑国仲答道。
“一定要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把这股敌人消灭掉。你们的任务就
是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高地拿下来。”
“是。”郑国仲答道,随后他转向正在准备冲锋的战士,问道:“彭总

的指示听到了没有?”
“听到了!”
“有信心没有?”
“有信心!”喊声震得地动山摇。
彭德怀满意地点点头,带着警卫员离开了769 
团阵地。
攻击柳树垴的部队是决死第一纵队。30 
日凌晨
2 
时,部队就到达了指定

位置。在决死第一纵队的38 
团和25 
团调整部署的时候,早已占领制高点的
一股日军突然向38 
团和25 
团发起猛攻,夺占了阵地。柳树垴阵地被日军占
领后,直接威胁到了从南坡进攻关家垴的部队。

负责指挥决死第一纵队的陈赓,深知柳树垴阵地的分量,也深知自己脑
袋的分量。他立即组织了16 
团、38 
团、25 
团各一个营,同时进攻柳树垴。
连续组织了
4 
次冲锋,都没有成功。25 
团团长觉得阵地是在自己手里失去的,
又单独组织了
3 
次冲击,也未成功。冲击了几次后,各营损失都非常大。

看到各部队损失都很大,刘伯承打电话给彭德怀,建议他暂时撤围,另
拟战机。
彭德怀又一次发火了,他对着听筒,冲他一向尊敬的战友咆哮:“拿不

下关家垴,就撤掉你129 
师的番号。”
一个要掉脑袋,一个要撤番号,看来彭德怀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了。
有人说,关家垴战斗,彭老总来了犟劲。中国字就是这样有意思,“犟”

字下半部就是一个牛字,就有用牛也拉不回来的含意。

天一亮,各部队又开始攻击,白天攻击比夜晚还要困难。白天战斗,日
军有飞机配合作战,八路军的攻击部队一面要和正面的日军斗智斗勇,一面
还要防备天上飞机的轰炸和扫射。

天一亮,彭德怀也在指挥所里呆不住了。他来到距关家垴垴顶500 
米处
作近距离观察。当他一身戎装,足抵壕沿,手握望远镜,在凝神观望时,战
地记者徐肖冰拍下了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这一照片,被广泛地转载,成为
人们所熟悉的彭德怀的形象。

苦战中,彭德怀得到消息,辽县,黎城方向的2000 
多日军正在向关家地

方向运动。彭德怀看了一下表,下了命令:
“下午
4 
点,发动总攻。”
下午
4 
点,总攻开始。772 
团、16 
团、38 
团、25 
团各以一个营,协同

385 
旋一部,向关家灿上的敌人连续攻击18 
次,肉搏多次,敌第一线阵地被
攻击部队占领。残敌60 
多人退守垴顶的一个狭小地域,固守待援。
3 
日上午,增援的日军已经逼近关家垴。为了避免与日军决战,八路军
围歼关家垴之敌的部队,适时转移了。


这次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日军冈崎大队、崛田大队大部破歼。

八路军攻击部队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陈赓旅772团1营3个连伤
亡过半。

彭德怀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