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榴弹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全会形成决议:提高军事技术,
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攻实力,作为全中华民族当前的紧急任务之一。
彭德怀随即对太行山区实施考察,他向中央报告,“利用晋东南地形复杂,
煤、铁、硫矿丰富条件,建立军事工业”,为今后部队改善装备。彭德怀、
左权对敌后兵工厂建设极为重视,他们不辞辛苦,亲自跋山涉水勘察地形、
组建总部军工部门、物色军工技术人才、收集机器设备及有关资料,截至1940
年1月,已建立4个兵工所、1个铁厂和1个硫磺厂,拥有职工1500人,使
我军军工建设具备了一定规模。黄崖洞水窑兵工厂是我军规模最大的军工企
业,能够大量生产步枪、手榴弹、50式掷弹筒、炮弹、地雷和子弹,为我敌
后战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军火物资。该厂于1940年初具规模,“八一”建军节
时,工厂把新式步枪送到总部汇报,彭德怀、徐向前爱不释手,他们盛赞“八
一”步枪枪身短、刺刀长、携带轻便,可与日军“三八”式抗衡,遂代表朱
总司令给予嘉奖。1941年1月,彭德怀向毛泽东报告,此年军工生产计划步
枪3000支、掷弹筒3500具、子弹100万发、五○炮弹20万发、手榴弹70
万枚,“经过本年努力,可增强四十个团的装备,等于日军山地低级步兵装
备”。朱德总司令十分满意军工成就,他在视察中,把黄崖洞兵工厂称为八
路军的“掌上明珠”。

黄崖洞坐落在太行山中,位于山西黎城县西北部赤峪沟西端,距县城90
华里,与武乡县和辽县(今左权县)相邻。这里群峰耸立,陡崖千仞,北部


的山崖峭壁上有个高25 
米、宽20 
米、深40 
米的天然石洞,可容
3 
个连的兵
力,称为黄崖洞。洞南有一片名为水窑的山谷,兵工厂就坐落其中,水窑兵
工厂四周被群山紧抱,只有两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通,一条沿西北方向翻越
山顶,经左会垭口可直达武乡县王家峪村,与八路军总部机关所在地相联;
另一条沿山谷而下,有一条狭长山涧,蜿蜒曲折,纵深千米,两侧高峰对峙,
从涧底只见一线青天,是兵工厂的南口要塞,俗称“瓮圪廊”。兵工厂在南
口设置吊桥,联结通往辽县、和顺和潞城道路,拉起吊桥则路断崖阻,千军
难人。为扩大军火生产规模,避免敌人破坏,左权经过亲自勘察设计,将兵
工厂设置在这个地势极其险峻隐秘的山袋之中,使其成为我军可靠的军工基
地。

黄崖侗兵工厂的发展,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注意和恐惧。日本军事情报
部门加紧搜集情报,日本报纸也大肆宣传,宣称“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拥有
工人3000,并有留洋学生和先进设备,是一个现代化的兵工厂”。日本华北
派遣军司令部更是把黄崖洞兵工厂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发誓要清除这个心腹
之患。日军第36 
师团师团长舞传男中将自从太原换防移驻储安以后,始终把
黄崖洞水窑兵工厂视为最大威胁,仅在1940 
年间他命日军先后两次攻占黄崖
洞,烧毁了兵工厂的厂房和附近村庄,严重影响了我厂正常生产。左权深感
需要保卫“掌上明珠”的安全,为此他一面加强工厂武装自卫力量,一面在
战斗频繁、部队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以坚定的决心和远见卓识,建议朱德、
彭德怀将保卫八路军总部的特务团(朱德警卫团)派往兵工厂,专门负责守
卫任务。

对于黄崖洞水窑兵工厂,左权从筹划、建设,乃至工厂生产和保卫工作,
都费尽了心血。建厂伊始,百业待兴,重重困难,左权千方百计地从人财物
各个方面为工厂创造条件,亲自参加建厂劳动。由于下雨路滑,道路窄狭,
运输笨重机器设备异常艰难,左权召集大家开诸葛亮会议,硬是把锅炉按照
部位拆成11 
片,然后逐片运抵黄崖洞。他对工友们说:“苏联革命刚成功,
14 
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实行经济封锁。那
时候,他们同咱们现在的太行山根据地一样困难,缺粮食,缺布匹,缺盐,
钢铁更不用说了。1927 
年我去苏联时,房屋还很简陋,老百姓还分配吃黑面
包。但是,苏联的工人有骨气,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列宁带头提倡星期六义务劳动,老百姓同工人、军人
一起,平整土地,修筑公园和道路,捡废钢铁,硬是从废墟上造起了高楼大
厦,建起了包括兵工厂在内的大型工厂。强大的苏联现在可以与希恃勒德国
对抗,靠的就是一双手!”经过半年艰苦劳动,黄崖洞兵工厂投产,此时共
有机器40 
多部,其中动力设备三节锅炉一台、蒸气机两部,共50 
马力;切
削机床20 
多部,一部荷兰造车床可制精密量具;一台10■直流发电机能供
部分照明。全厂有12 
栋房子,分布在约两平方公里的厂区内,车间面积6000
平方米,有700 
余工人,生产能力月产七九步枪430 
支、掷弹筒200 
多具、
五○炮弹3000 
多发,还生产手榴弹、刺刀、地雷等武器,年产量可装备16
个团,成为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首屈一指的军工企业。

特务团开进黄崖洞,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为保卫兵工厂,构筑环形防御
体系工事。当时特务团编制1000 
余人,辖
3 
个营
8 
个步兵连,每连装备有苏
式、捷克式轻机枪
3 
挺,第
1 
营设编重机枪连携
6 
挺马克沁重机枪,第2、3
营各有重机枪两挺,设编重机枪排,此外团直领有八二迫击炮排作为战斗队。


该团排以上干部多由红军担任,团长是欧致富,郭林样任政委。接受保卫黄
崖洞任务之后,全团指挥员信心百倍,干部战士人人宣誓,坚决消灭敢于来
犯之敌,用鲜血和生命保卫兵工厂,誓与阵地共存亡。1941 
年春,在左权的
直接主持下,成立黄崖洞兵工厂守备区工事委员会,调动总部炮兵团和129
师部分工兵,以特务团为主,组织1000 
人的施工力量。左权率参谋技术人员
跑遍守备区的每个山头沟壑,制定防卫区阵地编成、工事设计规划,下令4
月16 
日全面正式动工,限期
8 
月以前竣工。至此,特务团开始投入紧张繁重
的工事阵地构筑,为取得黄崖洞保卫战的胜利,挥汗如雨地拼命干着。

构筑工事的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战士们到敌占区扒下铁轨,打铸铁锤钢
钎,棚搭地堡;利用我军情报系统从敌占区购进水泥,水泥有限便就地取材,
烧制石灰,开凿石板。这样,除一些要点工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一般工
事、交通壕、火力点均以灰石砌成,敷以草石掩护,构成了以轻重机枪掩蔽
部为骨干,结合交通壕、掩体和障碍物的环形防御体系。施工部队风餐露宿,
指战员们斗志昂扬、干劲十足,粮食不够他们就采挖野菜。左权亲临工地劳
动,也兴致倍增地与战士们一同吃野韭菜和野葱。最难克服的困难就是服装
问题。由于根据地供给紧张,八路军总部后勤规定所有部队与前线官兵一视
同仁,每人每年一套军装、一双鞋。但是修筑工事需要扛抬钻爬,施工战士
往往肩头露肉、膝盖“喘气”,鞋子穿洞,虽经多重缝补,依然无济于事,
影响了工程进度。左权急战士所急,他邀请总部各机关参加劳动,请其亲尝
战士疾苦,得以解决每人每年配发两套服装、两双鞋和两条毛巾,特地为特
务团赶制羊皮冬装提前下发,施工期间每人日供应粮食两斤,而特务团指战
员却体谅总部和前线部队,他们节粮缩食,仍然掺拌野菜粗粮细吃。

根据左权的规划和指示,特务团将整个防御地域划分为七个守备区,规
定连为防区、排为阵地、班设工事,全团大小工事150 
多个,统一规划,分
工包干进行构筑。团统一规定了阵地工事的标志位置和经始射向以及工事类
型与检查验收制度,强调“谁筑谁守,保质保量,限期完成”。阵地工事的
构筑,着眼于防守与出击两便,做到既保护自己又能有效消灭敌人,集打击、
藏匿、生活功能于一体。工事类型有掩蔽部、机枪和步枪射击工事、投弹所、
观察所和指挥所,形成远中近和上中下立体火网,保证能够正射、侧射和反
射,不留攻击死角。障碍物的设置与工事和火网浑然一体,以设置地雷和构
筑断崖、崖壁为主,就地取材,依情设计施工。各防区构成环形防御体系,
形成有机整体,各工事与整体相得益彰,又能独立发挥作用,即使敌人攻破
某一局部,也不影响全局防御。

工事完成以后,特务团各防区部队根据自己的守卫任务,进行实兵演练,
加强整体协同作战和埋雷、投弹、射击、刺杀、防毒技术训练。左权先于5
月深入工区检查,后于
8 
月到守备区观看全团演习。
9 
月,彭德怀视察黄崖
洞兵工厂,又登上左会山顶观察防御工事,他要求特务团充分利用地形,积
极防御,凭险据守,求得以劣势装备和较少兵力杀伤优势装备的大量敌人之
功效。他指出防御战与游击战不同,要求部队坚守工事。以逸代劳,没有命
令不许轻易放弃阵地;如若阵地失守,必须利用敌人疲惫和死伤消耗,抓紧
时机进行反击,杀伤敌人抢回失地,以机智顽强的勇敢作战,完成保卫工厂
的光荣任务。于是,特务团形成了积极防御、坚守阵地、沉着迎敌、勇敢战
斗、以守为攻、以静制动的保卫战指导思想,他们严阵以待,形成众志成城
的坚强防线,随时等待日寇进犯并一举将其粉碎。


南口“一线天”,防御工事初试锋芒

南口位于黄崖洞东南,是通往槐树坪的唯一出口。从水窑兵工厂直下,
必经断桥栈道,其两旁为一狭沟,谷深约100多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