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经济专题史话-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铢”就成了最后的一种五铢钱。

五、从通宝到纸钞

公元621 年,即唐朝开国的第四年,铸行了“开元通宝”。开元通宝的
外形继承了北魏五铢和隋五铢的风格,钱文却别出心裁,既不是重量,也不
用年号。“开元”,顾名思义,是开辟一个新纪元的意思;“通宝”,自然
是作流通的宝货。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清末,历时一千三百余年,中间还衍
生出泉宝、重宝、元宝等等。最多的南宋嘉定铁钱,竟有十四种“宝”。货
币称宝,说明它流通的范围和发挥的作用都比过去扩大,钱币名实都成为宝


物而支配人类社会了。

唐“开元通宝”上的四个隶字,书体端庄,相传是当时著名书法家欧阳
询写的。用隶书作钱文,虽然从三国时已开始出现,但开元钱影响极大,从
这以后的钱文一般都不再采用篆书了。

在一些开元通宝的背面,有着星点、月亮或太阳,还有星月在一起的。
这在我国货币史上,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更有一种开元钱,它的穿孔上面有
一仰月如,也有作俯月的如。这月文的来源,有人说是工匠起初进呈钱
模蜡样时,被皇后掐了一指甲,铸钱的工匠不敢动,结果遗留在钱背上。还
有人把这“月文”说成是杨贵妃的指甲痕。金朝有一个诗人曾写了“金钗坠
后无因见,藏得开元一捻痕”的诗句。

{ewl MVIMAGE;MVIMAGE; !50000460_0135_1。bmp}


开元通宝的大小,跟汉朝五铢钱差不多,重量为二点四铢,即一两的十
分之一。也就是说,十枚钱重二十四铢,恰好是一两。后人嫌二点四铢这个
数目麻烦,就将“钱”引伸为一个新的衡制单位:一两等于十钱。中国古代
重量进位很复杂,“钱”的应用是改为十进位的关键。后来铸钱,大小和轻
重都用开元钱作为样子。“钱”这个重量单位,就从唐朝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唐代推行青苗税、地头钱和两税法后,钱币的使用更为广泛,这对货币
流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白居易在《赠友》诗
中说:“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
农力日已殚。贱粜'tiào 跳'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
寒?”农民为了取得铜钱缴纳赋税,不得不低价出售粮食和丝绸,过着饥寒
交迫的生活。

开元通宝是唐帝国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钱币,唐亡以后还继续流通了
七百多年,直到明朝末年才被废止。

唐朝不仅铸造开元通宝,而且又用年号作钱名,如乾封泉宝、乾元重宝、
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等。

开元通宝起初很值钱。唐太宗贞观年间,米每石四十钱上下,最便宜的
时候只有二十钱。随着唐朝的衰落,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米价大涨,动不
动就是斗米千钱,钱币一贬值,其他形式的货币,尤其是白银,用得就多起
来了。唐代受中亚细亚各民族贸易的影响,在岭南一带使用过白银,真所谓
“五岭买卖都用银”。到了五代,白银已通用,如进献、输入货物、纳款、
行贿等等,每次用银的数量都相当巨大。

在唐代的铜钱流通中,也存在着私铸和“恶钱”(币材质量很差)问题。
但是由于政府严加取缔,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所以基本上保证了铜钱的
正常流通。例如,公元660 年(唐高宗显庆五年),因市面上恶钱太多,政
府下令以五个恶钱换一个好的开元通宝。679 年(唐高宗调露元年),政府
又命令东都洛阳的官员把仓库里储存的糙米等拿出来,在市场上销售,收回
铜钱,然后将恶钱回炉销熔。以后,又多次采用严禁与收购相结合的取缔办
法,一方面粜卖官米,收回恶钱;另一方面平价买百姓的货物,把政府铸的
好钱发行出去。因此使私铸的恶钱未能干扰铜钱的正常流通。

除了开元通宝,唐代另一种大量用作货币的是绢帛'bó'。在唐初,它用
得比钱还多,连米价也以绢来计算,后来又用它作为买柴、买鱼、买画、买
瓮'wèng'等用。如白居易的著名诗篇《卖炭翁》中说:“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值!”这固然是讥刺宫廷中人欺凌百姓,但也可见绢帛作货币


用的一斑。其他如赏赐、借贷、税捐、薪俸、租金、贿赂、诊费、学费、文
稿等酬金,也都有用绢帛的。当时有一个叫皇甫湜的为裴度作《福先寺碑文》,
裴度赠送给皇甫湜车马、绘彩相当丰厚,但皇甫湜不满足,发怒说:“碑文
三千字,一个字应值三匹绢,为什么给我这么微薄的报酬?”裴度笑了起来,
就酬谢他绢九千匹。可见当时绢帛的使用是很普遍的。

唐代国都的所在地长安,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城市之一。城里有东、西两
个市,商业非常繁荣。西市还有金融市场,从事存款、借贷、汇兑等业务。
商人到长安经商,把钱币带在身上非常累赘,而且不大安全,他们就把钱存
进柜坊(唐代都市中代客保管金钱财富的商铺),需要的时候再去取。商人
购买商品时,可以写一张书帖,开列出付款的数目、出帖的日期和收款人的
姓名,然后由出帖人签署姓名,交给收款人。收款人可以拿着这张书帖向柜
坊去领钱。这种书帖,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支票。当时的借贷,有官办的,
也有民办的,收取利息都很重。官办的称为“捉钱”,主管借贷的人就叫“捉
钱令史”。

汇兑比起存款和借贷来,意义更大。唐代各道(相当于现在的省)的地
方政府,都在长安设立了代表机构,称为进奏院。各地商人在长安出售了货
物,可以将钱交给本道的进奏院。进奏院发给他一份票券,当面分成两半,
一半交给汇款的商人,一半寄回本道。商人回到本道,只要两张半券合起来
没有差错,就可以兑换到现钱。至于进奏院在长安收下的钱,正好用来作为
地方政府向中央缴纳赋税等用。这样,商人和进奏院都免除了运输钱币的劳
累和风险。这种汇兑,交换相当便利,它好象钱飞来飞去一样,所以人们就
称它为“便换”或“飞钱”。后来,有些商人为了经商方便或牟取利润,也
办理起飞钱业务。飞钱虽然是汇票,但它已带有纸币的性质了。

真正的纸币到宋代才出现,并得到推行。这是宋代币制的最大特点,虽
然民间交易仍是以铸币为主。

宋代的铸币比唐代要复杂,但对于使用,倒未必是缺点。比如币材,有
铜、铁、金、银,可是铜钱和铁钱各有各的流通区域,金钱、银钱多当作礼
品和纪念之用。同样是铜币,也分有平钱、折二(一钱当二钱用)、折三、
折五和当十、当百等好几种;看起来好象繁琐一些,实际使用时就象现代的
纸币和铝辅币一样,多种面值还更方便些。

年号钱在宋代最为流行。两宋三百多年,十几个皇帝倒有五十多个年号。
除了宋太祖赵匡胤学“开元通宝”的样铸造“宋元通宝”外,后来的宋朝皇
帝都铸过年号钱,总计有四十多种。年号只是表明造币的年代,至于钱的大
小和轻重,变化不大,也不妨碍流通。钱文的书法,篆、隶、草、楷、行书
都有。最早这样作的是宋太宗赵光义,他用草书、楷书和行书三种字体各书
写了“淳化元宝”几字,以后就形成为风气。相传苏东坡写过元丰、元佑钱
文。宋徽宗赵佶用独创的瘦金体写了“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等。楷书、
行书比篆书、隶书更加能够运洒发挥。宋代钱币上的书法,在艺术上达到了
空前的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赵光义铸造淳化元宝的那一年(994 年),和王小
波一起在四川起义的李顺,以他大蜀王年号应运命名,铸造了“应运元宝”
和“应运通宝”。如果说三国时的太平百钱不是起义军铸造的,那么这“应
运元宝”和“应运通宝”就是最早的农民起义军铸币了。

宋代除钱币以外,白银当作货币使用更是普遍。宋朝政府向辽、金、西


夏有岁输和所谓“犒师金”的负担;加之内部局势不稳,铜钱的币值波动很
厉害,不少地区货币又互不通行,均不得不使用白银。白银有碎散的,也有
十两、五两等铸成锭的,最大的一种银锭重五十两。锭多数成长方条,但也
不固定于某一种形式。

宋代曾铸造大量的金银钱,也许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金银钱最多的
朝代。不但宫廷中多,民间也多。宣和年间,金人攻入汴京(在今开封)的
时候,在宫中发现不少金银钱。1175 年(宋孝宗淳熙二年),苏州一官员受
贿处死,他被充公的财产中,除金元宝一万五千七百二十两、金杯六千七百
三十两、碎金五斗外,还有金钱六十贯。宫廷中的金银钱主要用来赏赐亲王、
大臣等;有时帝王死了,就用来殉葬。有一种金银钱叫“招纳信宝”,是当
时大将刘光世所铸。他在对金作战中,知道在金人军营中的汉人很想家,就
专铸这种信宝,叫俘虏把它带回去,分送给那些人,作为通行证或招降证一
类的东西,拿了它就可通行回来。

北宋在和辽、金、西夏的战争中屡吃败仗,岁输繁重,曾引起货币几次
大贬值。宰相蔡京铸了一种一枚当十枚用的大钱,可是大钱的实际重量还不
到三枚小钱,而面额却大了许多。这种做法在民间遭到了反对。命令下来后,
市区的商铺店号干脆关门停业,等于罢市。

有一次,有人演了一出小戏:一个人扮作卖豆浆的,另一个人扮作顾客,
顾客喝了一碗豆浆,掏出一枚当十的大钱,要卖浆人找还余额。卖浆人不乐
意,因为找付九枚小钱,就抵得上三枚大钱,岂不是赔了豆浆又折钱的蚀本
生意吗?卖浆人于是回答:“对不起,没有零钱好找。刚刚开市,你还是第
一位主顾哪!”顾客说道:“那怎么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