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3米,通高4米。大孔跨径6。2米。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长1。7米,高
0。8米,雕凿人物走兽。柱头雕狮子,形态各异,制作精巧。桥名出典于《庄
子·秋水篇》。传说战国时期,邯郸人以能走善行而著名。他们走起路来步
伐雄健,姿势威武而优美,别的地方的人对此十分羡慕。燕国寿陵地方有几
个少年,因慕其名,不远千里,专门前来赵国学习邯郸人步法的技巧。可是,
这几个少年学了很久,不但没有学到邯郸人优美的步履,反而把自己原来行
走的步法也忘掉了。在他们回燕国时,只得爬行而归。这就是“邯郸学步”
的典故,至今人们还常常引用,用它来比喻摹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自己
原有的技能。唐代大诗人李白借这一典故写过“寿灵失本步,学煞邯郸人”
的诗句。
      “负荆请罪”说的是“将相和”的故事。说“将相和”自然要联系到邯
郸市内的“回车巷”。今邯郸市旧城南门里路西,有一条约2米宽的狭窄街
道,巷口有碣石一通,上书“蔺相如回车巷”6个大字。此巷虽无奇花异草,
都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游人。巷小名气大,就因为它与“负荆请罪”(或称
 “刎颈之交”)的出典有关。相传,战国时赵王大监家臣蔺相如极富才辩,
曾奉命出使强秦,不惧艰险,机智勇敢地完成了“完壁归赵”的使命,又在
秦赵渑池之会中独具虎胆,强逼秦王以击击回答赵王鼓瑟,保全了赵国体面。
由于这两次外交活动的成功,他赢得了赵王的信任,连连升迁,被赐为“上
卿”,位在“左将军”廉颇之上。而廉颇因自己是屡立战功的将军,对蔺相
如如此受封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他。蔺相如胸襟开阔,以大局为重,
对廉颇一再谦让。其高大气质终于使屎颇愧悟,他脱下衣袖,裸露臂膀,背
上荆条,前往蔺相如府上请罪,两个人由此结成誓同生死的知交。从此,赵
玉靠蔺相如和廉颇的辅佐,国势日盛抗住了强秦,保全了国家这便是后世流
传为“将相和”的故事的由来。
                                 胡服骑射
     到邯郸,最值得一游的是丛台公园。丛台,亦称“武灵丛台”,位于邯
郸市中心,台高7米,东西长59米,南北宽22米,向南突出的一段长50
米,宽10米。相传这里是赵武灵王(公元前325—公元前299年)休息和娱
乐的场所,也是他胡服骑射、观看操练兵马的地方。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怎么一回事呢?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各国之
间经常发生战争。赵国比较衰弱,经常受到秦国和齐国的威胁,以及北方匈
奴、林胡的侵扰。那时候,许多国家作战时,要靠兵车,士兵穿着长袍和笨
重的甲胄,行走十分不便。在赵国执政的赵武灵王是一个目光远大、主张改
革的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看到北方少数民族游牧部落(当时
称为胡人)的军队,身穿短衣、长裤,上马下马灵活,骑马射箭都很自如。
他决心学习胡人的长处,革除自己军队的弊端。赵武灵王征求了一些大臣的
意见后,带头穿上了胡人的服装,精神抖擞,十分威武。起初,文武大臣感
到了震惊,后来慢慢地也就习惯了。但也有人不理解,看不惯,连朝廷重臣、
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也认为有伤风俗,不合先王之道。假称有病,不去上朝。
赵武灵王耐心给他讲道理说:“人们穿衣服,是为了图方便、实用和美观。
让大家改穿胡服,目的是继承先主的事业,学习骑射,保证四境安全,使赵
国强大起来。”公子成终于被说服了,也穿上了胡服。于是,赵武灵王下令,
实行服装改革,全国上下都穿上了轻便灵巧的胡服。他还亲自训练士兵骑马
射箭,并把西北边界重镇原阳 (今内蒙古萨拉齐县境)的步兵与战车合编的
军队解散,重新编制,建立了一支精干的骑兵,大大加强了赵国的军事力量。
     赵武灵王的改革获得了成效,使赵国的军队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公元前
306年,他率领骑兵,长途征战,攻灭了中山国(今河北灵寿县至唐县一带),
娄烦 (今山西西北),占领了大青山南麓沿黄河北岸的大片原野,建立了云
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雁门(今山西右玉县南)两个郡,并筑起了东
西长达130多公里的长城。到公元前3m年,赵国已十分强盛,疆域扩展千里,
与齐、楚、秦、燕、韩、魏六国并驾齐驱,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如今,在邯
郸市西北2公里处,还有一个插箭岭,相传那是赵武灵王当年训练士兵骑马
射箭的地方。
     谈“胡服骑射”就要登丛台,登丛台就会发现“七贤祠”。丛台北邻,
有一座“七贤祠”,系明嘉靖年间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忠君爱国的“七君子”
而建。原为三忠、四贤两座祠,清代重修时合二为一。“七贤”指韩厥、程
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赵奢和李牧。
     在《东周列国志》里,叙述了程婴、韩厥、公孙杵臼“三忠”舍子、舍
身救赵氏孤儿的动人事迹。当时晋国司寇屠岸贾,对晋国大夫赵朔怀有旧仇,
在晋景公面前诬陷赵朔有叛晋之心。景公信以为真,遂命屠岸贾诛灭赵氏家
族。赵朔的夫人庄姬是先王晋成公的姐姐,当时有孕在身,因在下宫未被杀
害,后生一子。屠岸贾千方百计要杀害赵氏遗孤,以斩草除根。赵朔的好友
韩厥和心腹门客公孙杵臼、程婴经过周密计划,以程婴乳儿充当赵朔之子,
假藏山中,谎报屠岸贾,被搜出杀害,公孙杵臼也同时被害。赵朔的儿子因
而得救。
     15年后,晋悼公当政,韩厥晋升为中军元帅,他向悼公说明了赵朔被诬
陷的真情,悼公便下令斩了屠岸贾,并灭其全族,由赵朔的儿子接替屠岸贾
的司寇职位。程婴不愿受封尔后自杀,以谢杵臼。《赵氏孤儿》一剧,写的
即为这个故事,从元杂剧、明南戏到清末以来的京剧,南北各地常演不衰。
                                 丛中花会
     丛中是一个镇名,原作“丛家”,相传这里古代是一片坟地,因坟墓丛
丛而得名。后来这里渐成一个商贾云集、交易频繁的平原重镇,为邯郸四大
镇之一,是西至太原、东至济南、北上京津、南下武汉的一个十字交叉点。
     由于商业繁荣,这里不但招来了四方的富商大贾,也引来了各地的民间
艺术,并逐渐在此汇成一个完整的民间花会体系。它有2O种表演形式,24
个班,计有造型艺术大抬阁、小抬阁、顶阁,抬花杠4种5班;武术少林4
班;表演艺术大高跷、小高跷、竹马、旱船、扁担官、串心官、柴王车、二
鬼扳、霸王鞭9种9班;小杂耍十八弦,仙鹤斗寿、孙二娘开店、潘金莲雇
驴、独腿跷、盲人卖膏药6种6班。每六年一小闹,每十二年一大闹,闹花
会旧时间在农历二月十四、十五和十六三天。小闹以小杂耍、武术为主,造
型、表演艺术只出较简单的一部分。大闹参加人员下下 1300人,观众超过
70万人次。
     据有关资料记载和民间传说,丛中花会始于明太祖年间,距今已有580
多年历史了。开始是由一个山西沁县在这里经商开铺的人首先发起的,他为
这里引来故乡的民间艺术大抬阁、小拾阁等形式。武安平调剧种形成后,又
从中吸收了部分新的内容,以后又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不断钻研、丰富,至
清末民初进入黄金时代,不仅造型装饰日臻成熟。而且演技日趋高超,成为
一个特点鲜明、组织庞大、结构严密的完整的表演体系。
     丛中花会的传统节目,表现了人民的爱憎之情,比如扁担官,据说他是
当年为武松杀死西门庆减轻罪责的阳谷县正堂,他生性活泼、幽默诙谐,能
够体察民情,经常下乡查案。一次行在崎岖山道上,八抬轿子难行,他便弃
轿改乘扁担。再如柴王车,它与外地的太平车大不相同,推车人为柴荣扮相,
苍面青衫,无顶草帽,为平民长者打扮;左右有红、黑二武士相伴,红脸为
赵匡腻,黑脸为郑子明,也是青衣便帽,旨在以此显示帝王也是平民出身。
     丛中花会以沿街表演为其主要形式。在场地较大,容纳观众多的地方,
逗留时间较长,一般从早9点至下午5点,行程10余里。全花会分为四个组
合,各以少林武术开道,按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武到文的顺序排列。每
个组合又各有压轴的大节目。这就形成了小、简、武为大、繁、文的节召开
路护场,反过来大、繁、文又为小、简、武的节目坐阵压轴,互相配合,有
机联系,分中有合,浑然一体。唯《小二姐(潘金莲)雇驴》这个节目例外,
它可以突破原有顺序,可以从队首跑到队尾,也可以穿越背街小巷突然出现
在观众意想不到之处。安排这个节目的目的有二:一为打场,为特别拥挤的
地方开路,因为它有一个特殊的打场办法,即小二姐 (潘金莲)怀抱的道具
娃娃,肚里有一个盛满清水的猪尿泡,表演者以把孩子撤尿的动作将水射向
拥挤的人群;二为整个花会首尾传递信息,以免脱节。
                                 漳河风情
     发源于山西境内的漳河,劈开太行山,流经邯郸地区数县的冀南平原,
其两岸片片的古代遗迹,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
     出涉县城,溯清漳河西行约10公里,可见山势峻拔,峭立千仞,这里有
1400多年前北齐人筑造的“娲皇宫”。相传上古时代天柱倾折,大地崩裂,
烈火、洪水和猛兽毁灭了人类。女娲见危奋力炼石补天,用鳌足支撑天的四
极,杀死了为非作歹的黑龙和鸷鸟,扑灭了大火,止住了洪水,使人类得以
再生。“娲皇宫”中供有娲皇圣母像,多少年来方圆数百里的善男信女纷至
沓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