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成为崇祯以后-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腹就是变相的枪膛。后装炮,定装弹药,这使子母炮不仅是后装炮的祖先,而且是后世金属定装弹药的原型。 

  子母炮的射速非常快,连续射三枚子炮总共耗费时间不到二十秒,在当时几乎是世界之最;而且它的散热非常快,因为后装炮前后相通,空气流通快,炮管薄,散热快,可以使火炮增加持续射击的能力,减少火药自燃的现象;最大的优点是因为子炮容量稳定,不会发生装药过多导致的炸膛现象,而且子炮是铁铸的,更加经久耐用,即使子炮坏了也不会影响母炮的性能。 

  我略微把子母炮的要点讲了讲,就见克雷亚的脸色红起来,大概这就是所谓班门弄斧的后果吧! 
  克雷亚绝对没想到崇祯皇帝对火器如此了解,很佩服的行了一个骑士礼后,亲自来到子母炮旁指挥操作。 
  炮声隆隆,远处十几个靶子很快被摆平了,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总共发射了十枚炮弹,成绩非常好。   

第五十九章 不按牌理出牌的皇太极 

  我单独叫过孙元化,问道:“子母炮最大的缺点就是子炮于炮腹的间隙,这导致了射程不远,而且炮口小,发射开花弹威力不大,刚才的射程差不多有三里多,你们是怎么克服这个难题的?” 
  我深感满意的结束了试炮,对克雷亚等人很是褒奖一番,并且把子母炮更名为连环炮,传旨马上加大力度生产。由于定装了炮弹,减少炸膛,很是方便士兵操作,这使我萌生了建立炮兵学院的念头,欧洲直到拿破仑时期才有完善的炮兵专业,我要把这个时间大大提前。 
  毕懋康脑海中灵光隐现,但是却摸不到头绪,口中答道:“微臣记下了,回去就研究研究。” 
  当我回到城内后,接到了袁崇焕的一道奏折,展开一看,是袁崇焕想在大凌河重新筑城的想法。 
  此时明军已经占据了右屯,一旦在大凌河筑城,则和锦州,右屯形成犄角,互为依托,以这三个点为后盾,很有希望收复广宁,当然了,后金绝对不会让袁崇焕在大凌河筑城,一旦筑城势必造成双方撕破脸,因此袁崇焕才写奏折请崇祯皇帝决断。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由牛扑webnop搜集整理    《我成为崇祯以后》 第33节     
      
    由牛扑webnop搜集整理    
  
  
  《我成为崇祯以后》    第33节 
作者: 鲟鱼 
         
  面对袁崇焕的奏折,我真的难以做出决定,此时我的精力只能放在内部,着手尽快解决晋陕乱势,一旦两线作战,很容易陷入困境啊! 
  正当我难以做出决定的时候,王承恩神色慌张跑了进来,“发生了什么事?” 
  “陛下。大事不好了,鞑子又杀入长城,蓟州告急。”王承恩一边说,一边把急报递给崇祯皇帝。 
  我有点发傻的看着急报,这怎么可能呢?皇太极疯了吗? 

  皇太极没有疯,自从一年前杀入长城铩羽而归后,马上学起了勾践卧薪尝胆的本事,对内加强集权,努力发展经济,对外交好蒙古诸部,强迫朝鲜开市贸易,很快就从困境中走了出来,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吃了明军火器的大亏,他着重发展了一支情报队伍,渗透到大明境内刺探情报。雄才大略的他,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了极致。 
  明朝境内的主要动向皇太极都知道个大概,比如晋陕的乱势,卢象升率明军火器部队出征晋陕,北京防御的相对空虚,明军制造火器频繁等等,这些情报被“间谍”收集后迅速的送到皇太极桌案上。 
  虽然知道明朝内部非常困顿,但是皇太极仍然不敢轻举妄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小小后金在整体实力上仍然不是大明的对手,所以他只能完备自我,等待机会。 
  可当皇太极得知袁崇焕有在大凌河重新筑城的意图后,再也坐不住了,一旦城被筑好,明军就可能切断后金和蒙古诸部的联系,后金面临的处境将极其危险,在这个不利前景下,他不得不主动出手,以求摆脱可能面对的被动。 
  皇太极做出攻明的决定,在后金内部造成轩然大波,反对之声甚嚣尘上,代善,莽古尔泰等人更是其中的中坚分子,坚决反对。 

  皇太极面带苦笑道:“袁崇焕已经上书明皇,准备在大凌河筑城,大凌河城一旦筑好,必然危急广宁,我们大金到那个时候就危险了。” 
  已经升任“参谋总长”的范文程非常赞同皇太极的决定,深感皇太极此决定乃英主所为,马上赞成道:“锦州、右屯、大凌河一旦形成三角之势,犹如一支利箭直指广宁,窥视我大金腹地,扼制住大金跟蒙古诸部的联系通道,大汗见识不凡,大金应该立即起兵拔除大凌河这棵钉子。” 
  “范先生不要忘了,袁崇焕在锦州一线陈兵十几万,大金刚刚从逆境中恢复过来,可战之兵不到五万,一旦开启战端,极有可能动摇大金的根基啊!”考虑问题比较稳妥的大贝勒代善开口道。 
  莽古尔泰在一旁帮腔道:“不错,上一次攻明无功而返不说,还弄了一个灰头土脸,这次还要跟袁蛮子对战,岂不是自讨苦吃?我看这一仗还是不打的好。”他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跟袁崇焕袁蛮子打,胜算不大呀! 
  皇太极面对这个局面,不得不结束此次会议,回到殿内他把岳托和范文程等人叫来商议对策。 

  岳托也是赞成攻打大凌河,但是他跟代善等人一样是有顾虑的,“大汗,大凌河我们是非打不可,但是我们跟明朝好不容易才有和约,而和约的好处也是不少的,一旦开战,我们……。” 
  济尔哈朗上次在长城内吃了地雷的亏,心有余悸道:“就怕他们的火器太厉害了,如果锦州一带也有那些地雷的话,我看还是不要打的好。” 
  提到地雷,皇太极面带诡笑道:“明军的火器确实厉害,但是掌握火器的人并非无懈可击,你们来开。”他说着叫人拿来一个锦盒,打开锦盒让众人看里面的东西,“虽然不是很全,但是绝对够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了。” 
  范文程真不知道皇太极是怎么得到的明军地雷部署的资料,有点不敢相信道:“大汗,万一这是假的……。” 
  皇太极一摆手道:“放心吧!这是本汗二十万两银子换来的,绝无虚假,不但如此,本汗已经有了部署,明年,我们大金也可以造大炮了。” 
  岳托和济尔哈朗等皇太极的心腹听了这话,纷纷面带喜色,就连范文程也越来越觉得皇太极实在太厉害了,历史上能跟其相比的人王帝主恐怕也不多。 
  皇太极又报料出让岳托等人吃惊的言语,“明日就起兵,兵发蓟州,如果可能的话,去见识一下北京城是如何雄伟。” 

  岳托等人吃惊,唯独范文程一下抓住了其中的关键,说道:“大汗英明,以精兵,兵临北京城下,必然会调动袁崇焕在辽东的主力,那个时候再以大兵拔除大凌河这个钉子,说不好还能夺得右屯,实在是条好计。”   

第六十章 昏天黑地两眼抓瞎1 

  兵贵神速,皇太极此次分兵两路,一路由岳托和济尔哈朗率领一万精骑,绕过雷区,攻打蓟州,北京,作战方针是以快制胜;另一路则由他亲自率领,一旦袁崇焕率主力回京勤王,那就是他发力的时机。 
  “马上叫袁崇焕派些人马回来,不要少于三万,由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统领,前去蓟州解围。”我不是不想调袁崇焕回来,而是觉得辽东有他才保险,凭借北京的坚城和利炮,相信挺过这一关不太困难,要是运气好,兴许还会小有斩获呢! 
  袁崇焕面对如此局势,经过一夜的缜密思考后,决定亲自回援北京,他不知道,皇太极等的就是这个结果。 
  其实在袁崇焕上书要求重新筑城大凌河的时候,大凌河已经在重新建筑了,负责人是何可刚,以及新近调去的孔有德。 
  这二位主将一觉醒来被告知被包围了,匆忙登城往下看,看着城下的八旗兵,两个人面面相觑。孔有德目测了一下,后金八旗兵不下五万之众,小小大凌河要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 

  何可刚明知道袁崇焕回师北京去勤王了,但是也不得不拿袁崇焕的名头来安定军心,马上传令激励将士说鞑子来兵不过两万余,只要袁崇焕袁督师一来,鞑子肯定溃逃,让将士们做好长期被围困的准备,因为他看出鞑子有这个苗头了。 
  皇太极看着做围城工事的后金八旗子弟,笑着问身旁的范文程,“宪斗献上的围城打援计策,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上当,如果袁崇焕在,估计是不会上当的。” 
  范文程自信道:“大汗放心,以以往的经验来看,一旦北京危急,势必会调动明军各地的驻军勤王,此次两线作战,虚实不分,相信即使袁崇焕在,也要吃亏。全赖大汗英明,弄来了明军那么机密的材料,否则这一仗还真不好打呢!” 
  阿敏是此次出战的先锋官,他大笑道:“还不是你们汉人贪图小利,连国家的柱石都敢出卖,如果我是明朝的皇帝,一定要把那些人的十族都灭掉,还好我们大金没有那样的人……。” 
  皇太极见范文程的脸色不太好,马上制止阿敏道:“你乱说什么?什么你们汉人,本汗说过多少次了,凡是大金的子民,不要计较满汉,你身为贝勒,执法犯法,本汗先给你记上一过,令你戴罪立功。” 
  得知大凌河被围的消息,明军马上做出反应,令左良玉为首,朱梅、吴襄为副将,统带三千骑兵,五千步兵前去解围,而吴襄,就是后来的大汉奸吴三桂的老爹。 
  当这支援兵行进到离大凌河还有六十里的时候,左良玉见所部已经疲惫到极点,以这个姿态如何作战啊!马上命令全军休息,养好精神再出发。 

  这支明军刚下马在原地休息,就见伏兵四起,数不清的八旗兵旋风般杀出来,冲入明军的阵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