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1节:18~29岁
18~29岁
“今天女儿参加了她的成年仪式。是的,她长大了。她开始觉得曾经的忧郁不过是‘小儿科’。”
“我们都觉得兰兰应该读师范类院校,可是她不喜欢当老师。她为自己选择了新闻系,我们尊重她的选择。”
“畅畅交了一个男朋友。小伙子不错,跟她爸爸有点像。”
“女儿毕业了。可是她不想回到她长大的城市。她想出去走走。”
女孩终于走过了那段迷茫、莽撞、无所适从的青春期,正在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内涵的成熟女人。站在我们面前的女孩,已经没有了婴儿时期胖嘟嘟的脸庞,没有了童年时代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告别了青春期忧郁的眼神,她活泼而不失安静,细腻又不乏大度,她带着成年女子特有的微笑和风度,开始了自己的新的历程。
女儿长大了!家长们在心中感叹说。她真的可以自己去面对那些事情了吗?
是的,她可以。心理学家们把这时期叫做“寻找自我”阶段——从选择自己喜欢的穿着风格、选择交往的朋友(不仅仅是男朋友),到选择自己要从事的职业,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女孩在一次次的选择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种选择并不轻松。女孩面临的最大压力可能来自家长。对于那些有女孩的家长来说,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女儿在成年后生活陷入窘境。于是,他们关注着女孩的一举一动——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动向,诸如选择工作或男朋友——生怕女孩为自己的选择付出惨痛的代价。他们利用自己的经验对女孩进行指导,更有甚者,试图尽一切可能替女孩规划今后的生活。对这些家长来说,放手是艰难的。
然而,家长们发现,他的建议并不经常被采用。这些关心反而可能引起女孩的反感。问题出在哪里呢?24岁的小莱如是说:
我父亲是一名建筑师。在我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他建议我选择建筑学专业,这样他就可以在我大学毕业后为我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一切都像他计划的那样发展。但我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劲。“这不是我想做的。”我对自己说。我对建筑设计没有丝毫兴趣,我希望跟孩子们呆在一起——也许我更适合幼教工作。
我的工作让我很吃力。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灵感,更没有工作热情。最后我被压力打垮,不得不辞掉了这份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在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后,我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在一家幼儿园做老师,我的薪水只及以前的二分之一,可是这又怎样呢?现在我无比快乐。
不管家长们愿不愿意,预先决定怎样对待她,女孩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偏好和行为。我们的教育并不能让女孩完全按照我们自己的描绘去发展,而只能引导她们进入符合自己自然本性的角色中去。这是女孩学会自立的阶段,她的自立,就是相信并听从自己的内在智慧。女孩的心里有一个声音,它会告诉女孩她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需要什么,怎么去做。这就是女孩的内在指导系统,它将指引女孩去感受和思考。女孩感受和思考的越多,她适应生活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如果家长们包办或控制了女孩的思想,女孩就会感到失落、烦躁和没有目标。是到女孩走出家长庇护的时候了,相信她们,把决定权交给她们,给她们勇气去战胜挫折,女孩就能安定、自信的走下去。
第42节:我们是公主:精神的贵族
我们是公主:精神的贵族
伊娜娜的灵魂之旅
伊娜娜是苏美尔神话中掌管仁爱和公平,负责植物、动物的生长和人类繁衍的女神。她友好、美丽,被她的臣民所爱戴,并拥有奢侈的服装和与权力相匹配的珠宝。但即使拥有了这一切,伊娜娜还是觉得不满足,她的内心有一种渴望,她希望得到一种她也说不清楚的东西。
于是,伊娜娜决定去拜访她的姐姐——地狱的黑暗女王艾里希克戈尔,希望能够从她那里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她告诉自己的仆人尼苏伯,请她在地狱的门口为她守护三天三夜。如果她不能按时回来,尼苏伯就去找众神为她求情。
艾里希克戈尔了解了伊娜娜的愿望后,沉思良久,她看到伊娜娜灵魂的死亡时机已经成熟。因此,她命令把地狱的七重门全部拴上,“每一道门都要夺取她的威力!”艾里希克戈尔说,“我要把她碾成死去的灰尘!”
伊娜娜被这样的判决震惊了。她愤怒地呼救,可是被一只无形的手弄去了声音,然后又被除去了王冠、珍宝和美丽的衣服。最后,伊娜娜被挂在墙上的挂肉钩死去。
三天后,伊娜娜忠实的仆人尼苏伯没有等到主人,就匆忙来到太阳神的神殿请求帮助。在被太阳神拒绝后,她又来到伊娜娜的父亲——月亮神那里,请求他去救自己的女儿,然而也被拒绝了。最后,水神恩克答应了尼苏伯的请求,他塑造了两个小生灵,飞进了地狱的大门,把正处在生产痛苦中的艾里希克戈尔拯救出来。艾里希克戈尔非常感激,作为回报,她答应了小精灵的请求,把挂在墙上的伊娜娜的尸体送给它们。
小精灵们用生命的面包和水给伊娜娜喂食,于是伊娜娜苏醒了,她失去的所有东西都回到她身上,而且比从前更强大、更有力量。她穿越了七重地狱之门,再一次出现在阳光中,因此被誉为通过黑暗转换时期的向导。
第43节: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也许这是传说的力量:拥有、不满足、渴望、迷茫、磨难甚至死亡,而后重生、真正强大。这是女神伊娜娜的凤凰涅磐,然而真正让读者震惊的恐怕是传说所隐喻的意义——从婴儿到成人,从瑰丽的梦境跌落到心灵的重重迷雾中,从沉睡的酣畅、苏醒的惊喜到混沌的惶恐不安以及不能言语的渴望……在梦想与现实的交错中,哪个女孩不是忐忑不安地成长,不曾把灵魂挂在命运的墙上,经历痛苦的啮咬?古人的智慧到今天仍然闪光,那些传说和象征神秘而强大,让人叹服。
没有哪个女孩不曾做过白马王子的梦。在女孩生命中的一段时间里,她坚信自己会美梦成真。她翻阅杂志,看着那些美丽的婚纱照片,幻想自己有一天能穿上它。她以为这会是在那个不可知的未来里一定会发生的事。然而,很多年以后,女人回忆起那段往事,会摇摇头,“这不过是童话,”她轻轻叹息说,“这怎么可能呢?我曾经多么‘孩子气’!”
那么,童话怎样褪去了它五彩斑斓的外衣?女孩怎样穿越了童话的门槛,来到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也许家长们会说,“喔,这不过是顺其自然。”——什么是“顺其自然”呢?女神伊娜娜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那不可知的东西,这是不是顺其自然?难道这就意味着,她不会经历那些生与死的考验?或者说,那些考验也是顺其自然?
这就是女孩将要面临、或正在经历的现实。她所要面对的考验是严峻的:她的父母能够理解她吗?会不会抛弃她?会不会将自己的兴趣和主观愿望强加给她?会不会因为爱而过渡干涉她的生活?她能“顺其自然”地成长吗?她还听得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吗?她能够听从这个声音吗?还有,这个社会的文化给她带来了那些改变?这些改变对她的保护有多少,伤害有多少?所有的这一切,能够在她从梦中苏醒,掉落现实的时候有力地拉她一把吗?她将依靠怎样的力量重新“出现在阳光中”,谁会给她“生命的面包和水”?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说这句话的小林宗作先生,是日本杰出的教育家,1937年,他用自己的积蓄创办了巴学园——一所及具特色的小学,在这所学校里,小林先生将自己对儿童教育的感悟付诸实践,并倾注的全部的热情和爱。很多因为个性独特而在其他学校遭到排斥的儿童,在巴学园“看到还有别的像我一样的孩子,觉得安心了”,从而“的确没有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而怀有自卑的心理”。其中一个叫黑柳彻子的女孩,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在全球引起极大反响的畅销书——《窗边的小豆豆》,还因此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任命为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
书中的“小豆豆”,是一个因为淘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在以前的学校里,她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而被老师罚站,隔壁般的老师后来回忆说:“几乎每天都看到你(彻子)站在走廊里。而且,当我走过时,彻子总要叫住我,问:‘老师,我被罚站了,为什么呢’、‘我做了什么坏事了吗’。”幸运的是,小豆豆有一位理解她的妈妈,当小豆豆被退学时,她并没有加以责备,而是深深地担心,女儿会因此受到伤害。为此,妈妈将小豆豆送进了巴学园,一所用电车当教室的特殊的学校。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先生相信“孩子们的梦想比老式的计划,要大的多”,他给了小豆豆充分的空间,让她顺其自然地成长。
小豆豆的故事感染了很多人。一位女高中生从少年管教所来信说,“如果我有一位像小豆豆的妈妈那样的母亲,或者遇到像小林校长先生那样的老师,也许就不会到这个地方来了……”
我们很难为“教育”下一个定义。字典的意思是,按一定要求培养人的工作,主要指学校培养人的工作。那么,所谓的“要求”又是什么呢?如果一个学校不能为“这么活泼有礼貌、诚实又快乐”的小豆豆提供健康成长的机会,它的教育可以被认为是成功的吗?而其他没有被退学的孩子中,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