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否趁你的朋友或爱人刚死的时候就做诗哀悼呢?不,谁趁这种时候去发挥诗才,谁就会倒霉!只有等到激烈的哀痛已过去,……当事人才想到幸福遭到折损,才能估计损失,记忆才和想象结合起来,去回味和放大已经感到的悲痛。……如果眼睛还在流泪。笔就会从手里落下,当事人就会受情感驱遣,写不下去了。
这话正符合中国的“痛定思痛”一句经验之谈。有人认为狄德罗时而强调情感,时而强调理智,仿佛是自相矛盾,其实这正是他的辩证处,和上文引过的他替“想象”所下的定义一样,这里他也是不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完全对立起来。
(d)自然与艺术的关系:现实美与理想美
  狄德罗的辩证观点还表现在他对自然与艺术的关系的看法上。他一方面始终坚持艺术要摹仿自然,另一方面也再三强调艺术并不等于自然,摹仿并不等于被功地抄袭。他见到美一定同时是真实的,但并不是一切真实的东西都美,美也有高低深浅之别.他说,”自然有时枯燥,艺术却永远不能枯燥”.所以艺术对于自然,首先应有选择。“摹仿自然并不够,应该摹仿美的自然”。在《谈演员》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
    乙,但是它里面应有自然的真实呀!
    甲:就像一个雕刻家忠实地按照一个丑网的模特儿刻成雕像,里面也有自然的真实那样,人们称赞这种真实,但觉得这整个作品贫乏可厌。
狄德罗在这里要说明的主要是美与真虽同一而毕竟有区别,以及艺术应注意内容不能专靠表现技巧的道理。他并不完全反对艺术表现丑陋的事物,像莱辛那样,他在《波滂的两个朋友》里说:
    一位画家在画布上画了一个人头,其中一切形式都很有力,很雄伟,端方四正,显得是一个最完美最罕见的整体。在看这幅画时我感到羡慕和惊骇,我想从自然中找到这幅画的蓝本,却找不到,和它比起来自然中一切都是软弱的,纤小的,凡庸的。于是我就感觉到这里画的是一个理想的头。但是我认为画家应该使我看到她额上露出一点轻微的裂痕,鬓边现出一个小瘢点,下唇现出一个小得看不见的伤口才好,这样就会使这幅画马上从一种理想变成一幅画像了,眼角或鼻梁旁边如果有点天花疹的痕迹,这女人面貌就不是爱神维纳斯的面貌,这幅画就是我的邻居中一个女子的画像了。
没有一点瑕疵的面孔,像爱神的那样,只是理想的,不是真实的。真人的面孔总不免有些小毛病,如果要使画像真实,就不宜把那些小毛病掩盖起来。狄德罗在这里所主张的是不要为典型而牺牲个性,已经微露浪漫主义的倾向,和新古典主义的审美趣味是对立的。就狄德罗关于美的言论前后摆在一起来看,他是主张艺术既要个性的真实,又要精选原来就美的事物为题材的。
  在评价一七六七年巴黎艺展的《沙龙》里以及在《谈演员》的对话里,狄德罗再三标榜所谓”理想美”(1ebeauidea1)以及它与“现实美”(lebeaureal)的分别。理想美首先要求对材料加以选择,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求对现实材料的理想化,集中化和典型化·在《谈演员》里他质问反对艺术修改自然的论敌说:”如果说生糙的自然和偶然的安排比艺术的造作更好,艺术处理就难免损坏它,请问:人们所赞扬的艺术的魔力究竟何在呢?难道你不承认人可以美化自然吗?”很显然,“美化自然”就要”损坏生糙的自然的偶然的安排”。这种”美化”的结果就是艺术作品,它已不复是自然了。狄德罗举雕刻为例来说明这个道理:
    雕刻先从第一个碰到的范本着手摹仿,后来发见另外一些范本比第一个好,于是就这许多范本进行修改,先修改大毛病,再修改小毛病,经过这样反复修改和一系列的工作之后,它才终于造成一个形象,这形象已不复是自然了。(重点是引者加的)
从此可见,艺术既要根据自然而又要超越自然,艺术美是一种理想美,是艺术家经过“意匠经营”,在自然上加工的结果。我们在上文已经提到过狄德罗要求演员先在心中揣摩出”理想的范本”。这种理想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典型化的过程,从《论演员》里一段话中可以见出:
    乙:你认为“某一伪君子”(un tartuffe)和“准伪君子”(1e tartuffe)究竟有什么分别?
    甲:毕亚行员是某一伪君子,格里则尔神义是某一伪君子,但是都不是准伪君于。……准伪君子是根据世上所有的一切格里则尔来形成的。这要显山他们的最普遍最显著的特点。这不恰恰是某一个人的画像,也没有什么人能在这里面认出自己来。
“某一伪君子”还是自然,“准伪君子”才是艺术作品,是经过艺术创造的”理想的范本”,是一种典型形象。这种典型形象虽然根据自然(“世上所有的一切格里则尔”)而却不是自然中生来就有的(“没有什么人能在这里面认出自己来”)。所以典型美也只能是艺术美或理想美。
  因为认识到艺术既要根据自然而又要超越自然的辩证关系,狄德罗对于艺术“规则”也持有一种辩证的看法。一般地说。他对于新古典主义者所宣扬的“规则”是反对的,认为“规则把艺术变成呆板的工作”,“这些规则没有一条不能被天才成功地跳越过去”。但(36)是他并不否定文艺上一些合理的成规。他在《论演员》里谈到悲剧时,说明传统悲剧中一些人物并不是“历史人物”而是“诗所想象出来的幽灵”,并且为这种“幽灵”辩护说:
    因为他们都来自传统成规(convention)。这是由埃斯库罗斯老人定下来的一个三千年的老规约。
他又说,“在戏台上的情节发展并不恰恰像自然中那样,戏剧作品是按照一套原则体系来写成的。”因此,我们就不能根据自然现象或历史事实来衡量传统悲剧人物,而要根据艺术自己的“一套原则体系”。例如当时争论最热烈的“三一律”,狄德罗并不完全反对。
  与此相关,狄德罗也并不完全反对“摹仿古人”的口号,不过认为应向古人学习的不是一些死板的规则,而是古人如何对待自然的方法。在一七六五年的《沙龙》里,他提到文克尔曼的向古人学习比向自然学习更好的主张,表示不完全同意,说过一段很有辩证意味的话:
    谁若是因为尊崇自然而非薄古人,谁就不免冒一种危险,在素描,性格,服装,表情等方面总是显得纤小,软弱和庸劣。谁着是因为尊崇古人而忽视自然,谁就不免冒另一种危险,作品显得冷淡枯燥,缺乏生气,缺乏只有从自然中才能察觉出的那种隐藏的秘奥的真理。依我看,我们要研究古人,是为着要学会如何处理自然。(重点是引者加的)
我们已见过,在《和多华尔的对话》里,他也是把“要自然”和“要古人”并提的。这并不是调和论,而是把继承古典遗产和向自然学习结合起来的。
3.结束语
  总观以上所述,在启蒙运动三大领袖之中,狄德罗是最杰出的。在反对为封建宫廷服务的新古典主义文艺的斗争中,他比伏尔太较彻底:在摸索文艺的新方向中,他比卢骚有较明确的认识和较具体的措施,他虽反对近代文艺的腐朽,却没有因此就像卢骚那样否定社会文化,要历史开倒车。他坚决地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坚持文艺的现实基础。从他口里我们第一次听到西方的深入农村生活的呼吁,和同情劳苦大众的呼声。不过在当时的阶级斗争中,他基本上站在资产阶级方面,主要地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制造者。他要文艺更好地为资产阶级服务,在戏剧领域里他大力宣扬新型市民剧,而且认识到小说这一体裁有较广大的前途,不但向法国宣扬芮逸德生的作品,而且还亲自写出《拉摩的侄儿》和《宿命论者雅克》两部比他的剧本远较成功的小说。在造型艺术方面,他不遗余力地攻击当时流行的为宫廷点缀场面的浮华纤巧的“罗钿”(Rococo)风格,既在《画论》里提倡现实主义,又在《沙龙》里提倡新起的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格,他一方面要求艺术接近现实和接近群众,对近代现实主义起了促进的作用,另一方面强调文艺用自然的语言表现强烈的情感,也替浪漫运动作了一些准备。他认真地探讨过美学各方面的问题,他的早年《论美》专著虽然还流露一些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没有能认识到“实在的美”和“关系到我们的美”如何由对立而统一,没有足够地认识到美的社会性,但是美在“关系”和“情境”的观点还是富于启发性的。他的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后来他逐渐认识到美的社会性,他的思想方法也逐渐变成辩证的,特别表现在他对于情感与理智,自然与艺术以及学习自然与学习古典这一系列对立关系的看法上面。
注:
(1)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四○四至四○五、四○六页。
(2)见伏尔太:《哲学词典》里《古人和今人》条。
(3)达朗伯:《诗的感想》续编。
(4)《百科全书》里《古人》条(苏尔则写的)。
(5)杜博斯:《诗画杂感》,第二卷,第一三章。
(6)赫尔维修斯:《论精神》,第二讲,第一八、一九章。
(7)伏尔太:哲学词典里《剧艺》条以及《拿宁》剧的序文。
(8)伏尔太:《英国书简》。
(9)伏尔太:给达简塔尔的信,一七七六年七月十九日。
(10)《论戏剧体诗》,第二章。
(11)《和多华尔的谈话》,第二篇。
(12)《不尴尬的戒指》。
(13)菲罗克特提斯(Philoctetes)是索福克勒斯的一部悲剧的主角。他参加希腊东征大军,航行中在一个荒岛上被毒蛇咬伤生病,被大军遗弃在那里,过了九年孤苦生活。因为要打下特洛伊城,就要他的神箭,希腊人到了第十年才把他请出来参战。狄德罗在下文所谈的就是这部悲剧的场面。
(14)据阿塔莫诺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