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类曾经被毁灭-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混混沌沌的状态之下,什么东西都是灰蒙蒙。暗乎乎的。突然,外太空人给人类注入了意识,人一下子从无意识的黑暗世界,来到了有意识的光明世界,第一次清晰感觉到了天与地的存在,所以形成了从混沌中开辟出天地的神话。
  真正的开天辟地只有共工触倒不周山那一次,这次的重点在描述天地分离的原因及过程。如果仔细对比两次开天辟地的神话内容,我们发现,第二次开天辟地(共工触山开天),已经没有相伴随的造物主出现,使人只感觉到天地分离时那种恢宏的气势,而缺少了万物出现时那种奇异、神秘、惊喜、细腻的感觉,这也说明混沌开天和共工开天表达的是两个不同的中心内容。
  根据我们以前的一系列假设,我们认为,共工开天的神话在讲述一次突然发生的天文事变,在地球的上空有一个巨大的物体离开了地球。那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月球。以上我们曾经在大量神话的基础上假设,大约在1万多年以前,地球的西北部上空出现了一颗巨大的星球,它就是月亮,当时的人类将它称为“天”,它有3000多公里。突然,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月球飞离了地球,也就是说从近地轨道上离去,两颗星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覆盖在人们头顶上的被称为“天”的物体升高了,不见了,新的天空产生了,广奥的宇宙一下子豁然开朗,仿佛天和地都获得了新生。这就是天地分离神话中的真相。
  但是,为什么会发生天地分离的事情呢?就是说月球为什么要突然离开地球呢?那就要从神话中来寻找答案了。
  中国关于第二次开天辟地的神话有以下几则:
  《淮南子·天文训》载:“昔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也;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则记载主要讲天地分离的过程,其中提到了两个重要的天文现象,即“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我们将在后面详细论述。
  《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曰:“当其(女娲)末年,诸侯有共工氏,任智以刑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而不胜,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这则记载主要讲述天地分离的原因。
  《论衡·谈天篇》记载说,共工不是与祝融打仗,而是与颛顼争帝位发生战争,结果不胜,怒触不周之山,将天撞了一个大窟窿,使天残地毁,这才由女娲去炼石补苍天。
  “共工触山”的神话大致如此,文字不多,情节也不复杂。《史记》和《论衡》都比较晚,《淮南子》是最早记载这一神话的。有的人认为,共工触山的神话是一个推源神话,是为了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造成的原因,但是我们认为,如果真要说推源的话,“共工触山”应该是解释“天地分离”的原因。
  在所有的神话里面,还有一条神话与“天地分离”有关,但说得比较模糊。《尚书·吕刑》中说:“莆尤唯始作乱,延及平民,目不寇贼鸱,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杀戮无辜。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德,谒绝苗民,元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天地通,目有降格。”大意是说:在很久以前,天地是相通的。有一年,天上的坏神蚩尤跑到地下作乱,把西南地区的苗民残害得不像样子,所以苗民只好告御状。上帝知道以后,很伤心,大约是派人把蚩尤抓回天上以后,命令重和黎两位大神,将以前天地相通的道路给弄断了。这样,天上的神无法下到地上做坏事,但地上的人也别想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爬到天上去了。
  这则记载中,后人添加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像仁德、兼爱等思想,而且把黄帝、颛顼、蚩尤三人的神话给弄混了,与黄帝打仗的是蚩尤,但“绝天地通”的却不是黄帝,而是颛顼,《国语·楚语》中有一条旁证:“颛顼受之,乃令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这条记载同样是解释“天地分离”的原因,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与“共工触山”相同,那就是把天地相连的部分给弄断了,在客观上也造成了“天地分离”。
  通观以上几则神话,“天地分离”的线索很清楚,那是因为一场战争而导致了天地的分离。以上我们曾经说过,神话中被称为“天”的物体是十分巨大的,它实际上指的就是月亮。因此,能够造成天地分离(地球与月亮分离)的战争也应该是一场罕见的战争。可神话时期,人类正处于原始状态中,一场原始人的战争不可能造成这样大的结果,长矛、石刀、弓箭决不可能把月球打跑。那么,这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呢?是谁与谁的战争呢?
  从神话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神”与“神”的战争!
  第二节 “神”的战争
  生存与斗争是支配生物向前发展、进化的永恒动力,否则将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淘汰,这是达尔文的学说,也是自然界生物千古不变的法则,连自然界最优秀的人类也无法逃避这一法则。不论翻开哪一部历史长卷,你都会惊奇地发现,人类之间的战争多得数不胜数,重重叠叠,静静躺在那里,每一场战争都向你诉说一个惊天动地的场面和无数个悲欢离合的故事。
  据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1964年,在500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共发生过14513次战争,其间只有329年是和平的。仅本世纪,大的战争就有15次之多:1904—1905年日俄战争,1911—1912年意土战争,1912—1913年巴尔干战争,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7——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47—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1947——1972年印巴战争,1948——1973年中东战争,1950——1953年朝鲜战争,1961——1975年越南战争,1979-1989年苏阿战争,19880—1988年两伊战争,1982年马岛战争,1982年以黎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读完历史,你会有这样的感觉:仿佛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用战争这条线穿起来。这还是文字记载下来的战争,没有记录在案的战争又有多少呢?
  除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斗争更是生存的一种必要手段,捕食与反捕食,争夺种群的领导权,为保护自己的生存领地不受侵犯等等,都有可能爆发你死我活的争斗,甚至为延续后代也不得不打个头破血流。就连大地上生存的植物,也常常会因为争夺阳光、空气、水分、养料等发生相互之间的绞杀。
  生物之间为生存而彼此斗争的思想,构成了人类文化的一个深层内核,它通过不同的文化形式散发出来,表达了不同时期人们对生存问题所作的思考。
  在一般人的心目当中,神是最高的道德体现,是人类行为的楷模,他们当然不会有战争行为。然而,在人类的历史中不仅有人类战争的记载,而且还有许多神与神之间的战争记载。翻开任何一个民族的早期神话,几乎都有类似的记载与传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一些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神话中的战争反映了人类早期部落之间的争斗,那些神话中的英雄实际都是各部落自己的英雄。
  如果仔细阅读一下全世界各民族的战争神话,就一定会发现,上述的学术观点并不正确,因为有些神话中的战争已经远远超出了原始人的思维水平,而且有些神话战争在全世界都有相同的样本。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神话战争。
  中国神话中记载了许多神与神之间的战争,其中最著名的只有三次:即黄帝与炎帝的战争,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共工与祝融的战争。
  我们在分析神话的特点时曾指出,由于口述历史的特点,使神话在记载上有很大的混乱性,许多事件被混杂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盘古开天”的神话中就包含了“共工触山”使天地分离的有些内容。表面上看似几个不同的事件,如果仔细去考证,却发现是同一事件演变出来的许多变种。上述三次神与神的战争,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
  首先,是黄帝与炎帝的战争。
  关于炎帝,记载并不是很多,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神话,仅《淮南子》里有一些炎帝的介绍。《天文训》中记载:“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性朱明,执衡而治夏。”《时则训》中记:“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三千里。”赤帝就是炎帝,朱明当是祝融。关于炎帝和黄帝的战争有以下一些记载:
  《绎史》卷五引贾谊《新书》说:“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实际上我们没有必要去考证炎帝与黄帝究竟是什么关系,他们都不是原始的古神,是春秋时期同时被制造出来的,当时按金、木、水、火、土五行,配以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制造出了五方五帝:东方天帝太皋属木,称青帝;南方天帝炎帝属火,称赤帝;西方天帝少皋属金,称白帝;北方天帝颛顼属水,称黑帝;中央天帝属土,称黄帝。但是,黄帝与炎帝虽然出现在春秋时期,但他们的神迹都很古老,只是我们看不到原来的神话了。可以肯定的是,在他们代表的那个年代里,曾经发生过一场大的战争。
  《列子·黄帝篇》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率熊、罴、狼、豹、囗、虎为前驱,以鹏、曷鸟、鹰、鸢为旗帜。”
  《淮南子·兵略训》说:“炎帝为火灾,而黄帝擒之。”《大戴礼记·五帝德》说:“黄帝与赤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
  其次,是黄帝与蚩尤的战争。
  蚩尤这个神在先秦以前一直是个战神,《史记·封禅书》中就说:“三日兵主,祀蚩尤。”可见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