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典音乐-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翰·萨巴斯坦·巴赫 
贝多芬 
肖邦 
安东尼欧·帕格尼尼 
史特拉文斯基 
多明哥 
海飞兹 
柴可夫斯基 
拜尔得 
巴托克 
拜耶 
泰天尼 
圣桑 
德沃扎克 
威尔第 
韦瓦尔第 
萧斯塔科维奇 
杜普蕾 
史克里亚宾 
阿巴多 
法雅 
舒柏特 
托斯卡尼尼 
鲁宾斯坦 
克莱斯勒 
霍洛维兹 
沃尔夫 
夏伊 
安利斯高 
拉图 
钟斯 
德彪斯 
戴维斯 
腾斯泰特 
加甸纳 
莫扎特 
殷承宗 
王健 
马萧 
波姆 
拉威尔 
库贝力克 
杨纳切克 
多拉提 
伯恩斯坦 
侯斯特 
波宁吉 
利赫 
拉克曼尼诺夫  



古典音乐花园(一):约翰·萨巴斯坦·巴赫 


  巴赫家族人数众多,但非常团结,他们每年都会举行宗教节庆,大家互通信息,齐聚一堂演奏音乐,有新作品的也趁机大显身手。他们最後以演唱「杂曲」,圆满结束聚会。所谓杂曲(Quodlibert),就是把各式各样的曲调串连起来,一次演奏的音乐。
  巴赫幼时情形,史料记载不多。他是由父亲教小提琴和中提琴启蒙的。在巴赫家族,小孩有音乐才华并不足为奇,因为几乎每个巴赫都有此奇才。巴赫十岁的时候,父母先後去世,往後由大哥抚养,并随他学古钢琴。十五岁时,巴赫就读於吕内堡的米亥尔学校,校方给了他一份很优渥的奖学金,鼓励他向学。在此,巴赫又随著校内的优秀音乐家,学习各种技艺,接著又去汉堡和吕北克等音乐水准颇高的城市继续深造。
  赴吕北克之前,巴赫担任亚伦市的风琴师。因朝夕与风琴(Organ)相处,便倾其心力研究风琴,也因此,风琴曲成了他创作重心。
  在他的许多风琴曲之中,以「前奏曲与赋格曲」(Preludesand Fugues)最为突出,他可以很完美的结合「前奏曲与赋格曲」,达到非凡的效果。
  到了吕北克,巴赫一待就是四个月,使得亚伦市的官员大为不满;再加上他的风琴演奏,被视为有扰乱信仰之嫌疑;又加上他擅自在教堂的合唱团里,安插他的表妹玛丽亚,最後弄得满城风雨。因此,巴赫只好卷起铺盖,离开亚伦市。
  巴赫後来与玛丽亚结婚,迁居威玛,担任当地宫廷风琴师兼宫廷乐家,在此他写出了最好的风琴曲。为了应付宫廷的音乐会,他又写了许多室内乐。他的一些小提琴独奏曲,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不论技巧或内涵,都十分深奥。
  由於深得威玛的艾伦斯特大公欣赏,巴赫在此地过得十分愉快,一待就是九年。这时的巴赫,交际也逐渐广阔了,与声名□赫的泰利曼结成莫逆之交,巴赫的次子也认了泰利曼为义父。他又与堂兄华尔特交游,获益良多,从他那里接触了义大利的音乐,因而他的作品取材自义大利作曲家的不少,如C小调赋格曲(BWV574),D小调歌曲(BWV588)。
  威玛时期,巴赫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後来都成了重要的音乐家。
  巴赫於一七一七年自威玛又迁至柯登担任宫廷乐长;柯登与威玛完全不同,礼拜的场面十分华丽盛大,巴赫在此又学习到许多乐器。
  他也为全市的市民公开表演风琴曲,技惊四座,观众如疯似狂。
  这时他写了许多世俗作品,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六首「布兰登堡协奏曲」。
  就是柯登时期的杰作,巴赫曾将这套曲子献给布兰登堡爵爷,但未能得到重视,反而被束之高阁,後来才被世人发现。
  巴赫也写了许多古钢琴曲,因为他在柯登时常演奏,同时也要指导儿子琴艺,所以特地执笔,如「法国组曲」、「英国组曲」作为教材的有「二声部与三声部创意曲」(Inventions),巴赫凭著一种构想,把一个小动机发展成小曲子,并将这些曲子汇辑成册,这就是这本曲集的由来。他的另一套巨作「平均律古钢琴集」一七二二年问世,此套作品後来成为学习钢琴的模范作品。
  在柯登的日子是巴赫医生中最幸福的时期,在宫廷中备受尊敬,在家又享尽天伦。可是好景不常,一七二零年六月,巴赫随雷奥波德公爵前往波西米亚温泉胜地卡尔斯巴特旅行时,玛丽亚去世了,等他回到科登,她已入土一个多月了。
  这件事对巴赫是很沈痛的打击。心灰意冷的巴赫,也顾虑到儿子们上大学念书的问题。柯登只是一个小镇,没有大学,对巴赫而言,接任莱比锡托玛斯教堂合唱长的职位,是再适合也不过了,此职是德国中部教会里最重要的音乐家职位,自古以来,都由优秀的作曲家担任。巴赫的前任为库瑙(Kuhnau),也是以古钢琴作品驰名於世的作曲家。巴赫於一七二三年迁入莱比锡,家族均尾巴赫登上这个重要职位为荣。
  为了孩子们需要照顾,也为了能专心作曲,巴赫又娶了安娜玛格丽娜,她如巴赫前妻般贤慧,而且又出身音乐世家,帮了巴赫许多大忙,抄谱记谱,笔迹与巴赫极为相似,後人很难辨认。
  安娜也替巴赫生了几个孩子,当然,这些小孩也注定要以音乐为业。其中两子,约翰.克里斯多夫与约翰.克里斯强更是出人头地,赫赫有名。巴赫共有二十个孩子,其中几个出生不久就夭折了。
  大凡学钢琴的人演奏巴赫作品时,多半要先弹「致安娜.玛格丽娜古钢琴小品集」。此曲是巴赫衷心献给妻子的杰出作品。
  在工作上,巴赫有义务每个星期天提供一首新的清唱剧。其中包括遴选歌词、抄谱、指导合唱、管弦乐队、独唱者,这都得在一个礼拜内完成负担虽重,但巴赫却不曾间断。可惜的是,这些乐谱没有全部流传下来。遗留至今,不到两百首,不过,却也很可观了。其中以「农民清唱剧」和「咖啡清唱剧」较为有趣有名。
  圣诞节和复活节是教会大事,巴赫身负重责,不能不写这方面曲子应景。巴赫特地把圣诞节前後的星期天和节日的清唱剧汇辑在一起,编成一部著名神剧--「圣诞节神剧」,内容主要叙述基督耶稣诞生的故事。直到今日,德国有些城市,每逢圣诞节,仍会上演巴赫的这部「圣诞节神剧」,可见这部作品的庄严、神圣与美妙动人。在复活节演出的是「受难曲」,是根据圣经的「福音书」写成,内容描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受难的故事。巴赫早在柯登时即已著手创作,一直到了莱比锡才完成。巴赫完成「约翰受难曲」後的两、三年,一七二九年又完成了更为感人的「马太受难曲」,这是一部四小时演出的大曲子,气势磅礴,是史无前例的宗教作品。
  在莱比锡期间的巴赫,每天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因此他很喜欢外出为人演奏风琴。年过五十的巴赫,已不像以前勤於作曲了,一七四四年,他完成了「平均律古钢琴曲集」第二卷。
  巴赫的次子卡尔.飞利浦.艾玛纽那时已是一位卓然有成的音乐家,他在普鲁士的腓德烈二世宫廷内,担任大键琴师。
  巴赫十分想念卡尔,特地远赴波次坦,他到了那里,备受礼遇。
  当时腓德烈大帝召见他,巴赫也当场表演了几段即兴演奏,深为感动的大帝,当场又赐他一则主题,巴赫毫不迟疑又作了六声部赋格曲,令人瞠目结舌。後来巴赫把这则主题稍加修改,献给大帝,後称「献乐」。
  巴赫晚年最後的作品「赋格的艺术」是一部大曲子,他在这部曲子中尽情地发挥深奥的对位法技巧。当时巴赫似乎没想到此作品会如此广传,这部作品被封存了一五零年之久,才被人拿出来演奏。这部作品是为了音乐本身而作,并未指明要用什麽乐器演奏。因而今日演奏的方式有弦乐合奏,有风琴、钢琴、大键琴独奏。无疑的,这部作品是巴赫最高境界的杰作了。
  巴赫晚年失明,十分痛苦。他失明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他幼时在烛灯下抄谱的恶果,也另有说法规就於莱比锡的官员,给他太多的工作。另外有一种可能是来遗传,堂兄华尔特晚年时都失明。
  为了复明,他请了英国眼科名医泰勒为他动手术,结果不幸失败,而使病情恶化。这位不屈不挠的老合唱长,仍以口述的方式作了风琴圣咏曲「而今我走向主的宝座前」。
  一七五零年七月十八日,一阵回光返照後,巴赫又挣扎了十天,七月二十八日终於告别人世,一代大师,谢世长眠了。
  巴赫去世後,遗产都分给了孩子,可是无人关心他的遗孀安娜·玛格丽娜,她一贫如洗,不得不住进救济院,十年後,也悄然去世了。


 
古典音乐花园(二):贝多芬(1770…1827) 


  一七八七年四月,一位年青人前往维也纳拜见当时的大音乐家莫札特。此人其貌不扬,短小精明,在莫札特面前大展钢琴身手,连被誉称神童的莫札特亦为之惊叹。立即向在场的朋友说:〃此年青人必为乐坛掀起狂澜。〃 莫札特的预言不到十年立即应验,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贝多芬。
  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国科隆附近莱茵河畔的波昂。他的父亲约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时代贝多芬毫无幸福可言。
  ~惨遭鞭笞的童年声声疼~
  他的父亲希望儿子成为第二个神童,以便靠他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强迫他学习钢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这样凄惨痛苦命运下,贝多芬渡过了童年。
  贝多芬天赋过人,再加上後天刻苦的磨练,程度愈来愈高,连他的老师都自叹弗如。
  十二岁时贝多芬受聘为宫廷古钢琴与风琴乐师,也负起了养家责任。在宫廷中贝多芬遂渐受到重视,但他心怀远大,在一七八七年远赴维也纳投拜莫札特。但很不幸,他的母亲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亲就去世了。这对贝多芬打击甚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
  为了实现理想,贝多芬於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维也纳。
  此次华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为了报答,贝多芬日後写出了钢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