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故事-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徽宗当下很为恼火地离去。回到皇宫后,他让奸相蔡京过来,愠怒着问道:“开封府里的监税官周邦彦,听说对监督税务不严谨,那为何不按规定呈报上来?”蔡一时也摸不准皇帝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便启奏道:“容微臣去调查清楚了,马上给皇上汇报此事颠末。”蔡一回去,当即召唤京尹过来询问,但谁知这京尹却说就是周邦彦负责的这块业绩做得最好。此时,蔡竟决定:“你要知道,现在可是皇上对他很不满呀,那就只得牺牲周以迁就皇上了。”说罢,就以“职事废弛”的罪名,决定押送周速离京城。   
  过了几天,知道周已离开京城的徽宗便又到了李师师家,却未见李像往常一样前来迎接。他遂心生愠怒地问李的小侍女,回答说是给周送行去了。心中霎时又不觉泛酸的赵便只得冷冷地坐着等待,他不想就这样在没见着李的情况下回宫。当他看到李的满脸愁容,一副憔悴不堪的样子时,不觉也怜惜起她来了。但赵仍颇为气恼地发话:“你究竟到哪里去了?”李据实奏称给周送行,因为不知皇上来,所以还没梳妆打扮呢,万请皇上恕罪!徽宗就问道:“他在离去前,可有什么新作?”李说周确实是有一首新作《兰陵王》词。徽宗禁不起好奇,语气稍微和婉地说道:“你不妨给朕唱一遍看。”李遂急忙讨好地说:“容尘妾敬您一杯酒,并祝您长寿安康!”然后,李声音温婉地唱起了周临行时所写的新作: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惜,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萤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③   
  这首一共有着三叠的长调慢词经李师师一唱,那音节和声容都达到了极致,徽宗当即不由大喜起来,连忙命人把周召回来,并任命他为大晟乐正,后来周还官至大晟乐府待制,也就是说,周已进入专管国家音乐机关的最高领导层里去了。   
  按:① 其事略见本书《烛影摇红忆故人》。② 并、调、更,均为平声。胜,去声。③ 此据《片玉词》等;而《情史》则在“凄恻”前有一“情”字。惜,一作“识”。该情事据张端义《贵耳集》,而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则辨其妄。        
相思月下彩云归——旧情难觅情悲相国痴公子   
  曾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这样的好句,①连著名道学家程颐也深相赞叹为“鬼语”的晏幾道此词,不用说,其中所表现的对象便是他曾相亲爱过的女子了。而作为一介贵胄公子的晏小山(晏之号),在他这人生中无疑是具备这种机缘的;尽管身为著名宰相晏殊幼子的晏道,但在当官道路上,他老爸的恩荫却始终未必能使他受惠多少。   
  也许,这跟小山并不像世俗社会里的一些人去追求功名利禄的个性有关。据说,他天性里还有点儿痴癫的成分,所以,他在老爸去世后的生活并不很如意,也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作为在文学艺术上有着非凡天赋的小山,他在跟歌儿舞女情感沟通方面的词作却颇有独到之处,这固然是颇值一说的,因为我们至今仍能读到他那大量的美妙绝伦的词篇。   
  相对着生活中的烦恼,小山无聊时便又独个儿喝起了闷酒,直到醺醺然睡去。但一觉醒来,帐幕仍还低垂着,他知道现在可不是父亲在世时期的那种景象了。歌舞女都已离散殆尽,而他自身不很得意的生活经历又加剧了这种颇显凄凉的景况,这无疑使他很为伤感。想当年,几个好友一边高兴地喝着醇酒,一边欣赏着比如说莲、鸿、、云等人的美妙歌舞;而现在,她们也都不复在身边了。即便从远方传到耳畔的欢笑,对此时的小山来说,也尤其是可望而不可即了。小山仔细想想跟自己最为亲爱的小,那次初见到她时,感到“小微笑尽妖娆”,②同样的,对这个被自己深深眷恋着的小的一腔爱意便是从如下的词句里也能找到:   
  小若解愁春暮,   
  一笑留春春亦住!③   
  然而,小现在也只给小山留下一丝仅供相思的意绪了。况且,曾几何时,几个要好的朋友如沈廉叔已然去世,陈君龙则因身患痼疾而卧病在家,想想人生真乃不可捉摸,小山便不由潸然泪下。但他忽然回忆起当年诗仙李太白奉皇帝之命写《宫中行乐词八首》时,竟只能写着五言诗“只愁歌舞罢,化作彩云飞”;④晏小山此时当然不像李太白那时所面对的硬规定,而可以用长短句的形式来曲曲传出他心中的惆怅情怀。于是他便提笔写下这首千古名作《临江仙》词来,道是: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⑤   
  按:① 具见小山《鹧鸪天》词。② 见小山《玉楼春》。③ 见小山《木兰花》。④ 李白诗题下有“奉诏作五言”字样。罢,一作“散”。具见《李太白集》。⑤ 小山此词除其煞拍用太白诗语外,“落花”两句亦本于五代时人翁宏之五言律诗《春残》(一作《宫词》),其全篇云:“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愁向夕,萧飒暮蝉辉。”        
女孩情死怅坡仙——大文豪填词祭奠痴情女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桩颇为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某个作家的诗词文章经过时人或后人的多种述说或解会,从而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版本传说。   
  大词人苏轼,永远就是一个被人们广为传说着的对象。他那首名作《卜算子》词里所吟咏着的,似乎便是这些现象在他人生中的折射。   
  现在,我们只选取其中比较普遍的说法,也就是按照《东坡词》里该词的小序进行叙述。①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苏轼由于跟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遂要求出补外官,但他看到地方官员在执行新法多所扰民时,心中便越发不满了。因此他把这一思想也往往发抒于诗词里,这样就更加激怒了新党,并遭受到他们的打击报复;说苏轼诽谤朝政,于是他竟被逮捕下狱了。而这时候,新党中的著名小人如舒亶、李定等必欲置苏于死地而后快,以致在我国历史上竟掀起了所谓的“乌台诗案”。所幸神宗还算是个明白人,并不想把苏轼杀害,而是把他释放了出来;只是贬谪他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而已。   
  自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抵达黄州,直到元丰七年六月量移汝州,苏轼在黄州贬所一共呆上了四年多的时间。   
  元丰五年十二月,在黄州定慧院寓居的苏轼尽管双髯如戟,但他的身心健康却都受到了严重威胁。作为才名远播的大文豪,又有着极为坚强正直的人格魅力,他常被人们甚至是少女爱慕,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温都监的女儿超超年方15岁,②长得姿貌秀丽,而且又极其聪明伶俐。尽管到了及笄这个当时法定可以出嫁的年龄,但超超却坚决不肯随便嫁人,都监见此也不敢强迫他这心爱的女儿,心说,姑且就等等再说吧。但是,当听到苏轼马上就要来临时,超超却显得极为兴奋,并且暗暗地对人说:“这才是我的丈夫呀!”由于她家临近苏的住处,她便每夜都暗暗地来到他窗外侧耳细听苏轼吟咏诗文。一旦被东坡发觉门外有人在走动并起来推窗外望时,她就慌忙快速地跑掉。这样,东坡便有意想替她物色一名读书士人,自己也好为他们顺利地结成连理作个红娘。一天,他碰到了温都监,就诚恳地说起了此事,温当即说起了他女儿的心事。东坡听罢,不觉也甚为感叹,但他当然不想耽误人家女孩的终身大事,因此,他要为她找个合适的读书人作为对象的心意也就越发坚定了。   
  然而没过多久,东坡却因一再受到政治迫害,竟被贬谪到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广东,甚至还要渡过大海到现在的海南去。所以他一心想要成全的这一好事,也就被无声地取消了。   
  只是等到东坡从海南回到黄州时,知道温超超因思念他成疾而死,并葬在了沙滩东侧,东坡便不禁为之黯然神伤。联系到自己因飘泊无定的生涯而使得这样一件大好事也未能办成,从而不觉泫然泪下,并填写了一首被学生、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称为“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的好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③   
  按:① 《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以此词为王氏女子作,恐非;而《野客丛书》卷二十四则以此词为温都监女儿作。又有以为此词仅是对朝廷酷兴文字狱摧残进步文化人之控诉,似亦可聊备一说,然其并无有力证据推翻《东坡词》中小序之所记者。诚然,一本题下有“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字样。 兹为方便叙述计,即有意据以揉合众说而叙述之,著者实非敢思维紊乱说话糊涂也。② 《情史》作16岁。据一般解释,“及笄”多指15岁,一说是十五六岁;是则径说其16岁,似亦可通。③ 疏,一作“孤”;时,一作“谁”。        
离别难禁酬答情——施酒监杭州别梦长   
  杭州原本就是一个山水胜地;自从这里曾一度成为帝王起居和大臣议政执政的地方后,青山秀水加以五光十色的世俗氛围,把这里渲染得富丽堂皇而又不无透露着一缕俗气。   
  能够在此地遇上一些使自己倾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