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故事-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给打个小报告,说是诗人已经乘机畏罪逃跑了。这可真是令人觉得有点哭笑不得。   
  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那著名的“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中。不久,为了能够自行稍微改善一下生活,他遂在距离此处不远的一块荒地上,开垦出一块他自己命名的“东坡”闲地,种植上庄稼和树木。同时,诗人也因此给自己取了个字号叫“东坡居士”。从此以后,“苏东坡”这大名便响彻了全球。另外,诗人还在此处建造了一座名为“雪堂”的房子,来给自己作为暂时的容身之处。   
  然而,就在那近乎荒诞的“乌台诗案”中几乎性命不保的苏东坡,尽管现在的生活总算稳定了下来,但他内心世界里的苦闷和悲愤却仍难释怀。好在他没有被那些外在的迫害吓倒,毅然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和通侻;而这种不以世事得失使自己忧心忡忡的恬淡精神,一直支持着他不倒下来,被罪恶的政敌笑话。东坡有时身穿朴素的布衣芒鞋,在阡陌间自由自在地行吟;或者就在月夜跟几位要好的诗友一起泛舟江上。在山水之间任情放浪着的东坡,就会逐渐消弭人们所不堪设想的痛苦,同时这也更使得他领略到了人生意义的真谛所在。   
  苏东坡就这样度过了一段尚算安定的生活。元丰五年九月的一个晚上,江面上风清月朗,一弯明月已冉冉地挂在天宇中,令人特别体会到了一种澄彻心神的快感。此时,东坡跟几位客人在大江上饮酒赋诗,自得其乐。对此佳景,有人提议说:“今天遇见如此清光,人生中又能有幸遇上几回呢?苏学士这诗才原本就极为敏捷的,今晚可更不能没有好诗出来让我们欣赏欣赏呀!”在座的朋友也都说“正是正是,此话真乃妙极,妙极!”   
  东坡笑了一笑,便端起大酒盅长长地饮了一口,然后一脸喜笑着站了起来。对此美景,他不是不想赋诗填词,只是刚才沉浸在跟朋友们的欢声笑语中,并未觉得此事有那么迫切罢了。而现在一经朋友们提醒,他当即想到昨天晚上不是也因外出饮酒却就被关在了门外么?当时曾一再叫家僮起来开门还都叫不醒呢。事实上,这不就是人生中那别有风味的生活吗?又由于眼前这纷至沓来的感受,东坡略微沉吟一下,即席赋写了一首《临江仙》词,道是: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①   
  大家听了,都不由得大声叫好,并热烈地鼓起掌来!因为在这首词里,东坡不仅写出了当时的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就是其中的深层内涵与哲理,也是极为耐人寻味的。于是大家又举觥向东坡致意;直到月亮都已下山好久了,晚宴方才作罢,并相约着隔几天再来聚会。   
  然而,就在第二天,当地衙门里却居然出现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有人竟喧传着苏东坡昨晚在江边驾船逃跑了!这可不得了!当时还作为一名“犯人”受到关押的苏东坡,哪能就在自己的管辖下脱逃呢?郡守徐君猷听到这个信息,不觉也大吃了一惊。因为当时皇帝是特意把苏东坡放在他这里管辖的,如果这“钦犯”从他这儿逃跑,那他这官儿也就别再想当了。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的君猷当即着人去追索,同时他还询问那个前来打小报告的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稀里糊涂得到那并不确切消息的君猷,觉得自己还是该当亲自去东坡住处一趟看个究竟为好,遂命人跟随他一同去了。但见东坡此时还在梦乡中呼呼大睡呢,他所打的鼾声如同雷鸣一般。见是这样,太守原本悬着的心也就放下来了。而此时此刻,这事居然连神宗皇帝也都已知道!但他似乎还不大相信苏轼竟会逃跑的。只是人言汹汹,一时间他却又拿不定主意了。正在此时,有探马紧急报到说:苏轼并没有逃跑!   
  苏东城这首小词尽管遭受小人的无端报告而引起了一场虚惊,却终因大诗人的光明磊落作为而匆匆收场。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小人总是喜欢没事找事的,尽管那些事情原本就根本并不存在。所谓捕风捉影的勾当,也只有那些小人才会不遗余力地去干着了。这可真是令人深觉悲哀而且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儿呀!您能说这不是么?   
  按:① 醒、更,此处均为平声;应、听,则皆读去声。        
恩情定得天仙子——奇情奇遇加以奇词的奇人出奇生涯   
  在南宋词坛上,学习大词人辛弃疾词作风格的刘过是有一定地位的,而他的为人也颇多传奇性质。还是一个普通读书人时,他居然就胆敢伏阙向皇帝上书陈情,请求光宗过宫,这可是一桩连当时的大臣都不敢冒昧去做的事儿。但他不但做了,而且还获得了大家公认的“抗直”口碑。权臣韩侂胄便想乘此机会拉拢他,给他官做;决定让他在做官前出使金国,但谁知他却因说话不严谨而泄露了军情,终至于穷困而死。   
  这可真是令人觉得不无悲哀了。然而,此前曾被宋子虚称为“天下奇男子”的刘过,尽管还只是一介书生,但他却已拥有一份颇为豪富的产业,而且还经历了许多奇异的情事呢。   
  这里就仅仅讲述其中一件事儿。孝宗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的一个秋天,由于受到推荐,刘过便进京参与省试。但在临考前,他却因眷恋姬妾而再三拖延着;后来终于迟迟动身了,在途中还念念不忘地写了首《天仙子》词——每到旅馆住宿时,他就命随行人员唱起来:   
  别酒醺醺容易醉,回过头来三十里。马儿不住去如飞,行一会,牵一会,断送杀人山共水。   
  是则功名真可喜,不道恩情抛得未?梅村雪店酒旗斜,住底是,去底是,酒满金杯来劝你。①   
  他当时恰好经过建昌,就去游览附近的麻姑山。薄暮时吹来的凉风打在他脸上,使已然喝过了酒的他越发显得昏昏沉沉。此时他又想起了那《天仙子》词,遂一边喝着酒,一边又唱起它来,以至于当下就流泪了。到了二更天,他朦朦胧胧见到一位美女前来向他问好,还笑着对他说道:“希望能给您唱一首歌。”说罢,她就声容婉转地歌唱起来。   
  刘过仔细一听,原来她这唱的正是步他词韵的同调词作:   
  别酒方斟心已醉,忍听阳关辞故里。扬鞭勒马奔皇都,时也会,运也会,稳跳龙门三级水。   
  天意令吾先送喜,耳畔佳音君醒未?蔡邕博识爨桐声,君负背,只此是,酒满金杯来劝你。②   
  听罢此词,正在赶考的刘过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他自然知道,这可是一个好兆头呀!人们往往用“鲤鱼跃过龙门三级浪”来比拟考取功名,想来自己这回考取进士是不成问题了!但他只是对该词中的“蔡邕背负”却不大明白。由于两人有着共同语言,这美人当晚便跟他同处了。此时,他才问起她是何方人氏。美人回答是麻姑上仙的妹妹,为了超度汉代仙人王远、蔡经,她才被贬谪到了此山。现在因听到他刚才所唱的佳作,终于勉强趁韵着来填写了该词作,不怕自行前来的羞耻以荐枕席,并希望能够成为他的妾妇。起初,他还想用言词加以婉辞,但他毕竟是性情中人,也就不再拒绝她的盛情了。于是,不能自制的刘过便携带她一起向东到了京城杭州,住在城中的一个胡同里。   
  没过多久,刘过果真考取了进士,并被授予金门教授之职。于是他们去游览阁阜山。山上有一位名叫熊若水的道士,前来拜访时就说:“想跟您说些话,不知是否可以?”刘说,有话您就尽管说吧。熊问他后车里的美人从何处得来,要知道,她可并不是一个常人呀。刘过就实话实说了,熊当即遂拍掌笑道:“是了,是了!这样吧,教授您晚上跟她同房时,要紧紧拥抱着她不放,我便可以在外施展法术了。”刘听着这话,点了点头,就按熊的指点办了。   
  当时天色已阴暗下来,熊在外头施法;果然不出所料,刘过怀里所抱的只是一把古琴,而不是一个女人!他顿时就想起了她词中“昔日蔡邕”的句意。后来他就把这古琴随身携带着,吃饭睡觉都不离开它一会儿。而在返回并途经这麻姑山时,他才听道士说起那个极为爱惜古琴的赵知军携带着它路过此处,在抚奏时因不小心就把它掉在了该地山崖之下。急忙把它拾回来时,它却早已断裂成碎弦,不能再弹了;于是赵遂把它掩埋在官厅西边。其时,众人即去那儿开挖,打开匣子一看,大家都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里头竟已空空如也!刘过便把琴用匣子包装好,使道士焚香诵经念咒来祭奠它,然后他就哭泣着把它给烧了。   
  按:① 杀,同“煞”。② 奔,去声;令,平声;听、醒,均为平仄两读,此皆为仄声。        
老子深悲穷塞主——范仲淹镇守边关感念多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桩颇为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某个作家的诗词文章都很擅长,但他存留下来的作品却并不是很多。曾任北宋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的范仲淹即是这其中的一个代表。有趣的是,除文学外,范仲淹与此差近的一件事情则是他喜欢弹琴。但他平时弹来弹去的也就是一曲《履霜操》,以至他被人们戏称为“范履霜”。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其祖辈原是陕西邠人,后来迁移到江苏吴县定居。他两岁时,由于父亲过早去世,范母便只得带着他改嫁到朱姓人家,他也跟着被篡改姓名为朱说。等到他稍稍长大,懂事的他很有节操,就向他母亲泣别,回到他老家的亲戚那里苦读。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6年),他尽管一举考取了进士,却踏上了并不一帆风顺的仕途。即便在他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