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非常爱非常痛 作者:王开林-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的插曲《缥缈歌》。才多大年纪啊,她的调子就那么幽幽楚楚哀哀怨怨的。邓丽君命中注定会缺这样少那样,却不缺少伯乐的慧眼赏识,台北济众声乐学校的音乐教师、五十多岁的常荫椿便是在邓家的篱栅边相中了这匹千里马。可他万万没想到,邓枢的性格出奇地倔犟,起初,他坚决反对女儿去学歌,让女儿登台卖唱,那不是丢邓家的脸吗?成何体统!幸亏常荫椿的性格也够执拗,非要提携这孩子不可,他磨破好几层嘴皮,硬是说服了邓枢和赵素桂,做了邓丽君的启蒙老师。
  “雏凤清于老凤声”,要众人承认这一点,雏凤自然得拿出点真本事才行。机缘凑巧,1963年,台湾“中华电台”顺应民意,举办首届黄梅调歌曲比赛大会,邓丽君刚满十岁,是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居然在预赛中过五关斩六将,径直杀入决赛圈。更不可思议的是,这黄毛小丫头凭着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中《访英台》的唱段崭露头角,荣获冠军,使观众大感惊奇。邓丽君的这个基调定得好,此后,凡是她参加的歌赛,别人便半是认命半是服输地只争第二。
  11岁时,邓丽君再露峥嵘,将“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的冠军奖杯收入囊中。从此,台北新闻媒体称她为“歌坛神童”,造星运动的声势方兴未艾。如此一来,顽固的邓枢也对爱女刮目相看,还自告奋勇,每天清晨用自行车驮着她去城外的观音山吊嗓子。 
  在演艺界,有了名气就好办,邓丽君事事赶早,才不过14岁的中学生,就在台湾“中视公司”的《每日一星》节目中担任主持人。60年代,电视是稀罕物,这位身材高挑、花容月貌的小歌星闪亮加盟,收视率自然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邓丽君忙得兴兴头头,便有人忍不住用揶揄的口气发表评论:女儿整天动脑筋赚大钱,老爸却整天动脑筋打大牌,父女俩各有各的乐子,各有各的奔头。
  为了贴补家用,填补老爸在赌桌上的亏空,赚足七口之家的生活费和三兄一弟的学杂费,也为了提高歌艺,积累舞台经验,从13岁开始,邓丽君便在台北的三家歌舞厅跑场子。这显然违反了金陵女中的校规校纪。那位以严厉著称的女校长认为邓丽君这样做是给金陵女中抹黑,决定拿她开刀,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勒令退学?这对于渴求上进的邓丽君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她两眼流下委屈的泪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便只好舍鱼而取熊掌。
  玫瑰玫瑰情意重,玫瑰玫瑰情意浓。
  长夏开在荆棘里,玫瑰玫瑰我爱你。
  这首《天涯歌女》中的插曲《玫瑰玫瑰我爱你》,邓丽君唱得比周璇还要缠绵悱恻。面对太空灯下憧憧的舞影,这位早熟的女孩忘记了课堂生活,忘记了青春萌芽,她只是一门心思唱歌,就像《红菱艳》中的芭蕾舞演员误穿了水晶鞋,一个劲地跳啊跳,再也停不下来。舞厅里鱼龙混杂,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齐全,赵素桂怕女儿受欺负,总是同去同归。“花桥”——“乐乐”——“康泰”——“大亨”——“明星”,五家歌舞厅轮轴转,风雨无阻。每天深夜十点半才算完工,回家时,母女俩真感觉有点披星戴月的意味。
  二、坠入大海的初恋
  邓丽君吃苦早,成名早,挣钱早,爱情也来得格外早。13岁时,她结识了台北青年企业家朱坚,第二年两人就双双坠入爱河。她的这位初恋男友身材颀长,相貌英俊,目光含情带笑,十分温和,第一次接触这两道目光,她就有触电的感觉。
  我一见你就笑,你那翩翩风姿太美妙,
  跟你在一起,永远没烦恼。
  邓丽君是早熟的女孩,唱了那么多情歌,对爱情的渴望自然远比同龄的少女更为强烈。他们的初识十分浪漫,朱坚到卢州县那间破陋的红砖平房里请邓丽君为他主持的圣诞节同学派对唱歌,而她根本不认识他,只觉得那两道炯炯有神的目光值得信赖,便应承下来,以她沉稳持重的性格,原本不可能接受他如此唐突的请求。但缘分的事,谁说得清楚?如果她当初给他吃了闭门羹,一切就可能是另一副样子,悲剧也不会发生。
  晚会结束后,朱坚用他那辆丰田车送微醉的邓丽君回家,在淡水大桥上,他们倚着桥栏,沐浴溶溶月色,眺望粼粼波光。短暂的沉默后,朱坚说:
  “邓小姐,你真是一位唱歌的天才,是前途无量的艺术家,是我们卢州的骄傲!”
  他夸得好,句句真诚,并非谄媚,邓丽君听得高兴,也没有飘飘然,毕竟她知道自己还小,前面的路还长,但她庆幸自己遇见了知音。朱坚不是一位浅薄无聊的富家公子,他为人热诚务实,答应出资给邓丽君灌录唱片,更使她喜出望外。1967年9月,邓丽君的第一张唱片由台北宇宙唱片公司录制完成,里面有《采红菱》、《阿里山的姑娘》和那首黄梅调《访英台》等歌曲。唱片的销量不错,邓丽君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处境也随之好转,她不必再到歌舞厅跑场子,而是加盟台北的文艺团体到台中、基隆、高雄、台南巡回演出,闲暇时她参观了多处名胜古迹,大开眼界。
  艺人多栖原是正常的,邓丽君除了唱歌,先前当过电视节目主持人,现在又要在朱坚投资拍摄的国语电视连续剧《晶晶》中饰演主角,这是一部情节感人的儿童故事片,其中的插曲全部由邓丽君配唱。
  晶晶,晶晶,孤零零,像天边的一颗寒星; 
  为了寻找母亲,人海茫茫独自飘零
  果然不出朱坚所料,《晶晶》在黄金时间开播,一炮走红。邓丽君演唱的主题歌《晶晶》也成了闾巷流传的歌曲,真可谓妇孺皆知。唱片公司当然不会错过时机,《晶晶》的单曲唱片竟热卖了50万张,这可是个不小的奇迹。女作家张茜也撰文夸奖道:“台湾的歌星不知有几十打。论出道,邓丽君比不上早期的紫薇;论独特的唱腔,她比不过姚苏蓉;论美貌,她不如孔兰薰。可是邓丽君自有其难能可贵之处:她苦用功,从来不骄傲,对任何一支新曲总是虚心去学,并且不断创出新风格。朋友们还都知道她心地善良。我应当说,她的优点盖过她的缺点。这是她成功的主要因素”
  星运亨通,铁闸也挡不住,芳龄十七的邓丽君借《晶晶》的东风,与电影公司签约,在《谢谢总经理》一片中饰演女B角,制片商有意要炒红她。邓丽君的上升势头迅猛,似乎笃定了要成为影、视、歌三栖女明星。这回,她显然被成功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别人夸她为“金嗓子”,夸她为“小胡蝶”,她也不再谦虚,照单全收。对此,朱坚深以为忧。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认为邓丽君的天赋在唱歌方面是绝佳,在演戏方面却只是中平,若样样搭车,不仅歌艺入不了化境,演戏也只会砸锅。还是那句话,一虎不搏二兔,专心唱歌才是正途。朱坚兜头给她泼下一瓢冷水,那效果比醍醐灌顶还要强出许多,她总算清醒过来。
  朱坚爱邓丽君,大有等她长大的意思,这肯定很辛苦。邓丽君爱朱坚,时时能得到他的点拨和提携,不仅轻松愉快,而且还受益良多。朱坚的父母倒是通情达理,尽管邓家贫寒,但邓丽君歌美人靓,品格不低,他们愿意尊重儿子的选择,接纳邓丽君为朱门儿媳。
  人世间,好事多磨是正常,怕就怕全无阻碍,天公就会横生枝节,从中作梗。
  1970年仲夏,这对携手三年多的热恋情侣正式订婚。日子选在端午节那天,本意是讨喜,实际上并不吉利。“未婚妻”,这三个字游弋在心海里,绿宝石的纯金戒指戴在手指上,未来像一座花园向她敞开,幸福的感觉原来是如此令人心醉神迷。到了这年冬天,朱坚表示支持她进军香港歌坛,如果一切顺风顺水,下一步便进军东南亚。她的理想是成为华人世界中最亮的歌星,实力摆在那儿,这并非痴人说梦。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邓丽君便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在香港歌坛站稳了脚跟,她先后与“维多利亚”、“皇后”、“半岛”等歌舞厅签订了演出合同,并且接连两次在香港歌赛胜出。1971年夏,邓丽君被歌迷推举为“白花油义卖慈善皇后”歌赛的“皇后”,金冠及顶,锦袍加身。同年9月,她再接再厉,在《华侨日报》主办的“十大歌星”大奖赛上抱回“金骆驼”。
  1972年春天,日本“宝丽金”公司的星探邓锡泉听了邓丽君在“十大最受观众欢迎歌星”颁奖晚会上的演唱,深感她大有潜力可挖,从商业价值的角度着眼,她是一座等待开采的富金矿,他庆幸自己捷足先登,抢得头彩。他建议邓丽君去日本受训,走一条更扎实的演唱路线,向世界级著名歌星看齐,至于高额的学费,她不用犯愁,日本“宝丽金”公司愿意全额赞助。“宝丽金”是日本乃至亚洲最大的唱片公司,与亚洲许多第一流的歌唱家签有合约,其灌制的唱片畅销港、台和东南亚。邓丽君能脱颖而出,被该公司招至旗下,自然是非常荣幸。天上掉下香喷喷的馅儿饼,这等好事她岂肯当面错过?更令邓丽君高兴的是,未婚夫朱坚也赞成她及早去日本深造,他一直希望她能成为华人世界的天后歌星,而要奠定基业,仅仅凭借个人的天赋条件显然是不够的,老本也很容易吃光,唯有打下坚实深厚的艺术功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邓丽君订婚两年后,事业蒸蒸日上,她决心身披雪白的婚纱,与相恋六年的朱坚携手踏上红地毯的彼端。然而,这个决定还是太迟,1972年沉闷的苦夏,注定是她伤心的季节,拉开了她情感悲剧的序幕。 
  那年夏天的一个清晨,为即将迎娶邓丽君而心花怒放的朱坚乘坐华航公司的早班机从台北桃园国际机场直飞香港,不幸的是,他撞中了邪煞——十万分之一的飞机失事概率,当班机飞临澎湖海域上空时,发动机突然出现故障,失控的机体疾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