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卓诗集-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诗来读,读得不多,感到那缺乏吸引我的艺术力量,以后就不大注意了。在
思想认识上,我是站在进步诗人这一边的,对于徐志摩等人的诗,我知道是
属于别一阵营的,但在艺术上,我却为他们所吸引。而且,他们的作品多少
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怎样才算是诗。我觉得,一直到今天,这还是值得我们注
意的教训:即使是健康的内容,如果要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那就必须是
真正的艺术,通过艺术的规律,以发挥艺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正如我们要
用刀作武器,那必须是真正的钢锤炼成的刀,而且要将它磨得锋利。是当时
救亡运动的浪潮和流行的一些进步书刊给了我影响,在文艺领域中,是以鲁
迅先生为代表的战斗传统给了我影响,使我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道路没有向病
态的泥沼倾滑下去。但其中某些不健康的东西,一直是我前进中的负担。四
是艾青将我引进了一个新的诗的国土。一九三九年夏天,我买到了他自费印
行的《北方》,那是六十四开的薄薄的一本诗集,只收集了九首诗。但给予
了我强大的震动。
那样真挚、深沉的感情,那样朴素、纯净的语言,那样新颖的表现方
式,和颤动在诗中的时代的脉搏,使我深深地感动。我特别喜爱《我爱这土
地》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反复默诵中背了下来,而且曾多次在诗
歌晚会上朗诵。于是,我开始搜集当时已出的艾青的别的诗集,同时,也读
了他的诗论。他的《大堰河》中大部分的诗,他的《吹号者》、《向太阳》等,
也都是我比较喜欢的。认真地、反复地阅读了他的诗后,使我对于诗有了比
较深切的体会。那以前,我已在章靳以编的《文群》上发表过一些诗。当我
将稿子投寄出去以后,就急切地期待着报纸的到来,看到登了出来,就喜悦
而激动。
当读了艾青的诗以后,我对自己的诗就很不满了。那些诗在主题意义
上都还是积极的,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感情。但是,那感情是浮泛的,语言也
显得造作,因而,缺乏真正的诗的素质和美感。当我后来编印第一本诗集《门》
时,那些诗一首都没有收进去。读了艾青的诗后,我在诗风上有所改变的第
一首诗是《来自草原上的人》,发表在罗荪、力扬编的《文学月报》上。那
多少有些模仿艾青的痕迹。而正是通过对于艾青的诗的学习,使我认识到真
正的诗不是模仿,而必须是自己心声的倾诉。当你倾诉自己的心声时,也就
表现了你自己的个性、素养、感情和感受,因而也就自然而然慢慢地会产生
自己的风格。所以,《来自草原上的人》我也没有收入集子中。五差不多就
在喜爱艾青的同时,我也开始注意到胡风主编的《七月》上的诗(《七月》
是一九三八年在武汉创刊的,但那时我在湖北外县,难得买到)。我可以说,
很少有编辑像他那样具有敏锐的诗的审美能力,而又像他那样以对读者负责
的态度,不顾情面地拒绝发表名家的不好的作品,而乐于刊登不知名的青年
在生活中发出的真诚的歌声。《七月》和后来创办的《希望》上所发表的诗,
虽然水平不一,一般地说,都是较好的诗,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在《七月》、
《希望》上陆续出现的诗人,后来形成了一个流派——“七月派”,对诗歌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某种原因,我没有向《七月》和《希望》
投过稿,我只是这两个刊物的热心的读者,从刊登在那上面的诗汲取了营养。
而胡风的关于诗的理论也给予我以教益。他是强调诗的战斗性的,同
时又非常注意诗的艺术规律,强调诗首先是诗。一方面坚决抵制了那些唯美
倾向的不健康的诗,一方面也坚决抵制了没有将正确思想化为自己的血肉的
空洞叫喊的诗。他的关于诗的论述,提高了我的一些零乱的、朴素的感觉,
而且给了我鼓舞和启发。我觉得,他的这些观点在今天也还是值得重温的。
在后来,我的视野当然渐渐扩大了,无论是在诗,还是在诗的理论方
面,我读过一些著名的作品(那主要是外国的),它们更提高了和丰富了我
对诗的感觉和理解。但是,我接触到胡风的诗论、“七月派”中的某些诗人
和艾青(他有一些作品也是发表在《七月》上的)的诗,正是在我最初学习
写诗的发育期和成长期,因而那影响是关键性的,我后来对诗的认识,只是
在那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但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六在那几年间,我也读了一些翻译过来的外国诗。当时出版的译诗不
多,只是零零星星地介绍,而且大多翻译的质量也不是很高。所以,我谈不
上对哪一位大诗人有较全面的认识,有一些著名的诗篇,也并没有使我特别
激动。当然,这里有一个欣赏习惯和理解水平的问题。中国的古典诗词,我
年轻时接触得也不多,主要是在学校的课本中读到的,课外很少阅读。我不
喜欢那大量的离愁闺怨的诗,有一些好的诗的意境当时我也不能理解或无法
接受,因为与我的感情距离太远了。所以,当我学习写诗的最初那几年,外
国诗和中国的古典诗词对我的影响都不是很大。倒是其他的一些文学作品间
接地培养了我对诗的感受力。我那一时期读书真是太杂乱了。试举几个例子,
在我珍藏的书中有鲁迅的小说、杂文,也有沈从文的《边城》、《湘行散记》;
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贝多芬传》,也有纪德的《窄门》、
《地粮》、《新的粮食》;有高尔基的《俄罗斯浪游散记》,也有阿左林的《西
万提斯的未婚妻》? 。。我的喜爱正反映出我思想感情的复杂。可能其中有
的书对我的思想感情有着不好的影响。但无论如何,是在这样广泛的阅读中,
渐渐提高了我对文艺的鉴赏水平,是有助于我对诗的意境和素质的体会,有
助于我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诗艺水平的提高需要全面艺术素养的提高,对于
这一点,我是愈来愈有深刻的体会的。那一时期,我也阅读过一些哲学、社
会科学方面的书籍,虽然理解得不深不透,于我的写诗也是有好处的。诗人
对生活感受的深度,取决于他的感情,而那当中也就内涵着诗人的思想。“功
夫在诗外”,除指诗人的生活实践外,我觉得也可以包括以上我所说的内容。
七谈到学习写诗的经历,我还必须谈到几个友人。一九四○年的夏天,我认
识了邹荻帆。他那时已出版过几本诗集,在诗坛有一定的影响,而我刚刚在
诗坛起步,他却异常热情地对待我。后来又认识了姚奔、冀汸、绿原等一批
写诗的朋友。有一段时期,我们同住在嘉陵江边的一个小镇上,那是复旦大
学的所在地,除了我以外,他们都是该校的学生。嘉陵江是一条美丽的、清
澄的江,我们都在二十岁上下,都是流亡青年,家乡沦陷,亲人远离,穷困
得连起码的生活条件都难以维持。有谁得到一笔稿费,大家就笑笑闹闹地到
小饭店去吃大肉面或八宝饭,这就是难得的物质享受了。而我们却过得那么
快乐:在沙滩上散步,在江里游泳,在临江的小茶馆里谈天? 。。不过,我
们当然并不完全这样消磨时光。那是“皖南事变”以后,重庆的进步文艺杂
志几乎都停刊了,我们募集了一点经费,办了一个诗丛刊《诗垦地》。我们
在谈天中常常评论新诗的现状和当代的诗人,探讨诗的各种问题。同时各自
埋头写诗。大胆地议论,亲切地切磋,自然地相互感染,彼此愉快地交换着
对新作的意见,而又在好胜的心理下暗自竞争,? 。这一切在促进我写诗的
激情,提高我对诗的理解方面,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而那一段青春岁月也
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附带说一下,近几年来,我常常收到一些年青人的
来信,并附有他们的诗作。那些信都是写得十分恳切的,希望能对他们的作
品提提意见,我理解他们的心情,我也应该为年轻的一代尽一点义务。但是
要对那么多的诗认真阅读并提出比较具体的意见,是我不能办到的。这使我
不安,愧疚于辜负了他们的信任。我知道别的一些作家也都遇到同样的情况。
我想,写诗的青年可以在自己的周围寻找也爱好写作的友人(我相信那是找
得到的),经常在一起交换一下对诗的看法和对彼此作品的意见,可能要比
收到一个作家的简短的复信要有益得多。
八一九四四年以后,我写诗很少了。那原因,我在《从诗想起的? 。》
一文中谈过。
一九五五年,一场意外的风暴使我坠入了一个深谷,但同时也又将诗
带入了我的生活。
在那样突然落下的毁灭性的打击下,在那样无望而且几乎是绝望的情
况下,我的感情不能平静。我的内心有许多话要倾吐,也要从内心汲取一些
东西来激励自己。于是,我又开始写诗。开初的一段时期,特别是我单独住
在一间小房中的那两年,最使我痛苦的是孤独感:? 。? 。当我被钉在十字
架上,受尽众人的嘲笑、凌辱,而仍不舍弃我,用含着泪、充满爱的眼凝望
我,并为我祝福的是谁呢?——《是谁呢?》这是我在那间小房内,像困兽
那样地盘旋,或是夜半躺在狭窄的木板床上大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上浑黄的
灯光,自己的喃喃低语。后来,我因病离开了那里,有了一定的自由,但是,
在那样的处境中,我还是感到深深的寂寞:? 。? 。我的心有时干涸得像沙
漠,没有一滴雨露来灌浇。我将嘴唇咬得出血,挣扎着前进,为了不被孤独
的风暴压倒。——《我期待,我寻求》我不能算是一个坚强的人,又习惯于
感情的温暖和热闹的生活,这样的打击和这样的寂寞,几乎是我无力承担的。
但我又决不甘心就此沦落——我是指精神上的,于是,我不得不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