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刘向前。时刘义庆世说注亦引刘子政列仙传云:‘列观百家之中,以相检
验,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四人,已在佛经,故撰得七十,可以为多闻
博识者遐览焉。’梁僧佑弘明论引汉元之时,刘向序列仙云:‘七十四人,出
在佛经。’一若刘向实有此文也者。颜氏家训书证篇引刘向列仙传赞云:‘七
十四人出佛经。此由后人所羼,非本文也。’颜氏通矣。唐则向书又增,破
邪论又引列仙传云:‘其七十四人,已见佛经矣。’辨正论内九箴篇引刘向古
旧二录云:‘佛经流于中夏百五十年,后老子方说五千文。’又引刘向古录云:
‘惠王时已渐佛教。’法苑珠林卷二十引刘向列仙传云:‘吾搜检太史藏书,
办撰列仙图,黄帝以下迄于今,定检实录百四十六人,其七十四人,已见佛
经矣。’破邪论又引刘向传云:‘吾遍寻典策,往往见于佛经。’法苑珠林亦
引刘向传云:‘博观史册,往往见有佛经。’案所引向言,俱似辨诤;向时尚
无人知有佛者,向何用辨?是知作伪者之非贤矣。”案:俞氏证成之推之说
详矣,玉烛宝典四云:“汉成帝时,刘向删列仙传,得一百卌六人。其七十
四人,已见佛经,余七十二为列仙传。”亦袭道士伪书为说者。而南宋时,
僧志盘撰佛祖统记,谓其所见之传,犹有此语,但佛经已改为仙经,详佛祖
统记卷三十四,则缁流伪造刘向文,至宋时尚有加无已也。
〔一九〕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列女传十五卷,刘向撰,曹大家
注。列女传颂一卷,刘歆撰。’”器案: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刘向所序六十
七篇。”原注:“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也。”初学记卷二十五引
别录:“臣向与黄门侍郎歆所校列女传,种类相从为七篇。”刘向所序云者,
盖班固以命刘氏父子所著书之名也。
〔二0〕卢文弨曰:“赵悼倡后,赵悼襄王之后也。史记赵世家集解徐
广引列女传曰:‘邯郸之倡。’”〔二一〕赵曦明曰:“后汉书刘圣公传:‘圣公
为更始将军,后即皇帝位,宠姬韩夫人尤嗜酒,每侍饮,见常侍奏事,辄怒
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起抵破书案。’列女传所载略同。”
〔二二〕赵曦明曰:“已见。”〔二三〕赵曦明曰:“列女传:‘梁夫人嫕者,
梁竦之女,樊调之妻,汉孝和皇帝之姨,恭怀皇后之同产姊也。恭怀后生和
帝,窦后欲专恣,乃诬陷梁氏,后窦后崩,嫕从民间上书讼焉。’”〔二四〕
沈揆曰:“说文:‘羼,羊相厕也。一曰:相出前也。初限切。’”或问曰:“东
宫旧事〔一〕何以呼鸱尾为祠尾〔二〕?”答曰:“张敝者,吴人〔三〕,不
甚稽古,随宜记注〔四〕,逐乡俗讹谬,〔五〕造作书字耳。吴人呼祠祀为鸱
祀,故以祠代鸱字〔六〕;呼绀为禁,故以纟傍作禁代绀字〔七〕;呼盏为竹
简反,故以木傍作展代盏字〔八〕;呼镬字为霍字,故以金傍作霍代镬字〔九〕;
又金傍作患为镮字,木傍作鬼为魁字〔一0〕,火傍作庶为炙字,既下作毛
为髻字〔一一〕;金花则金傍作华,窗扇则木傍作扇〔一二〕:诸如此类,专
辄〔一三〕不少。
〔一〕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东宫旧事,十卷。’”器案:东宫旧
事,隋志不着撰人,唐书经籍志:“东宫旧事,十卷,张敝撰。”新唐书艺文
志:“张敝晋东宫旧事十卷。”说郛卷五十九收一卷,题晋张敝撰。
〔二〕苏鹗苏氏演义上:“蚩者,海兽也。汉武帝作柏梁殿,有上疏者,
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鸱字,见其吻如鸱
鸢,遂呼为鸱吻。颜之推亦作此鸱。刘孝孙事始作蚩尾,既是水兽,作蚩尤
之蚩是也。蚩尤铜头铁頞,牛角牛耳,兽之形也;作鸱鸢字,即少意义。”〔三〕
郝懿行曰:“余问:‘张敞宁是画眉京兆者耶?’牟默人答曰:‘非也。其书
多言晋事,盖是晋人耳。’懿行案:京兆张敞,河东平阳人,徙杜陵,非吴
人也。”器案:张敞,晋吴郡吴人,仕至侍中尚书、吴国内史,见宋书张茂
度传。
〔四〕随宜,随顺时宜。本书杂艺篇:“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坐上宾
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宋书庾悦传:“刘毅表曰:‘属县雕散,调役送
迎,不得休止,亦应随宜幷减,以简众费。’”〔五〕续家训、颜本、程本、
胡本“逐”作“遂”,今从宋本。靖康缃素杂记一引亦作“逐”。逐乡俗,犹
言徇俗。
〔六〕颜本“祠”作“祀”,未可从。续家训及罗本以下各本无“字”
字,今从宋本。
〔七〕卢文弨曰:“说文:‘纟,读若覛,莫狄切。’各本作‘系’,乃
系字,讹。”〔八〕宋本、续家训及各本“展”下有“以”字,抱经堂本无,
今据删。器案:梁书刘杳传:“在任昉坐,有人饷楉酒而作榐字,昉问杳:‘此
字是不?’杳对曰:‘葛洪字苑作木傍若,今据广雅:“楉,榴柰也。”此非
本义。’”今案:作榐酒者,乃谓盏酒,即此所谓乡俗讹谬所造之字,是言量,
非言质,任、刘不识俗别字,乃以楉字解之,非是。抑据此知东宫旧事所有
别字,诚如颜氏所谓“逐乡俗造作”,非自我作故也。
〔九〕宋本“霍”作“■”。案:从■从霍之字,古以音近互注或叠用,
故六朝俗别字以金傍作霍代镬字也。白虎通巡狩篇:“南方为霍山者何?霍
之为言护也,言太阳用事,护养万物也。”太平御览二一引三礼义宗:“南岳
谓之霍,霍者,护也,言阳气用事,盛夏之时,护养万物,故以为称。”文
选鲁灵光殿赋:“瀖濩磷乱。”又琴赋:“霍濩纷葩。”即其例证。
〔一0〕续家训及罗本以下诸本,“魁”作“槐”,今从宋本作“魁”。
何焯曰:“然则木傍鬼之槐,乃俗字之不可用者也。”赵曦明曰:“案:说文,
槐从木,鬼声,则是正体当如此。宋本作‘魁’,说文:‘羹斗也。’今以槐
为魁方是误,故定从宋本。”李慈铭曰:“案:郭忠恕佩觿序云:‘■榐●●,
代绀盏镬镮之字;●祠槐■,作髻鸱魁炙之文。’自注:‘已上出颜氏家训。’
则本为‘魁’无疑。”器案:慧琳一切经音义五二:“魁取:苦■反,说文:
‘羹斗曰魁。’经文从木作槐、●二形,非体也。”据此,则六朝、唐代写经
生书“魁”正作“槐”。
〔一一〕续家训“髻”作“暨”,未可从。
〔一二〕佩觿上:“金华则金畔着华,■扇则木旁作扇。”原注:“此二
句出颜氏家训。”〔一三〕专辄,亦本书习用词,本篇下文:“但令体例成就,
不为专辄耳。”“后人专辄加傍日耳。”又杂艺篇:“加以专辄造字,猥拙甚于
江南。”晋书刘弘传:“敢引覆餗之刑,甘受专辄之罪。”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以为“凡人有所倚恃而妄为之”。又详札朴卷三。
又问:“东宫旧事‘六色罽■’〔一〕,是何等〔二〕物?当作何音?”
答曰:“案:说文云:‘莙,牛藻也,读若威。’音隐:‘坞瑰反〔三〕。’即陆
机所谓‘聚藻,叶如蓬’者也〔四〕。又郭璞注三苍〔五〕亦云:‘蕴,藻之
类也,细叶蓬茸生。’然〔六〕今水中有此物,一节长数寸,细茸如丝,圆
绕可爱〔七〕,长者二三十节,犹呼为莙〔八〕。又寸断五色丝〔九〕,横着
线股间绳之〔一0〕,以象莙草,用以饰物,即名为莙;于时当绀〔一一〕
六色罽,作此莙以饰绲带,张敞因造纟旁畏耳〔一二〕,宜作隈〔一三〕。”〔一〕
鲍本注:“‘■’疑是‘隈’字。”〔二〕何等,汉、魏、六朝人习用语,犹今
言什么。史记三王世家:“王夫人曰:‘陛下在,妾又何等可言。’”后汉书东
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孟子公孙丑篇:“敢问夫
子恶乎长?”赵岐注:“丑问孟子才志所长何等?”吕氏春秋爱类篇:“其故
何也?”高诱注:“为何等故也。”艺文类聚八五引笑林:“问人可与何等
物?”左延年从军行:“从军何等乐?”俱其例证。
〔三〕宋本“音隐”下有“疑是隈字”四字。续家训“瑰”作“块”,
朱本于“音”字断句,御览九九九引无“隐”字及“反”字,俱非是。沈揆
曰:“说文:‘莙,牛藻也,从艹君声,读若威。渠陨切。’与颜氏所引不同,
未详。”卢文弨曰:“隋书经籍志:‘说文音隐,四卷。’宋本此书‘音隐’下
有‘疑是隈字’四字,此不知音隐是书名,误认为莙字作音耳。沈氏考证亦
但疑‘渠陨’与‘坞瑰’有异,则此当又在沈之后校者所加,亦非出沈氏,
今故删去。至‘渠陨切’,乃徐铉等所加,不可为据;音隐所音,正与读若
威合,当从之。”郝懿行曰:“按:尔雅释文云:‘莙,其陨反,孙居筠反。’
则当读为君若菌矣;而说文读若威,颜氏音以坞瑰反,是已。”沈涛铜熨斗
斋随笔三:“音隐,书名,隋书经籍志有说文音隐四卷,之推引是书音莙为
坞瑰反耳,旧校‘隐’字下注云:‘疑是隈字。’误认隐为莙字之音,以为莙
不当音隐,疑为隈字之误,非也。”器案:君、威二字,古声近通用,如君
姑亦作威姑,即其例证,故许慎读莙若威。说文音隐,今有毕沅辑本。
〔四〕宋本“机”作“玑”,御览“玑”作“机”,“聚”作“蕴”,“即”
上有“窃”字。四库全书考证曰:“刊本‘玑’讹‘机’,据书录解题改。”
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毛诗草木虫鱼疏二卷,乌程令吴郡陆机撰。’”卢
文弨曰:“经典释文序录:‘陆玑,字符恪,吴太子中庶子,乌程令。’案:
诸书多有作陆机者,无妨二人同名。颜氏所引语,在诗召南‘于以采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