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拓本及广川书跋、沈揆考证作“有”。
〔一0〕赵曦明曰:“‘而’本作‘所’,沈氏改。”器案:广川书跋作
“而”,续家训作“所”。
〔一一〕赵曦明曰:“‘也’本作‘世’,沈氏改。”案:广川书跋作“也”,
续家训作“世”。
〔一二〕刻此诏□左,广川书跋此句作“刻此铭故刻左”,“铭”当是
“诏”字之误。
续家训、沈氏考证本、罗本、程本、胡本、何本、鲍本□不空,拓本
作“故刻”二字,傅本、朱本作“于”字,颜本跳行另起,今从宋本。
〔一三〕沈揆曰“蜀有秦权二铭,篆文明具,因备载之,以考颜氏之
异。‘廿六年,皇帝尽幷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
绾,法度量●不●歉疑者,皆明●之。’凡四十字,颜氏亦四十字,而今本
有四十一字,盖误以‘廿’为‘二十’字。‘明●之’,颜氏误作‘●明之’,
义未安,当从篆本。(永乐大典八二六九“本”作“文”)●,古则字,谢本
音制,非。●,古壹字。‘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
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
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凡六十字。颜氏称‘五十八字,
一字磨灭,见有五十七字,了了分明’。‘皆有刻辞焉’,颜氏无‘有’字。
而‘刻辞不称’,颜氏误以‘而’字作‘所’字。‘其于久远也’,颜氏误以
‘也’字作‘世’字,说文●注云:‘秦刻石也字。’权铭正作●字。‘刻此
诏故刻左’,颜氏缺‘故刻’二字,而云‘一字磨灭’。字数不同,恐颜氏所
见秦权,自有异同,故仍从颜氏。若‘而’字‘也’字则真误,故改焉。”
卢文弨曰:“案:今家训亦作‘明●之’,当是后人所改正。海盐张燕昌芑堂
云:‘郑夹漈以石鼓文■字,与秦权■字同,遂疑石鼓文为秦制,则秦权似
当作■。’文弨案:颜所见是‘●’字,与‘世’形近,故误作‘世’,必非
‘■’字。或郑所见之权又不同。”〔一四〕赵曦明曰:“隋书李德林传:‘德
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除中书侍郎。齐主召入文林馆,又令与黄门侍郎颜
之推用判文林馆事。高祖受顾命,为丞相府属。登阼之日,授内史令。’”〔一
五〕胡本“此”作“在”,未可从。
〔一六〕续家训“作”作“施”。
汉书云:“中外禔福〔一〕。”字当从示〔二〕。禔,安也,音匙匕之匙,
义见苍雅、方言〔三〕。河北学士皆云如此。而江南书本〔四〕,多误从手〔五〕,
属文者对耦,并为提挈之意,恐为误也。〔六〕〔一〕赵曦明曰:“见司马相
如传。”案:史记司马相如传同。
〔二〕续家训“示”误“是”。
〔三〕案:说文示部说同。
〔四〕抱经堂校定本脱“本”字,宋本、续家训及各本都有,今据补。
书本为六朝、唐人习用之词,本篇下文云:“江南书本‘穴’皆误作‘六’。”
王烛宝典引字训解瀹字曰:“其草或草下,或水旁,或火旁,皆依书本。”晁
公武古文尚书诂训传引刘炫尚书述义曰:“‘四隩既宅’,今书本‘隩’皆作
‘墺’。”汉书孔光传:“犬马齿拧!毖帐抛ⅲ骸岸劣腭笸袷楸居凶鳌亍
者,俗写误也。”又外戚孝成赵皇后传:“赫? 。纸。”颜师古注:“今书本‘赫’
字或作‘击’。”慧琳一切经音义七七引风俗通:“案:刘向别录:‘雠校,一
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
雠。’”又引集训:“二人对本校书曰雠。”则书本之说,汉代已有之,且有区
别,本者犹今言底本,书者犹今言副本。爰及赵宋,刻板大行,名义遂定,
如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遂以书本为一例焉。
〔五〕赵曦明曰:“下云‘恐为误’,则此处‘误’字衍。”案:佩觿上:
“妒媚、提福之殊。”原注:“汉书禔福,上字从示,音匙匕之匙,俗或从手,
误也。”即本之推此文为说。
〔六〕续家训及各本无“也”,今从宋本。
或问〔一〕:“汉书注:‘为元后父名禁,故禁中为省中〔二〕。’何故以
‘省’代‘禁’?”答曰:“案:周礼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纠禁〔三〕。’郑
注云:‘纠,犹割也,察也〔四〕。’李登云:‘省,察也〔五〕。’张揖云:‘省,
今省? 。也〔六〕。’然则小井、所领二反,并得训察。其处既常有禁卫省察〔七〕,
故以‘省’代‘禁’。? 。,古察字也。”〔一〕续家训“问”下有“曰”字。
〔二〕器案:此昭纪“共养省中”下伏俨注引蔡邕文,今见独断上。
三辅黄图六杂录及汉书昭纪颜注,说俱与蔡邕同。
〔三〕赵曦明曰:“纠,今书作‘纠’,乃正字,注同。”〔四〕续家训
无“割”下“也”字。宋本原注:“一本无‘犹割也’三字。”赵曦明曰:“本
注元有。”〔五〕器案:此盖出声类,今佚。隋书经籍志:“声类十卷,魏左
校令李登撰。”〔六〕段玉裁曰:“此盖出古今字诂,谓‘●’今字作‘省’。”
器案:古今字诂今佚,任大椿小学钩沈古今字诂收此文,王念孙校云:“案
上‘省’字当作‘●’,说文:‘●,古文省字。’”〔七〕续家训“常”作“当”。
汉明帝纪:“为四姓小侯立学〔一〕。”按:桓帝加元服〔二〕,又赐四
姓及梁、邓小侯帛〔三〕,是知皆外戚也。明帝时,外戚有樊氏、郭氏、阴
氏、马氏为四姓〔四〕。谓之小侯者,或以年小获封〔五〕,故须立学耳〔六〕。
或以侍祠猥朝〔七〕,侯非列侯,故曰小侯〔八〕,礼云:“庶方小侯〔九〕。”
则其义也。
〔一〕赵曦明曰:“‘汉’上当有‘后’字。”卢文弨曰:“在永平九年。”
〔二〕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文津本“按”作“校”,
属上句读,与后汉书明纪合;今从宋本。后汉书安纪:“永初三年春正月庚
子,皇帝加元服。”李贤注:“元服,谓加冠也。士冠礼曰:‘令月吉辰,加
尔元服。’郑玄云:‘元,首也。’”〔三〕卢文弨曰:“后汉书桓帝纪:‘建和
二年春正月甲子,皇帝加元服,赐四姓及梁、邓小侯、诸夫人以下帛,各有
差。’四姓见下。皇后纪:‘和熹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父训,护羌校
尉。顺烈梁皇后,讳姡蠼讨!薄菜摹澄难∥渡惺槿美舨糠夂
第一表注引“为”上有“是”字。
〔五〕器案:汉书外戚传下:“哀帝即位,遣中郎谒者张由,将医治中
山小王。”小王、小侯义同,盖俱谓其以年小获封也。
〔六〕赵曦明曰:“后汉书樊宏传:‘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世祖之
舅。’皇后纪:‘光武郭皇后,讳圣通,真定? 。人。父昌,仕郡功曹。光烈阴
皇后,讳丽华,南阳新野人。
兄识为将。明德马皇后,伏波将军援之小女。’”〔七〕为范尚书让吏部
封侯第一表注引应劭汉官典职有四姓侍祠侯。
〔八〕案:此说本袁宏,见后汉纪明纪。
〔九〕赵曦明曰:“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
外曰子,自称曰孤。’”后汉书云:“鹳雀衔三鳝鱼〔一〕。”多假借为鳣鲔之
鳣;俗之学士,因谓之为鳣鱼。
案:魏武四时食制〔二〕:“鳣鱼大如五斗奁〔三〕,长一丈。”郭璞注
尔雅〔四〕:“鳣长二三丈〔五〕。”安有鹳雀能胜一者〔六〕,况三乎〔七〕?
鳣又纯灰色,无文章也。鳝〔八〕鱼长者不过三尺,大者不过三指,黄地黑
文;故都讲云:“蛇鳝,卿大夫服之象也〔九〕。”续汉书及搜神记〔一0〕
亦说此事,皆作“鳝”字。孙卿云:“鱼鳖■鳣〔一一〕。”及韩非〔一二〕、
说苑〔一三〕皆曰:“鳣似蛇,蚕似蠋。”并作“鳣”字。假“鳣”为“鳝”,
其来久矣〔一四〕。
〔一〕宋本原注:“鳝音善。”御览九三七、山樵暇语五引都有“音善”
二字。案:引后汉书见杨震传。
〔二〕卢文弨曰:“案:魏武食制,唐人类书多引之,而隋、唐志皆不
载;唐志有赵武四时食法一卷,非此书。”器案:和名类聚钞四引四时食制
经,当即此书。
〔三〕御览引“斗”作“升”。案:自汉以来,俗写“斗”作“什”,
即许慎所讥“人持十为斗”者。“什”、“升”二字形近,因此古书多此。
〔四〕御览引“雅”下有“云”字。
〔五〕续家训及各本无“三”字,今从宋本,御览及重修政和证类本
草二0引都有“三”字,与尔雅释鱼郭注原文合。又御览“丈”误“尺”。
赵曦明曰:“郭注:‘鱣,大魚,似■而短鼻,口在頷下,体有邪行甲,无鳞,
肉黄,大者长二三丈。今江东呼为黄鱼。’”〔六〕卢文弨曰:“胜音升。”案:
杨震传注:“案:续汉及谢承书,‘鳣’字皆作‘鳝’,然则鳣、鳝古字通也。
鳣鱼长不过三尺,黄地黑文,故都讲云:‘蛇鳝,卿大夫之服象也。’郭璞云:
‘鳣鱼长二三丈,音知然反。’安有鹳雀能胜二三丈乎?此为鳣明矣。”李贤
即本此文为说。
〔七〕续家训、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文津
本及御览、靖康缃素杂记四、山樵暇语引“三”下都有“头”字,今从宋本。
〔八〕御览作“鳣”。
〔九〕赵曦明曰:“后汉书杨震传:‘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常客居
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
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注:
‘冠,音贯,即鹳雀也。鳣、鳝字古通,长不过三尺,黄地黑文,故都讲云
然。’案:都讲,高第弟子之称也。”〔一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