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主客郎李恕〔六〕问梁使曰:“江南有露葵否?”答曰:“露葵是莼,水乡
所出。卿今食者绿葵菜耳〔七〕。”李亦学问,但不测彼之深浅,乍闻无以核
究〔八〕。〔一〕“者”字各本俱脱,今据类说、能改斋漫录六、海录碎事七
补;抱经堂本臆增作“父”,今不从。
〔二〕宋本“葵”下有“菜”字,类说、能改斋漫录、海录碎事都无
“菜”字。赵曦明曰:“案:露葵乃人家园中所种者,列女传:‘鲁漆室女谓:
“昔晋客马逸践吾园葵,使吾终岁不厌葵味。”’古诗:‘青青园中葵,朝露
待日晞。’潘岳闲居赋:‘绿葵含露。’唐王维诗:‘松下清斋折露葵。’其非
水中之莼明甚。”器案:古文苑载宋玉讽赋:“烹露葵之羹。”即指水产之莼,
则蔡朗所呼,不无所本。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倾阳逐露葵。”王洙注引曹
子建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太阳”以说之。本草家谓:“古人采葵,必待
露解,故名露葵。”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露葵,今人呼为滑菜。”盖水产
之葵,尔雅谓之菟葵,倾阳之葵,尔雅谓之蘬,蘬、葵音近,而俱以露称,
故相混耳。
〔三〕“仿效”,宋本、鲍本、汗青簃本作“仿效”,同。
〔四〕赵曦明曰:“承圣,元帝年号。”〔五〕“士大夫”,能改斋漫录、
类说作“士人”。
〔六〕李慈铭曰:“案:李恕之‘恕’当作‘庶’。李庶为李阶子,北
史附李崇传,历位尚书郎,以清辩知名,常摄宾司,接对梁客,梁客徐陵深
叹美焉。”案:隋书百官志中,记后齐官制,尚书省下,祠部尚书所统有主
客,“掌诸蕃杂客等事”。
〔七〕类说、能改斋漫录引此句作“今食者绿葵耳”。
〔八〕“核究”,各本皆作“覆究”,今从宋本。
思鲁等姨夫彭城刘灵,尝与吾坐,诸子侍焉。吾问儒行、敏行曰:“凡
字与谘议〔一〕名同音者,其数多少,能尽识乎?”答曰:“未之究也,请
导示之。”吾曰:“凡如此例,不预研检,忽见不识,误以问人,反为无赖〔二〕
所欺,不容易也。”因为说之,得五十许字〔三〕。诸刘叹曰:“不意乃尔!”
若遂不知,亦为异事。
〔一〕卢文弨曰:“隋书百官志:‘皇弟、皇子府置谘议参军。’”器案:
此盖之推于诸刘前,不便直斥刘灵之名,故举其官号。
〔二〕卢文弨曰:“史记高祖纪集解:‘江湖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猾者
为无赖。’”胡三省通鉴二八七注:“俚俗语谓夺攘苟得无媿耻者为无赖。”
〔三〕刘盼遂曰:“案:敦煌写本切韵下平十六青韵,灵纽字凡二十八,广
韵下平十五青韵,灵纽字凡八十七,集韵下平十五青韵,灵纽字凡一百六十
五,黄门预修切韵,而所收之字乃减于黄门所说,异矣。”校定书籍,亦何
容易,自扬雄、刘向〔一〕,方称此职耳。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二〕。
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三〕。
〔一〕卢文弨曰:“汉书扬雄传:‘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少好学博
览,无所不见,校书天禄阁上。’又艺文志:‘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
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每一书已,向辄条其
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案:刘向字子政,传附见汉书楚元王传。
〔二〕黄叔琳曰:“为好雌黄者下一针砭,可谓要言不烦。”卢文弨曰:
“梦溪笔谈(卷一):‘改字之法,粉涂则字不没,惟雌黄漫则灭,仍久而不
脱。’”案:宋景文笔记上:“古人写书,尽用黄纸,故谓之黄卷。颜之推曰:
‘读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雌黄与纸色类,故用之以灭误。今人用
白纸,而好事者多用雌黄灭误,殊不相类。道、佛二家写书,犹用黄纸。齐
民要术有治雌黄法。或曰:‘古人何须用黄纸?’曰:‘糱染之,可用辟蟫。
今台家诏敕用黄,故私家避不敢用。’”〔三〕器案:本书文章篇:“举此一隅,
触途宜慎。”一隅有单辞、孤证及一个例证之意。此文用前义,文章篇则用
后义也。荀子尧问篇:“天下其在一隅。”吕氏春秋用众篇:“此其一隅也。”
周礼肆师职:“岁时之祭祀亦如之。”注:“月令:‘仲春命民社。’此其一隅。”
战国策秦策一注:“此其一隅也。”嵇康声无哀乐论:“今蒙启导,将言其一
隅焉。”又明胆论:“故略举一隅,想不重疑。”梁书刘歊传:“各得一隅,无
伤厥义。”北齐书宋游道传:“举此一隅,余诈可验。”诸“一隅”,都和文章
篇用法相同。论语述而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卷第四 文章 名实 涉务
文章第九
夫文章者,原出五经〔一〕:诏命策檄〔二〕,生于书者也;序述论议
〔三〕,生于易者也;歌咏赋颂〔四〕,生于诗者也;祭祀哀诔〔五〕,生于
礼者也;书奏箴铭〔六〕,生于春秋者也。朝廷宪章〔七〕,军旅誓诰〔八〕,
敷显仁义,发明功德,牧民〔九〕建国,施用多途〔一0〕。至于陶冶性灵
〔一一〕,从容讽谏〔一二〕,入其滋味〔一三〕,亦乐事也。行有余力,则
可习之〔一四〕。然而自古文人,多陷轻薄〔一五〕: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
过〔一六〕;宋玉体貌容冶,见遇俳优〔一七〕;东方曼倩,滑稽不雅〔一八〕;
司马长卿,窃赀无操〔一九〕;王褒过章僮约〔二0〕;扬雄德败美新〔二一〕;
李陵降辱夷虏〔二二〕;刘歆反复莽世〔二三〕;傅毅党附权门〔二四〕;班
固盗窃父史〔二五〕;赵元叔抗竦过度〔二六〕;冯敬通浮华摈压〔二七〕;
马季长佞媚获诮〔二八〕;蔡伯喈同恶受诛〔二九〕;吴质诋忤乡里〔三0〕;
曹植悖慢犯法〔三一〕;杜笃乞假无厌〔三二〕;路粹隘狭已甚〔三三〕;陈
琳实号麤疏〔三四〕;繁钦性无检格〔三五〕;刘桢屈强输作〔三六〕;王粲
率躁见嫌〔三七〕;孔融、祢衡,诞傲致殒〔三八〕;杨修、丁廙,扇动取毙
〔三九〕;阮籍无礼败俗〔四0〕;嵇康凌物凶终〔四一〕;傅玄忿斗免官〔四
二〕;孙楚矜夸凌上〔四三〕;陆机犯顺履险〔四四〕;潘岳干没取危〔四五〕;
颜延年负气摧黜〔四六〕;谢灵运空疏乱纪〔四七〕;王元长凶贼自诒〔四八〕;
谢玄晖侮慢见及〔四九〕。凡此诸人,皆其翘秀〔五0〕者,不能悉记,大
较如此〔五一〕。至于帝王,亦或未免。自昔天子而有才华者,唯汉武、魏
太祖、文帝、明帝、宋孝武帝,皆负世议〔五二〕,非懿德之君也。自子游、
子夏、〔五三〕荀况〔五四〕、孟轲〔五五〕、枚乘〔五六〕、贾谊〔五七〕、
苏武〔五八〕、张衡〔五九〕、左思〔六0〕之俦,有盛名而免过患者,时复
闻之,但其损败居多耳。每尝思之,原其所积〔六一〕,文章之体,标举兴
会〔六二〕,发引性灵,使人矜伐〔六三〕,故忽于持操〔六四〕,果于进取
〔六五〕。今世文士,此患弥切〔六六〕,一事惬当〔六七〕,一句清巧〔六
八〕,神厉九霄,志凌千载,〔六九〕自吟自赏,不觉更有傍人〔七0〕。加
以砂砾所伤,惨于矛戟〔七一〕,讽刺之祸,速乎风尘〔七二〕,深宜防虑,
以保元吉。〔七三〕〔一〕文心雕龙宗经篇:“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
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记
传盟檄(从唐写本),则春秋为根。”此亦当时主张文章原本五经之说也。
〔二〕文心雕龙诏策篇:“命者,使也。秦幷天下,改命曰制。汉初定
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敕戒州部,
诏诰百官,制施赦命,策封王侯。策者,简也。制者,裁也。诏者,告也。
敕者,正也。”又檄移篇:“檄者,皦也,宣露于外,皦然明白也。”〔三〕文
心雕龙论说篇:“故议者宜言;说者说语;传者转师;注者主解;赞者明意;
评者平理;序者次事;引者胤辞:八名区分,一揆宗论。论也者,弥纶群言,
而研精一理者也。”又颂赞篇:“及迁史、固书,托赞褒贬,约文以总录,颂
体以论辞,又纪传后评,亦同其名;而仲洽流别,谬称为述,失之远矣。”
案:汉书叙传下曰:“其叙曰:‘皇矣汉祖云云。’”师古曰:“自‘皇矣汉祖’
以下诸叙,皆班固论撰汉书意,此亦依放史记之叙目耳。史迁则云为某事作
某本纪某传,班固谦不言作而改言述,盖避作者之谓圣,而取述者之谓明也。
但后之学者,不晓此为汉书叙目,见有述字,因谓此文追述汉书之事,乃呼
为汉书述,失之远矣。挚虞尚有此惑,其余曷足怪乎?”〔四〕尚书舜典:“诗
言志,歌永言。”文心雕龙明诗篇:“民生而志,咏歌所含。”说文欠部:“歌,
咏也。”徐锴系传曰:“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玉篇言部:“咏,长言也,
歌也。”文心雕龙诠赋篇:“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又颂赞
篇:“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赵曦明曰:“‘颂’,宋本作‘诵’,
古通用。”案:艺苑卮言一引作“颂”。
〔五〕祭,祭文,文选有祭文类。祀,郊庙祭祀乐歌。乐府诗集一:“周
颂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之乐歌也;清庙,祀太庙之乐歌也;我将,祀明堂
之乐歌也;载芟、良耜,借田社稷之乐歌也。然则祭乐之有歌,其来尚矣。”
文心雕龙哀吊篇:“赋宪之谥,短折曰哀。哀者,依也,悲实依心,故曰哀
也。”又诔碑篇:“诔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御览五九六引挚
虞文章流别论:“哀辞者,诔之流也,崔媛、苏顺、马融等为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