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注:‘春秋谓年也。言年少,春秋尚多,故称富。’案:与高年义相反。”
黄叔琳曰:“自骈丽声韵之文盛,而假借讹谬之语益多矣。”〔二七〕南史沈
庆之传:“庆之厉声曰:‘众人附见古今,不如下官耳学也。’”夫文字者,坟
籍〔一〕根本。世之学徒,多不晓字:读五经者,是徐邈而非许慎〔二〕;
习赋诵者,信褚诠而忽吕忱〔三〕;明史记者,专徐、邹而废篆籀〔四〕;学
汉书者,悦应、苏而略苍、雅〔五〕。不知书音是其枝叶,小学乃其宗系〔六〕。
至见服虔、张揖音义则贵之,得通俗〔七〕、广雅而不屑。一手之中〔八〕,
向背如此,况异代各人乎〔九〕?〔一〕坟籍,犹言书籍。文选应休琏与从
弟君苗君胄书:“潜精坟籍,立身扬名,斯为可矣。”吕延济注曰:“坟籍为
典坟也。”文选序:“概见坟籍,旁出子史。”〔二〕赵曦明曰:“晋书儒林传:
‘徐邈,东莞姑幕人。永嘉之乱,家于京口。邈姿性端雅,博涉多闻。孝武
招延儒学之士,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虽
不口传章句,然开释文义,标明指趣,撰五经音训,学者宗之。’后汉书儒
林传:‘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性淳笃,博学经籍,撰五经异义,又作
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传于世。’”〔三〕宋本“忽”作“笑”。赵曦明曰:“汉
书扬雄传所载诸赋注内时引诸诠之之说,宋祁亦时引之,经典释文闲亦引之。
诸、褚字不同,未知孰是。隋书经籍志:‘字林七卷,晋弦令吕忱撰。’”李
详曰:“隋书经籍志:‘百赋音十卷,宋御史褚诠之撰。’”刘盼遂曰:“汉书
司马相如传上颜注:‘近代之读相如赋者,多皆改易义文,竞为音说,徐广、
邹诞生、褚诠之、陈武之属是也。今于彼数家,并无取焉。’今案:颜监之
不取褚诠,盖亦绳其祖武则然。”器案:隋书经籍志:“梁又有中书舍人褚诠
之集八卷,录一卷,亡。”史记会注本魏公子传正义:“(吕)忱,字伯雍,
任城人,吕姓,晋弦令,作字林七卷。”〔四〕“徐”原作“皮”,今据少仪外
传上引改。案:司马贞史记索隐序:“贞观中,谏议大夫崇贤馆学士刘伯庄,
达学宏才,钩深探赜,又作音义二十卷,比于徐、邹,音则具矣。”正以徐、
邹并言,以徐、邹注史记,重在字义,故此云“专徐、邹而废篆籀”也。赵
曦明曰:“‘皮’未详,疑是‘裴’字之误,裴骃着史记集解八十卷。或云是
‘徐’,宋中散大夫徐野民撰史记音义十二卷,见隋书经籍志。”刘盼遂引吴
承仕曰:“邹谓邹诞生,‘皮’疑当为‘裴’,或当为‘徐’,谓裴骃、徐广也。
使皮音为世所行,不应隋、唐间人都不一引。书证篇曰:‘史记又作悉,误
而为述,裴、徐、邹皆以悉音述。’连言裴、徐、邹,足证此文‘皮’字之
误。又按:赵注以为‘裴’之讹。”器案:谓“皮”为“徐”之误者是,少
仪外传引正作“徐”,今已据以改正矣。赵曦明曰:“许慎叙说文解字略云:
‘黄帝之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及宣王大篆五十篇,与古文或异。其后七
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斯作仓颉篇,中车
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
谓小篆者也。是时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是绝矣。’”〔五〕
赵曦明曰:“汉书叙例:‘应劭,字仲瑗,汝南南顿人。后汉萧令、御史、营
陵令、(原脱“陵”字,器据意林引风俗通补。)泰山太守。苏林,字孝友,
陈留外黄人。魏给事中。黄初中,迁博士,封安成亭侯。’隋书经籍志:‘汉
书集解音义二十四卷,应劭撰。三苍三卷,郭璞注。’秦相李斯作苍颉篇,
汉扬雄作训纂篇,后汉郎中贾鲂作滂喜篇,故曰三苍。又埤苍三卷、广雅三
卷,并魏博士张揖撰。小尔雅一卷,孔鲋撰,李轨略解。”〔六〕黄叔琳曰:
“韩云:‘士大夫宜略识字。’苏东坡闲时,恒看字书。”〔七〕赵曦明曰:“隋
书经籍志:‘通俗文一卷,服虔撰。’”〔八〕器案:意林引抱朴子:“一手之
中,不无利钝;方之他人,若江、汉之与潢污。”〔九〕宋本原注:“世人皆
以通俗文为服虔造,未知非服虔而轻之,犹谓是服虔而轻之,故此论从俗也。”
赵曦明曰:“案:后汉书儒林传:‘服虔,字子慎,初名重,又名只,后改为
虔。河南荥阳人。以清苦建志,有雅才,善着文论,作春秋左氏传解,又以
左传驳何休之所驳汉事六十余条。拜九江太守。免,遭乱行客,病卒。’”夫
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
得其原本;至于文字,忽不经怀〔一〕,己身姓名,或多乖舛,纵得不误,
亦未知所由。近世有人为子制名:兄弟皆山傍立字,而有名峙者〔二〕;兄
弟皆手傍〔三〕立字,而有名机者〔四〕;兄弟皆水傍〔五〕立字,而有名
凝〔六〕者。名儒硕学,此例甚多。若有知吾钟之不调〔七〕,一何可笑〔八〕。
〔一〕器案:本书名实篇:“公事经怀。”南史袁粲传:“虽位仕隆重,
不以世务经怀。”经怀,犹今言经心也。
〔二〕宋本“峙”作“歭”。何焯曰:“‘峙’疑‘歭’。”段玉裁曰:“说
文有歭无峙,后人凡从止之字,每多从山;至如岐字本从山,又改路岐之岐
从止,则又山变为止也。
颜意谓从山之峙不典,不可以命名。”郝懿行曰:“峙盖邢峙耶?”刘
盼遂引吴承仕曰:“按北齐书:‘邢峙字士峻。’名字相应,亦从山作之。颜
氏所讥,此其一例。”龚道耕先生曰:“宋本是也。颜时俗书‘歭’作‘峙’,
故以正体书之,以见其字本不从山。”〔三〕宋本及类说“手傍”作“手边”,
罗本、傅本、何本作“手傍”,余本作“木傍”。
〔四〕段玉裁曰:“机字本作机,说文有机无机,其几微亦不从木,世
俗作机字,亦不典也。”卢文弨曰:“‘兄弟皆手傍(本作“边”)立字,而有
名●者’,‘手’误作‘木’,‘●’误作‘机’,今并注一皆改正。”龚道耕先
生曰:“宋本作‘手边’是也。
颜时俗书‘机’作‘●’,而‘机’字本不从手,与上‘歭’字同。说
文木部:‘机,主发谓之机。’‘机,机木也。’唐韵:‘居履切。’与机字音义
俱异,段谓‘机字本作机,说文有机无机’,皆不可解。”器案:南史梁安成
康王秀传:“子机嗣。机字智通。机弟推,字智进。”之推所讥,此其一例。
以子云之姓或从木作杨、或从■作扬例之,则相沿久矣。
〔五〕类说“水傍”作“水边”。
〔六〕“凝”,宋本以下诸本俱如此作,獨抱經堂本改作“■”。段玉裁
曰:“此亦颜时俗字。凝本从●,俗本从水,故颜谓其不典,今本正文仍作
正体,则又失颜意矣。”龚道耕先生曰:“‘■’当依原本作‘凝’,段说误,
见上。”严式诲曰:“案:北齐神武诸子澄、洋、演、湛之属,皆水旁立字,
而有新平王凝,正颜氏所讥也。”〔七〕沈揆曰:“淮南子修务篇:‘昔晋平公
令官为钟,钟成而示师旷,师旷曰:“钟音不调。”平公曰:“寡人以示工,
工皆以为调;而以为不调,何也?”师旷曰:“使后世无知音则已,若有知
音者,必知钟之不调。”’‘吾’字疑当为‘晋’字。一本以‘钟’为‘种’
者尤非。”郝懿行曰:“见吕览。”器案:见吕氏春秋长见篇。
〔八〕器案:战国策燕策上:“齐王按戈而却曰:‘此一何庆吊相随之
速也。’”说苑尊贤篇:“应侯曰:‘今日之琴,一何悲也。’”古乐府陌上桑:
“使君一何愚。”古诗十九首:“音响一何悲。”丰溪艮思氏辞征曰:“一,语
助词。”吾尝从齐主〔一〕幸幷州〔二〕,自井陉关入上艾县〔三〕,东数十
里,有猎闾村。后百官受马粮在晋阳东百余里亢仇城侧。并不识二所本是何
地,博求古今,皆未能晓。及检字林、韵集〔四〕,乃知猎闾是旧躐(足改谷)
余聚〔五〕,亢仇旧是? 。? 。亭〔六〕,悉属上艾。时太原王劭〔七〕欲撰乡邑
记注,因此二名闻之,大喜〔八〕。
〔一〕宋本、罗本、鲍本、汗青簃本作“齐主”,余本俱误作“齐王”,
永乐大典三五八0亦误作“齐王”。
〔二〕赵曦明曰:“隋书地理志:‘太原郡,后齐幷州。’”案:北齐书
文宣帝纪:“天保九年六月乙丑,帝自晋阳北巡,己巳,至祁连池,戊寅,
还晋阳。”又之推传:“天保末,从至天池。”天池即祁连池,胡人呼天曰“祁
连”。家训所言,即此时事。
〔三〕赵曦明曰:“汉书地理志:‘常山郡石邑,井陉山在西。太原郡
有上艾县。’”器案:井陉为太行八陉之一,见元和郡县志引述征记。尔雅释
山:“山绝,陉。”郭璞注:“连山中断绝。”〔四〕赵曦明曰:“字林见前。隋
书经籍志:‘韵集十卷,又六卷,晋安复令吕静撰。’”〔五〕宋本原注:“躐(足
改谷),音猎也。”赵曦明曰:“案:说文:‘邑落曰聚。’”〔六〕宋本原注:“? 。
? 。,上音武安反,下音仇。”永乐大典同。刘盼遂曰:“按:‘亢’疑为‘丸’
字之形误,亭名丸仇,故易讹为? 。? 。。吴检斋(承仕)先生曰:‘“亢”或是
“万”字之误。万、? 。同音,较丸尤近也。’”器案:广韵二十六桓“? 。,? 。
? 。,亭名,在上女,毋官切。? 。,音求。”当即本之字林、韵集,“上女”即
“上艾”之讹。
〔七〕隋书王劭传:“王劭,字君懋,太原晋阳人也。父松年,齐通直
散骑侍郎。劭少沈嘿,好读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