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遥揣皆曰悬者,悬是系物之称,物系则有不定之势;预计遥揣,有未定之意,
故云悬也。”李调元剿说四说同。
〔一八〕卢文弨曰:“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任政
于齐,桓公以霸。’循吏列传:‘子产者,郑之列大夫,相郑二十六年而死,
丁壮号哭,老人儿啼。’”〔一九〕论语学而篇:“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也。”
〔二0〕朱本“即”作“既”。
〔二一〕卢文弨曰:“言其一物无所见也。”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
〔一〕,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二〕?世人但见跨
马被甲,长槊〔三〕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辩乎地利〔四〕,
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不
知敬鬼事神〔五〕,移风易俗〔六〕,调节阴阳〔七〕,荐举贤圣之至也〔八〕。
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九〕,执辔如组
〔一0〕,反风灭火〔一一〕,化鸱为凤之术也〔一二〕。但知抱令守律〔一
三〕,早刑晚舍〔一四〕,便云我能平狱;不知同辕观罪〔一五〕,分剑追财
〔一六〕,假言而奸露〔一七〕,不问而情得之察也〔一八〕。
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
表〔一九〕,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一〕卢文弨曰:“佳快,言佳人快士,异乎庸流者也。”郝懿行曰:“快,
广韵云:‘称心也,可也。’后汉书盖勋传:‘卓问司徒王允曰:“欲得快司隶
校尉,谁可作者?”’”器案:胡三省通鉴一一二注:“江东人士,其名位通
显于时者,率谓之佳胜、名胜。”佳快与佳胜义近。
〔二〕少仪外传上、戒子通录二无“哉”字。
〔三〕“槊”原作“弰”,永乐大典一八二0八引同;朱本及戒子通录
引作“槊”,今据改正。龚道耕先生曰:“‘弰’当作‘槊’,? 。与槊同,矛长
丈八谓之槊。弰,玉篇训‘弓使箭’,集韵训‘弓末’,不得云长弰也。”〔四〕
卢文弨曰:“孙子始计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生
死也。’司马法定爵篇:‘凡战,顺天,阜财,怿众,利地,右兵:是谓五虑。
顺天,奉时;阜财,因敌;怿众,勉若;利地,守隘险阻;右兵,弓矢御,
殳矛守,戈戟助。’”〔五〕卢文弨曰:“汉书郊祀志:‘元帝好儒,贡禹、韦
玄成、匡衡等建言,祭祀多不应古礼,乃多所更定。’”〔六〕卢文弨曰:“孝
经:‘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七〕卢文弨曰:“书周官:‘三公燮理阴阳。’
汉书陈平传:‘文帝以平为左丞相,对上曰:“主臣!宰相佐天子,理阴阳,
调四时,理万物,抚四夷。”’”〔八〕卢文弨曰:“案:汉之三公,得自辟举
士,士之有行义伏岩穴者,常征上公车,贤者多出其中。”〔九〕何本、别解
及戒子通录二引“刑”作“型”。赵曦明曰:“‘刑’与‘型’同。”〔一0〕
鲍本“如”下注云:“一本作‘生’字。”案:傅本作“生”。卢文弨曰:“吕
氏春秋先己篇:‘诗曰:“执辔如组。”孔子曰:“审此言也,可以为天下。”
子贡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谓其躁也,谓其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
也;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案:家语好生篇亦载此,以为鄁诗,
而幷引‘两骖如? 。’,殊误。其载孔子之言曰:‘为此诗者,其知政乎!夫为
组者,总纰于此,成文于彼;言其动于近,行于远也。执此法以御民,岂不
化乎!竿旄之忠告,至矣哉!’案:毛诗传云:‘御众有文章,言能治众,动
于近,成于远也。’语意正相合。”器案:韩诗外传二:“故御马有法矣,御
民有道矣,法得则马和而欢,道得则民安而集。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
舞。’此之谓也。”则诗今古文都以“执辔如组”取譬御民。
〔一一〕赵曦明曰:“后汉书儒林传:‘刘昆,字桓公,陈留东昏人。
光武除为江陵令,时县连年火灾,昆辄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迁弘农太
守,虎皆负子渡河。建武二十二年,征代杜林为光禄勋。诏曰:“前在江陵,
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对曰:“偶然耳。”
帝叹曰:“此乃长者之言也。”’”〔一二〕赵曦明曰:“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字季智,一名香,陈留考城人。县选为蒲亭长。有陈元者,独与母居,而母
诣览,告元不孝。览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
元卒成孝子。乡邑为之谚曰:“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哺所生。”考城令
王涣闻览以德化民,署为主簿,谓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
无少鹰鹯之志耶?”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涣谢遣曰:“枳棘非鸾凤
所栖,百里非大贤之路。”以一月奉为资,令入太学。’”〔一三〕汉书杜周传:
“前王所是着为律,后王所是疏为令。”〔一四〕“早刑晚舍”,宋本原作“早
刑时舍”,注云:“‘时舍’,一本作‘晚舍’。”案:说郛本、罗本、颜本、程
本、胡本、何本、朱本、别解作“晚舍”,戒子通录二作“晚舍”,今据改正。
意谓早上判刑,晚上立刻赦免也。
〔一五〕朱亦栋曰:“左传成公十七年:‘郄犨与长鱼矫争田,执而梏
之,与其父母妻子同一辕。’杜注:‘系之车辕。’之推此句本此。然此事非
明察类,不解之推何以用之?抑或别有所本耶?”李详说同。
〔一六〕赵曦明曰:“太平御览六百三十九引风俗通:‘沛郡有富家公,
赀二千余万。
子纔数岁,失母,其女不贤。父病,令以财尽属女,但遗一剑,云:“儿
年十五,以还付之。”其后又不肯与儿,乃讼之。时太守大司空何武也,得
其辞,顾谓掾吏曰:“女性强梁,婿复贪鄙,畏害其儿,且寄之耳。夫剑者
所以决断;限年十五者,度其子智力足闻县官,得以见伸展也。”乃悉夺财
还子。’”〔一七〕赵曦明曰:“魏书李崇传:‘(崇)为扬州刺史。先是,寿春
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
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崇曰:“此易知耳。”令二父
与儿各在别处,禁经数旬,然后遣人告之曰:“君儿遇患,向已暴死。”苟泰
闻,即号咷,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
〔一八〕赵曦明曰:“晋书陆云传:‘(云)为浚仪令。人有见杀者,主名不
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十许日遣出,密令人随后,谓曰:“不出十里,当
有男子候之与语,便缚来。”既而果然。问之,具服,云:“与此妻通,共杀
其夫,闻其得出,故远相要候。”于是一县称其神明。’”〔一九〕赵曦明曰:
“古圣贤如舜、伊尹皆起于耕,后世贤而躬耕者多,不能以遍举。
尸子曰:‘子贡,卫之贾人。’左传载郑商人弦高及贾人之谋出荀莹而
不以为德者,皆贤达也。工如齐之■轮及东郭牙;厮役仆隶如儿宽为诸生都
养,王象为人仆隶而私读书;钓鱼屠牛,皆齐太公事;饭牛,宁戚事;卜式、
路温舒、张华,皆尝牧羊:史传所载,如此者非一。”夫所以读书学问〔一〕,
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二〕。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三〕,
怡声下气〔四〕,不惮劬劳,以致甘■〔五〕,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六〕;
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七〕,见危授命〔八〕,不忘诚谏〔九〕,
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
以自牧〔一0〕,礼为教本,敬者身基〔一一〕,瞿然自失〔一二〕,敛容抑
志也〔一三〕;素鄙吝者〔一四〕,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
恶满〔一五〕,赒穷恤匮〔一六〕,赧然〔一七〕悔耻,积而能散也〔一八〕;
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一九〕,齿弊舌存〔二0〕,含垢藏疾〔二
一〕,尊贤容众〔二二〕,疲痪谏ァ捕常舨皇ひ乱病捕摹常凰厍优痴撸
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二五〕,强毅正直,立言必信〔二六〕,求福不回,
〔二七〕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二八〕:历兹以往,百行皆然〔二九〕。纵
不能淳〔三0〕,去泰去甚〔三一〕。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三
二〕,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三三〕,
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三四〕;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梲
竖也〔三五〕;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三六〕;吟啸谈谑,讽咏辞
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三七〕,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三八〕
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一〕黄叔琳曰:“文气极平易,义理却极精实。”〔二〕卢文弨曰:“家
语六本篇:‘忠言逆耳,而利于行。’”案:明吴讷小学集解五引熊氏曰:“学
在知行二者。能知而不能行,与不学同。然欲行之,必先知之。今有人焉,
心无所知,目无所见,而欲足之能行,无是理也。故必读书学问,开心明目,
而后可利于行耳。”〔三〕卢文弨曰:“礼记祭义:‘曾子曰:“君子之所谓孝
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晋书孝友传:‘柔色承颜,怡怡以乐。’”〔四〕
卢文弨曰:“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五〕“■”,宋
本作“■”,原注云:“一本作‘旨’。”永乐大典一一六一八载寿亲养老新书
引作“●”,盖即“■”之讹误;朱本、鲍本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