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曰:“汉书:‘王阳在位,贡禹弹冠。’”案:此见汉书王吉传,师古注:“弹
冠者,且入仕也。”又萧望之传:“子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着闻当世;
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
也。”〔三〕赏析曰:“左传:‘楚子成章华之台。’”案:见昭公七年,杜预注
曰:“章华台,在今华容城内。”渚宫旧事三原注:“章华台,在江陵东百余
里,台形三角,高十丈余,亦名三休台是也。”案:此二句是说仕梁元帝朝,
时梁元建都江陵也。
〔四〕赏析曰:“左传:‘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 。是能读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案:见昭公十二年。
〔五〕御览一九六引渚宫旧事:“湘东王(萧绎)于子城中造湘东苑,
穿池构山,长数百丈。? 。山北有临风亭、明月楼,颜之推诗云:‘屡陪明
月宴。’并将军扈熙所造。”艺文类聚七四引萧绎谢赐弹? 。局启:“徘徊之势,
方希明月之楼。”〔六〕赏析曰:“宋玉高唐赋:‘王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
一妇人,曰:“妾,巫山之神女也,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
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七〕高士传中:“四皓
采芝歌:‘汉漠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文选思玄赋:“留
瀛洲而采芝兮,聊且以乎长生。”旧注:“瀛洲,海中山也。”〔八〕吴均与柳
恽相赠答六首:“黄鹂飞上苑,绿芷出汀洲。”〔九〕三国志吴书华核传:“核
上疏曰:‘卒有风尘不虞之变,当委版筑之役,应烽燧之急,驱怨苦之众,
赴白刃之难,此乃大敌所因为资也。’”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
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风尘相澒洞。”赵次公注:“凡兵之地,谓
之风尘。如隋颜之推古意诗云:‘歌舞未终曲,风尘闇天地。’”案:赵注引
“起”作“地”,误,当以此为正。
〔一0〕赏析曰:“淮南子:‘阖闾伐楚,破九龙之钟。’”案:见泰族
篇,高诱注曰:“楚为九龙之■以悬钟也。”〔一一〕赏析曰:“割千里,谓秦
割楚国之地千里也。”案:战国策楚策:“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一二〕
文选张孟阳七哀诗:“狐兔穴其中。”〔一三〕器案:即观我生赋“讫变朝而
易市”之意。
〔一四〕史记蔺相如传;“赵惠文时,得楚和氏璧。”邯郸,赵地。
〔一五〕御览三四四引豫章记:“吴未亡,恒有紫气见于牛斗之间,占
者以为吴方兴,唯张华以为不然。及平,此气逾明。张华闻雷孔章妙达纬象,
乃要宿,屏人,问天文将来吉凶。孔章曰:‘无他,唯牛斗之间有异气,是
宝物之精,上彻于天耳。’‘此气自正始、嘉平至今日,众咸谓孙氏之祥,惟
吾识其不然。今闻子言,乃玄与吾同。今在何郡?’曰:‘在豫章丰城。’张
遂以孔章为丰城令。至县移狱,掘深二丈,得玉匣长八九尺,开之,得二剑:
一龙渊,二即太阿。其夕,牛斗气不复见。孔章乃留其一,匣龙渊而进之。
剑至,张公于密室发之,光焰恚|,焕若电发。后张遇害,此剑飞入襄城水
中。孔章临亡,诫其子恒以剑自随。后其子为建安从事,经浅濑,剑忽于腰
中跃出;初出犹是剑,入水乃变为龙。逐而视之,见二龙相随而逝焉。孔章
曾孙穆之犹有张公与其祖书,反复桑根纸古字。县后有掘剑窟,方广七八尺。”
〔一六〕案:观我生赋:“小臣耻其独死,实有媿于胡颜。”意同。
〔一七〕梁简文帝伤离新体诗:“悯悯怆还途。”旧都,指江陵。
〔一八〕赏析曰:“君子,指梁主。”按:太玄翕:“翕缴恻恻。”注:“恻,
痛心也。”文选欧阳坚石临终诗:“下顾所怜女,恻恻心中酸。”〔一九〕论语
宪问篇:“饭蔬食,没齿无怨言。”集解引孔安国曰:“齿,年也。”皇侃义疏:
“没,终;齿,年也。? 。但食麤粝,以终余年,不敢有怨言也。”古诗纪
“余”作“余”。赏析曰:“此伤梁室灭亡,自媿不能殉难之诗,而题曰古意,
且托于楚王,更用吴师秦兵作影,惧显言之触祸也。前四,直从幼学壮行、
获逢知遇说起。‘楚王’句是感旧之根。‘作赋’六句,仍带文学,正写侍从
之乐。‘歌舞’八句,蒙上转落梁室兵连国灭,禾黍之感。后六,自媿独生,
不胜怀旧,而以忧伤终老结住。白发余齿,隐与‘十五’二句呼应。篇中对
偶虽多,而不涉纤巧,允称杰构。”又曰:“颜历仕梁、齐、周、隋四朝,而
此指为梁作者,一则元帝都江陵为楚地,二则始仕时在梁也。”
其二
宝珠出东国,美玉产南荆〔一〕。随侯曜我色〔二〕,卞氏飞吾声〔三〕。
已加明称物〔四〕,复饰夜光名〔五〕。骊龙旦夕骇〔六〕,白虹朝暮生〔七〕。
华彩烛兼乘〔八〕,价值讵连城〔九〕。常悲黄雀起〔一0〕,每畏灵蛟迎〔一
一〕。千刃安可舍〔一二〕,一毁难复营。昔为时所重,今为时所轻〔一三〕。
愿与浊泥会〔一四〕,思将垢石幷〔一五〕;归真川岳下〔一六〕,抱润潜其
荣〔一七〕。
〔一〕之推以珠玉自比,本为南人,故揭出东国、南荆,下分承言之。
〔二〕淮南览冥篇:“譬如随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高诱注:“随侯,汉东之国,姬姓诸侯也。随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
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随侯之珠,盖明月珠也。”史记李斯传:“今陛
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正义:“括地志云:‘濆山,一名昆山,一
名断蛇丘,在随州随县北二十五里。’说苑云:‘昔随侯行遇大蛇中断,疑其
灵,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去,因号其处为断蛇丘。岁余,蛇衔明珠径寸,
绝白而有光,因号随珠。’卞和璧,始皇以为传国玺也。”(和氏璧见下注。)
〔三〕韩非子和氏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
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
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
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
悲也?’和曰:‘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
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案:文选卢
子谅赠刘琨诗李善注引“和氏”作“卞和”。又案:卞和所遇楚三王,韩非
子作厉、武、文,新序杂事五作厉、武、共,淮南注作武、文、成,七谏注
作厉、武、成;琴操又以为怀王、平王,此传闻异辞也。
〔四〕荀子天论篇:“在物莫明于珠玉,珠玉不睹,则王公不为宝。”
〔五〕战国楚策:“乃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尹文子
大道上:“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
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田父虽疑,犹
录以归,置于庑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曰:
‘此怪之征,遄弃,殃可销。’于是遽而弃于远野。
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敢
贺王,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
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六〕庄子
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
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千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
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七〕礼记聘义:“夫
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 。气如白虹,天也。”郑玄注:“虹,天气也。”正
义曰:“白虹,谓天之白气。言玉之白气,似天之白气,故云天也。”〔八〕
史记田完世家:“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九〕御览八0
六引张载拟四愁诗:“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一0〕吕氏春
秋贵生篇:“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战国策楚策:“黄雀因
是,以俯噣白粒,仰柄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
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颜氏此文,盖合两书用
之。
〔一一〕博物志七:“澹台子羽■千金之璧渡河。河伯欲之。阳侯波起,
两蛟夹船,子羽左操璧,右操剑,两蛟皆死。既济,三投璧于河,河伯三跃
而归之。子羽毁璧而去。”〔一二〕器案:“千刃”疑当作“千仞”,见注〔一
0〕。彼言十仞,此言千仞,增之也。
〔一三〕汉书五行志二:“桂树华不实,黄爵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
为人所怜。”庾信伤王司徒褒诗:“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一四〕抱朴
子君道篇:“夜光起乎泥泞。”御览八0三引任子:“丹渊之珠,沈于黄泥。”
〔一五〕淮南子说山篇:“周之简圭,生于垢石。”高诱注:“简圭,大圭。
美玉生于石中,故曰生垢石。”〔一六〕荀子劝学篇:“玉在山而木润,珠生
渊而岸不枯。”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一七〕抱润,
指玉。潜荣,指珠。此之推思茂其才之意。
和阳纳言听鸣蝉篇(隋卢思道同赋)poiu〔一〕听秋蝉,秋蝉非一处。
细柳高飞夕,长杨明月曙;历乱起秋声,〔二〕参差搅人虑〔三〕。单吟如转
箫〔四〕,群噪学调笙;风飘流曼响〔五〕,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