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祈祷荐拔者。”〔四〕“为”字原无,赵曦明据小学外篇嘉言引补。器案:朱
本及少仪外传下引亦有“为”字,今从之。小学、通录、辨感编二、合璧事
类前五五、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壬九(以后简称事文类聚)引此并作“勿
为妖妄”。纪昀曰:“极好家训,只末句一个费字,便差了路头。杨子曰:‘言,
心声也。’盖此公见解,只到此段地位,亦莫知其然而然耳。”
卷第二 风操 慕贤
风操第六
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一〕匕箸〔二〕,咳唾〔三〕唯诺〔四〕,
执烛〔五〕沃盥〔六〕,皆有节文〔七〕,亦为至矣。但既残缺,非复全书;
其有所不载,及世事变改者,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
夫风操〔八〕。而家门〔九〕颇有不同,所见互称长短;然其阡陌〔一0〕,
亦自可知。昔在江南,目能视而见之,耳能听而闻之;蓬生麻中〔一一〕,
不劳翰墨〔一二〕。汝曹生于戎马之闲,视听之所不晓,故聊记录〔一三〕,
以传示子孙。
〔一〕赵曦明曰:“礼记曲礼上:‘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
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扱之。’”〔二〕赵曦明曰:“礼记曲
礼上:‘饭黍毋以箸。’”〔三〕赵曦明曰:“礼记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不
敢哕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洟。’”〔四〕赵曦明曰:“礼记曲
礼上:‘抠衣趋隅,必慎唯诺;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案:郑
玄注:“慎唯诺者,不先举,见问乃应。”〔五〕赵曦明曰:“礼记少仪:‘执
烛,不让不辞不歌。’”卢文弨曰:“管子弟子职:‘昏,将举火,执烛隅坐,
错总之法:横于坐所,栉之远近,乃承厥火,居句如矩,蒸间容蒸,然者处
下,捧碗以为绪,右手执烛,左手正栉,有堕代烛。’案:栉亦作堲,谓烛
烬;绪亦烛之烬也。堕,倦也,倦则易一人代之。”〔六〕赵曦明曰:“礼记
内则:‘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问所欲而敬进
之。’”〔七〕“节文”,各本皆作“节度”,涉下文而误,今从宋本。礼记坊记
曰:“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史记礼书:“事有宜
适,礼有节文。”此颜氏所本。
〔八〕风操,谓风度节操。晋书裴秀传:“少好学,有风操。”又王劭
传:“美姿容,有风操。”〔九〕后汉书皇甫规传:“刘佑、冯绲、赵典、尹勋,
正直多怨,流放家门。”南史萧引传:“引曰:‘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
人,政可南行,以存家门耳。’”家门,犹今言家庭。
〔一0〕阡陌,即途径义。汉书叙例:“澄荡愆违,审定阡陌。”法书
要录十王羲之帖云:“前试论意,久欲呈,多疾,愦愦,遂忘,致今送;愿
因暇日,可垂试省。大期贤达兴废之道,不审谓粗得阡陌否?”艺文类聚二
引李颙雷赋:“来无辙迹,去无阡陌。”宋书王微传,微以书告弟僧谦灵曰:
“书此数纸,无复词理,略道阡陌,万不写一。”广弘明集十六范泰与谢侍
中书:“见炽公阡陌如卿;问栖僧于山,诚是美事。”宋书郑鲜之传载滕羡仕
宦议云:“举其阡陌,皆可略言矣。”南齐书张融传载融门律自序:“政以属
辞多出,比事不羁,不阡不陌,非途非路耳。”以“阡陌”与“途路”对文,
其义可知。
〔一一〕赵曦明曰:“荀子劝学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亦见大戴
礼记。”器案:大戴礼记见曾子制言上,又见说苑谈丛篇及论衡程材、率性
二篇。
〔一二〕翰墨,谓笔墨。文选杨子云长杨赋序:“上长杨赋,聊因笔墨
之成文章,故借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讽。”注:“韦昭曰:‘翰,笔
也。’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下国远征,殷勤于翰墨。”器案:此两句文
义不贯,疑当作“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不劳翰墨”,今本脱二
句八字,义不可通。大戴礼曾子制言上:“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
与之皆黑。”是其证。抑或“翰墨”是“绳墨”之误,言蓬生麻中,不劳绳
墨而自直,即不扶自直之意也。
〔一三〕“录”字宋本无,各本俱有,今据补。
礼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一〕。”有所感触,恻怆心眼;若在从容
平常之地,幸须申其情耳〔二〕。必不可避,亦当忍之;犹如伯叔兄弟,酷
类先人,可得终身肠断,与之绝耶?又:“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君所无私
讳〔三〕。”益知〔四〕闻名,须有消息〔五〕,不必期于颠沛而走也〔六〕。
梁世谢举〔七〕,甚有声誉,闻讳必哭〔八〕,为世所讥。又有〔九〕臧逢世
〔一0〕,臧严之子也,〔一一〕笃学修行,不坠门风〔一二〕;孝元经牧江
州〔一三〕,遣往建昌〔一四〕督事,郡县民庶,竞修笺书〔一五〕,朝夕辐
辏〔一六〕,几案〔一七〕盈积,书有称“严寒”者,必对之流涕,不省取
记,多废公事,物情怨骇〔一八〕,竟以不办而还。此并过事也。
〔一〕颜本注:“瞿,音惧,惊也。出杂记。”赵曦明注亦引礼记杂记,
并引郑玄注曰:“似谓容貌似其父母,名与亲同。”〔二〕“耳”,宋本作“尔”。
器案:世说新语任诞篇:“桓南郡被召作太子洗马,船泊荻渚;王大服散后,
已小醉,往看桓。桓为设酒,不能冷饮,频语左右,令温酒来。桓乃流涕呜
咽,王便欲去。桓以手巾掩泪,因谓王曰:‘犯我家讳,何预卿事?’王叹
曰:‘灵宝故自达。’”桓南郡谓桓玄,玄父温,故以王令左右“温酒”,为犯
其家讳,而流涕呜咽也。
〔三〕文见礼记曲礼上,郑玄注云:“君所无私讳,谓臣言于君前,不
辟家讳,尊无二;临文不讳,为其失事正;庙中不讳,为有事于高祖,则不
讳曾祖以下,尊无二也,于下则讳上。”〔四〕“益知”,各本皆作“盖知”,
今从抱经堂校定本校改。
〔五〕吴梅曰:“消息谓时地。”器案:本书文章篇:“当务从容消息之。”
书证篇:“考校是非,特须消息。”是消息为颜氏习用语。寻汉、魏、六朝人
消息都作斟酌义用。古钞本玉篇水部消下云:“野王案:消息犹斟酌也。”类
聚五十五杜笃书槴赋:“承尊者之至意,惟高下而消息。”古文苑郦炎遗命书:
“消息汝躬,调和汝体。”续汉书百官志注引风俗通:“啬者,省也;夫者,
赋也;言消息百姓,均其赋役。”后汉书郑弘传注引谢承后汉书:“消息繇赋,
政不烦苛。”晋书华峤传:“帝手诏报曰:‘辄自消息,无所为虑。’”陆云与
兄平原书:“兄常欲其作诗文,独未作此曹语,若消息小往,愿兄可试作之。”
又云:“愿当日消息。”晋书慕容超载记:“超下书议复肉刑:‘其令博士已上
参考旧事,依吕刑及汉、魏、晋律令,消息增损,议成燕律。’”宋书王弘传:
“弘上书言:‘役召之应,存乎消息。’”魏书苏绰传:“绰奏行六条诏书曰:
‘善为政者,必消息时宜,而适烦简之中。’”又崔光傳■鴻傳:“鸿大考百
寮议:‘虽明旨已行,犹宜消息。’”义俱用为斟酌。
〔六〕吴梅曰:“走谓避匿也。”器案:南史谢超宗传:“道隆武人无识,
正触其父名,曰:‘旦侍宴至尊,说君有凤毛。’超宗徒跣还内。道隆谓检觅
毛,至闇待不得,乃去。”又王慈传:“谢凤子超宗尝候僧虔,仍往东斋诣慈,
慈正学书,未即放笔。超宗曰:‘卿书何如虔公?’慈曰:‘慈书比大人,如
鸡之比凤。’超宗狼狈而退。”又王亮传:“时有晋陵令沈巑之,性粗疏,好
犯亮讳,亮不堪,遂启代之。巑之怏怏,乃造坐云:‘下官以犯讳被代,未
知明府讳若为攸字,当作无骹尊傍犬,为犬傍无骹尊?若是有心攸?无心攸?
乞告示。’亮不履下床跣而走。巑之抚掌大笑而去。”此之闻讳而徒跣,而狼
狈,而跣走,即之推所谓颠沛而走也。
〔七〕御览五六二引“梁”作“近”。赵曦明曰:“梁书谢举传:‘举字
言扬,中书令览之弟,幼好学,能清言,与览齐名。’”〔八〕类说“哭”作
“忌”。案:齐东野语四避讳:“梁谢举闻家讳必哭。”即本此文。
〔九〕各本俱无“有”字,宋本有,今从之。
〔一0〕卢文弨曰:“案:南史臧焘傳■載諸臧,無逢世名。”〔一一〕
赵曦明曰:“梁书文学传:‘臧严,字彦威,幼有孝性,居父忧,以毁闻。孤
贫勤学,行止书卷不离于手。’”抱经堂本脱“也”字,今据各本补。
〔一二〕周书王罴王述传论:“述不陨门风,亦足称也。”〔一三〕赵曦
明曰:“梁书元帝纪:‘大同六年,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
江州刺史。’”〔一四〕赵曦明曰:“隋书地理志:‘九江郡旧曰江州。’‘豫章
郡统县四。’有建昌县。”〔一五〕“笺”,从宋本、鲍本;余本及事文类聚后
三、天中记二四作“笺”,卢文弨曰:“笺,亦作笺,博物志:‘郑康成注毛
诗曰笺,毛公尝为北海相,郑是此郡人,故以为敬。’案:文选所载笺,皆
与王侯书,盖表之次也。”〔一六〕卢文弨曰:“辐辏,言如车辐之聚于毂也。
老子:‘三十辐共一毂。’”〔一七〕姜宸英湛园札记一:“齐高元荣学尚有文
才,长于几案。又薛庆之颇有学业,闲解几案。几案恐是案牍解。”吳承仕
■齋讀書記曰:“今名官中文件簿籍为案卷,或曰案件,或曰档案,亦有单
称为案者,盖文书计帐,皆就几案上作之,后遂以几案为文件之称。
此事盖起于南北朝,北史:‘高元荣有文才,长于几案。’又:‘薛庆之
颇有学业,闲解几案。’又:‘邢昕号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