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月29日 中国古代的咏怀诗 孙明君-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讲人简介孙明君,西安陕西师大文学博士,北京大学首届文学博士后,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韩国国立釜山大学客座教授。出版有《汉末士风与建安诗风》、《三曹与中国诗史》、《昨夜星辰——中国古典诗歌品鉴》等著作,发表论文70多篇。

    内容简介

    所谓咏怀诗即吟咏诗人怀抱、情志之诗。咏怀诗有三种:一、淑世情怀1。哲学基础:儒学。以天下为己任,责任感,使命感。

    2。屈原、曹操、曹植、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辛弃疾等人一生积极入世,写出了许多表现拯世济民之志的诗歌。

    二、超世情调1。超世情调即其精神超越于污浊的世俗之外,进入到一个逍遥自在、自我陶醉的世界。超世情调主要来源于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子思想。

    2。阮籍、王维、李白、马致远等诗人都具有超世情调。

    三、游世情趣1。出现于汉末的《列子。杨朱》是游世者的宣言。

    2。《古诗十九首》、李白的部分诗歌流露出浓厚的享乐主义倾向。

    全文

    下午好,我今天跟大家要谈的是,《中国古代咏怀诗》,中国古代的诗歌类型非常多,大家比较熟悉的。有爱情诗友情诗,亲情诗咏怀诗咏史诗,也有山水诗田园诗咏物诗,今天我要讲的是,这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类型,中国古代的咏怀诗,什么是中国古代的咏怀诗,所谓咏怀诗就是,吟咏抒发诗人怀抱情志的诗,它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体悟,对于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中国古代的咏怀诗,如果要再进一步分类的话,我感觉到,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是淑世情怀,第二个类型是超世情调,第三个类型是游世情趣。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我们所讲的是淑世情怀,淑世也就是积极入世的意思,积极入世这样一种情怀,它所表现的是忧国忧民,志在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的价值,这样一种是淑世情怀,它有一个思想基础,它的思想基础的来源,就是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儒家学说它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我们大家知道,在孔子孟子的时代有儒学,这个时候的儒学呢,我们称为先秦儒学,或者是原始儒学,然后到了两汉,到了董仲舒时代,就由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两汉经学,第三个阶段,到了宋明时代,有宋明理学,然后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出现了现代新儒学。我们现在所说的儒学,主要指的是原始儒学,原始儒学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它所张扬的是,一种天下意识 一种忧患意识,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他们都具有一种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从孔子、孟子就开始一直(发展),我们知道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一种就是古代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忧患意识,在《易经》里边,所表现的一种思想呢,叫做“天行健 君子当自强不息”,那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士人,中国古代的诗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把自己和自己的,民族、国家、天下联系起来,他们的诗歌最主要的是,在表现这样一种精神。我们说中国古代伟大诗人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是不是关心社会,是不是关心人民,是不是关心国家,是不是关心天下事,如果要是他没有关心,以上我们所说的,这一切内容的时候,他可以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但是他不是伟大的诗人。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诗歌史,在中国古代诗歌史里边,有些是帝王将相,比如说像刘邦,他是很少做诗的,但是他有一首诗流传下来,《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另外像曹操,大家都非常熟,曹操在他的《短歌行》里边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脯,天下归心”,他们所表现的是,帝王的一种胸怀,那么对于普通的知识分子,普通的士大夫呢,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情怀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同样也有这样的情怀,他们也用诗歌表现他们,自己以天下为已任的情怀。比如辛弃疾在他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里边写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样一种思想,不是一位两位诗人的思想,而是中国古代所有的,重要诗人的共同的思想,我们看到,从屈原开始到曹操 到曹植,到李白,到杜甫,到白居易,到陆游,到辛弃疾,他们都是积极入世,关怀民族、国家、天下的,他们写出了很多,表现拯世济民之志的诗歌,这其中最突出的是,我们的诗圣杜甫,我们知道唐代的诗人,非常重要的有李白,他是诗仙,杜甫他是诗圣,诗仙和诗圣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值得我们敬重的,但是在长久的中国封建时代,研究杜甫喜爱杜甫的人非常多,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把杜甫看成一位诗圣,看成诗坛上的圣人。在封建时代,杜甫的地位非常高,对杜甫的评价,认为杜甫最主要的是忠君,苏东坡说杜甫是,每饭不忘君的,而到了建国以后,我们对杜甫的评价依然很高,这个时候,我们说杜甫是一位人民诗人,表面上看起来,他是忠于皇帝的呢,还是他是热爱人民,似乎是对立的,但实际上在杜甫这儿是统一的,因为杜甫他就是,有一颗仁者的心,他用仁者的心来看待社会,来看待自然,他对所有的人,都是怀着一颗仁者的心去看待的,这是我们所讲的第一个方面,是淑世的情怀。我们想要讲的,第二个方面是超世,从士人、诗人的,个体生命的历程来观察,在社会政治黑暗的时代,在诗人的身心受到了,压抑、创伤、挫折的情况下,诗人容易出现超世的情调,所谓的超世的情调也就是说,他的精神超越于污浊的世俗之外,进入到一个逍遥自由的境界,前边我们说了,淑世的情怀,最主要来自儒家的思想,而我们现在所说的超世的情调,毫无疑问,它是来自于道家的思想,特别是庄子的思想。庄子对于中国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庄子一生都在追求逍遥的人生,庄子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就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这样一种精神的逍遥游的境界,庄子告诫士人,希望士人的,在于让我们从混乱的,污浊的人世间超越出来,从狭小浅陋的自我中超越出来,进入到一个空静澄明的,这样一种境界,庄子说“吾丧”。 吾丧掉了我,后边所说的我,就是一个自私的我,一个斤斤计较的我,一个世俗的我,我只有丧失了,这样一个我以后,我才能够成为一个,精神上自由的我。在庄子以后,受到庄子影响的,中国古代的诗人非常多,比如说阮籍,阮籍在他的《咏怀诗》里边写道,“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松子就是赤松子,陶渊明在他的诗歌里边写道,“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他感觉到园林、田园是最好的,而人间尘世是可以离开的,王维在他的诗歌里边写道,“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李白在他的诗歌里边写道,“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样一些诗人,这样一些诗歌,非常明显,都是具有庄子的精神,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逍遥的超越的,这样一种精神境界。第三个方面,我想要讲的是游世。 游世呢,也就是具有享乐主义精神的,这样一种情趣,游世者的人生哲学,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以物质的享乐,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对现实、对人生,采取一种游戏的态度,客观地说,享乐和自私都是人的天性,每个人的灵魂的深处,都有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的倾向,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每一个人呢,都是具有理性的,每一个人都具有社会性的,所以生活在社会当中的人,都是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极端的享乐主义思潮,在任何时代都不会受到提倡,在封建时代,正统的文化也是排斥,这样一种享乐主义思潮的,但是我们又说,享乐主义的思潮,在任何时代都有,在诗歌里边都有这样的表现,我们所看到的,在魏晋时代有这样一篇文章,是《列子。杨朱篇》,列子是战国时代的,庄子写进他的书里边的,这样一位先秦诸子之一,《列子。杨朱》这一篇文章,它并不完成于战国时代,它完成于魏晋时代,完成于魏晋时代的《列子。杨朱篇》,可以说是游世者的宣言,他宣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享乐,他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说:“百年,寿之大齐,得百年者千无一焉。设有一者,孩抱以逮昏老,几居其半矣。夜眠之所弥,昼觉之所遗,又几居其半矣。疾痛哀苦亡失忧惧,又几居其半矣。则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他是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就说活一百年的人,在一千个里边也没有一个,假设现在有一个人,他是可以活一百年的,那么从他在孩抱时代,一直到他年纪老大以后,他身体不好,变得昏昏沉沉的时候,这两个时候,小的时候和年纪老大以后,几乎占到了一半,那么几乎占到了50年,那么人生美好的时光,只剩下了50年,剩下的50年里边,晚上要睡觉, 中午要午休,又占掉了几乎一半。剩下的50年里边,现在只剩下了25年,在剩下的25年,还有亡失忧惧,还有疾病哀苦,又几乎占掉了一半,所以人生在世,美好的时光只有十几年,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有十几年,比较好的时光,那么在这样的时光里边,人生应该怎么样度过呢,《列子。杨朱篇》的作者,就告诉我们说,“为美厚尔,为声色尔”,大家都要追求美厚,都要追求声色,他是把这样一种享乐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一种理论基础,在中国思想史上非常少见的,这样一种享乐主义的思潮,在魏晋时代是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