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司法解释第54 条第2 款规定:人民法院以违反法定程序为由,
判决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受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限制。
【评论】
(1)司法解释的精神:无论重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与原行为
是否在结果上相同,行政机关都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可见程序本身就
具有其自在的价值;
(2)重新作出不仅意味着遵循法定程序会增加程序参与者的负
担,不仅意味着行政机关作出原行为的耗费付诸东流,而且意味着行
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都为诉讼付出代价,这种多重的程序代价被司法
解释认为是为了程序正义所必须付出的;
(3)问题在于:行政相对人可能会认为,这种后补的程序对于
自己的实体利益并无更大的保障,而且又使自己承担更多的负担,因
150
… 页面 151…
而不提起诉讼,这会不会使得程序违法现象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而愈演
愈烈?
首先,程序的自决意义和工具意义在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即
违反法定程序很可能导致事实判断和法律适用的错误,立法要求违反
法定程序的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可能会让行政机关作出
更为准确的决定,如减轻或免除处罚。若无此规定,不仅损害法定程
序的权威性,也会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实体权益;
其次,即使自决意义和工具意义不一致,即后补的程序实际上
不会改变原来的实体决定,上述立法规定也体现对行政相对人的尊
重,体现合意的价值。也就是说,如果行政相对人确实认为行政的实
体决定不会因为再来一遍而得到改变,此时他有权选择诉讼还是不诉
讼,任何一个选择都是行政相对人自决的表现。毕竟,还是有一些人
是为了追求法治、尊严等程序自身价值,而愿意提起告诉的。
再则,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机关也会因为参加诉讼、重新作出
而增加成本开支,在有些人看来,可能这就是他提起诉讼的原因,一
个责任政府自然会考虑这种增加的成本开支的不利影响。
最后,这里有可能存在两种价值之间的冲突。一是行政相对人
违法,造成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受损,其必须得到法律追究(实
体正义);二是追究的程序违法。我们当然不能因为追究的程序违法
而放纵违背实体正义的行为。
第二节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151
… 页面 152…
行政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时应当遵循的方式、步
骤、时限和顺序。
一、听证制度
1.听证的涵义
听证是行政主体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前,由
行政主体听取行政相对人意见、接纳其提供的证据的过程。有关听证
的各种规则共同构成听证制度。
2.听证的功能
至少有两个层面:其一,避免武断、错误;其二,尊重当事人、
获得对方认同。
3.听证的形式
听证制度有多种形式,而并非正式听证一种,但任何形式的听
证,都应该制度化。即在法律意义上确立一个规则:未经听取意见而
作出的决定为违法决定。
4.正式听证制度的基本内容
主要有:
(1)告知和通知
(2)公开听证
(3)委托代理
(4)对抗辩论
(5)制作笔录
152
… 页面 153…
二、行政回避制度
1.回避的涵义
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其与所处理的法律事
务有利害关系,为保证实体处理结果和程序进展的公正性,依法终止
其职务的行使并由他人代为履行。
2.回避的功能
保证形式和实体公正,尤其是前者,即避免自己做自己案件的
法官
3.回避适用的情形
回避以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形为准,一般是指执行公务时,涉及与
本人或本人法定亲属有利害关系的,予以回避。
三、审裁分离制度
1.审裁分离的涵义
行政主体的审查案件职能和对案件的裁决职能,分别由其内部
不同的机构或者人员来行使,以确保案件的最终决定避免先入之见。
2.审裁分离的功能
审裁分离的功能是确保决定者在作出决定之前,没有先入为主
的认识,能够全面听取行政相对人提出的不同意见。
3.审裁分离的基本模式
(1)内部审裁分离
153
… 页面 154…
(2)审裁完全分离
四、说明理由制度
1.说明理由的涵义
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行为的时候,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
必须向行政相对人说明作出该行政行为的事实根据、法律依据以及其
他考虑的因素。
2.说明理由的功能
(1)展示理性、约束武断
(2)获得行政相对人认同
(3)成为判断行政行为合法、正当的基础
3.说明理由的内容
法律上的理由,简单而言即事实+规则。
法律推理的一般步骤:
(1)究竟发生了什么?(以证据来推断)
(2)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是什么?(从法律规则中寻找)
(3)适用于这些事实的具体法律规则有哪些?
(4)结论是什么?(可能考虑比例原则等
五、信息获取制度
1.信息获取的涵义
行政相对人通过法定程序,从行政主体那里获得各种有助于其
参与行政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或者公共利益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
154
… 页面 155…
料。
2.信息获取的功能
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建立民主、公开之行政,实现阳光
下的政府。
3.信息获取制度的类型
(1)行政相对人在参与行政过程中的时候,要求获得与自己利
益有关的信息,比如行政复议中的阅卷权;
(2)任何个人、组织都可以请求从行政机关那里获得可以公开
的信息。
就后一种而言,其虽然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具体的操作,
但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行政程序基本制度,因为其体现的并非申请
人的程序权利,而是申请人的实体权利。
六、案卷制度
1.案卷的涵义
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证据、记录和法律文书等,根据
一定的顺序组成的书面材料。
案卷制度至少有两层意义:一是把整个行政过程记录下来,以
备查;二是限定行政机关基本上或者只能依据案卷本身作出决定,即
案卷排他性原则。
2.案卷制度的功能
(1)行政主体必须将行政行为的过程和依据形成为书面材料,
155
… 页面 156…
防止行政主体恣意行使行政职权;
(2)有助于说服行政相对人接受行政行为;
(3)为行政复议和司法审查提供材料。
第五章 行政诉讼
第一节 行政诉讼、司法审查与行政诉讼法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
在我国,行政诉讼、行政审判是同刑事诉讼、刑事审判、民事
诉讼、民事审判相对而言、相提并论的,是三大诉讼(审判)活动之
一,而并非因为有独立的行政法院。现阶段,一般认为,行政诉讼是
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有公共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的具
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由此依
循行政诉讼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解决行
政争议的活动。这一概念有以下五个层次上的涵义:
1.行政诉讼起因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
侵犯其合法权益、并向法院提起诉讼
一方面,行政机关或者被授权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确
实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不影响行政诉讼的
展开。只要行政相对人认为存在侵犯情形并向法院起诉,诉讼的提起
156
… 页面 157…
又符合法定的起诉条件,就可以启动行政诉讼程序。另一方面,在当
前的行政诉讼制度中,原告和被告是恒定的,即原告必定是行政管理
过程中作为行政相对一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告必定是作
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行政复议)的行政机关或者被授权组织。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即便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满,一般情况下
也应先行服从,而后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提出救济请求,以保
障其合法权益。而行政机关或者被授权组织在遭遇行政相对人拒不履
行具体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