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极拳的基础要领-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圆活。太极拳的动作是以各种弧形,曲线为基础构成的,练起来灵活、自然,衔接合顺。认识和掌握这一规律,就能避免动作直来直往和转死弯,拐直角的现象,使运动圆活不滞。在要领上要特别注意运用腰脊带动四肢进行活动,体会转髋旋臂(不要故意缠绕),松肩垂肘,屈膝松胯等要领。

第三阶段 练太极拳,要弄懂太极拳套路中用劲和换劲的方法。

劲就是在运动中力量的运用,也叫做劲力。懂得劲力就了解了太极拳的用力特点,从而掌握用力要领。从套路讲劲力完整,就是运动过程中的力量,绵绵不断,刚柔相济,内外统一,就是意念、呼吸与动作之协调配合。

从四个方面来领会和掌握:

1.虚实分明,刚柔相济。运动本身就是矛盾。在武术练习中,常常把矛盾转换概括称作虚实变化。除个别情况外,太极拳动作达到终点定式为实,动作变转过程为虚。这是从整体动作分。从局部分,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分清了动作的虚实,我们用力的时候,就要有张有弛,区别对待。实的动作和部位,用力要求沉着、充实;虚的动作和部位要求轻灵、含蓄。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动作之虚变化,劲力之刚柔交替,打起拳来,身体各位好象在弹性,伸屈中运动,并显现出既柔软又坚实的特点。

2.连绵不断,劲力完整。太极拳运动中的劲力除要求刚柔相济,还要求均匀完整,时时处处不断劲。断劲是指力量的中断、停顿、脱节、突变。动作尽管变化多端,但劲力要始终贯串衔接,完整一气。刚柔相济是力量的变化,连绵不断是力量
的完整。

3.意念集中,以意导动。练太极拳自始至终要求思想集中。其一意念集中,不是情绪紧张、呆板。意念活动要与劲力的刚柔,张弛一致,形成有节奏,有变化的运动,要体现沉而不僵,轻而不浮。其二打拳时要注意情绪饱满,精神贯注,(包括眼神运用)这是意念活动的重要体现。练太极拳,,既不能紧张,也不能疲疲塌塌毫无生气,在外示安逸的过程中,要精神饱满,自然生动,富有生气。其三意念、劲力、动作三者是统一的,但它们的相互关系则有主有从。意念引导劲力,劲力产生运动。所以太极拳要求先在心,后在身势换劲连,劲换意连。不能把这种主从关系,理解为脱节、割裂。意念的变化表现在劲力和动作上。

4.动作呼吸,恰当结合。练太极拳的人呼吸深长细匀,通顺自然初学太极拳只是自然呼吸。动作熟练之后,可根据个人体会和需要,在合乎自然的原则下,有意识的引导呼吸,以适应劲力与动作的要求。这种呼吸叫拳势呼吸。拳势呼吸就是在呼吸上的自然变为自觉引导调节。拳势呼吸既是积极的又是自然的。运用恰当可使动作更加协调、圆活、轻灵、;沉稳。打太极拳要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保持呼吸自然顺畅。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情况,因人制宜,绝不能以力使气,生硬免强,以免有伤身体。

六.太极拳运动中,手法、眼法、身法、步法是每个练拳者必须掌握的。

手法、眼法、身法、步法是武术运动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比赛演练时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太极拳运动有外三合、内三合的要求。肩、肘、腕与髋、膝、踝上下相合,谓之外三合,外三合体现在肢体,上下相随 ,动作轻灵沉着,姿势正确,造型优美等方面。意、气、力相合,谓之内三合。内三合表现在意识集中,精神贯注,呼吸自然,虚实分清,连贯圆活,绵绵不断等方面。外三合、内三合,统称为六合,六合就是手、眼、身、步法之联合动作。

分述有四:

1.手法。太极拳的手型,虽只有拳、掌、勾手三种,但用法的变化却是多种多样,十分丰富,而这些手法多以抱球、划弧的形式相联系,几乎所有的式子都有抱球或弧的动作。左抱球左手在上,右抱球右手在上,上手大与肩同高与膝相对,肘尖下坠。下手约在上手与膝之间,两手相对,肩沉肘坠微有合力,呈抱球状。划弧是太极拳运动中上肢的主要运动形式。大体分为圆型和螺旋型两大类。其中圆形包括椭圆、半圆及各种不同角度的弧线。划弧的方向则有前后左右之分。简言之太极拳的手法多种,动作多变,一环扣一环,塑造出各种复杂多变的优美姿势来。

2.眼法。各家拳术都很重视眼法。太极拳运动,有神如捕鼠之猫,全身意在精神之说,眼神既能反映动作之神态,用以观察外界事物之变化,通过眼睛明析,周围之事物。眼神贯注,精神集中,心神不乱。各种拳术都有技击意义,各式都有假定的对手,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疾眼快,唯有全神贯注做得到。练拳要有敌情观念,以眼为先锋,手脚相随,眼到手到,以适应急变的需要。

3.身法。太极拳的身法含意与其它拳种有所区别,它不仅仅是躯干部分,还包括内在劲路的要求。太极拳竞赛规则对身法的要求是:身体端正不偏不倚,表现出中正,大方严正,舒展的形象。

在太极拳运动中,要发力于腰脊,劲路藉气,催达全身,类似一张网撒开时,每个细小的目都承担一点绷劲。收网时绳子一拉起,整个一张网随绳子收起,运动中头颈贯顶拔背,类似网绳。在太极拳运动中,只有贯顶拔背是向上的力,其余的力则是沉、坠、坐、塌向下的劲,及收、撑、含、展,周围的劲。这一切都受大脑统一指挥。

4.步法。是指下肢的运动方式,《武术竞赛规则》中,把各家太极拳的步法,归纳十三种:上步、进步、退步、垫步、盖步、倒插步、跳步、纵步、侧行步、跟步、行步(行前步、弧行步、圆行步)摆步、扣步。规则对步法的要求是:进退转换要虚实分明,身腰要随之转换;迈步要轻灵,不可重滞;落步要稳健,不可摇摆或沉重。

太极拳运动的步法要求如何达到呢?也是根据书上介绍,我练了那么多年,还走不好。象迈步如猫行,落地似生根,立足宜方正,欲进先后移。迈步如猫行,是讲轻灵,落地似生根,是讲稳健,立足宜方正,是讲步型和定势时的姿势;欲进先后移,是讲欲进步,重心先后移,以达缓稳之目的。练习弓步、马步、虚步、仆步、独立步,有助于腿部力量的增强。可达落地生根的要求。

综上简述太极拳的基础要领:要看(看书、看示范动作),要练,(集体或个人单练)。要掌握好,运用好,只有在学习中,边运作,边领会,长久练习,就能体现出运用功效,打出太极拳的水平来。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练在个人,就是说,要深一步的领悟和掌握太极拳的基础要领,并能比较自如地运用,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得到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是要长期修练。但也不是高不可攀,如电视剧《太极宗师》中的杨玉泉,在学他师父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独创了《杨式太极拳》。因此,我认为身体素质比较好的青年或年轻的同志,只要下功夫,一定会打出自己的水平来,获得满意的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